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名医传记之王绵之

上传人:mar****e6 文档编号:209358112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现代名医传记之王绵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现代名医传记之王绵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现代名医传记之王绵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现代名医传记之王绵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名医传记之王绵之(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现代名医传记之王绵之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 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 教授,1942 年 1 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 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 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绵之:方剂学大家 创建和发展了中医方剂学科;组方防治太空病的中药“太空养心丸”; 攻克大量疑难病症。提起王绵之教授,最值得称道的就要属三项令人瞩目的创新开中 医历史先河,创建和发展了中医方剂学科;组方防治太空病的中药“太 空养心丸”,将传统中医与现代航天科学完美结合;治愈大量疑难病 症,扩大了传统中医的治疗范围。这可说是王老这辈子对中医药发展 的三大

2、创新和三大贡献。也正是王老这一代名老中医,在新中国走过的 60 年中,承担了传承 与升华传统中医的使命,推动着护佑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中医药 走到今天。创建中医方剂学科中医历史悠久,但过去只有本草学,方剂及其理论散在于各家著作中, 没有系统的方剂学。方剂学是新中国有了中医学院教育后才提出来 的,而这项空白是由王老在上世纪50 年代填补的。王绵之教授1 92 3年出身于江苏省南通市一个祖传世医家庭,至他已是“王氏医术”的第 19 代传人了。父亲王蕴宽是上个世纪 20 年代 南通地区家喻户晓的名医,享誉大江南北。从小耳濡目染使王绵之酷 爱中医,有志继承家学。在父亲“学医必精,为医必仁”思想的影响

3、 下和“医生必须要懂药,要识药性,会认药,知药味,一尝便知是对 是错”的教导下,他 15 岁开始随父识药辨病、出诊理症,背诵汤头 本草,研读中医典籍,积累了丰富扎实的中医和中药学知识,为日后 济世活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2 年,他正式悬壶在家乡应诊,因 屡起沉疴,名声日隆。1955 年,王绵之教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今南 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培训一年,后留校任教,并筹建方剂教研组,任 教研组组长兼学校门诊部主任,创编、审定中医方剂学讲义等多 部中医教材,从此与中医方剂学结下终生情缘。随着新中国高等中医 药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师资成为当时制约各地中医院校发展的瓶 颈,1957

4、年 7 月,卫生部中医司抽调王绵之等一批师资到北京中医 学院工作,他担任了方剂教研室的主任。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中医方剂学在他手中逐步成型成 熟,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王老认为,中医方剂学是运用中药使辨证论治具体化的一门学科,是 一门既有基础又有临床的桥梁课,它跟西医的药学或药物学课程的意义不一样,它是教学生如何研究方剂、如何开方剂的课程。方剂学的核心是研究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它涉及中医 理、法、方、药四个方面,与各门课程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辨证论 治的工具;同时,方剂学与现代药理、化学、制剂及生命科学等多学 科渗透,也是发现方剂的潜在功效和新用途以及改进传

5、统剂型、研发 复方新药的工具。因此,方剂学被作为现代中医药教育各专业的必修 基础课程。几千年来的中医都是靠师承学习,方剂学科的建立,联系中医基础和 临床,沟通中医和中药,衔接传统中医和现代科学方法,为采用中医 院校教育培养中医药人才开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方剂学教材的编写、修订和审阅,到方剂学 科硕士点、博士点的建立和建设,全国方剂师资高研班的讲课,无不 倾注了王老的大量心血,他集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整套中医方剂 教学法。北京中医药大学对于王老的贡献评语是:对于中医方剂学科的构建和 发展居功至伟,成为现代中医药学科体系的重要支柱;在教学上,浸 淫历朝经典,融会当代新知,纵横捭

6、阖,通达古今,精思明辨,自成 一家。如今,王绵之教授创建的方剂学科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学科;由他主持 编纂了方剂学、中医药概论、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方剂学分卷、 全国高等院校中医方剂教学参考丛书、古方钩玄、中华人民共 和国药典一部(85年版)等专著均成权威范式。记者本人也是王老方剂学的受益者,至今保存有一本 30 年前学习过 的汤头歌诀白话解,就是王老在1960 年主持编写的,几十年来再 版了无数次、达近千万册,仅“文革”中再版了800万册,几乎全国 的赤脚医生人手一册,被誉为“一把打开中医宝库的钥匙”。让中医走入太空随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神六”、“神七”的发射, 也让全世界的人们再

