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说(中医学习)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0969604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2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经络学说(中医学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经络学说(中医学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经络学说(中医学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经络学说(中医学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学说(中医学习)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经经 络络 学学 说说 “医无三世,不服其药医无三世,不服其药”三世医学三世医学 黄帝针灸黄帝针灸 素女脉诀素女脉诀 神农本草神农本草一、经络学说的概念一、经络学说的概念v 经络学说是祖国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是祖国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串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串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营养全身,使机的整体;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营养全身,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平衡。二、经络的生理功能二、经络的生理功

2、能 1 1、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2 2、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3 3、调节机能平衡;、调节机能平衡;4 4、感应传导功能。、感应传导功能。三、经络系统所组成三、经络系统所组成 1 1、十二经脉十二经脉 2 2、奇经八脉、奇经八脉 3 3、十五络、十五络 4 4、十二经别十二经别 5 5、十二经筋十二经筋 6 6、十二皮部十二皮部 7 7、许多孙络和浮络许多孙络和浮络(一)十二经脉(一)十二经脉 1 1、十二经脉组成、十二经脉组成十二经脉是经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又称十二正经。络系统的主体,又称十二正经。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手三阴

3、经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三阳经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三阳经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三阴经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二)十二经脉的特点(二)十二经脉的特点 1 1、十二经脉隶属于十二脏腑(五脏、十二经脉隶属于十二脏腑(五脏六腑六腑+心包)心包)2 2、阴经(手三阴、足三阴)、阴经(手三阴、足三阴)脏发出脏发出 3 3、阳经(手三阳、足三阳)、阳经(手三

4、阳、足三阳)腑发出腑发出 分布规律分布规律 手三阴手三阴行上肢内侧行上肢内侧 手三阳手三阳行上肢外侧行上肢外侧 足三阴足三阴行下肢内侧行下肢内侧 足三阳足三阳行下肢外侧行下肢外侧循行规律循行规律1 1、手之三阴,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阴,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2 2、手之三阳,手之三阳,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3 3、足之三阳,足之三阳,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4 4、足之三阴,从足走腹,交手三阴经;、足之三阴,从足走腹,交手三阴经;(四)十二经脉交接次序及交接部位(四)十二经脉交接次序及交接部位手太阴肺手太阴肺 手食指端手食指端 手阳明大肠手阳

5、明大肠 鼻孔旁鼻孔旁 足阳明胃足阳明胃 足大趾端足大趾端 足太阴脾足太阴脾 (通向心经)心中心中 手少阴心手少阴心 手小指端手小指端 手太阳小肠手太阳小肠 目内眦目内眦 足太阳膀胱足太阳膀胱 足小趾端足小趾端足少阴肾足少阴肾 (通向心包经)胸中胸中手厥阴心包手厥阴心包 手无名指端手无名指端 手少阳三焦手少阳三焦 目外眦目外眦 足少阳胆足少阳胆 足大趾足大趾 足厥阴肝足厥阴肝 (通向肺经)肺中肺中四、手太阴肺经四、手太阴肺经v1 1、循行循行:从胸走手:从胸走手(1 1)体表:从腋下出)体表:从腋下出 食指桡侧末端。食指桡侧末端。(2 2)体内:起于中焦)体内:起于中焦 v 出横膈,出横膈,v

6、属肺,联系喉咙。属肺,联系喉咙。四、手太阴肺经四、手太阴肺经2 2、主要病候:、主要病候:(1 1)脏腑病候: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脏腑病候: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咳 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等。痛等。(2 2)经脉病症:缺盆部及手臂内侧缘痛,肩)经脉病症:缺盆部及手臂内侧缘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背部寒冷、疼痛等。五、手阳明大肠经五、手阳明大肠经1 1、循行循行:从手走头:从手走头(1 1)体表:起于食指末端)体表:起于食指末端 挟鼻孔到鼻翼两旁。挟鼻孔到鼻翼两旁。(2 2)体内:从锁骨上窝进入体腔)体内:从锁骨上窝进入体腔 下通横膈,下通横膈,络肺,属

