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大洲气候类型详解

上传人:feng****heng 文档编号:21005535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世界各大洲气候类型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世界各大洲气候类型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世界各大洲气候类型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世界各大洲气候类型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各大洲气候类型详解(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世界各大洲气候类型详解一亚洲:A.B.C.D.E.2.ABCD热带雨林气候:1.成因: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多对流雨。分布:马来半岛南部,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 菲律宾群岛南部(如马来西亚吉隆坡,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菲律宾棉兰老岛)特点:全年高温多雨景观及(标志):热带雨林景观,板状根,砖红壤代表性经济作物:橡胶、金鸡纳、可可、胡椒、油 棕等(粮食作物:水稻)热带沙漠气候:成因: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 分布:阿拉伯半岛,印度河平原(塔尔沙漠)景观:热带沙漠景观, 农业特点:发展灌溉农业,绿洲农业中代表植物:枣椰树33. 热带季风气候

2、:亚洲特有。A. 特点:夏半年盛行西南季风,高温多雨。冬季盛行东北风,温和少雨。故全年高温,但干湿季分明。 但季风条件下,多洪涝和干旱。B. 成因:(1)西南季风成因: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 后受向右的地砖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南风。由于经过印度洋空气湿润,带来大量降水。(2)东北季风的成因:冬季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海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相对较 低,风由高压吹向低压。故该地冬季盛行东北风,来自亚欧大陆较干燥,形成干季。C. 分布: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斯里兰卡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我国海南岛,西双版纳。D. 代表性景观及标志:热带季雨

3、林(景观和热带雨林相似,但不及热带雨林茂盛)4. 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A. 特点:夏季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盛行西北风,低温少雨。多洪涝和干旱。B. 成因: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 海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相对较低,风由高压吹向低压。C. 分布: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包括巴颜喀拉山和冈底斯山以南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台湾岛。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群岛南部。(如上海,重庆,武汉,东京等)D. 景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如马尾松) 注意:我国季风气候和日本季风气候比较大陆性较强,日本海洋性较强。(海洋性表现

4、:温差较小小,降水较为均匀)5区日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亚洲特有。A.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东南风),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西北风)。雨季比亚热带季风气候要短。 B成因: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同,都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 分布: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朝鲜半岛北部,日本群岛北部及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地区。D. 景观:温带落叶阔叶林(注意:在温带海洋性气候下的景观也是温带落叶阔叶林)E. 农业特点:气温较低,小麦。6.A. 特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略集中在夏季。B. 成因:亚欧大陆面积广阔,加上高山高原的对水汽的阻挡,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较少。

5、受大陆气 团控制故而温差较大。(如我国的吐鲁番围着火炉吃西瓜)C. 分布:亚欧大陆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注意:该气候在亚洲分布最广,北美洲其次D. 景观:因距离海洋远近和降水多少的不同,使得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部的景观差异很大。通常应降水量 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而形成从|温带森林一-温带森林草原一-温带草原一-温带半荒漠-温带 荒漠依次更替。(如我国从内蒙古东部到其西部就符合这种变化)7.(此种图标偏北的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A. 特点: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略集中夏季。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相似。B. 成因:受大陆影响同时也受附近海洋影响。C. 分布:北极圈沿岸,主要位于俄罗斯D.

6、 景观:耐寒的亚寒带针叶林 注意:大陆东岸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纬度较低,而大陆西岸分布纬度较高原因: 大陆东岸受沿岸的寒 流影响明显,而同纬度的大陆西岸为暖流。(如亚欧大陆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北纬60 度左右都为温 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但大陆东岸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北纬 55 度左右就已经是较为寒冷的亚寒带针叶林气 候)8.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珠穆期玛妊44南坡1 000海拔积雪冰川8 0007 000积雪冰川北坡6 0005 0004 0003 0002 000高寒荒暹歹馨r一高山草甸草原阔叶林高寒荒滇:栄鹦 高山屛 垦器00 髙山灌木林卩迪3 900举打高山针叶林A. 特点:夏

7、季因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位干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向北移,此外(在北纬30-40度 左右)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朗为主,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因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位于30-40 度的西风带向南移正好控制该地区,西风带来丰富的降水,气候温和多雨。B. 成因:风带和气压带季节性移动,导致该地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C. 分布:亚洲地中海附近地区,如小亚细亚半岛黑海沿岸和地中海沿岸(土耳其),塞浦路斯岛,叙利亚,以色列沿海地区等。D. 景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9. 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A. 特点:全年严寒,酷寒,少雨B. 成因:终年受极低高压控制。C. 分布: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岛

