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后的康复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21010781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后的康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后的康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后的康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后的康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后的康复(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后的康复转实用.en/s/blog_50d37d0601008tho.html我做为一个跟腱断裂的伤者,在接受了跟腱修复手术后,又经过了石膏外固定,又经过 了康复锻炼并体验了一些物理治疗手段。现在我恢复的很不错,在自行锻炼恢复的伤友里面 算是恢复的比较好的,恢复速度也是比较快的,在群空间里有很多朋友问了我很多的关于恢 复方面的问题,我想朋友们是出于对我信任,另一方面我恢复的情况也比较理想,朋友们也 有着急于快速恢复的心情,所以才会和我交流恢复的经验。我想在这里把我的心得写出来, 与朋友们共享,也希望给朋友们一个参考,让朋友们对这种伤病的恢复有更多的认识。想在这里先讨论一下为什么

2、跟腱会断裂,除了少部分人是因为外伤割断,大部分朋友都 是在运动时受伤的。而且我了解到很多的朋友是在比较疲劳的状态下受伤的,我们运动时是 在使用身体,尤其是剧烈的运动会使身体的机能快速下降,比方说打球吧,我们都知道打球 时的强度是很大的,可是我们平时有一个很好的体能储备吗?我们有很充分的热身活动吗? 我们平时打球是使用身体,但是专项的训练和充分的热身是保养身体,身体就像是一部汽车, 光使用不保养是不行的。我们运动时身体的动作是受大脑指挥的,再通过神经和肌肉来协调 的做出动作。疲劳时身体在运动时,在执行大脑指令时可能会有些不协调或是反应不那么灵 敏了,这种不协调的反应可能会造成肌肉发力方式的错误,

3、这就增加了受伤的机会。另一方 面有可能是受药物的影响,有好多感冒药里面都有抑制中枢神经的成分,在一般感冒药的说 明书上都会有在服药期间不要驾驶、不要操纵机械之类的提醒,这些含有抑制成分的药物也 会造成身体在执行大脑运动指令时的不协调,服药期间参加运动也会增加受伤的机会。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我们现在是已经受伤了,所以更多的要谈论恢复的问题了。大部 分的伤友都是运动的好手,都十分关心以后是不是还能驰骋在球场上,心情急迫可以理解。 但是这伤的恢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所以先树立一个好的心态是必须的,要了解这种伤是运 动损伤里恢复最慢的之一,但只要是科学的恢复重返球场不是梦,有很多的优秀运动员也是 受了这

4、种伤,经过康复不是又重新活跃在赛场上了吗。术后的恢复是分阶段性的,最开始要面对就是肌肉的萎缩,手术后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外 固定,基本的运动都不能做,腿部肌肉的萎缩是一定的,那么怎么样才能减慢萎缩的速度呢, 要知道肌力的保存是后期恢复的基础。很多朋友开始都以为都固定了还能进行什么锻炼呀, 医生不是也说要静养嘛。其实固定也有固定的锻炼方法,很简单的哦。康复训练应从术后首 日即可开始,足趾运动是必须的,这不仅可以防止足内肌的萎缩,还有一定的消肿功效。带 石膏期间应强化静力收缩锻炼,另外如果打的是短石膏可以做高抬腿,加强股四头肌的练习, 锻炼时要注意不要滑倒,要避免伤脚的前脚掌着地。一般外固定的时间是4

5、6 周,有很多 朋友开始是跖屈位长石膏固定,34 周后改短石膏接近功能位固定。跟腱的上端连接小腿 比目鱼肌和腓肠肌,下端连接跟骨,是一种致密的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是有着很强的再生能 力的。大部分伤友都是呈马尾状撕裂,如果手术中缝合强度足够,也就是说修复后的跟腱强 度足够稳固的话,3 周结缔组织即可愈合,为了保险起见,要多固定一段时间。还有就是二 次断裂或陈旧性断裂的伤者会相对的延长固定的时间。第二阶段的恢复就是拆除外固定后要做的事情了,经过了长时间的外固定,终于可以让 受伤的脚重见天日了,是不是拆除了外固定就可以走路了呢。这时还不能急于走路,这时的 伤脚的背伸角度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力量的严重缺失

