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的鹿科动物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20964991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1.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南美洲的鹿科动物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南美洲的鹿科动物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南美洲的鹿科动物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南美洲的鹿科动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美洲的鹿科动物(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南美洲的鹿科动物南美洲位于西半球南部,介于北纬 13和南纬 57之间,赤道横贯其北部。陆地地形 分为 3 个南北向纵列带:东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其中巴西高原面积 500 万平方千米,是 世界最大的高原;中部为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西部是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域划分上,南美洲属于新热带界,大部分地区气候为温暖湿润的热带雨林 或热带草原气候,既利于动物生长,又具有环境多样性,所以不论是动物物种总数还是特有 种群的数量,都是其它动物地理区无法比拟的,其中现有鹿科动物 12 种。1 南美洲鹿科动物的起源和进化鹿科动物属于偶蹄目反刍亚目动物。考古研究表明,最早的偶蹄类动物出现在距今约

2、 6 000 万年始新世初期的地层内。最原始的反刍类祖先以在蒙古晚始新世地层内发现的鼷鹿(Archaeomeryx)为代表。到渐新世,亚洲出现了原始的鹿科动物原鹿(Eumeryx)。在亚洲的中新世早期地质层,首次出现鹿亚科动物化石祖鹿Cervavitus)。由于相关化石记录非常少,目前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和南美洲(新大陆)的空齿鹿亚科(Odocoileinae), 鹿的起源尚不十分清楚,但生物地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示,它们来自中新世(距今2 300 万年到 533 万年)中期欧亚大陆(旧大陆)鹿科动物的辐射。该亚科在北美和欧亚最早出 现的化石证据大约是 500 万年前。受化石记录匮乏的影响,新大陆

3、早期的鹿形态也是不清 楚的。当它们首次出现在北美或欧亚大陆冰川的南部地区时,已经进化成接近现代的种类。 上新世晚期后,由于北半球的气温有几次骤冷,整个地球北部变冷,原来生活在古北方处于 较温暖气候带下的各种鹿类,有的大批迁徙。其中北美的空齿鹿亚科动物在距今 250 万年 至 300万年前的上新世晚期(第三纪末期)或更新世早期,参与了“南北美洲生物大迁徙 至少有 8 种鹿通过北美洲与南美洲间形成的巴拿马陆桥,首次进入到南美洲。在巴拿马陆 桥形成前,南美洲除骆驼属动物外没有任何其它反刍动物,因此,这些鹿进入到南美洲后, 很快辐射占领各种适合其生存和发展的不同生态位,并迅速进化成一大批形态各异并适应

4、不 同生态条件的鹿种,通常认为,一直存活到现在的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2 南美洲鹿科动物资源现状南美洲现有的 11种鹿均为空齿鹿亚科动物,分属于 6个属中。它们都具有保留有第 2 和第 5 掌骨侧端末梢残余和鼻腔后部被犁骨分成两个腔的特征。2.1 空齿鹿属(Odocoileus)南美仅存在1种空齿鹿属鹿白尾鹿(O. virginianus)。它们分布于北到加拿大南部,南到巴西和秘鲁(见图 1)。由于分布范围广,生境复杂多样,亚种数量丰富。在南 美,至少有 6 个亚种分布在北部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以及 秘鲁和巴西的部分地区。在南美北部,它们栖息在常绿雨林的低密度区。在委

5、内瑞拉的拉诺 斯和哥伦比亚,它们占据着离固定水源很近的牧草和枝叶混合生态位,并达到最高密度。由 于一些地方过度捕猎和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导致白尾鹿种群数量严重下降,甚至有些地区 的白尾鹿已经绝迹,所以有关南美洲白尾鹿亚种遗传差异的研究工作一直未能有效进行。通 常,热带地区的白尾鹿明显 比温带地区的小,但其仍然是南美洲现存鹿种中体型较大的种类。2.2 草原鹿属(Ozotoceros)到亚马逊的南部,白尾鹿渐渐被两种鹿南美草原鹿(O.bezoarticus)和南美泽鹿(Blastocerus dichotmus)所取代。南美草原鹿是一种小型鹿种,成年雄性体重平均为40kg, 生长着一副很小的、有3