8、屿D. 景观:苔原气候下可生长一些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驯鹿),冰原气候终年冰雪覆盖(北极熊)10. 高山高原气候A特点: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山腰最多。因为空气要抬升到一定高度降水才会形成降水,但到一 定高度后湿度减小,不易凝结。B. 成因:亚欧大陆高山高原集中于中部,随着海 拔升高,水热条件变化引起气候变化。C分布:亚洲中部高山高原,青藏高压最典型。D. 景观:随着高度增加景观也会变化。 例如:喜马拉雅山,如右图所示,但南坡的自然带更丰富,发育程度更高。注意:高山山地自然带丰富的条件:纬度低 相对高度大总结:1亚洲气候复杂,但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因为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而亚洲

9、西部是陆地,没有西岸。二. 非洲(因为赤道横穿中部,气候南北对称,没有温带和寒带气候)1热带雨林气候:A .分布: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几内亚湾沿岸,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如刚果,利比里亚)B.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C. 成因:(1)刚果盆地: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 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多对流雨。(2)几内亚湾沿岸: 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南半球. 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该地正好位于西南风 迎风坡,降水丰富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3)马达加斯 加岛东侧:该岛中部有一列南北走向的山脉。其东侧正 好处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使岛的东部降水 十分丰富。(属于非地带性热带雨

10、林气候)D. 景观:热带雨林景观E. 代表性作物:油棕,香蕉,咖啡注意:为什么非洲赤道东部也位于赤道,却没有形成热 带雨林气候?非洲赤道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2. 热带草原气候:A. 分布:分布于热带雨林两侧(东非高原,南非高原等,马达加斯加岛西侧)B. 特点:夏半年高温多雨,冬半年高温少雨,干湿季节明显(辨析:热带季风气候也有明显的干湿季节,但热带季 风气候雨季大约在6-9月)C. 成因:大致位于南北纬1020回归线之间地区风带和气压带季节性移动导致热带雨林两侧受赤道 低压(多雨季节)、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的信风带包括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 但都来自于陆地,都较干燥,故

11、受受信风影响时气候干燥。但非洲有些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是因为地 形地势造成的。如东非高原,南非高原D. 景观:热带稀树草原(萨瓦纳)E. 代表性生物:猴面包树,豹子,狮子,羚羊,斑马,长颈鹿等3. 热带沙漠气候:A. 分布:位于回归线附近,北半球撒哈拉沙漠面积最大,横贯大陆东西岸,南半球纳米布沙漠沿西海岸 分布。(可见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B. 特点:全年高温少雨C. 成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或来自陆地的信风控制,降水稀少。注意:为什么在沿海也会有热带沙漠气候分布?该地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大,盛行下沉气流。非洲大陆西岸有两支强大的寒流,加

12、那利寒流和本格拉寒流,寒流有降温降湿的作用。4.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A. 分布:非洲北半求地中海沿岸和南半球西南角。(南非开普敦)B.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C. 成因:夏季因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向北移,此处(在北纬 30-40 度 左右)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朗为主,气候炎热干燥 。冬季因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位于 30-40 度的西风带向南移正好控制该地区,西风带来丰富的降水,气候温和多雨D. 景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5. 高原高山气候:A特点: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山腰最多。因为空气要抬升到一定高度降水才会形成降水,但到一 定高度后湿

13、度减小,不易凝结。B. 成因:亚欧大陆高山高原集中于中部,随着海拔升高,水热条件变化引起气候变化。C分布:亚洲中部高山高原,青藏高压最典型。D. 景观:随着高度增加景观也会变化。三. 欧洲:(位于回归线以北,没有热带气候)1. 地中海气候:A. 分布:欧洲地中海沿岸及黑海附近,即伊比利亚 半岛南侧,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科西嘉岛, 撒丁岛,西西里岛等。(如意大利罗马,希腊雅 典,法国南侧)B.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少雨C. 成因:夏季因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位于回归线 附近的副热带高 压带向北移 ,此处(在 北纬30-40 度左右)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朗为 主,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因

