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炕文化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20964817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22.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博大精深的炕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博大精深的炕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博大精深的炕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博大精深的炕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大精深的炕文化(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博大精深的炕文化中国的炕文化博大精深,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仅老百姓睡炕、达官贵人睡炕,如果你去过故宫,你就会知道,就连皇帝老儿也喜欢睡炕,由于炕的存在,竟然催生出一系列的相关从业人员来:盘炕:炕盘得不好,不仅灶不好烧,倒烟,炕不热,还容易引 起煤气中毒。会盘炕的瓦匠,在民间很受人尊敬,人们称他们为 “炕神仙”。人们常说:“家暖一盘炕”,所以盘炕绝对是个技术活儿,会盘 炕的人家都是富裕户,每逢入冬,就会天天有人上门,提拎着 篮子刚炸好的油糕或是新压的粉条去拜访“炕神仙”:“菜也烩好 了,酒也烫上了,前儿个和你约的,现在有空没?”,“炕神仙” 就拎了工具乐呵呵地跟了去。“炕神仙”盘的炕,热的均匀,

2、热 的持久,灶里不反烟,这是普通人梦寐以求的好炕。“炕神仙” 的手艺一般都是祖上密传,按照实际盘炕的大小长短等具体特征 和经验来“走砖”,盘出符合技术要求的炕。走砖方式的不同, 炕的名称也不同,特别是到了关键的“走砖”时候,还要把无关 人等全都请出去,以求技艺不外泻。火炕的炕板子都是土坯的。先把麦秸切碎与泥混合放入坯模, 然后端起坯模,反扣在平整开阔的地方,就是脱坯的过程。我见 过脱坯,非常辛苦,民间称为“四大累”之一。湿坯晒干后才可 以盘炕,炕板子的质量非常重要,因为大人要在上面走来走去, 孩子们要在上面蹦蹦跳跳,踩塌炕板子是非常尴尬的事情。别看炕的名字老土,但它的科技含量不知要比床高出多少

3、倍, 炕的修造,涉及到建筑学、材料学、燃烧学、热力学、流体力学 等诸多的学科领域。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数学老师在讲授双曲线方程时提到了双曲线是最好的传热模型之一,接着还举了两个例 子,一个是热电厂的冷却塔,另一个,就是炕。在炕和灶台的连 接处,我们当地称之为“嗓子眼儿”的地方,就是以双曲线造形 的。当时,听老师讲完,才知道老祖宗传下来的炕,还有这么深 奥的学问。炕席:炕席是北方农村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在过去,即便生活 再困难的人家,在新年到来之际,也会到集市上买一领新炕席, 欢欢喜喜地抱回家铺在炕上,那可能就是这家人在一年里所添置 的唯一的一件奢侈品。新席铺在炕上。洁白的炕席顿时让满屋生 光,芳香

4、四溢,沁人心脾。夜晚,睡在热乎乎炕席上,鼻子闻着 那新苇子的味道,总会做上几个香甜的梦。席子一般是用芦苇或者菖蒲来制作的。呼和浩特过去是湿地,芦苇铺天盖地。近郊也有老乡在秋天织席。那时,每家的院子里 都堆着一堆一堆的芦苇,破苇篾子的破苇篾子,织席子的织席子, 忙忙碌碌,说说笑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姑娘小媳妇们, 一边忙着手里活计,一边唠着闺中的秘事。那细长柔韧的洁白苇 篾子在她们的怀里跳动着,在她们的手里缠绕着,仿佛并不用眼 睛看,她们齐头并进,说笑中,在她们的身后已经是一大片洁白 的炕席了。她们甚至能够在明亮的月光下织出整齐的席子来,美 妙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油布:据大同的民俗专家讲,

5、大同的火炕炕面最初是油漆彩绘, 后来铺上了苇席,再后来被油布取代,用油布代替苇席成为炕上 铺物是在清代。大同油布在晋北久负盛名,还远销内蒙古和河北 等地。最初的油布只是单一的黄色桐油布,铺在炕上主要为防小 孩子尿炕用的。解放后油布得到了普及,而且工艺也有了提升, 其颜色也有暖暖的橘红、浅浅的蓝和看上去很静谧的淡绿,图案 也丰富多彩,还有四季牡丹,五福童子等。在油布进入每家每户 的时候,也正是大同油匠最红火的时期,有点儿绘画手艺的艺人 便开起了油布作坊,不少四合院子里搭着晾晒的油布坯,院里摆 满了红红绿绿的油漆桶,那些颜料会散出油脂香,有风的下午弥 散着腥腥的油漆味,是大同城里的一种独特的味道。

6、ffl做油布前,匠人要先定出白布的尺寸,然后再在白布上刷满浆 糊,晾干后用刮刀在油布上使劲地刮,打磨光滑后,再刷上几层 底漆,晒干后这便是油布底子,然后用画笔一层一层地铺颜料, 在上面作画,那五颜六色的颜料在油布上便涂抹成一幅幅的美术 作品。这种油布色彩层次分明,有很好的光泽度,装饰效果鲜明, 不易剥落和褪色,可保存十多年。大同油布由于美观大方,经久耐用,污渍、油污一擦即净,博 得了人们的喜爱,在近百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大多数人家炕上的主 要铺物,四炕毡:过去有钱人家要铺炕毡,炕毡用羊毛制成,铺在席子或 油布下面。炕毡可以去集市买,也可以买来羊毛或者用自家产的 羊毛请匠人上门来制作。有史料记载,擀