7、一次认识了中医药,由王绵之组方的中药“太空 养心丸”首次被“神七”的航天员带入太空,在飞行期间服用。王老使古老的中医药与最现代的航天科技完美结合在了一起。从 2005 年起,王老应邀参加了航天员的保健工作。在王老的家中, 记者看到了他自那时以来积攒起来的装了有十几袋的为航天员们用 药的总结材料。航天英雄杨利伟从太空返回后,王老就参加了对他的 调理恢复,并得到了满意的结果。“神六”发射前,王老提前 3 个月 就开始去航天中心,根据每个航天员的情况,潜心研究制定调理方案, 开方进行中药调理。在最传统的领域里耕耘的王老和最现代的科技领域航天结缘了。 在世界载人航天领域存在三大医学防护难题,空间运动病

8、、减压病、 体力耐力下降。国外曾有航天员因为飞行中出现严重生理障碍,不得 不中止宇航飞行。还有的航天员在出舱时不能稳定站立,甚至需要搀 扶或者抬出航天舱。资料表明,航天飞行前三天航天员空间运动病的 发生几率高达 50%。但是,中国的航天员们至今没有发现染有“运动 病”。这里,应该归功于我们的国宝中医药,也归功于王老的创新性研 究。说起古老的中医药为什么能解决现代航天员遇到的身体问题,王绵之 说,航天员都是身体最棒的人,他们能有什么病?中医所说的病,也 不等于西医说的血压不正常、心电图不正常等等,中医是通过望闻问 切看出机体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等哪一部分有偏差或不足,然后考虑 航天员的工作量及环境

9、变化等,进行调平。中医讲究“平”,人体要达到最佳状态是很难的,但是要尽量调平, 使各个器官之间能够很好合作,互相补充。为航天员用中药就是在调 平,可以增强航天员的体质,让他们能在特殊环境下的适应性和耐受 性得到提高。同时,航天员执行任务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尽管是一样 的,但是他们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给他们开的方子也是不同的。经过长时间的体会和努力,王老为航天员的求平调理出现了一个全新 的成果“太空养心丸”。王老告诉记者,这个药就是专为“神七”做的,航天员在准备阶段和 飞行阶段都在服用这个药。这个方子是在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通过 与航天员的接触,对他们训练过程身体变化的认识进行总结,和对他 们飞行

10、后身体恢复的保健调理的摸索,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航天 员的生理特点及航天对人体的影响、损伤,等制定的带有规律性的处 方。王老说,中国的航天员通过中医保健后,身体状况比外国的航天员好, 经国家航天中心监测,神舟六号航天员“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情 况与俄罗斯、欧洲航天员存在明显差异没有明显的受到重力变化 的影响”。对于这项经过实践检验卓有成效的成果,2008 年12 月6 日,中国航 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给这位中医大师85 岁寿辰发来的贺信中说,“中 国的载人航天实践表明:航天员在任务前,身体状态良好。任务中, 航天员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各项生理指标正常,他们的心率、 血压都非常稳定,没有出

11、现任何病症,并且能够健康自主出舱,返回 后航天员的身体恢复很快,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您将中医药应用于载 人航天,为我国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航天员医监医 保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传统医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对中医药作用的充分肯定。中医药在航天医学上显示出的独特优 势,也引起了俄罗斯、美国等航天大国的高度关注。攻克疑难病症的开路人王老对记者说,中医不要怕别人反对,关键是自己站得直不直,中医 自己要争气。治好疑难病,不是在为自己出名,是为中医争光,提高 中医的学术地位。这是对每个中医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中医 的名是实践出来的,是病人的口碑出来的。2007 年,我国公布了

12、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 人名单,在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 方法”下,王绵之教授是传承人之一。在 70 年的医疗实践中,王老是攻克疑难病症的开路人。我们来看几 个简单的记录:1974 年,王老带学生到河北定县开门办学时,有一位 29 岁的农村妇 女患中毒性痢疾已经高烧昏迷了 21 天,曾用各种抗菌素和其他西药 治疗,就是不见好转。一些医院用各种办法治疗无效,认为这个病人 没救了,即使醒了也会因长期昏迷而失去语言能力。患者家属请求王 绵之诊治,王绵之守在病人身旁数天,精心医治,随时视病人情况改 方给药,半个月后,病人的神志清醒了;3 个月后,终于开口说

13、话了。1976 年春,内蒙古一位叫李振荣的 16 岁男孩,患了脑干肿瘤。父母 带着他到处求医,最后在被北京的某大医院被宣判了“死刑”。王老 为他医治半年,病情显著好转。继续服药两三年后,李振荣已能参加 体力劳动,后来还做了某卫生所的化验员。王老经验丰富,医术独到,不仅审病精细,辨证准确,而且用药精当, 配伍巧妙,善于兼融西说,临床曾治愈多例顽固性哮喘、粟粒型和空 洞型肺结核、慢性肾病、肝硬化、I型和II型糖尿病、脱髓鞘病、脑 肿瘤、垂体瘤、椎体病及先天性免疫功能低下等难治病。有一位王老至今还在治疗的患有肾衰的旅美华人,十多年前就被美国 医生宣判必须换肾。这位患者经朋友介绍从美国回到北京找到了王