6、,灵活性和平衡感的下降,都不足以达 到正常走路的功能要求。而且没有了外固定的保护,此时还是一个二次断裂的危险时间窗。(说到二次断裂的时间窗,这也是分阶段的,一般来说,68 周时是二次断裂的第一个危 险时间窗,此时刚拆除外固定,如有意外的前脚掌突然的负重,引起快速的跖屈反应,是比 较容易发生二次断裂的,1012 周是第二个危险时间窗,此时跟腱在生理上正在开始健康 的肌腱组织移行替代原有的纤维瘢痕,因此仍不应进行剧烈的运动,尤其避免快速的前足着 地负重。不过缓慢行走从时间来看,应问题不大。第三个时间窗就是早期练习跳跃的时候, 跳跃练习也应从模拟跳跃,小跳,大跳,这样的循序渐进。总的来说,避免前脚掌

7、的突然发 力,是防止二次受伤的关键。)刚刚拆除外固定时大部分朋友会发现自己的伤脚很肿,跟腱 处粗且硬,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不要紧张,这时的跟腱愈合了,但还不是正常的组织结构, 是纤维化的瘢痕组织,弹性比较差,所以粗、硬,跟腱粗硬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是正常的, 随着组织的重建的完成,跟腱粗大应逐渐变软、变细。为了解决肿胀的问题,有很多朋友都 知道使用中药或温水泡脚,但是又有些朋友认为冰敷的效果比较好,这一热一冷不是冲突矛 盾的吗,为什么又会被同时采用呢?上面说过了,跟腱是愈合了但还没形成正常的组织结构, 再加上手术本身带来的创伤,很多的毛细血管都被破坏了,形成一个良好的血液循环尚需时 日。用中药

8、和温水泡脚,可以活血化淤,可以软化组织,在做延展性练习前是很好的辅助方 法。我们在进行了锻炼后会有些肿胀和酸痛感,这里如果采用冰敷,会使毛细血管收缩,对 消肿和止痛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可以采用热敷延展练习肌力练习灵活性练习整理 运动冰敷,这样一个过程。需要注意的是热敷即泡脚的水温不要过高,温水就行,有很多 朋友使用的水温过高,反而加重了肿胀。在拆除外固定的头两周,要绝对禁止对伤脚进行负重锻炼,要保护手术部位,此时应以 主动的练习(所谓主动练习是指不加任何外力包括自己身体重量的练习)为主,踝泵、内外 翻、环转、足趾运动,成为每天的必修课。腿部力量的练习仍以静力收缩,立位直腿抬高等 练习为主。不能

9、行走并不代表不能触地,由于足内肌的萎缩,此时伤脚触地会有针刺感,所 以练习足趾运动尤为重要。坐下后用伤脚轻触地面或轻轻的在地面上拖动,增加伤脚的接触 感,为以后的行走功能练习做好准备。此时可以自制高跟鞋来穿,可以保护伤脚,防止其前 脚掌的快速着地引起的跖屈反应。很多朋友对跟腱处的粘连都比较担心,其实大多数朋友的 粘连都不是很严重的,随着功能的恢复,这种现象也会逐渐的好转。从拆除外固定的第三周开始就可以进行部分负重的锻炼了,(部分负重是指体重的 15%-100%之间的负重,完全负重是指100%的体重。可以穿高跟鞋,然后尽可能让足跟先着 地。如用足尖点地,易出现踝关节迅速跖屈,此时跟腱瞬间拉力增加

10、,有二次断裂的危险)。 这时用双拐支撑一部分体重,患足支撑的重量随着腿部力量的进一步恢复可以慢慢增加。跟 腱的延展练习还是要以主动练习为好,可以增加一些抗阻练习了,比如用橡皮绳温和的做抗 阻踝泵,力度不宜过大。内外翻的练习也可以使用橡皮绳增加一些阻力。如果有条件的话还 可以进行自行车健骑机的最小阻力练习,或进行在泳池中齐胸深的水中做水下体操。这段时 间主要是两方面的锻炼,一方面是延展性的练习,以主动的踝泵为主,辅以内外翻和环转。 另一方面是腿部力量的锻炼,直腿抬高,仰卧的空蹬自行车动作,抗阻踝泵,抗阻内外翻, 足趾运动等。大家要掌握的原则是力所能及,不要过度的用力,做力量锻炼时,动作要慢, 慢