14、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位于 30-40 度的西风带向南移正好控制该地区, 西风带来丰富的降水,气候温和多雨D. 景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E. 对农业影响:该地夏季高温且少雨,有利于某些农业的发展。如法国在其南部,园艺业发达,以葡萄著名。注意:为什么亚热带夏干气候要以地中海命名? 答:亚热带夏干气候是因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所以称之为“夏干”。地中 海海域在夏季和周围两大陆相比,因海洋升温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高压,这个因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形成的高压和控制该地的副热带高压叠加在一起,使高压势力更加强大,“夏干”特征也更加明显, 因此亚热带夏干气候在地红海海域附近最为典型

15、。所以用地中海命名该气候。2. 温带海洋性气候:A. 分布:欧洲西部地区,包括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日德兰半岛,英吉利海峡海域,斯堪的纳维亚半 岛西侧南侧等地区。(伦敦,巴黎,布鲁塞尔等)B. 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终年温和多雨(气候海洋性明显,温差小)。C. 成因:位于北纬 40-60 左右,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使这里 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多为人口密集区。D. 景观: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季风气候的景观相似)E. 对农业的影响:这里人口城市密集,市场广阔,加上优越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生长,是世 界重要的乳畜业分布区。(相关链接:

16、乳畜业主要分布在美国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我国包括许多发 第 4 页4/18/2013 5:35:33 AM展中国家的乳畜业局限于大城市的周围。) 辨析:北京和伦敦纬度相当,但为什么冬季北京的气温远远低于伦敦?夏季气温高于伦敦? 北京和伦敦纬度相当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冬冷夏热,降水集中的夏季。伦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温凉,降水均匀。3. 温带大陆性气候:A. 特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略集中在夏季。B. 成因:距海遥远,西风难以深入。C. 分布:分布于中欧和东欧地区。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典型城市如莫斯科。D. 景观:从沿海到内陆逐渐降

17、水减少而形成从温带森林温带森林草原温带草原温带半荒漠温带荒漠依次更替4极地气候:见亚洲四. 北美洲 (巴拿马运河以北的美洲)1. 热带雨林气候:A分布:中美洲巴拿马运河附近(巴拿马,尼加 拉瓜,洪都拉斯等)B. 成因:(1)本身纬度低,且位于东北信风破的 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2 )沿岸墨西哥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墨西 哥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是受赤道暖流的影响。C. 特点:终年高温多雨2. 热带草原气候:A. 分布:中美洲墨西哥中部西部。以及西印度群岛。(如古巴,牙买加等岛国)B. 成因:(1 )大陆上热带草原气候夏半年 因赤 气压低啊风带向北移动,受赤道低压控制,多雨。冬半年副热带

18、高压控制而少雨。(2)岛屿上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夏半年处于 东北信风迎风坡,多雨。冬半年受副热带高压 影响而少雨。C. 特点:终年高温,夏半年(5-10月)为湿季,冬半年为干季。D.景观:热带草原(热带稀树草原)3. 热带沙漠气候:A. 分布: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地区,包括墨西哥北部,加利福利亚半岛,美国西南部部分地区B. 成因: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稀少 C.特点:终年高温少雨 D.景观:热带荒漠4. 地中海气候:A分布:美国西部加利福利亚州,大致位于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典型城市如:洛杉矶,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B. 成因:参考欧洲地中海气候,和其它的地中海气候成因相同C

19、.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5. 温带海洋性气候:A. 分布:北美洲美国加拿大的大陆西岸北纬40-60度左右,典型城市如,美国西雅图,加拿大温哥华 B成因:终年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并受沿岸北太平洋暖流影响,是气候更加温和。C. 特点景观参考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6.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A. 分布:美国东南部亚热带气候区,包括密西西比河下游密西西比平原,佛罗里达半岛,大西洋沿岸平 原等地区。典型城市如:华盛顿,迈阿密,新奥尔良,休斯顿1.热带雨林气候:A. 分布:赤道两侧,主要分布于亚马孙平原(如秘鲁 伊基托斯),以及巴西高原的东南部,南美洲西北地区 如巴拿马,哥伦比亚西部沿海地区,

20、厄瓜多尔沿海地 区(如巴拿马城)B. 特点:高温多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 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C. 成因:(1)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成因:位 于赤道两侧,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多雨; 亚马孙平原北南西三面较高,开口朝向 大西洋,有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陆;东北信风和 东南信风均来自大西洋,能带来丰富的水汽。第 6 页 4/18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Y热带雨林气候二地中海气候5:35:33 AM南回归线B. 成因:位干大陆东岸,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盛行来自大西洋的偏南风,冬季盛 行来自大陆的偏北风|,但季风特征不及亚洲明显;降水也较集中于夏季,但集中程