7、大肠。络肺,属大肠。五、手阳明大肠经五、手阳明大肠经2 2、主要病候主要病候:v(1 1)经脉病候:牙痛、咽喉肿痛、鼻流清涕)经脉病候:牙痛、咽喉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以及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或出血,以及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3 3、主治概要主治概要: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疾病、热: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疾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v 六、足阳明胃经六、足阳明胃经1 1、循行循行:从头走足:从头走足(1 1)体表:起于鼻翼旁)体表:起于鼻翼旁 止于足大趾内侧端。止于足大趾内侧端。(2 2)体内:从颈部支脉锁骨)体内:从颈部支脉锁骨上窝部进入上窝部进

8、入 下通横膈,下通横膈,络脾,属胃。络脾,属胃。六、足阳明胃经六、足阳明胃经2 2、主要病候主要病候:v(1 1)脏腑病候:胃痛、呕吐、肠鸣、腹胀、腹水、)脏腑病候:胃痛、呕吐、肠鸣、腹胀、腹水、水肿,消谷善饥;病人时作哈欠,频频呻吟,面黑,水肿,消谷善饥;病人时作哈欠,频频呻吟,面黑,惊悸,癫狂,小便颜色发黄等。惊悸,癫狂,小便颜色发黄等。v(2 2)经脉病候:鼻出血,热病,咽喉肿痛,口眼喎)经脉病候:鼻出血,热病,咽喉肿痛,口眼喎斜,本经循行部位厥冷、麻木、疼痛。斜,本经循行部位厥冷、麻木、疼痛。3 3、主治概要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

9、口齿痛,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症。口齿痛,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症。v v 七、足太阴脾经七、足太阴脾经1 1、循行循行:从足走腹:从足走腹 (1 1)体表:起于足大趾端)体表:起于足大趾端 止于腋下第六肋间隙。止于腋下第六肋间隙。(2 2)体内:从腹部属脾,)体内:从腹部属脾,络胃络胃 到舌与心联系。到舌与心联系。七、足太阴脾经七、足太阴脾经2 2、主要病候主要病候:v(1 1)脏腑病候:腹痛腹胀,泄泻,便秘,月经不调,)脏腑病候:腹痛腹胀,泄泻,便秘,月经不调,崩漏,经闭,带下,遗精,阳痿,小便不通,黄疸。崩漏,经闭,带下,遗精,阳痿,小便不通,黄疸。v(2 2)经脉病候:下肢痿痹

10、,体重肢肿,大腿、膝、)经脉病候:下肢痿痹,体重肢肿,大腿、膝、内踝等本经循行部位肿痛。内踝等本经循行部位肿痛。3 3、主治概要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 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v 八、手少阴心经八、手少阴心经1 1、循行循行:从胸走手:从胸走手(1 1)体表:起于上肢腋窝)体表:起于上肢腋窝 止于小指桡侧端。止于小指桡侧端。(2 2)体内:属心,络小肠,)体内:属心,络小肠,并与肺、食管、眼、脑并与肺、食管、眼、脑 等有联系。等有联系。八、手少阴心经八、手少阴心经 2 2、主要病候主要病候:v(1 1)脏腑病

11、候:心痛、胸中痛,烦心、短气,卧不)脏腑病候:心痛、胸中痛,烦心、短气,卧不安。安。v(2 2)经脉病候:嗌干,目黄,胁痛,手臂内后廉痛、)经脉病候:嗌干,目黄,胁痛,手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厥,掌中热。3 3、主治概要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有二:一是心胸、神志病:本经腧穴主治有二:一是心胸、神志病如心悸,心痛,胸闷,健忘,癫狂痫等病症;二是循如心悸,心痛,胸闷,健忘,癫狂痫等病症;二是循经部位病,如口渴,臂厥,胁痛,掌中热等。经部位病,如口渴,臂厥,胁痛,掌中热等。九、手太阳小肠经九、手太阳小肠经1 1、循行循行:从手走头:从手走头(1 1)体表:起于小指尺侧)体表:起于小指尺侧 止于耳前

