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规划单项选择题

上传人:jw****77 文档编号:20968416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城镇规划单项选择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镇规划单项选择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镇规划单项选择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城镇规划单项选择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规划单项选择题(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土地条件调查包括。 A、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B、土地利用现状条件调查 C、土地权属调查和地价调查D、气候和地形调查 2、.林地覆盖率主要取决林地面积在中的比重。 A、土地总面积B、森林蓄积量 C、木材消费量D、已利用土地面积 3、省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的总量不减少。 A、耕地B、农用地 C、建设用地D、未利用地 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内。 A、高产田的85以上B、耕地的80以上 C、农用地的75以上D、管辖范围的70以上 5、据粗略估计,我国城市土地资产总值约为。 A、15万

2、亿B、18万亿 C、20万亿D、13万亿 6、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城市用地增长率/之比。 A、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B、城市人口增长率 C、城市非农用地增长率D、农业用地增长率 7、城市化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城市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二是城市数量的增加、三是。 A、城市用地规模日益增大B、单个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 C、城市人口聚集程度的提高D、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大 8、城镇体系规划处于衔接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地位,也是测算的重要依据。 A、建筑用地规模B、居民点用地规模 C、城市用地规模D、非农业建设用地 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 A、用地规模B、用地布局

3、 C、用地规模和布局D、粮食问题 10、居民点规模具有和用地规模。 A、建筑规模B、人口规模 C、居民点形态D、规划区规模 11、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着作用,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作用。 A、反馈作用B、联系作用 C、控制作用D、协调作用 12、城市用地包含城市建成区用地、城市规划区用地和。 A、城市建设用地B、城市建筑面积 C、城市行政辖区用地D、市区用地 13、居民点是人们聚居和集中配置的场所。 A、建筑物、构筑物和生产资料B、构筑物 C、生产资料D、生产工具 14、为了环境保护在远郊采取低地价政策鼓励向远郊区扩张。 A、住宅用地B、工业用

4、地 C、娱乐用地D、交通用地 15、根据区位理论应把农用地规划于远离。 A、工业用地B、居住用地 C、城市中心D、城市近郊区 16、土地利用规划条件是影响形成的重要因素。 A、土地利用类型B、土地价格 C、土地区位D、土地用途 17、土地在建筑业部门中起着作用。 A、载体B、基地 C、地基D、操作场所 18、编制和实施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C、国土规划D、城市规划 19、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人民政府批准。 A、县级B、市级 C、省级D、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级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把建制镇定义为。 A、集镇B、乡(场)镇 C

5、、城市D、城镇 2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 A、10年B、15年 C、20年D、50年 22、由于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和利用状况的差异形成了各类。 A、土地类型B、土地潜力类型 C、土地利用类型D、土地结构类型 23、预测是人们利用来预先推知未来。 A、已知的知识和手段B、预测方法 C、未来的情况D、估计 24、为了全面地评价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必须运用方法。 A、环境质量评价法B、费用效益分析法 C、技术经济评价法D、投入产出法 25、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区定界的基本单位是。 A、村级B、乡(镇)级 C、县(市)级D、省(自治区、直辖市) 26、集镇的人口数量上限为的人口

6、数量的下限。 A、特大城市B、大城市 C、中城市D、小城市 27、居民点布局形式大体有卫星式、带状式、多边形式和四种类型。 A、四边形式B、集中式 C、自由式D、直线式 28、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以土地详查变更调查数据为准。 A、1996年年初B、1996年年末 C、1996年10月31日D、1997年初 29、县级以下的土地利用分区应当提出土地用途,制定。 A、土地利用方式B、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C、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D、土地用途性质 30、各类用地期末面积等于基期年各用地面积加上规划期各类用地面积的增加量减去各类用地面积减少量。 A、规划期末B、规划期初 C、规划期间D、基期年末 31、