21、度不及亚洲的亚热 带季风气候;故称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景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7.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仅次于亚洲,是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A分布:广泛分布于北美中部和北部地区,包括美国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内陆地区,五大湖地区以及美国 东北部,加拿大中部地区以及东部沿海的温带地区。B. 成因:(1)北美洲北宽南窄,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2)北美洲西部为一系列紧逼海岸的高大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3)北美中部为纵贯南北的平原,北通北冰洋,南通墨西哥湾。冬季可以让来自高纬的寒冷空气毫无阻 挡的长驱南下,所经的广大内陆地区急剧降温;夏季来自

22、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也可毫无阻挡的北上, 使内陆地区增温;于是增强了冬夏温差大的大陆性特征。(4)东部低缓的山地和高原对冷暖气流都没有很大的阻挡作用,冬季冷空气可以直逼东北部沿海,因此 形成大陆性气候。C. 特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略集中在夏季。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部因降水量不同,景观差异较大。D. 景观: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逐渐减少而形成从温带森林一-温带森林草原一-温带草原一-温带半荒漠温带荒漠依次更替。辨析:为什么北美洲东北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温带季风气候,取而代之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美大陆东北部濒临大西洋,大陆和大洋之间也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但在北美温带地区和大洋之

23、间的海 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不足以产牛明显的随季节变化转向的季风。因此东北部没有形成如亚欧大陆东岸的 温带季风气候,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8.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在图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的亚寒带地区) 相关内容参照亚洲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注意东西两岸分布纬度高低,并试着解释原因9. 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都属极地气候,包括加拿大大陆北部地区和附近岛屿,如格陵兰岛10. 高山高原气候:A. 分布:西部高山及部分高原地区B. 特点及成因:由于南北美洲西部高山呈南北走向,而西部中纬度地区盛行偏西风。西风受高山阻挡, 使西风影响的范围仅局限于西部沿海地区。在迎风坡(西坡)因海拔升高水热条件发牛变化,自然

24、景观垂 直变化显著;背风坡,气流下沉气候干旱;山间高原和山间盆地,因地形封闭,气候干旱。五. 南美洲:(三分之二的地区位于热带,热带气候为主,湿润气候为主)南美洲(2)巴西高原东南侧热带雨林气候成因(非地带性): 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沿岸巴西暖流增温增湿作用。(3)南美洲西北沿海热带雨林气候成因:位于赤道地区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明显; 受赤道暖流影响D. 景观:热带雨林景观2. 热带草原气候:A. 分布:大陆西岸南纬10度附近的沿海地区,以及南美大陆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区两侧(大陆北侧 沿海地区和大陆中部地区),如巴西高原B. 特点及成因:夏半年受赤道低压影响,高温多雨;冬半年受

25、副热带高压或信风的影响,高温少雨,干 湿季明显。(注意:赤道附近的热带草原气候受地形影响形成)C. 景观:形成热带草原景观3. 热带沙漠气候:A分布:大陆西岸热带沿海地区,主要在秘鲁,智利太平洋沿岸地区。B.特点:终年炎热干燥,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干的沙漠阿塔卡马沙漠。C成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或位于信风的背风坡;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 注意:为什么热带沙漠气候成南北走向狭长状分布,没有向内陆延伸而仅分布于沿海地区? 西部高山的阻挡作用使热带沙漠气候没有向内陆延伸4.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A. 分布:南美洲大陆东岸,南回归线附近以及以南附近地区。B.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C.

26、成因:和北美洲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成因相似。5. 地中海气候:A. 分布:南美洲大陆西岸南纬 30-40 度左右,即智利大陆西岸沿海地区 30-40度左右。B. 特点: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C. 成因:风带和气压带季节性移动引起。南半球夏季(1 月左右)因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位于回归线 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向南移,此处(在南纬 30-40度左右)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朗为主,气候 炎热干燥。南半球冬季(7月左右)因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位于30-40度的西风带向北移正好控制 该地区,西风带来丰富的降水,气候温和多雨。(此处西风为西北风,西风来自太平洋。)D. 景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6.