11、收慢放,这样才是全程的力量锻炼,如果动作的速度很快,就有很多是惯性的发力而不是 全程运动。在这里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康复的进度,我用了周这个时间单位来进行阶段的说明。其实 我们每个人受伤的程度有差异(有部分断裂的、有全断的、还有二次断裂和陈旧性断裂的), 个人的体质也有差异,康复的进度也是因人而异的,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调节进度的 节奏。像我就是力量的基础比较好,基本是每4天就可以增加一些强度。其中每个阶段之间 的过渡亦十分重要。拆除外固定后的第4 6周,如果力量恢复的还可以的话,就可以从部 分负重逐渐过渡到全部负重。此阶段还是要穿高跟鞋,高度可以根据背伸角度的增加而降低。 可以从双拐逐渐过渡

12、到单拐再过渡到手杖,逐渐增加患足的负重,使用单拐和手杖应该是在 没有受伤的一侧使用,这样才能分担部分体重。此时经过一段时间的踝泵锻炼,背伸的角度 一般可达到90度以上,在90度时可以开始坐位提踵训练,通过提踵来增加小腿后侧肌肉的 力量。其间注意一:不垫鞋跟时不宜前足着地。二:训练中出现疲劳应即时休息。如腿发抖, 则应暂停训练。可以做有手部支撑的微蹲练习来增加股四头肌的力量。有些朋友的背伸角度 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十分着急,这里面有心理上的原因,可能是做伸展运动时不太敢用力, 主动的伸展锻炼应该是安全的。热敷后再做延展性锻炼也是不错的方法。从安全的角度来说, 背伸角度宁可增加的慢一点,不要靠人为的

13、大力扳动来增加背伸角度。经过了几周的锻炼后,腿部的力量应该可以承担全部的体重了,朋友们现在最想做的就 是正常的走路了。行走步态的调整分为三个方面。即力量、踝关节活动度、本体感觉。对于 力量而言,两侧大腿、小腿肌力的对称十分重要,对活动度而言,踝关节应至少95 度以上 才有前足蹬踏的动作,就本体感觉而言,还需要有较好的平衡感才行。行走时间应是循序渐 进的。如开始时每日行走时间为10分钟,每三天再增加5分钟,如有疼痛不适,可以减量。 行走的时间原则应不超过最大时间的四分之三为宜。不过行走训练绝对不是完全的功能训练。 踝关节的活动度训练、肌力、肌耐力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还是要专门进行练习。提踵练

14、习可按坐位高坐位立位有手部支撑的单足提踵,身体的重心可以从好脚向伤脚逐渐过 渡,这样一个过程来逐渐增加强度。在经过68周的康复锻炼后,背伸的角度一般可达到95度到100度,过度的拉伸跟腱 可能会造成跟腱延长。此时的步态基本正常,有的朋友这时的感觉是很好的,但此时如果进 行跑跳还是很危险的。还有很多朋友十分着急投入到上班工作当中去,步态是正常了,但是 上班还要考虑交通的问题,骑自行车是不可取的,发生意外时万一用前脚掌去支撑是很危险 的。挤 BUS 也要慎重,让人踢到怎么办?在单位还要解决好上厕所和上下楼的问题!此时 还不宜进行深蹲,单位没有坐便怎么办?一般来说深蹲是要背伸角度达到接近正常时才能练

15、 习的。这里还要说一下关于下楼的技巧(下楼还需要技巧吗,正常人根本就没考虑过这个问 题,可是对于我们来说这的确是个问题)。下楼时要尽量用患足的足跟来着地,前脚掌可以 稍向前探出,也就是前脚掌此时是悬空的,侧健脚要快速的向下移动,减少患足的支撑时间。朋友们对理疗也是十分关心的,像是超短波、蜡疗什么的,我个人认为,这只是一些辅 助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消肿、软化、美化疤痕,但是绝对不可以代替功能锻炼。有条件的 朋友可以多做理疗,但是功能的锻炼也必须随着力量的恢复、背伸角度的增大,进一步的提 高强度。跟腱这种致密的结缔组织完成移行替代需要半年的时间,所以在这半年内,像我们 这样自行康复锻炼的人群,不要