6、个分枝的小角;成年雌性体重为33.5kg。它们占据着以树木覆盖 率降低和大面积草地为特征的热带高草草原、大冲积平原以及无树大草原栖息地,主要沿着 巴拉那河、巴拉圭河以及它们的支流的流域栖息地分布,有 3 个亚种。其中 O. b. bezoarticus 分布在巴西的东部和中部、乌拉圭以南到亚马逊河;O. b. leucogasterthat分布在巴西西南部 到玻利维亚的东南、巴拉圭和阿根廷的北部;O. b. celer分布于阿根廷南部。南美草原鹿鹿 群以小群为典型特征,一般由母鹿和年轻的后代组成,但是也可以看到一小群有 812只那 么多的鹿在一起采食(Jackson和Langguth,1987

7、; Redford,1987)。研究表明,南美草原鹿是 最具多态性的哺乳动物,其种群表现出高核苷酸多态性,表明其种群数量曾经达到过数百万 只。由于过度猎杀、栖息地的失去、家畜和其它野生动物的引入导致的传染病,使南美草原 鹿的数量急剧下降。其中分布于阿根廷南部的O. b. celer亚种已经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 护联合会(I UCN)认定 为濒临灭亡的鹿种。目前南美草原鹿还有 8 万只,大部分分布在巴西境内。2.3 南美泽鹿属(Blastocerus)南美沼泽鹿属有一个种B. dichotomus,雄性体重可达150kg、雌性体重为100kg,是南美洲最大的鹿。南美泽鹿只栖息在沼泽、漫滩和湿润

8、森林地带,活动区域的水 深达半米,植被茂盛。它们的耳朵和蹄都很大,趾间有具弹性的膜,能帮助其游泳及在沼泽 地上行走,喜欢独居;雄性有角,长度可达60cm,但角的脱落时间不规律。南美泽鹿曾经 在南美洲广为分布,但它们现在只限于在南美中部的阿根廷中东部和东北部、巴西中西部和 南部、巴拉圭和秘鲁的东南部及玻利维亚的东部。调查表明,目前除了巴西境内的种群数量 有所增长外,其它各地的分布数量都有下降。下降的原因主要因为过度捕猎、家畜传染病和 湿地改造成农业、林业用地以及修建水电大坝破坏了其栖息地。2.4 马驼鹿属(Hippocamelus)该属有2个种,智利马驼鹿(H. bisulcus)和秘鲁马驼鹿(

9、H. antisensis),分布在智利、 阿根廷、秘鲁和厄瓜多尔的山地森林栖息地。智利马驼鹿也叫南安第斯山鹿,雄性体重90kg、体高90cm,雌性体重7080kg、体 高80cm,是智利的国鹿。智利马驼鹿身体敦实、短腿,象山羊一样能很好地适应陡峭的山 地生活。其栖息地类型主要包括开阔的冰缘灌丛、低谷悬崖和其它岩石区域、山地森林及其 边缘等等。它们曾广泛分布在安第斯山脉南部和巴塔哥尼亚,但现在仅分布在阿根廷南部和 智利一带。由于过度捕猎、在其栖息地过度放牧家畜、栖息地转为农业用地以及建筑、伐木、 偷猎和疾病等一系列原因造成了智利马驼鹿数量的下降。适宜智利马驼鹿生存的冬季栖息地 已几乎完全消失,