7、毡技艺是由蒙古游牧部落传入,宋末及元朝时 期,蒙、回、汉等多民族在西北地区杂居,当时蒙古族人居住毡 房,用毡作褥,一些人就向蒙古族人学习了擀毡技艺。从此,擀 毡技艺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遍地开花。“毡匠”这一职业也 应运而生。京乡族擀毡技艺之洗毡擀毡用料主要以羊毛为主,而且要求毛的纤维要长,所需的豆 面和麻油要求纯正,而且要纯手工作业,弹毛、铺毛、喷水、喷 油、撒豆面、铺毛、卷毡、捆毡连、擀连子、解连子压边、洗毡、 整形、晒毡,13 道工序缺一不可,每个细节只用简单的工具, 用手工操作完成。擀毡过程中唱着擀毡调,边唱边做,节奏协调, 亦劳亦乐。擀毡这一工艺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过去,擀毡匠备受人

8、们尊 重。随着时代的变迁,土炕的消失,毡也就随之悄然退出了人们 的生活,擀毡匠也越来越少。随着老一辈擀毡艺人的慢慢老去, 擀毡这一非物质文化也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五炕毯:过去的炕毯和现在的地毯近似,只不过现在人们奢华了, 把炕毯铺在地上了。过去的大户人家,精美的炕毯可以铺好几代、 上百年,直到毛磨得极薄,花色仍然非常鲜艳。文革前有走街穿 巷的人专门收购古旧地毯,给的价格比新毯子的价格还要高,我 不知道他们买回去做什么?有人说是为了仿造那些古老的花样。炕毯编织是中国的一项传统手工工艺,手工炕毯的编织工艺流程有:绘图、染线、挂经、编织、成毯后平剪、水洗、挽穗等数十道工序。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去过内蒙

9、古乌盟商都县支农,那里的每个 公社都有地毯厂,大多数女青年都在地毯厂从事手工炕毯编织。 依稀记得一条 3.6 米幅宽的炕毯,5名工人一天只能织 10 厘米。 我曾在地毯车间里看到,数十名织毯工人三个一组、五人一排正 埋头织炕毯,每个人的神态都是那样专注,一幅幅图案典雅、色 彩艳丽的炕毯就出自这些村姑之手。六炕围子:在山西北部和内蒙、河北的临近地区,人们喜欢在炕 周围以及灶台的围墙上画上各种图案,有花鸟鱼虫的、有山水的、 有历史和民间故事的,还有戏曲人物等等,这种炕围画在中国的 民间美术界很有名,是年画、壁画的一种结合形式。1975 年我在土左旗支农时,目睹了画匠们画炕围子。对那时 的农民来说,

10、画炕围子是件隆重的大事。冬闲时节,准备画炕围 子的人家,就忙活开了。雇主全家要搬到亲戚家,腾出屋子。接 着,画匠们把铺盖卷安顿在雇主家。在多半个月或更长的时间里, 画匠们俨然成了这家人的主人。这期间,他们吃睡在屋里,尽享 着雇主的热情招待,直到把炕围子画完。画匠们挣的也是辛苦钱。灰尘飞扬中,他们要把雇主原先的旧 炕围子铲掉,然后开始打底。打好底子后,匠人们盘腿坐在炕上, 琢磨着怎样画上第一笔。炕上,满是各种颜色的小瓶子。画匠们 画好炕围子后,还不算完工。他们要忍着呛人的油漆味,在画上 罩几层清漆。这么一来,炕围子就光滑如镜,格外耀眼了。那个时候,在土默川乡间,有许多喜爱绘画的年轻人。这些人 或

11、跟随师傅学艺或无师自通,走村串巷为社员们画炕围子。就我 看到的炕围子来说,那些图案,与寺庙飞檐斗拱下的彩绘图案毫 无二致。那年头,炕围子也分档次,好些的要200 多元,这相当于当时 土旗一个壮劳力一年不吃不喝的费用。遗憾的是,炕围子这种民间文化艺术,在旧房改造时,特别是 城乡接合地区,今已荡然无存,只在偏远山乡或许能够看见。画 匠毕竟不是画家,这种古朴的手艺也正在濒临灭绝。躺柜:在内蒙古西部的农家,与炕围子相配的是红躺柜。躺柜 上亦有摆设。刚支农去老乡家,看见红躺柜上排列着一溜瓶子 酒瓶子、药瓶子,大小粗细,啥瓶子都有,里面红的绿的不知 装的是药酒还是什么饮料。一问方知,都是用彩纸泡好的彩色水, 不能喝的,摆在那里为好看,权当花瓶了。我当时正处于蒙昧状 态,思想比较极端,对这些东西颇为不屑,后来隐隐觉得心酸, 而且感动:就像喜儿过年扎红头绳,贫穷中不失美的追求。红躺柜空间大,很实用,从衣物被盖到钱票细软均可置放其内。 有炕围子的地方必有红躺柜,这是个民俗现象。炕围子大都以绿 色为基调,躺柜则为红色,大红大绿,煞是好看。倘若二缺一, 就显得单调冷清,红躺柜就像是炕围子的红颜知己,分不开拆不散,堪称天生的一对。如今,炕围子与红躺柜渐渐退出农家。年轻一代把炕换成了床, 失去载体的炕围子处于“皮之不存,毛将附焉”的尴尬境地。红 躺柜也多被新潮家具取代,而彩色水瓶子也早已成了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