27、温带海洋性气候:A. 分布:南美洲大陆西岸 40-50 度左右,智利大陆西岸沿海地区 40-50度。B. 特点:终年温和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均匀。C. 成因:终年受南半球西风控制。 (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北风来自低纬)7. 温带大陆性气候:A. 分布:南半球温带地区安第斯山的东侧(位于西风的背风坡)B. 特点:气温较差大,降水较少,气候大陆性特征显著。在南纬 40 度以南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形成干旱 的温带沙漠。C. 成因:位于位于西风的背风坡A 分布:南美洲西部高山地区(安第斯山地区)B 特点成因和其它大洲相同。六大洋洲:1. 热带雨林气候:(属于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故为非地带性热

28、带雨林气候)A. 分布: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北部B. 特点:终年高温多雨C. 成因:(1)澳大利亚东北部大分水岭处于南半球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地形抬升导致降水丰富(2)该地附近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2. 热带沙漠气候:A. 分布:主要是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B. 特点:终年炎热干燥C. 成因:位于回归线附近,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西岸西澳大利亚寒流降温减湿的作用加剧了干燥 程度。3. 热带草原气候:(包括南回归线以南的亚热带草原气候)A. 分布:位于热带沙漠气候的外缘,呈环状分布。B. 特点:有明显的干湿季C. 成因:(1)澳大利亚南回归线以北的热带草原气候: 太阳直射 点在北半

29、球(该地冬半年)时,风带气压带北移, 该地受南半球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少,为干季。 当 该地夏半年时,风带气压带南移,该地受赤道低压 控制,同时北半球东北信风带越过赤道,因地转偏 向力的影响,向左偏逐渐偏转成西北风。西北风来 自海洋,能带来大量降水,为湿季。(2)澳大利亚南回归线以南的草原气候:此后处是地中 海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的过渡,故雨季在冬半年。4.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A. 分布:澳大利亚大陆东岸地区,典型城市如悉尼B. 成因:位于大陆东岸,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盛行来自太平洋的偏南风,冬季盛 行来自大陆的偏北风,但季风特征不及亚洲明显;降水也较集中于夏季,但集中程度不

30、及亚洲的亚热 带季风气候;故称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 特点:夏季咼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 景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5. 地中海气候:A. 分布:澳大利亚西南角,澳大利亚东南部分地区(见图)。典型城市如阿德莱德、珀斯。B. 成因:该地虽处于大陆的东部,但此处因地形轮廓的特殊性,仍能在冬季的时候受西风的影响。(注意 南半球西风为西北风)C.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 景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6. 温带海洋性气候:(注意大洋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特殊性)A. 分布:澳大利亚大陆东南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北岛和南岛。典型城市如墨尔本,惠灵顿B. 成因:该地区温带地区,因大陆轮廓的

31、特殊性,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 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C. 特点:终年温和多雨。D. 景观:温带洛叶阔叶林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剖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出现是在三圈环流的基础上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由于海 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北纬 60附近的西伯利亚地区气温远远低于同纬度的海洋。空气冷 却收缩,陆地上形成强大的高气压中心,取代并截断了原来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之残存在海洋上。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 洋,陆地上形成低压中心,取代并截断了原来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这样,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割为一个个高、

32、低气压中心。 由此可见,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形成不同纬度间的气压差异,而不同季节海陆间的温度差异则形成了同一纬度海陆间的气 压差异。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可以表 2-3 分析比较亚欧大陆与北太平洋气压中心的时空分布规律。表 2-3 海陆气压中心的时空分布气压中心分布成因特征存在季节亚洲低压亚洲大陆热力原因热低压夏季夏威夷咼压北太平洋动力原因热咼压全年存在,夏季势力强亚速尔高压北大西洋亚洲高压亚洲大陆热力原因冷咼压冬季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动力原因冷低压全年存在,冬季势力强冰岛低压北大西洋问题探究问题 1在寒冷干燥的冬季,我们国家很少有降水天气。但是在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的转播赛场上,我们却看到球员们经

33、常在泥泞的草地上奔跑。为什么同样是北半球冬季,我们这里少雨的时候,意大利却阴雨连绵呢?尝试用气压带、风带和季 风知识来说明。探究:虽然同在北半球,但我国在亚欧大陆东部,意大利在亚欧大陆西部。冬季,由于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地 处北 3040的意大利受来自大西洋湿润的西风带影响,带来大量的降水,天气经常阴雨连绵;而同纬度大 陆东岸的我国却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干燥的冬季风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很少有降水过程。问题 2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强烈。因为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和水源,人类活动如果改变地面状况,就 会引起近地面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局部地区的气候。如地面森林和草原等

