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209529900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8.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落的结构与演替(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 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 (2016湖北七市协作体联考)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C. 太阳鱼遇仔鱼过多时,成鱼会吃掉部分幼鱼,属于捕食关系D. 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灌木层逐渐失去优势地位解析 “捕食”关系应发生于不同种生物之间,同种生物之间食与被食关系不属 捕食关系。答案 C2. (2016福建龙岩一模,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初生演替相对于次生演替进程缓慢、时间长B. 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

2、势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C. 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D. 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改变 解析 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将发生变化,D错误。答案 D3.(2016山东青岛期末,32)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B若时间允许,甲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解析 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A 错误;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能演替到相对

3、稳定的森林阶段, B错误;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C正确;第N年时, 甲、乙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甲、乙群落结构不一定相同,D错误。答案 C4. 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会杂草丛生,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繁 茂起来,最后演变成一片森林,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 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nfkij时间o物冲丰富度惡光仆虽t净光替量+生物胖吸載A.B.C.D.解析 由农田生态系统演变为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物种 丰富度越来越高,经过长时间的演替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在 达到稳态后,物种丰富度、净光合作用产量、固定太

4、阳能总量基本保持不变,而 、中的曲线都有下降趋势,因此是错误的。答案 B5. (2016*山东莱芜期末)黄河口湿地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因黄河改道而成。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陆地可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近水缓冲 区与核心区独特的生物资源,成就了黄河口湿地的科学考察、鸟类研究等多种功 能。请分析回答:(1) 黄河口湿地的形成过程属于演替,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 这些区域的不同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结构。(2) 黄河口湿地被喻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影响该湿地鸟类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包括、。若要调查当地斑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法。(3) 黄河口湿地有一望无际的芦苇湿地

5、景观,核心区还分布有刺槐、柽柳等,影响湿地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描述芦苇数量变化时建立的数学模型应该是型曲线。答案 (1)次生 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 水平(空间)(2)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标志重捕(3)水 “S”6. (2016湖北稳派检测)下图为退耕还林后,不同年限的群落盖度(植物覆盖面积 占地面总面积的比率)变化曲线。(1) 总的来说,演替包括两种不同类型,图中所示的为 演替,而从火山岩上发生的是演替。(2) 由图分析,退耕后此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总量将(填“增加”或“减少”)(3) 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演替一定年限后,此生态系统比原来耕地的结构更加(填“复杂”或“简单” ),其

6、抵抗力稳定性更 (填“高”或 “低”)。答案 (1)次生 初生 (2)增加 (3)复杂 高7. 被弃耕的农田多年后将演替至顶极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其上物 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该弃耕农田最终将演替到相对稳定的 阶段,这种演替属于。(2) 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最先定居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可能是 ,至顶极群落后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3) 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甲种群的增长会受到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的抑制,这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调节。解析 (1)弃耕农田上所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在原

7、有土壤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 此属于次生演替。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群落演替将最终发展到相对稳定的 森林阶段。(2)从图可看出,在光照强度较弱时,丙的光合速率较强,说明丙属 于在弱光下生长的阴生植物,在光照较强时,三者的光合速率甲乙丙,说明 最先出现的是丙,后来乙、甲依次出现并且具有较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因此在 垂直结构上从下向上依次为丙乙甲。(3)物种甲种群的增长会受到其他生物及无 机环境的抑制,这是反馈调节的结果。答案 (1)森林 次生演替(2)丙 丙乙甲 (3)(负)反馈握埜练刃提考能,採枝址 700分磐得1. 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

8、群落的垂直结构B. 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C淡水鱼养殖的混合放养主要利用了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群落不同地段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解析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但只有一个种群,不能构成群落,A错误。 答案 A2. 一块弃耕农田经过几十年的演替成为茂密的小树林,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 度、生物个体的数量及稳定性均发生一定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杂草丛生的弃耕农田中不具备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B.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增加C演替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D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的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

9、少的变化趋势解析 无论是草地还是树林都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演替过 程中,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增加,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故 B、C 均正确;演替初期,在草本植物阶段时,草本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演替进入灌 木阶段、乔木阶段后,草本植物的数量逐渐减少,最终趋于稳定,D正确。答案 A3. 水葫芦的繁殖速度极快,其在中国南部水域广为生长,成为外来物种侵害的典 型代表之一。如图 1 为科学家在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开展的轻度、中度、重度水 葫芦入侵区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轻度中度巫度246 H 1() 12 片他图1不同群落M种藪的动总变化(1) 水生生态系统中距离河岸不同地段植

10、被的种类不同,这属于群落的。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2) 在轻度入侵区,水葫芦大量繁殖后,沉水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 的数量减少,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在重度入侵区,水葫芦每 4天增加50%且呈“J”型增长,若初始数量为30棵,则60天后,种群数量Nt= 棵(只写表达式,不计算)。(3)若该水生生态系统由于上游水库的建立,河水干涸,其后发生的演替过程属 于演替,其演替过程往往从图 2 中的阶段开始。上述实例说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a “欣阀巳如9夕ARCDEFt示馭;x示:fll 口视占 *总閏沖本岐W5示耐:

11、輪砂图2答案 (1)水平结构 物种丰富度 减小 已形成以入侵物种为优势的稳定群落 (该群落中入侵物种占绝对优势)(2) 群落 30(150%)15(3) 次生 D 速度和方向4. (2016湖北黄冈质检)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高度的9个马尾松林群落 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所示。弄术层IIII1B C Ei F G H I注:字母AI代表不同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 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育晚期的群落。(1) 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在野外调查中,很难从外部特征确定马尾松种群的准确年龄,通常以马尾松立木的胸径结构(种群中不同胸径大 小的个体数)代替其组

12、成,来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2) 在野外群落调查中,首先识别组成群落的物种并列出它们的名录,这是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调查发现,群落 A 以马尾松林形式存在,群落物种 丰富度(填“较高”、“较低”或“不变”),AI群落发育阶段不同,马尾松林物种丰富度呈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期(填“早”、“中”或“晚” )最高。(3) 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 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答案 (1)种群 年龄 (2)较低 先增加后减少 中 (3)竞争5. (2016福建毕业班质检)某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133 hm2,科研人员对一块0.2 hm2样地的乔木层进行多次调

13、查,部分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单位:株)分层优势种群调查年份1982 年1992 年2002 年顶层锥栗442中间层厚壳桂107301下层云南银柴170204230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云南银柴与厚壳桂的种间关系是。(2)不同种群的分层分布形成群落的 结构,植物分层现象主要与(环境因素)有关。(3) 调查该样地锥栗种群数量(可以/不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4) 据表估算该样地 1992 年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为。若用该数据代表当年自然保护区内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则不可靠。要获得可靠的结果,应该如何 取样?。(5) 该自然保护区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 统具有。解析

14、 (1)云南银柴和厚壳桂都是植物,且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具有竞争关系, 主要竞争阳光等资源。 (2)不同种群的分层分布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植物的 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 (3)因为锥栗数量较少,个体大,所以可以用逐 个计数法调查。(4)表中的数据是 0.2 hm2 样地的数量,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体 积内的个体数,所以1992年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为204/0.2=1 020(株/hm2)。要 使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靠,应随机选取若干样方,然后取其平均值。答案 (1)竞争 (2)垂直 光照 (3)可以(4) 1 020株/hm2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进行5点取样/进行等距取样)(5) 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负反馈调节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