7、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主要是确定土地利用的。 A、方向B、规模 C、目标和方针D、政策 32、我国集镇的人口数量上限为的人口数量的下限。 A、100万人B、50万人 C、20万人D、10万人 33、地球表面积是个。 A、可变数B、常数 C、未知数D、已知数 34、土地利用规划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设计必须坚持原则。 A、综合效益原则B、协调人地关系原则 C、因地制宜原则D、动态平衡原则 35、土地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可以获取的高低。 A、价值B、地租 C、成本D、劳动产品 36、把土地资源分为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山地的依据是。 A、地形特征B、利用特征 C、植被特征D、气候特征 37、土地的自然供给

8、量是指。 A、除了现实技术条件下无法利用土地以外的陆地面积B、地球上陆地面积 C、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地面积D、地球表面积 38、土地报报酬递减规律所指的报酬递减是指递减。 A、土地总报酬B、土地边际报酬 C、土地临界报酬D、土地平均报酬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追求的最终效益是() A经济效益B、生态效益 C、社会效益.D、综合效益 2、土地利用规划的成果资料包括() A土地利用规划图B、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C、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D、土地利用规划工作计划 3、下列指标中属于量化小康水平指标有()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B、城市化水平 C、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D、中学入学率 4、属于农业用

9、地区的是() A耕地区B、城镇用地区 C、生态景观保护区D、工业区 5、下列因素中属于土地需求量预测直接依据的有() A规划区总人口B、土地利用现状, C、农作物复种指数D、规划区经济发展水平 6、下列指标中属于土地集约经营程度的指标是() A土地垦殖率B、城镇化水平 C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D单位土地纯收入 7、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 A耕地和水产用地需求量预测B、农用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C、居民点用地和农用地需求量预测D、基本农田和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预测 8、构成土地资源配置的四项要素是() A自然性、有限性、差异性和更新性B、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和控制性 C、时间、空间、用途和数量D、

10、简洁性、完全性、非相容性和客观性 9、下列各规划属于战略规划的是() A城市土地规划B、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土地复垦规划 10、下列那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采用地域分区模式进行土地利用布局的是(),采用用地分区模式进行土地利用布局的是() A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C、国家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E、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1、为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形式又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常见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有() A土地利用地域分区模式B、土地利用用地分区模式 C、土地利用分区模式D、土地利用类型模式 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

11、的是(),作用是(),实质是() A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B宏观调控各业用地 C指导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编制D制订土地复垦计划 E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即土地资源的部门间时空分配,借助土地利用结构加以实现 13、下列指标中属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指标是() A土地垦殖率B城市化水平 C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D建筑容积率 14、下列指标中属于土地集约经营程度的指标是() A土地开发利用率B城市化水平 C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D单位用地产值率 15、土地利用规划的成果资料包括() A土地利用现状图B、土地利用规划文本 C、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D、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报告 16、下列指标中属于量化

12、小康水平指标有()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B、吉利系数 C、中学入学率D、恩格尔系数 17、下列指标属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指标是() A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B、单位农用土地总产值 C、人口密度D、恩格尔系数 18、下列因素中属于土地需求量预测直接依据的有() A规划区城市化水平B、消费水平 C、作物复种指数D、规划区经济发展水平 19、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最本质特性是() A综合性B、战略性 C、长期性D、可操作性 20、属于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规划有() A居民点用地规划B、土地整理规划 C、耕地规划D、土地整治规划 21、下列各规划属于专项规划的是() A居民点用地规划B、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C、土地

13、整治规划D、土地复垦规划 22、下列各规划属于详细规划的是() A居民点用地规划B、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C、土地整治规划D、土地复垦规划 23属于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规划有() A土地复垦规划B、居民点用地规划 C、农用地规划D、土地整治规划 24、我国现阶段的土地整理主要是() A村庄整理B、农地整理 C、城市土地整理D、非农地整理 25、属于建设用地区的是(),属于农用地区的是() A耕地区B、城镇规划区 C、生态景观保护区D、工业区 26、根据城市规划法,我国大城市是指() A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B、50万100万人的城市 C20万50万人的城市D10万20万人的城市 27、我国城市分