34、植被状况的人为改变、大型 水体的人为改变等,都可能引起局部地区的气候变化,最终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党中央、国务院通过政策 扶持,号召我国西部地区实行大规模的退耕还林活动。你能够说明退耕还林对西部“再造秀美河山”有什么影响吗?探究:退耕还林在短时期内可能会减少粮食产量,但从长期来看,不仅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而且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 减少沙尘天气,增加空气的湿度,调节局部地区的气候,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西部的开发。典例分析例 1 在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形成图中,如果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纬度的风向与现在正好相反B.高纬度与中纬度的风带和风向不会改变C.各气压

35、带的气压高低与现在相反D.三圈环流依然存在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在假设条件下逆向思维的能力。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但地表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依然存在,所以三圈环流依然存在,只不过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现在相反,各个风带的风向都会改变。值得注意的是,风向只是偏转的左右方向不同,并不是与现在完全相反。答案:D。(2)图中风带的风向:为,为。( 3)下列关于本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温暖湿润的风B.为寒冷干燥的风 C.受气压带A控制的地方多阴雨天气D.气压带B是由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思路解析:三圈环流中位于两个环流之间的高压带是副热带高压,所以B为副高。根据已知条件“南半球”可知,副高以北 的环流为低纬

36、环流,A为赤道低压,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副高以南的环流为中纬环流,为中纬西风。答案:(1)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2)东南风 西北风(3) C例3图2-14中经线间隔相等,阴影部分为黑夜;外圆为赤道,虚线为回归线和极圈,弧EDF为晨昏线。完成下列问题。图 2-14 某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写出气压中心名称: A, B, C。其中 M 点的风向为。 此时雅典的气候特点是。思路解析:本题结合第一章的内容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上信息进行逻辑推理,重点考查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气压梯度力和气候等知识点。根据图上经度可判断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转动,为北半球。根据北极地区的昼夜状况可知此图为 12月2

37、2日,结合经度位置可判定A、B、C气压中心的名称;结合气压梯度力和偏向力的方向,即可得出M点的风向。雅典 为地中海气候。答案:阿留申低压 西伯利亚高压 冰岛低压 东北风 温和多雨巩固拓展材料:在产业革命前,人类还没有发明蒸汽机,那时航海家们只能靠风力乘帆船在海洋上航行。航海家们经过 多次航行,发现 30纬度附近总是无风,帆船进入该海区无法航行。那时,帆船除装载一般货物外,还装运许多马匹到美 洲大陆。对于一般货物,早点、迟点运到目的地没多大问题,可是对活生生的马匹来说,麻烦事就大了。由于草料和淡水的 不足,马匹相继死掉,马肉又吃不完,所以不得不把马肉投进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无风的 30

38、纬度叫做“马 纬度”。当时,人们还不明白,为什么在其他海域总是吹着有规律的定向风,而在“马纬度”海区总是无风。问题:你能给他们说明这其中的原因吗?答案:这是由地球不同纬度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造成的。赤道地区温度高,大气受 热膨胀上升。这样在赤道上空聚积的空气越来越多,形成高气压,于是开始向南北两个方向分流。从赤道上空分流的空气, 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当空气运行到南北纬 30附近高空时,变为西风,不能继续前进,在此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 近地面气压增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由于没有水平方向运动的空气,形成无风带,这就是“马纬度”的秘密所在。其实,借用物理学中的“左右手定则”判断低气压和高气压的气

39、流运动方向:不仅仅是“马纬度”无风,在赤道海区、南北纬 60海区都是无风带。过一段时间后,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该 海区又被风带控制,就可以扬帆而行了。3三个假设理解不同条件下风向的形成( 表示风向,D表示低压,G表示高压,F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陆地郊区市IX郊区(1) 假设大气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如图甲)(2)假设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个力的影响(如图乙)(3)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影响(如图丙)典例分析【例题1】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解析:该题综合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 问题

40、的能力。热力环流原理是由于地表冷热不均而形成的。地 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地面遇冷,空气冷凝下沉, D 项不正 确。白天时,陆地升温快,空气上升,海洋上空空气下沉, A 项错误。夜晚时,山谷云层厚,保温效应好,气温高,空气上 升, B 项正确。市区的“城市热岛”效应明显,空气应该呈上 升的, C 项错误。答案: B绿色通道:对热力环流理解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一般情况下, 在地面上存在冷热不均的地方,就有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如水 面和地面、林地和裸地等。冷热不均首先引起大气在垂直方 向上的运动,然后导致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热力环流形成的高压和低压,指的是