10、而非法狩猎在许多地区仍然存在。目前剩余的小量种群分布极其分散,总 数量可能不足1 500只。IUCN红皮书将其列为“濒危”物种。尽管智利马驼鹿在智利和阿 根廷受到全面保护,但是大部分的智利马驼鹿分布在保护区之外。而且就算在保护区内,法 律也很少被执行。对此,人们也采取了紧急保护措施,包括提高人们对于智利马驼鹿困境的 认识、促进私有保护区域的建立、转移在国家公园的牲畜以及圈养繁殖。秘鲁马驼鹿也叫北安第斯山鹿,分布在横跨安第斯山脉的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北部和 阿根廷西北部地区。栖息地为海拔 2 5005 200m 的高地云林及树木稀少的高山荒原。体重 4565kg,体高7080cm。目前该种的个体

11、数量大约为12 00017 000只,其中成年个体不 到10 000只。由于种群数量小以及狩猎和栖息地质量下降,IUCN红皮书将其列为“易危” 物种。2.5短角鹿属(Mazama)短角鹿也叫墨西哥鹿,以身体粗壮 大耳为特征,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墨西哥的东 南部尤卡坦半岛和特立尼达岛,约有10种,其中南美洲有 4 5种。2.5.1赤短角鹿(M.americana)分布在阿根廷到哥伦比亚北部和圭亚那的南美森林中。一般 体重为2448kg,个别雄性鹿可达到65kg;肩高为67 80cm,属于中型短角鹿。虽然赤 短角鹿分布范围在短角鹿中是最广的,但由于赤短角鹿的种群分类混乱, IUCN 将其作为“数

12、据不足 ”物种。2.5.2灰短角鹿(M.gouazoubira)分布在阿根廷北部、玻利维亚、巴西东部和南部、巴拉圭 和乌拉圭。其身材比赤短角鹿小和短,但是比M. nana大,是典型的森林及边缘地区栖息者。 过去曾经将亚马逊褐色短角鹿(M. nemorivaga)作为其亚种,有时也把尤卡坦褐色短角鹿 (M. pandora)作为亚种。在阿根廷科尔多瓦省西部的一个保护区进行的调查表明,夏季 灰短角鹿分布密度为4.41只/km2,冬季为5.12只/ km2。在玻利维亚的查科的另一项调查 表明,灰短角鹿在雨季的密度是6.77只/km2,在干季的密度达到30.57只/km2。因此,IUCN 认为其危险程

13、度较低。2.5.3小短角鹿(M.rufina)也叫厄瓜多尔短角鹿。分布在哥伦比亚安第斯山脉、厄瓜多尔 和秘鲁北部的海拔1 4003 600m的森林和热带高山荒原(Paramo)地带,是短角鹿中最小 的动物。 1999 年,一些研究者将分布在哥伦比亚北部和委内瑞拉西部安第斯山脉海拔 1 0003 500m的森林和热带高山荒原地带的红褐色短角鹿(M. bricenii),分布在阿根廷、巴 西南部和巴拉圭的俾格米短角鹿(M. nana)归类为小短角鹿亚种。2.5.4矮短角鹿(M.chunyi)分布在玻利维亚西部和秘鲁东南部的安第斯山脉高地森林和p aramo 地带。被毛为红褐色,身体前部和颈部为深灰

14、色,腹部为浅褐色,鼻口部短而厚,体 重为11kg 左右。在玻利维亚进行的研究表明,其 40%的栖息地质量下降或呈破碎状态,其余则 表现出良好保护状态。目前该物种处于 “易危”状态。2.5.5小赤短角鹿(M.bororo)主要分布在巴西东南部的巴拉那和圣保罗大西洋森林中。体 型较小,雄性有角但很小,分枝简单。尽管其身材和结构与俾格米短角鹿(M. nana)最相 似,其被毛颜色与赤短角鹿(M.americana)几乎一样,很像是这两种鹿的杂交后代;但染 色体组型分析表明,小短角鹿与这两种鹿以及它们的杂交后代完全不同。由于栖息地的丢失, 该物种为 “易危”动物。2.6 普度属( Pudu )普度鹿是