14、四级,中等城市人口为:() A200万人口B、100万200万人口 C50万100万人口D20万50万人口 28、城市用地规划在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属于() A土地利用专项规划B、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C、战略性规划D、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9、城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 A农村城市化的过程B、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C工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的过程D乡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方式的过程 30、城镇人口是指() A城市与建制镇建成区内的常住人口B、城市与建制镇建成区内的非农业人口 C、城市与建制镇建成区内的农业D、城市与建制镇建成区内的人口 31、基本农田保护率是() A规划区内基本农田与规划期末耕地面

15、积之比B规划区内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之比 C规划区内规划期末耕地面与基本农田面积保护区之比D规划区内耕地保有量与农地面积之比 32、基本农田是指() A一定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 B满足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C划期末的耕地保有量 D规划期末耕地总量中除一般农田之外的耕地 33、土地管理法规定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的行政区域是() A国家区域B省级区域 C县级区域D市级区域 34、土地利用规划与国土规划的关系是(),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是() A局部与整体B点与面 C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D控制与服从 35、一定区域内城市之间存在

16、的各种关系的总和称为() A城市发展B城乡发展 C城市体系D城乡体系 36、人类社会的城市化进程是与()紧密相关的 A农业化进程B劳动化进程 C工业化进程D商业化进程 37、城市化水平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A经济发展水平B工业发展水平 C建设发展水平D素质发展水平 38、城市发展规模主要是指()的发展规模 A城市人口B城市用地 C商业用地D乡镇用地 39、城市规划是()和()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 A引导管理B美化控制 C引导控制D管理美化 40、城市规划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计划的落实作()的战略部署 A时间上B空间上 C全面D局部 4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主体是(

17、) A各级人民政府B政府的土地管理职能部门 C承当规划任务的相关单位D规划部门 42、规划期间,可能增加耕地面积的主要方式有() A土地复垦B土地整理 C土地开发D土地整治 43、解决土地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有() A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划,提高现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挖掘内部潜力 B充分开发各种后备土地资源,增加土地供给 C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的产出水平 D加大土地整理和复垦力度 44、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式必须考虑的因素是() A区域土地及其相关资源状况B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C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区域生产力布局D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定的需求 45、确定土地利用目标的依据是()

18、A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和上级人民政府提出的目标和控制性指标 B土地供需状况的分析 C对规划期内土地问题所能解决程度的估计 D对土地资源状况配置,合理利用所能取得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的估计 46、确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是() A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没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B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C本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和土地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D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制约 47、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编制的方法有() A综合法B模型法 C土宜法D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8、土地利用分区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的不同 A土地质量B土地利用方式 C土地利

19、用潜力D土地利用特点 E土地利用方向 49、土地利用分区的主要方法有() A综合分析法B主要因素法 C叠置法D聚类法 50、土地利用用地分区的保持行政区界限的完整性所指的行政区界是指() A省级边界B市级边界 C县级边界D乡级边界 E村级边界 51、土地用地配置的类型包括()。 A农用地配置和建设用地的配置B蔬菜地的配置和建设用地配置 C林业用地配置和居民点用地配置D农业用地配置和交通水利用地配置 52、我国居民点类型包括()。 A城市B城镇 C乡村D建制镇 53、我国集镇是指(),县城以下一定区域内工商业比较发达,具有一定的市政工程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农村小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服务中心

20、。 A建制镇B乡(场)镇 C县级机关所在的城关镇D建制镇和乡(场)镇。 54、土地利用规划的首要任务是()。 A协调土地供需矛盾B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1. B土地利用宏观布局D、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55、最早论述土地规划的著作是()。 A徐霞客游记B尔雅 C禹贡D水经注 56、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基本单位是() A省级行政辖区B市级行政辖区 C县级行政辖区D乡(镇)行政辖区 57、土地管制权衍生于()。 A土地所有权B土地使用权 C土地占用权D地政统一管理权和公共事物管理权 58、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区域完整性是指() A不打破村级行政界限B不打破乡级行政界限 C不打破县级行政界限D不打破省级行政界限 59、在规划期内耕地减少的主要类型有() A退耕B建设占地 C灾毁D闲置 60、土地利用结构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 A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分配土地资源B建设用地预测 C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D闲置土地复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