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废气的处理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209469222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6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硫化氢废气的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硫化氢废气的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硫化氢废气的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硫化氢废气的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硫化氢废气的处理(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硫化氢废气处理1. 引言随着人类的环境保护的逐渐增强,人类越来越关心周围生存环境的质量。工 业排放的废气中所含的 H2S 气体,不仅能够引起管道和催化剂的中毒、致使工艺 条件恶化、设备的腐蚀,而且会造成相当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危害人类生存。 因此,必须对排放的 H2S 气体进行治理。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日益引起全球重视的 大气污染公害,它是典型的恶臭类气体,具有污染范围很广、影响很大的特点。 而硫磺在能源、化工、医药、农业等方面都是很宝贵的化工行业的原料。因此, 合理利用硫化氢,使硫化氢气体变废为宝,在现实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 义。2. 国内外硫化氢废气处理的方法近年来,关于处理H2s气体技

2、术研究越来越活跃。根据去除硫化氢的方法的不同特点,可把净化方法分为: 吸收法:物理溶剂吸收法、化学溶剂吸收法; 分解法:热分解法、微波技术分解; 吸附法:可再生的吸附剂法、不可再生的吸附剂吸附法; 氧化法:干法氧化法、湿法氧化法;生物法等。按照硫化氢去除方法和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吸收法和吸附法。吸收法又可 以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硫化氢的处理方法常规的处理硫化氢的方法的方法有吸收法和吸附法。2.1.1 吸收法吸收法包括: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物理吸收法通常情况下是采用有机溶剂作为硫化氢的吸收剂,有机溶剂有两 大优点:(1)可以有选择性地吸收硫化氢;(2)加压吸收后只需降压即可解吸

3、。 物理吸收法流程简单,通常情况下只需吸收塔,在常压闪蒸罐和循环泵,不 需外加蒸汽和外加其他来源的热源。物理吸收大的溶剂必须具备的特点: (1)的溶解度要比在水中溶解度高数倍,而对烃类、氢气溶解度比它们在 水中的溶解度低;该溶剂的蒸汽压需要尽量的低,以免其溶剂的蒸发而造成溶剂 的损失;(2)该溶剂须具有很低的粘度和吸湿性; 该溶剂对金属基本不发生腐蚀;溶剂的价格应当是相对较低的。目前提出的有机溶剂物理吸收 H2S 的工艺有很多,也逐步走向成熟,有很多 工艺已有工业化装置在运行,应用的吸收剂有磷酸三定酷(埃斯塔索尔法)、N- 甲基-2-砒咯烷酮(普里索尔法)、碳酸丙烯酷(福洛尔法)、甲醇(勒克梯

4、索尔 法)等。化学吸收法是将被吸收的气体导入吸收剂中使被吸收的气体中的一个或多 个组分在吸收剂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适合处理低级浓度的气体,排放时 大风量的废气。大多数情况下是利用硫化氢溶于水后,水溶液呈酸性。水溶液的弱酸性可以 采用碱性的溶液将其吸收,由于强碱溶液吸收了硫化氢后,该碱性溶液的再生很 困难,因而常采用具有缓冲作用的强碱弱酸盐如酚盐、磷酸盐、硼酸盐、氨基酸 盐等的溶液,这些溶液的PH值大多在911之间。除此之外,还可采用一些弱碱,如二甘醇胺、乙醇胺类、氨、二甘油胺、二 乙丙醇胺等水溶液作吸收剂来吸收处理含 H2S 气体的废气。化学吸收的溶剂一般是在常压加热下再生,再生时所释放

5、的气体需要接触阶 段数(或级数)比物理溶剂的少;化学溶剂去除 H2S 的完全程度比物理溶剂高。 2.1.2 吸附法吸附法就是利用某些多孔性物质具有的吸附性能,对H2S气体进行净化。该处理的要求是需要处理的废气的浓度低的方法,该方法常用于的是处理排放的气 体中含H S气体浓度较低的气体。2吸附设备一般采用的固定床吸附器。为防止吸附颗粒被粉尘等堵塞,在气体 流入吸附床层前,应先经过预净化设备。通常对吸附剂的要求是:阻力降低,无粉尘,吸附容量高,截留度要高。由 于吸附脱臭装置不宜频繁再生,所以要求入口臭气浓度不能太高,否则再生频繁, 造成浪费不经济。目前常用的吸附剂分为:可再生吸附剂与不可再生吸附剂

6、1.可再生吸附剂自1950年以来,工程上采用的最早的吸附剂是水合氧化铁。常温、常压下 的水合氧化铁是以集中氧化铁的形态存在着的,但对于制备出来的可以有效利用 的吸附剂本身而言,只能用a和Y。常温下的氧化铁脱硫剂的脱硫过程及其 原理是采用水合氧化铁脱除H2S气体,其他反应方程式为:脱硫: +3HS= FeS 3HO2 2 3+ 2+3 HS=2 FeS+S+4 HO22上述反应由于受到反应条件的影响,第一个反应式反应的产物易于再生为FeO,而二式产物FeS不易再生为Fe O,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避免二式反应的2 3 2 3发生。再生:FeS. HO+3/2 HS= FeO. HO+3S2 3 2