41、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点而言的,垂直方向上越往上气压越低。气流的运动并不都是 由高压流向低压,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是由低压区流向高压区,它是由于空气的热胀冷缩引起的。1. 根据城市风的形成原理,你认为为了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解析:由于城市风是市区和郊区间热力环流的一个环节,因此它不仅可将市区的污染物再带回市区,也会将其经过工业区的 大气污染物带到市区。答案:一定要注意研究城区上空的风到郊区下沉的水平距离。污染严重的企业应该布局在城市风下沉的水平距离之外,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这些企业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在城区和工业区之间要有城市绿地作为绿化 隔离带。2. 某山区有

42、一座位于山腰的城镇,那里的居民每天都发现随着太阳的升起,就有大量的烟尘从山谷中的工厂区飘向城区,尤 其正午时分到午后两点左右污染最严重,到傍晚时,污染减轻,深夜时分城区的空气则十分洁净。请分析该城镇为何出现这 种奇怪的现象?解析:从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变化的因素看: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所以地面的温度变化直接影响近地面空气的温 度变化。从山谷中的同一高度上不同位置的大气昼夜温度变化看:山坡附近的大气由于距坡面近,其温度的日变化受坡面温 度变化的影响明显,而山谷上空的大气由于距坡面和谷底距离远,温度的日变化受坡面温度的变化微弱,再加上空气的比热 容小于岩石,所以,白天坡面附近大气的温度比同高

43、度上谷底上空的高,夜晚则低于同高度上谷底上空的大气。从山坡上的 风向看:受热力环流的影响,空气在白天由谷底沿山坡流向山顶,夜晚则由山顶流向谷地,这种随同太阳的升落而变换风向 的风称为“山谷风”。这样,根据该地城镇和工厂的位置关系,就可以解释这个城镇出现的这种奇怪现象了。答案:白天,山坡上空的风由山谷向山顶吹,将山谷中的大气污染物带到该城镇;夜晚,山坡上空的风是由山顶向山谷吹, 又携带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向谷底运动。【例题 2】下图是“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 图中a处的风向是()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2) 图中 b 处的气候特征是() A

44、. 炎热干燥 B. 高温多雨 C. 温和干燥 D. 温和湿润 解析:该组题以某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模拟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气压带、风带 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和读图、析图的能力。由于图中风向均左偏,可以判断 出该图为南半球的俯视图;a为西风带,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西北风;b处为副热带高 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天气晴朗,蒸发旺盛。答案:(1)B (2)A 黑色陷阱:该组题如不能确定各风带的风向以及不能将各风带的风向与地球自转的关 系放在一起思考,而判断不出该半球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则第(1)题极易误选D项。变式训练3.7月份,b处气压带将向移动。解析: 7 月份是南半球的冬季,太阳直射点位

45、于北半球,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均向北移动。答案:北【例题 3】读“某日某时海平面天气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 问题。图中,此时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地区是()A. 山东半岛 B. 长江三角洲 C. 云贵高原 D. 台湾岛 解析:由海平面天气图可知,山东半岛正处在冷锋的锋后,而冷锋 降水多发生在锋后,故此时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地区是山东半岛至 黄淮以及西部四川盆地以北地带。而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受副高西 伸影响出现晴朗少雨天气。故选A项。绿色通道:以气压分布图 为切入点的题目,要把握如下几点:准确把握区域地理知识,能 够把气压系统落实到具体地区中;把握各系统的天气状况,对应 到图中各点;掌握各系统

46、的水平运动方向,判断未来时间内各地 的天气变化情况。 变式训练 4此时,点(50 N,100 E)的天气状况是。解析:该点位于冷锋的锋后且距离较远,属于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现象。答案:晴朗干燥、低温、气压高5. 预测未来几天南京的天气状况是。解析:从图上看,此时南京位于冷锋的锋前。答案: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刮风、可能出现阴雨天气巩固拓展1. 欧洲北部地区 2007 年1 月 18 日遭遇近年来罕见特大暴风雨袭击,这场被德国气象学家命名为“西里尔”的暴风雨在英 国境内风速最高达到时速160千米,狂风所过之处,树木横倒,岩屑崩落,造成 27人死亡,多人受伤,多处供电线路遭到 损坏,造成大面积停电,数十