14、 老。经过王老细致的治疗,直到现在,这位患者还没有换肾,每天还 吃着王老的方子。给他治病的美国医生十分惊叹他好转的速度,称他 在中国遇到了神医。王老认为,经过几千年历代中医的不断继承发扬,现代的中医也借鉴 了西医和其他学科的长处为中医所用,应该说现在的中医水平比过去 要高。同时,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以有很大的空间去给病人配药, 这是中医的优势。一位做了肝移植 3 年目前王老正在治疗的患者,服用王老配有人参的 方子后,感觉效果非常好。而西医对待这样的器官移植患者,是不主 张服用人参的,因为器官移植需要抑制免疫。对此王老解释说,单独 使用人参可能是有弊病,但放在方子里用,有君臣佐使相互制约,可 以

15、克服弊病,扬长避短,提高疗效,这就是方剂学的学问。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王老屡起沉疴,名声鹊起,蜚声海内外,他的 医德也为群众广为传颂。23 年前,光明日报就曾在头版头条报道过 王老 29 年如一日义务为群众看病的事迹。王老常以“医乃仁术,当以济世为先”之古风家训自勉,对于病家, 心存救济,见人之苦,若身受之。为人治病不分贵贱高低,上至国家 元首,下至平民百姓,远为异国贵客,近到邻里街坊,无不一视同仁。 王老的病人常说,王老看病总是面带微笑,还不时说着风趣的话,让 我们精神上很轻松和快乐,这是他的一个特点。这应该也是王老治病 的一个手段。王老说,有些病人得病后难受,精神压力大,进了他的 诊室,精

16、神压力解除了,感觉轻松了许多,好像病痛也退了一些似的。 所以,即使自己精神再不好,只要来了病人,必须马上打起精神来。 王老就是这样心系病人的疾患,忧天下人之忧,乐天下人之乐。弘扬中医 不忘责任中医教育一直是王老放不下的心头之忧。他对记者说,中医院校教育 这么多年,培养了不少中医人才,还是成功的,但是不完善,必须要 有再教育、后续教育(包括师带徒)和自己的学习提高进行补充,这 甚至比前期的教育更重要。中医教育不能光靠中医院校,还要靠政府 行为和社会力量,还有中医自己。王老还说,成为名医,不能单纯就会看看病或就会写写书,要既有理 论又有实践,还要会传承,这是责任。晚年的王老时刻萦怀的就是这“责任”

17、二字。王老作为中医界的一老,更是一宝。作为一老,他始终不忘一老的责任传承国医精华。70 年来,他曾与多位老中医一起多次上书,为中医药机构建设、中 医药立法等献计献策,充分体现了一个名老中医对中医药事业的拳拳 之心和高度责任感。他历任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 主任,曾多次深入行业基层作社会调查,积极向政府反映各方面的意 见,为党和政府制定中医药方针、政策献计献策。1991 年,在国家 机构改革中,仍有一种声音,要求取消在中医界不懈努力下刚刚建立 几年的国家中医药管理机构。王老利用政协委员的身份,在全国政协 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协作工作会议上为保存中医药管理机构而奋力呼

18、吁。王老还充分利用兼任国家自然基金会生物部医学学科委员、国家卫生 部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暨中药分委员会主任、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暨 中药组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重大成果评选委员会委 员、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中心常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 副会长、中药学会会长等身份,通过其社会影响力,为中医药事业的 振兴发展而积极努力。王老还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赴海外进行学术交流的我国中医药界代 表。他先后应邀出访日本、新加坡、泰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或为元首和重症患者诊疗,或进行医学考察,或做学术演讲,以其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医名远 播于异域,为传播古老的中国

19、文化瑰宝中医药于世界做出了重要击卜贡献。1990 年7 月,国务院颁予他政府特殊津贴与荣誉证书。2007 年10 月, 北京市专门成立了“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建设单位王绵 之名老中医工作室”;2008 年 12 月,北京市“三局”授予王老“首 都国医名师”称号。回首王老半个多世纪的从医之路,恰如他挥毫而就的八十抒怀:“幼承家学读岐黄,天生傲骨气不狂,禅参三指终有得,风雨十年幸 无伤,辨证论治融新说,圆机活法有奇方,悬壶济世乃天职,我愿人 人寿而康。”王绵之小传1923 年,出身于江苏省南通市中医世家,为第19代传人。1936 年-1937 年,随父亲王蕴宽学习中医。1942 年,在南通城区正式悬壶故里。1947年,经国家考试获中医师合格证书。1953年,获中央人民政 府卫生部换发的中医师证书。1955年-1956年,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进修,后留校任教,筹建方剂 教研组。1957年至今,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教学、管理、临床与科研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