12、听宫穴。止于耳前听宫穴。(2 2)体内:属小肠,络心,)体内:属小肠,络心,并与胃、食管、目、并与胃、食管、目、耳有联系。耳有联系。九、手太阳小肠经九、手太阳小肠经2 2、主要病候主要病候:v(1 1)脏腑病候:少腹胀,引腰而痛,)脏腑病候:少腹胀,引腰而痛,腰脊箜睾而痛。腰脊箜睾而痛。v(2 2)经脉病候:咽痛,目黄,颊肿。)经脉病候:咽痛,目黄,颊肿。颈、颔、肩、肘臂外后廉痛。颈、颔、肩、肘臂外后廉痛。3 3、主治概要主治概要: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症。病及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症。十、足太阳膀胱经十、足太阳膀胱经1 1、循行循行:从头走足:

13、从头走足(1 1)体表:起于目内眦)体表:起于目内眦 止于足小趾外侧端。止于足小趾外侧端。(2 2)体内:从腰部进入体腔,)体内:从腰部进入体腔,络肾属膀胱,络肾属膀胱,从巅顶入里联系脑。从巅顶入里联系脑。十、足太阳膀胱经十、足太阳膀胱经2 2、主要病候主要病候:v(1 1)脏腑病候:小便不通,遗尿。)脏腑病候:小便不通,遗尿。v(2 2)经脉病候:头痛,癫狂,疟疾,目痛,迎风流)经脉病候:头痛,癫狂,疟疾,目痛,迎风流泪,鼻塞多涕,鼻出血,项、背、腰、臀部和下肢泪,鼻塞多涕,鼻出血,项、背、腰、臀部和下肢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3 3、主治概要主治概要:主治头、项、目、背

14、、下肢部病症主治头、项、目、背、下肢部病症以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以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症和有关的组织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症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器官病症。十一、足少阴肾经十一、足少阴肾经1 1、循行循行:从足走腹:从足走腹(1 1)体表:起于足小趾)体表:起于足小趾 止于锁骨下缘俞府穴。止于锁骨下缘俞府穴。(2 2)体内:通向脊柱入内)体内:通向脊柱入内 流注于胸中。流注于胸中。十一、足少阴肾经十一、足少阴肾经2 2、主要病候主要病候:(1 1)脏腑病候:咳血,气喘,水肿,便秘,泄泻。)脏腑病候:咳血,气喘,水

15、肿,便秘,泄泻。(2 2)经脉病候:咽喉肿痛,腰痛,脊股内后侧痛,水)经脉病候:咽喉肿痛,腰痛,脊股内后侧痛,水肿,痿软无力,足心热。肿,痿软无力,足心热。3 3、主治概要主治概要: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肺、咽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肺、咽喉疾病,及本经循行部位其他病症。喉疾病,及本经循行部位其他病症。十二、手厥阴心包经十二、手厥阴心包经1 1、循行循行:从胸走手:从胸走手(1 1)体表:起于腋下三寸)体表:起于腋下三寸 止于无名指指端。止于无名指指端。(2 2)体内:起于胸中)体内:起于胸中 从胸至腹联系三焦。从胸至腹联系三焦。十二、手厥阴心包经十二、手厥阴心包经2 2、主要病候主要病候:

16、(1 1)脏腑病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喜笑不休。)脏腑病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喜笑不休。烦心,心痛。烦心,心痛。(2 2)经脉病候: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面赤,)经脉病候: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面赤,目黄。目黄。3 3、主治概要主治概要:主治心血管病如心悸、胸痹、胸闷等;主治心血管病如心悸、胸痹、胸闷等;神经、精神的病变如失眠、健忘、多梦、痴呆等;神经、精神的病变如失眠、健忘、多梦、痴呆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脘痛、纳呆、呕吐、腹痛等;及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脘痛、纳呆、呕吐、腹痛等;及经脉所过其他部位的病变如胸胁痛,上肢内侧中间经脉所过其他部位的病变如胸胁痛,上肢内侧中间痛。痛。十

