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文言文课内理解简答

上传人:6**** 文档编号:209374245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文言文课内理解简答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文言文课内理解简答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文言文课内理解简答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文言文课内理解简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文言文课内理解简答(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文言文简答题带答案第9课桃花源记班级: 姓名: 课内简答题:1、写两个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2、 第一段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3、 桃源人听到渔人叙述外界的变化后,为什么“皆叹惋”?答:外界变化大,社会黑暗,战乱频繁,人民生活痛苦,长时间与世隔绝。4、 当渔人离开时,桃源人为什么嘱托“不足为外人道也”?答:桃源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想让外人知道,打扰了他们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5、 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答:桃源人居住在与世隔绝的地方,

2、过着平等,自由,安定,富足的生活,不愿饱受战乱之苦。6 、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让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是不存在的。 7、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答:自然环境优美,民风纯朴,热情好客,生活富足,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之苦。 8、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 答:理想的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

3、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二)第10课小石潭记检测题班级: 姓名: 课内阅读理解: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答: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3、本文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采用了怎样的手法?答:发现小潭、潭中景物、潭水源流、潭上气氛。移步换景。4、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依此写了水、竹、石、树、

4、鱼、溪流六种景物,这样安排使文章井然有序,使读者一目了然。5、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答: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6、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7、结合本文

5、,谈谈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借景抒情,是指借景物描写抒发内心的情感。本文中作者眼前的景物,之所以“寂寥”,正是因为其心中“悄怆”。(三)第11课核舟记班级: 姓名: 课内简答题:1、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答: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2、从本文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用料体积小;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3、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的原因是什么?答: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竟然可以

6、关闭,从这里说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核舟所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而中间部分雕刻有苏轼的诗句,从这里说起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想象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答: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人物,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四)第21课北冥有鱼班级: 姓名: 课内简答题:1. 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答: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2.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

7、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答:“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3、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答:作者笔下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4、你喜欢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答:示例一:我喜欢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示例二:我不喜

8、欢鲲鹏。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 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5、本文想象奇特,请你联系课文谈谈想象手法的运用。 答: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之大的描绘;在想象中进行对 比:列举野马、尘埃和鲲鹏进行对比来阐述道理;在想象中寄寓自 己的情感:作者醉心“逍遥” ,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内简答题:1、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答:惠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庄子处于被动。庄子偷换概念,将怎能会知道偷换为“怎么知道”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2、比较庄子与惠子性格的差异。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

9、,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3、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答:因为他对客观事物带有欣赏的态度,看到鱼儿出游从容,自己当时也悠闲自得,就把自己的主观感受移情到鱼儿的客观事物上。(五)第22课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班级: 姓名: 课内简答题: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答: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答: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

10、,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答:以类比论证的方法,从“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着讲到教和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点明“教学相长”的观点。文章短小精悍,逻辑严密,有条有理。4、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答:类比论证。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由“嘉肴”、“至道”作比喻引出下

11、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5、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给你怎样的启示?答:答案一:教学相长原则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学本身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可能高效迅速地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的而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便得不到施展,事倍功半。答案二:一方面,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

12、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五)第22课大道之行也班级: 姓名: 课内简答题:1、 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 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答:a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 你对文章所

13、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同”社会能存在吗?答:文中描述的“大同”社会是一个至善至美的社会,那里的人们有着纯洁无邪的心理,互助合作,和睦相处,没有勾心斗角,更没有盗窃乱贼,人与人之间平等,公正,互爱。这样的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4、“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吗?请你对“大同”社会、“世外桃源”做出评价。答:“大同”与“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人与人之间都是自由,平等互爱,和睦相处,是一个理想社会。 (六)第23课马说 班级: 姓名: 课内简答题:1、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它们的比喻义

14、分别是什么?答: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伯乐:比喻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比喻不重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2、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答: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3、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4、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答: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答: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