15、鹿科动物中长得最小的鹿,有两种:一种叫北普度鹿(P.mephistophiles),分布在安地斯山脉北方,即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及秘鲁;另一种是南 普度鹿或智利普度鹿(P.puda),分布在智利南部和阿根廷西南部,其栖息地海拔高度从海 平面到2 000m,低于北普度鹿的海拔2 0004 000m。这两种鹿都栖息在北美的温带雨林中。北普度是世界上最小的鹿种,四肢细致,鹿角短,只有简单的主干。耳朵圆小,尾巴很 短。肩高3235cm、体重3.36kg、鹿角长6cm,向后弯曲,有些像山羊。南普度鹿比北 普度鹿略大,肩高3545 cm、体重为6.413.4kg、鹿角长5.39.0cm,也向后弯曲。由于 过

16、度狩猎和栖息地的丧失,2009年,这两种鹿都被IUCN列为“易危”动物。目前有关 普度鹿保护的南普度鹿人工繁殖国际项目正在智利的康塞普西翁大学领导下已经开始进行。 一些普度鹿已经在圈养条件下繁殖,然后放回到阿根廷的纳韦尔瓦皮国家公园。图1L3)fucl-rilrJ 芸OHH* EOUAFOR图1南美洲鹿科动物的分布引自Lincoln G.A, 1985)近年来新西兰养鹿产业规模及其效益的变化与分析(2)2 鹿的屠宰与鹿肉生产比例相近(45:55),2010 年南岛和北岛生产肉鹿的2.1 南、北岛生产肉鹿数量对比比例达到了73:27,南岛肉鹿的生产力已经远远高新西兰南岛生产肉(屠宰)鹿的数量正在

17、稳步于北岛。19942010年新西兰南北岛肉鹿生 产数量增加,与北岛相比,上世纪90年代二者生产肉鹿的的比例及变化情况,见表 2。年度1994199519962000200420062007200820092010南岛45486060666971697173比例g北岛555210403431293129272.7 引进的鹿1905年和 1928 年,阿根廷和智利分别从欧洲引进了欧洲马鹿放养于野外,以后智利又 引进了黇鹿、斑鹿和狍。这些鹿种有一些在南美洲建立了种群,对南美洲本地鹿种产生了很 大竞争影响。3 结语可以确定的是,鹿是在上新世期后期进入南美的;同样可以确定的是,这些早期新大陆 的鹿科动

18、物体型中等,具有比南美现在小型鹿复杂的鹿角。但是,随着这些动物在南美洲的 进化,其身材和鹿角产生了很大变异。虽然鹿的体尺大小与其所处纬度有关,一般接近赤道 的种类个体偏小,然而,反刍动物大体尺的进化更可能是与对更加开放的栖息地和更集中采 食草类而不是枝叶类习性的适应紧密相连的。因为那种较大体尺动物已经在热带地区进化的 观点是得到共识的(例如Blastoceros)。还有一点也不可否认,即大型动物经常伴随着对冰 川边缘习性的适应(Geist, 1974)。向小体尺选择的确切过程并没有研究透彻,但是人们推 测,对茂密的高原森林的适应可能已经使小身材的鹿受益。体尺缩小动物的最极端的代表 普度鹿,可能就是为了适应在密林中生活而导致身体变小。普度鹿的两个种和短角鹿 属的两个矮种鹿占据在安第斯山温带森林和山麓中相当有限的区域里。据推测,这些适应浓 密山地森林的小型种类鹿的快速进化可能发生在更新世冰川时代栖息地避难所形成的时候。 普度鹿属和短角鹿属具锥样的鹿角,这并不必然表示它们将保守的性状带到了现在,更可能 是伴随着体尺总体减小,同时降低了对大鹿角选择的结果。根据经验,越大型的鹿科动物, 越具有最大的和最复杂的鹿角,反之,如果选择有益于较小体尺,可能同样有益于降低鹿角 的尺寸和复杂性,这对我们对茸用鹿的选种育种具有一定的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