17、三、手少阳三焦经十三、手少阳三焦经1 1、循行循行:从手走头:从手走头(1 1)体表:起于无名指末端)体表:起于无名指末端 止于目外眦止于目外眦(2 2)体内:进入缺盆后,)体内:进入缺盆后,分布于胸中,分布于胸中,从胸至腹属于三焦。从胸至腹属于三焦。十三、手少阳三焦经十三、手少阳三焦经2 2、主要病候主要病候:(1 1)经脉病候:耳聋、听觉模糊不清,耳内烘烘作响,)经脉病候:耳聋、听觉模糊不清,耳内烘烘作响,咽干、喉痹,汗出,目外眦痛,颊肿,耳后、肩、咽干、喉痹,汗出,目外眦痛,颊肿,耳后、肩、肘、臂外侧皆痛,小指、次指不用。肘、臂外侧皆痛,小指、次指不用。3 3、主治概要主治概要:主治头面

18、五官病变如偏头痛、耳聋、主治头面五官病变如偏头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热病;及经脉所经过耳鸣、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热病;及经脉所经过其他部位病变如上肢外侧中间疼痛等;其他病变如雷其他部位病变如上肢外侧中间疼痛等;其他病变如雷癧、便秘、疟疾等。癧、便秘、疟疾等。十四、足少阳胆经十四、足少阳胆经1 1、循行循行:从头走足:从头走足(1 1)体表:起于目外眦)体表:起于目外眦 止于足大趾端。止于足大趾端。(2 2)体内:从缺盆部进入)体内:从缺盆部进入体内,联络肝,属胆。体内,联络肝,属胆。十四、足少阳胆经十四、足少阳胆经2 2、主要病候主要病候:(1 1)脏腑病候:口苦,心胁痛。)

19、脏腑病候:口苦,心胁痛。(2 2)经脉病候)经脉病候: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盆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廮,汗出振寒,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廮,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足外反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足外反热,阳厥。热,阳厥。十五、足厥阴肝经十五、足厥阴肝经1 1、循行循行:从足走腹:从足走腹(1 1)体表:起于足大趾端)体表:起于足大趾端背毫毛部,与督脉合于巅顶。背毫毛部,与督脉合于巅顶。(2 2)体内:挟胃,属肝络胆,)体内:挟胃,属肝络胆,循喉咙后,连目系,从肝

20、分出,循喉咙后,连目系,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十五、足厥阴肝经十五、足厥阴肝经2 2、主要病候主要病候:(1 1)脏腑病候:胸胁胀满疼痛、肝胆病。)脏腑病候:胸胁胀满疼痛、肝胆病。(2 2)经脉病候:呕吐、呃逆、伤食泄泻、疝气、)经脉病候:呕吐、呃逆、伤食泄泻、疝气、小腹疼痛、眩晕、目疾,遗尿、癃闭、前阴小腹疼痛、眩晕、目疾,遗尿、癃闭、前阴病。病。3 3、主治概要主治概要:主治肝胆病、妇科病、前阴病、眼主治肝胆病、妇科病、前阴病、眼病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其他病症。病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其他病症。十六、任脉十六、任脉1 1、循行循行:循行于胸腹正中线:循行于胸腹

21、正中线(1 1)体表:起于会阴穴)体表:起于会阴穴 止于承浆穴止于承浆穴(2 2)体内:联系的脏腑器官主要有胞中、咽喉、唇中)体内:联系的脏腑器官主要有胞中、咽喉、唇中和目。和目。2 2、主要病候主要病候: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癃、: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癃、痔、遗尿、咽干。痔、遗尿、咽干。3 3、主治概要主治概要: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病症,部分腧穴有保健症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病症,部分腧穴有保健作用,少数腧穴可以治疗神志病。作用,少数腧穴可以治疗神志病。十七、督脉十七、督脉1 1、循行循行:循行于背部正中线:循行于背部正