7、2 2 3 22 FeS+3/2O+ H O= Fe O . H O+2S (高温)222 322.不可再生吸附剂 常用吸附剂是氧化锌吸附反应为:ZnO+ HS=ZnS+ HO22300。C时经ZnO吸附脱硫后的净化空气中H S浓度在14mg/m3以下。ZnO吸附剂的2主要缺点是不能通过氧化就地再生,须更换新的吸附剂。因为再生中吸附剂表面 会因烧结而明显减少,机械强度也打打降低。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用于燃气净化研究也很活跃,FeO和ZnO按一定的比23例混合制成铁酸锌,其使用温度可达649C,若在铁酸锌中加入皂土,则可在690。 C条件下使用,且有较好的稳定性。ZnFeO已经发展成为氧化锌的替代

8、脱硫剂,4它具有硫容高、同硫化氢反应速度快、硫化氢脱除效率高等优点。但 ZnFeO 在4高温下还原气氛下分解为FeO和ZnO仍然存在锌的发挥、硫酸盐的形成已经由23于热沉积引起的火星降低等缺点。2.1.3氧化法氧化法净化氢废气,一般是把H2S气体直接氧化为单质硫。在气相中进行氧化的过程通常被称作叫做干法氧化,在也相中进行的过程叫湿法氧化。(1)干法氧化干法氧化是在通常情况下使硫化氢气体氧化成单质硫或硫的氧化物的一种 方法,典型的有克劳斯发和选择性氧化法。脱除肺气肿氧化氢最早的方法之一是克劳斯法,主要有点是:从硫化氢气体 中回收硫。该法适用于进气中硫化氢浓度较高的场合,它操作方便,设备简单, 长

9、期以来一直受到废气处理的重视。克劳斯法的原理是利用硫化氢为原料,在克劳斯燃烧炉中内使废气中的一部 分氧化生成SO,生成的SO与进气中的HS按下列反应方程式生成硫磺加以回收:2 2 2HS+SO=2 H O+3/2S +Q2 2 2 2铝矶土是反应的催化剂,可以再不太高的温度下进行,HS与SO作用充分22转化成为硫。催化剂的使用量为反应混合物的%。反应器内温度必须小于650。C,否则催化剂遭到破坏,当废气中有碳氢化合物时温度不能超过480C。克劳斯法要求废气中的H S的初始浓度应大于等于15%20%。否则,H S的燃22烧不能提供足够反应需要的热量,不能维持正常发硬所需要的温度。选择性氧化法,是

10、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把HS用空气中的氧直接氧化为硫。近2年来,选择性氧化技术有突破性进展,成功的关键是研制出选择性好、对HO和2过量的O不敏感的高活性催化剂,目前用铁基氧化物的不同混合物制备。选择2性氧化法硫的总回收率可达98%99%。2)湿法氧化与干法脱硫相比,湿法处理能力大,且湿法最著名的特点是操作弹性大,脱 硫化效率高。湿法氧化具有如下的特点:脱硫效率高,可使净化后的气体含硫量较低, 可将HS-步转化为单质硫,无二次污染;既可在常温常压下操作,有可在加压2下操作,大多数脱硫剂可再生,运行成本低。液相催化法是我国近期研究的热点,各种液相催化法的工艺流程大致相同, 均有脱硫和再生组成。主要原理:

11、HS+NaCONaHS+ NaHCO2 2 3 32 NaHS+4NaVO+ H ONa V O +4NaOH+2S3 2 2 4 9Na V O +2NaOH+ H O+2ADA4 NaVO +2HADA2 4 9 2 3O +2HADA2ADA+2 HO22该工艺问题在于:有害废液处理困难,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气体刺激性大; 副产物使化学药品耗量增大;生成的硫单质质量差;对CS2、COS及硫醇几乎不 起作用;悬浮的颗粒回收困难,易造成过滤器堵塞。国外还有碱性物质的水溶液配入 DDS 催化剂、酚类物质和活性碳酸亚铁的 DDS法等,都在提高脱硫率、强化铁离子再生等方面努力突破。3. 结语硫化氢废

12、气的净化方法多为回收类方法。对于量大、浓度较高的含H2S气体, 一般通过吸收、氧化等过程回收硫磺。对于量小、浓度低的含H2S气体,一般用 吸附法处理。分解法回收H2和硫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在这方面的研究 相对成熟了,但仍在不断进步中。参考文献 1 严召. Zn/Fe 体系湿法催化氧化高效脱除沼气中 H2S 回收硫磺研究.硕士论 文,湘潭大学,2 黄新,朱道平.硫化氢脱除方法述评.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4,25(5):47493 三废治理与利用.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12,2612674 纪树满. 恶臭污染的防止.重庆环境科学,1999,21(2)2728,415 叶敬东,王国兴,黄新伟,孔渝华.干法脱硫化氢技术进展.湖北化工,1995, 2:39416 张家忠,宁平. 干法脱除硫化氢技术.云南环境科学,2004,23(2):41447杨树卿.PDS法在城市煤气脱硫上的应用燃料与化工,1992,23 (5): 2668 房根祥.采用微波技术分解硫化氢和氢.硫酸工业,1992,(5):579 郑子文. 硫回收尾气处理技术及超级克劳斯工艺.硫酸工业,1993,(2):414410陈赓良.从硫化氢中回收硫和氢.硫酸工业,1992,(5):5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