16、进行剧烈的跑跳,尤其是还想重返球场的朋友们,强化各部 力量也是为半年后重新开始跑跳锻炼做充分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哦。半年后可以开始进行 专项的锻炼,我们跟腱要达到最高的强度是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再进行接近半年 的锻炼,我们是可以重新在球场上驰骋的。有的运动员恢复的速度是很快的,但是其相对激 进的恢复手段也是需要承担风险的。我们可没必要承担这样的风险,还是相对保守一点比较 安全。最后我通过切身的感受总结出跟腱康复的原则:心态要好,安全第一,功能锻炼是重中 之重,进度宁慢勿急。时间、信心、毅力,是会让我们康复的!跟腱康复时间长,信心耐心不可少。固定期间防萎缩,静力收缩腿抬高 拆除固定头两周

17、,垫高足跟不负重 以后负重慢慢加,抗阻增力好办法 肌力还有活动度,两项齐抓恢复快 本体感觉也重要,练习猫步走直线 半年长出新组织,专项训练要增加 打好基础再摸球,状态好过受伤前跟腱断裂术后康复计划刘崇志 发表于 2006-10-5 13:36:00自我院成功使双人滑世界冠军赵宏博跟腱顺利康复后,很多患者均希望更多的了解康复 治疗方法的知识,为此我们还建立了跟腱恢复的QQ群其中有网友按我们答复总结了一些方 案。不过任何方案都是死的,只有真正的落实才是对自已有效的。我们将国际上跟腱康复方 案在此介绍一下,希望大家能更多的了解,并严格按照医师的要求尽快的恢复自身的功能跟腱修复的康复计划0-2 周:短

18、腿支具固定,踝关节在中立位在可耐受的情况下应用拐杖部分负重 冰敷+-局部加压/脉冲磁疗 在膝屈曲并有足踝保护下进行主动跖屈、内翻、外翻 抗阻股四头肌、臀肌、髋关节外展训练3 周:短腿支具固定,踝关节在中立位应用拐杖渐进部分负重行走 主动+辅助踝关节跖屈/足内翻、足外翻训练(+-平衡板训练) 在踝关节中立位加速足踝小关节运动(跗骨间、距下、胫距关节) 抗阻股四头肌、臀肌、髋关节外展训练4 周:主动踝关节背伸训练 应用橡皮弹力绳进行抗阻主动跖屈、内翻、外翻 部分负重步态训练-等速运动低阻力训练(30 度/秒) 高坐低阻力足跟康复踏车训练5 周: 去除足踝支具,部分患者可以到室外训练 双腿提踵训练部

19、分负重步态训练-等速运动中等阻力训练(20-30 度/秒) 低座足跟康复踏车训练打水漂(Crawl swimming)训练(恢复时应有人保护)6 周: 所有患者去除支具在室外平坦地面进行行走训练 坐位常规跟腱延展训练 低阻力(被动)旋转肌力训练(内翻抗阻、外翻抗阻)两组 单腿平衡训练(健侧-患侧逐渐过渡)行走步态分析8 周: 在足踝保护下微蹲(跟腱在疼痛可耐受的前提下进行延展) 中等阻力(被动)旋转肌力训练(内翻抗阻、外翻抗阻)三组 坐位膝屈曲时足趾高抬训练(高阻力比目鱼肌训练) 坐位膝伸直时足趾高抬训练(高阻力腓肠肌训练) 在平衡杠支撑身体重量,强化自主步态训练 站立位进行提踵训练+-肌电刺激跑台下进行步态再教育 用前足进行康复踏车训练(15 分钟左右) 平衡训练(平衡板)12 周: 站立位小腿三头肌延展训练 站立位提踵抗阻训练(足趾着地,必要时可加肌电刺激) 前足康复踏车耐力训练(30 分钟左右) 进行抬足、落地步态训练,每步间隔12 英寸,进行向心和离心控制 正向上坡行走、反向下坡行走蹦床平衡训练16 周: 灵活性训练 跑步运动程序开启 多点等长训练6 个月 双下肢对比 等速运动测试 步态分析研究 单腿提踵持续30 秒再次提醒:除了术后时间上的考虑外,康复进程尚可因一些并发症以及严重疼痛等情况 进行调整甚至延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