47、万家庭处在黑暗中。为躲避暴风袭击,正在德国访问的美国国务卿赖斯也被迫缩短行程,提前 赶赴英国。下图为德国法兰克福街头的一名妇女在狂风中艰难行进。有媒体报道:今年(20062007年)欧洲西部历史罕见 的暖冬与“西里尔”的暴风雨的形成有关,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提示:从时间上看,这次暴风雨出现在冬季,属于南 北温差较大的季节;从空间上看,欧洲北部位于寒冷的北冰洋与温暖的地中海之间;从大气环流形势看,欧洲北部位于西风 带,多气旋活动;暖冬加剧了南北温差。2. “丙戌(2006年)7月,川渝大地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农田龟裂,水库干涸,水稻晒成了杂草,玉米晒成了干 柴”下图为重庆市南大街街道办

48、事处代家店村的小孩在龟裂的堰塘里玩。形成这次川渝大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 从时间上看,一般来说,6月中旬到7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梅雨天气,7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 制,形成伏旱;从空间上看,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中游;从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移动年际变化上看,该气压带的位置和 势力大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位置和势力的变化,将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伏旱能否出现及其持续的长短、强度的 大小。3. 等压面图的判读(1)等压面凹凸与气压类型:等压面向上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可简化为“上凸高压,下凹低压”) , 因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类型相反,故同一地区近地面

49、与高空的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2)高低气压的判读:无论是高空还是低空,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 高压,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在水平方向上,气流是从等压 面上凸的地方水平流向下凹的地方;在垂直方向上,高空的高压 也比低空的低压气压低。(3)等压面的凹凸、海陆热力差异、季节三者的相关性:由于海水 的热容量大,陆地的热容量小,所以季节不同,陆地和海洋的表面温度对比就不同,从而导致陆地和海洋的表面气压状况不同,使得等压面在海洋和陆地上空凹凸状况不同。所以可利用海 洋和陆地上空或近地面的等压面凹凸状况判断该地所处冬季还是夏季。4. 等压线图中风向的确定与风力大小的比较(1)风向的确定: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

50、出过该点并垂直于等压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 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水平气压梯度力一-风向(2) 风力大小的比较: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小,水平气压梯度越小,风力越小。5.三种锋面类型及其主要天气特征冷锋暖锋静止锋气团势力冷气团强,暖气团弱暖气团强,冷气团弱势力相当移动方向冷气团的移动方向暖气团的移动方向

51、来回摆动锋前锋后暖气团在前,冷气团在后冷气团在前,暖气团在后/锋面剖面示意 图二服左动爬汗锋面符号、气团位置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锋面坡度较大居中很小降水区的位置1、第锋前、锋后均有,主要在锋后辛暖锋前部唸延 伸到锋 后很大 范围天/气特征过境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云、雨、 雪、强风等天气现象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 产生云、雨,多为连续性降水或雾降水强 度小,阴 雨连绵 的天气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位置,气压升 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好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 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

52、冬春季节的 大风或沙暴天气;冬季爆发的寒潮典型的暖锋天气在我国较少见 夏初, 长江中 下游地 区的梅 雨天气; 冬半 年的昆 明静止 锋6. 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这样的诗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万树梨花开”。你能解释“胡天”八月一夜之间“梨花开”的原因吗?导思:运用地理学的知识来解释反映地理事象的诗句的科学性就需要:首先从诗句中提取其反映的正确的时间、地点和意 境,然后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解释即可。如要解释“胡天”八月一夜之间“梨花开”的原因应:首先从诗句中提取其反映的 时间为阴历的八月,地点为我国的内蒙古高原一带,意境是一夜间大雪压树好像是“梨花盛开”,同时要明确诗人描述的“春 风”不是我国春季的东南风,而是西北风;然后结合地理学中的锋面的知识解释阴历八月内蒙古高原一夜间飞雪的原因。探究:从时间上看:诗句中的八月是我国传统的阴历八月,受阴历特殊的闰年的影响,八月已可能是深秋或初冬。从地点上看:“胡天”指的是我国的内蒙古地区,纬度低,冬季来临早。从诗句的含义看:梨花指的是降雪。从天气现象的变化看:一夜之间“梨花开”说明天气变化剧烈。联系所学天气系统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一次快行冷锋过境时的情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