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20954811 上传时间:2021-04-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一、导语:古老的中国是个诗国,自从诗经开源之后,诗歌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至于唐宋发展到顶峰。唐诗宋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象征。今天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五首古代诗词,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教师板书课题:诗词五首二、检查预习:1. 学生同桌先交流,提出自己预习中不会字词,相互解答。2.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生字词,加以整理,投影到屏幕上,引导全班学生朗读正音。箸爝火彝虞煜砌麾炙(答案略)三、导读行路难 :1. 教师课件展示下列诗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过渡到新知识:( 1)李杜诗篇万古传。 (赵翼论诗 )( 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梦李白

2、)(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启发设问:以上诗句都与古代哪位诗人有关?你能谈谈第 1页他的有关情况吗?教师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A. 李白的生平、时代、代表作品;B. 有关李白的故事、传说;C. 你对李白的评价。学生思考,发言交流,教师因势导入本课学习。2. 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从读音、停顿、音调以及感情上评议,是否朗读到位?如果不合适,应该怎么读比较符合诗的内容?(对有争议之处,教师不做结论,引导学生往下学

3、习,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做结论。)3. 教师解题(课件展示,指名学生读或全班齐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时代背景。行路难是李白在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 ,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4. 学生自主朗读,疏通、理解全诗。学生以个人朗读、小组内互读等形式尽量有感情地朗读第 2页本诗。并参考注释,疏通诗意。对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或请教老师,老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或交由全班讨论解决。5. 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解答以下问题,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映的问题集中投影展示,师生共同

4、探究。(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境?( 3)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4)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要点如下:( 1)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由于朝中 * 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这二句用比喻,既照应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心情。( 3)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第 3页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

5、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4)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充满这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6. 师生共同深入探究:教师再提出问题(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浪漫的诗风在本诗中有哪些体现?( 2)从全诗来看,其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学生思考,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最后归纳。要点如下:( 1)李白这首诗“浪漫”的诗风表现在: A,巧用历史故事、典

6、故; B,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 C,跳跃式的结构。( 2)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7. 巩固体验诗作感情,尝试感情朗读。4学生先自由朗读一边,然后各小组推举代表朗读,师生第 4页评议,引导学生回到开始关于这首诗的读法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体会。四、导读凉州词1. 学生个人自主朗读课文,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朗读情况。2. 学生参考注释,疏通诗意。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解决。3. 教师集中点拨学生疑而未决的主要问题。题目中的“词”应该如何理解?从首句中提到的“酒”“杯”你能够想象到一个怎样的场面?前两句描绘的是军中的情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说说你对后两句诗的理解?

7、在朗读时,如何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后,予以归纳。要点如下:( 1)这里的“词”不是文学体裁的“词”,指的是有组织的语言、文字,因此本诗还属于诗的范围。( 2)一“酒”一“杯”,使读者仿佛看到军人们聚饮的热闹场面。而第二句又使我们仿佛听到了催促出征的琵琶号角。寥寥几笔,写出了边关既热烈而又紧张、 悲壮的氛围。( 3)这两句诗意思是:我若喝醉了躺卧在战场上,你可不要笑我贪杯,自古以来出征的将士有几个人能够返回?第 5页今朝有酒且让自己痛饮沉醉,即使醉卧沙场也毫不在意。这是及时行乐的洒脱,是对生命的达观, 更有厌恶战争的悲愤。这两句诗生动地表现了边关将士们为国战斗、视死如归的

8、英雄气概。( 4)该诗描写边塞生活,既暗示古代战争生活的热烈紧张,更凸显诗人慷慨豪迈的悲壮意味。全诗充满昂扬向上的情调。阅读时注意,后两句尤其要读得音韵悠长,感情激昂。4. 学生齐读全诗。五、导读咏煤炭1.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2. 学生自主阅读全诗。对照注解疏通诗意,不懂的地方同桌、小组讨论交流,疑而未决的由老师汇总,全班讨论。3. 教师汇总学生集中反映出的问题:( 1)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2)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试结合诗句,说说诗人的志向。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后,归纳。要点如下:( 1)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