22、中线(1 1)体表:起于长强穴)体表:起于长强穴 止于承浆穴止于承浆穴(2 2)体内:联系的脏腑器官主要有胞宫、脊髓、)体内:联系的脏腑器官主要有胞宫、脊髓、心、脑、喉、鼻、目、唇。心、脑、喉、鼻、目、唇。2 2、主要病候主要病候:脊强而厥,少腹痛,冲疝,癃、:脊强而厥,少腹痛,冲疝,癃、痔、遗尿、咽干等。痔、遗尿、咽干等。3 3、主治概要主治概要: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项、头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疾病。背项、头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疾病。十八、十八、奇经八脉奇经八脉v1 1、含义含义:“奇奇”有有“异异”的意思,是指与十的意思,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而二经脉不同而“别道奇行

23、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即的八条经脉,即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等,统称奇经八脉。阴跷脉、阳跷脉等,统称奇经八脉。2 2、特点:、特点:(1 1)奇经八脉不隶属于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奇经八脉不隶属于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2 2)奇经八脉除任、督二脉有自己的独立腧穴外,)奇经八脉除任、督二脉有自己的独立腧穴外,其他六条经脉的腧穴都寄附于十二正经与任、督脉其他六条经脉的腧穴都寄附于十二正经与任、督脉之中。之中。(3 3)奇经八脉的循行错综于十二经脉之间,而且与)奇经八脉的循行错综于十二经脉之间,而且与正经在人体多处相互交

24、会,因而奇经八脉有涵蓄十正经在人体多处相互交会,因而奇经八脉有涵蓄十二经气血和调节十二经盛衰的作用。当十二经脉及二经气血和调节十二经盛衰的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3 3、十五络脉主要作用、十五络脉主要作用 (1 1)加强了十二经脉中阴阳表里两经在)加强了十二经脉中阴阳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体表的联系。(2 2)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的经脉联系。)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的经脉联系。任脉别络沟通了腹部经气;督脉别络沟通了任脉别络沟通了腹部经气;督脉别络沟

25、通了背部经气;脾之大络沟通了侧胸部经气。背部经气;脾之大络沟通了侧胸部经气。十九十九、经络的作用与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经络的作用与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一)(一)经络的作用经络的作用1 1、沟通内外,网络全身、沟通内外,网络全身 灵枢灵枢海论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藏,外络于支节。”2 2、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灵枢灵枢本脏本脏:“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3 3、抗御外邪,反映症候、抗御外邪,反映症候 灵枢灵枢本藏本藏:“卫气和则分肉解利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皮肤

26、调柔调柔,腠理致密也。腠理致密也。”4 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灵枢灵枢官能官能:“审于调气,明于经遂。审于调气,明于经遂。”(二)(二)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1 1、经络诊法、经络诊法 由于经络对机体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特定的由于经络对机体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特定的联系,所以当人体脏腑的功能受到某些致病联系,所以当人体脏腑的功能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侵袭而发生疾病时,便可在该经脉循因素的侵袭而发生疾病时,便可在该经脉循行的路线和所隶属的有关部位上,表现出各行的路线和所隶属的有关部位上,表现出各种症状和体征。种症状和体征。2 2、分经辨证分经辨证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它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因而在临床上,它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因而在临床上,就可以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循就可以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及联系的脏腑,作为辨证归经的依行的部位及联系的脏腑,作为辨证归经的依据。据。3 3、循经取穴、循经取穴 依据在于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在正虚邪依据在于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在正虚邪乘的情况下,经络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当乘的情况下,经络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当体表受到病邪侵袭时,可通过经络由表及里,体表受到病邪侵袭时,可通过经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传变。由浅入深的传变。谢谢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