9、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第 6页( 2)这首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 铁石虽然坚硬, 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4. 学生自由朗读、背诵全诗。六、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三首诗, 了解了三位诗人的不同心志 , 和人生情怀 , 领略了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 学会了阅读把握诗词的一般方法 , 体会了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七、布置作业:1. 课下查找资料,比较阅读李白的将进酒 ,王之涣

10、的凉州词,于谦的咏石灰 ,并将名句抄录在读书卡片上。2. 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预习后两首诗。第二课时一、检测上节课古诗词学习情况,导入新课。课件展示:1. 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 1)玉盘珍馐值万钱( 2)直挂云帆济沧海( 3)鼎彝元赖生成力第 7页2. 根据题意,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行路难中表达诗人要排除阻力、矢志不渝地追求人生理想,实现远大抱负的名句是, 。( 2)咏煤炭中托物言志,借以明志的名句是, 。教师采用指名或抽签的方法,让学生到讲台上板演或起来回答。(答案略)转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古词。二、导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1. 多媒体展示学

11、生课前搜集的关于李煜的资料。(指名学生读或大家齐读)李煜,我国古代杰出词人,南唐最后一个皇帝。精于书画,妙于音律, 文学方面才能尤为突出。他 25 岁继承王位。15 年后,宋师南下,他国破家亡, 肉袒出降, 被押送至汴京,成为阶下囚。赵匡胤因他曾拒命违抗,守城不降,便封他为违命侯。三年的囚徒生活, 可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总结:“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在此时,他写下不少真挚沉痛,深切而又凄恻动人的词篇,占他一生词作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尤以乌夜啼 、虞美人、浪淘沙令、相见欢等几首词最为人传诵,成为他的代表词作。李煜入宋后的词作,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义无穷,被称为是“神秀”之作。艺术境

12、界高大阔远,第 8页“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语言天成自然,流走如珠,宋代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词人都曾受到他的影响。42. 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全词,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2)学生依托课文注解,扫除字词障碍。( 3)教师投影显示以下内容,检查学生自学情况。A. 注音:虞()砌()B.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问君能有几多愁()3)只是朱颜改()学生以 3 同桌为单位相互交流,教师指名回答。参考要点如下:A 虞( yu)砌( qi )B1)忍心 2) 作者自己多少3) 红颜,指旧时宫殿的颜色( 4)听录音或教师师范朗读,学生再次感悟课文。3. 师生

13、共同研讨,理解全词。( 1)学生提出个人不理解的问题,同桌或小组内交流解决。( 2)教师将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集中展示如下A. 词的开篇“春花秋月何时了?”以问天起句,有何作用?B. 如何理解结尾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第 9页向东流”的含义?C.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对比,请具体指出一例说明。D. 这首词是李煜生前写的最后一首词,可以称之为“绝命词”,具体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点拨。要点如下:A. 词人借对春花秋月的诘问,道出自己悲苦之情,转而向人们发问,回到现实,勾起对往事的回忆。B. 这两句词的意思是:悲苦感慨之情如滔滔江水冲出峡谷奔向大海,愁思如春水一

14、样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江水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两句词把词人感情升腾流动的深度和力度充分表现了出来,可谓是以春水喻愁的名句。C.“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与人间“往事”的短暂无常作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的幻想与“朱颜改”的现实对比,折射出词人面临国破家亡情景时的痛苦、无奈。D. 表达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悲愁情怀,以及痛悔亡国、怀念故国的思想感情。4. 课外延伸拓展:阅读浪淘沙怀旧 一词,与课文作比较, 自主分析,回答以下问题:浪淘沙怀旧(李煜)第 10 页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问题:( 1

15、)词的上片主要写,下片主要写。( 2)“罗衾不耐五更寒”中的“寒”指的是五更时分寒气的侵袭,文中有和两层含义。( 3)末句中“流水落花春去也”和课文中“”一句意境相似,比喻,全句意思是说。( 4)“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和课文比,这种心境有什么不同?学生自主阅读分析,小组或同桌讨论,教师点拨。要点如下:( 1)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2)身寒和心寒( 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南唐灭亡之速;全句意思是说,过去那种荣华富贵的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了。( 4)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课文里全词充满的是对家破国亡的无限痛悔之情。本第 11 页词则是徘徊

16、在生与死的矛盾选择中,还有一丝希望。三、导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 学生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初步整体感知课文。2. 学生自由朗读,再次感知课文。3. 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解,理解分析课文,疑难问题同桌交流或小组讨论。4. 学生将疑难问题提交老师。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汇总后交由全班讨论问题如下:1)这首词所描绘的内容是想象中的还是现实中的?描绘了怎样的战斗场面?2)作者写这首词有什么用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字改为“弹”字好不好?为什么?4)题目中的“壮词”如何理解?在文中怎样体现?5)如何把握全诗的朗读基调?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教师加以点拨,然

17、后指名由学生总结。要点如下:1)全词从想象着笔,描绘了理想中的抗金队伍和战斗场景。2)这首词托名为安慰朋友,实则是抒发词人自己对青第 12 页年时代抗金的战斗生活的念念不忘之情,以及坚决恢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还有壮志难酬的悲愤。3)不好,“翻”字写出了战歌嘹亮,乐器轰鸣的热烈场面;如用“弹”字代之,就表现不出这种气氛。4)“壮词”意即激昂奋发的壮行言辞,有壮怀激烈之意。次中描绘的军营生活以及激昂奋进的战斗生活就是具体的体现。而末尾两句更为突出,它把描写大功告成后的喜悦,把收复中原,统一祖国与个人杀敌立功的心愿统一在一起,字里行间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45)全词在感情基调上是雄壮高昂的,

18、而结句又是悲凉低沉的。前后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种抑扬法赋予了本词特有的艺术魅力,有力地表现了词人满怀壮志而志不得伸的苦痛。5. 学生齐读全词,感受全词基调。6. 学生自主赏析: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理解?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启发、点拨。要点如下:这首词是词人爱国词篇中的代表作之一,虽是为鼓舞爱国壮士、好友陈亮而作,但更是自己心志的流露。词人以早年战斗生活为基础,融梦境幻觉为一体,描绘了一幅爱国将士驰骋沙场,雄伟壮阔的场面,全词内涵丰富,造语豪壮,第 13 页结构谨严,构想奇特,以梦境贯穿上下片,自出机杼,情感雄奇高昂。末尾“可怜”一句将感情一落千丈:词人的功名只能是在醉里和梦中实现。理想和现实形

19、成极大的反差,有力地突出了词人的悲愤。学生赏析不必面面俱到, 只要着眼于内容、 感情、语言、结构等方面均可。四、学生自我巩固检测:根据题意,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用原句填空:( 1)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来表明自己胸怀远大志向,坚持理想,敢于胜利的信心。( 2)凉州词中以反问句形式表达了诗人豪迈悲壮情怀的句子是,。( 3)咏煤炭中寄寓诗人为国为民甘愿无私奉献情怀的诗句是,。( 4)虞美人中词人用贴切的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尽自己国破家亡的无限哀愁的千古名句是:,。( 5)破阵子一词里显示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学生以笔答的形式直接写在练习本上,写完后同桌互评。答案如下:(

20、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第 14 页苦出山林 (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五、归纳总结 :这篇课文我们学习了五首古代诗词, 从诗人的作品中我们了解了他们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与心志 . 体会到他们抒情言志的表达技巧 , 进一步把握了他们诗歌风格 , 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们的其他作品 . 希望同学们不仅能够理解这些诗篇 , 而且在课外有意识地运用有关知识 ,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五首诗词。( 2)自选其中一首诗词,把你读完该诗(词)后的感悟用一段话表达出来。附:板书设计第一课时行路难“停杯”“不食”“拔剑”“茫然”忧郁悲愤冰塞黄河,雪满大山照应题目“行路难”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昂扬激越,豪迈乐观)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豪迈悲壮情怀咏煤炭(咏物诗)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第 15 页林(托物言志)第二课时虞美人(李煜)抒国破家亡感受,发怨愤哀愁之音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抽象事物形象化)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沙场秋点兵豪迈场面(志士热情)可怜白发生冷酷现实(朝廷冷漠)第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