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冷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09357243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冷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冷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冷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冷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冷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冷思考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目前,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化,每个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笔者根据自己上课的体会和多次听课掌握的情况,呈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现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并试图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为伊消得人憔悴-情境创设为哪般?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提出“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确实,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有些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绞尽脑汁”,甚至“矫情作假”,也不管这个情境是否合适,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生活实际,就不是新课标理念下的课了。 笔者举个极端的例子,曾听了同年级组老师“代数式”一课,执教者在介绍了代数式的概念之后,出示人物:小刚和爸爸。小刚的身高用X来表示,爸爸的身高比小刚的2倍还多4厘米,爸爸的身高可以用(2X+4)表示。老师问:现在告诉你小刚的身高是85厘米,爸爸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纷纷举手:285+4=174厘米。老师继续问:那么如果小

3、刚的身高是90厘米,那么爸爸的身高是?这样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教师在肯定中提问“你还能说吗?”于是,学生又不断有新的发现。听到这儿,笔者不禁要问:情境创设到底为哪般?这样的情境创设,是不是真符合实际?气氛虽然热烈,可课的性质却似乎改变了。课后,我问上课的老师为什么这样设计,他振振有辞:我这是贯彻新课标的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同时解决了“求代数式的值”的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数学信息或错误信息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

4、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相对比,我在上该课时采用了这样的情境:师:你想知道你将来能长多高吗? 生: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师:那么请看身高预测公式-(屏幕上出现),男孩成人时的身高:(xy)21.08,女孩成人时的身高:(0.923xy)2,其中x表示父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 学生都怀着好奇心,以极快的速度计算着,很快,每个学生的预测身高都出来了,他们兴奋地互相报着,带着惊奇的表情,有个男生脱口而出:“哇!我能长到一米八哪!”此时,我不失时

5、机地讲着:“每位同学求出的这个数值,就叫做这个代数式的值,刚才大家用自己的父母身高代替x、y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学生恍然,而且印象深刻。 二、暖风熏得学生醉-学生动起来就成功? 曾经,数学课总给人抽象、枯燥、单调、沉闷的感觉。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活起来,想了很多办法,可常常是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为所动,或者教师连哄带骗,结果也只有几个学生撑撑场子。 如今,这样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课堂常常是热热闹闹,学生积极性很高。下面列举的是许多教师经常采用的一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做法。 一是过多廉价表扬。只要学生答对了问题,教师就是“很好”、“不错”、“想法很好”。有时学

6、生仅是重复别人的答案,有的答案还不完整,教师都给予表扬。而那些确实表现突出的学生却在教师一视同仁的评价中失去了应得的肯定和激励。 二是不敢批评学生。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师采用所谓延迟评价或模糊评价的方法,于是出现了在课堂上少评价甚至不评价的现象。学生对概念和方法理解不清或者出现偏差,教师不置可否;有的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视而不见;甚至个别学生失去自控,严重干扰了正常教学,教师也不敢批评学生。 三是数学活动设计简单化、模式化。很多老师在上公开课实验课时,让学生分一下组,合作讨论一下,动手操作一番。好动爱玩是学生的天性,这样照顾了学生的心理,轻松自在,学生当然欢迎,而老师采取的是放羊的方式

7、,根本没有有效组织,出现问题时束手无策,不能及时引导。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事实上学生始终停留于活动的表层面,数学课变成了单纯的活动课,不能在活动中获得系统的知识,也不利于能力的提高,不能发展任何真正的数学思维。 笔者不反对表扬学生,更不提倡经常批评学生,并且认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上好一节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堂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是自由的、充实的、快乐的、幸福的。让学生学的轻松开心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不应该仅仅获得浅层次的满足。调动积极性不是教学目的,只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

8、发展的手段。 如我教学“游戏的公平性”一课时,其中有一个“取25”的游戏,我是这样处理的:我首先宣布游戏规则,同时出示问题:“在游戏结束后,思考怎样才能保证获胜?有什么技巧?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然后让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与同桌一起做游戏,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开始游戏,同时牢牢记着老师的问题,在游戏时积极思维,紧张探索,接着又是热烈的讨论,同时教师也应参与进去。最后我请同学代表到讲台上发言,这位同学的发言十分精彩,大家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十分到位,在活动中知识得到了内化,思维得到了碰撞,能力得到了提高,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昔人已乘黄鹤

9、去-应该完全摒弃传统教法? 我们在数学课上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只要是上公开课非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可,这也成为了评价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之一。传统教学方法就如昨日黄花花香不在,他日黄鹤一飞不回,由此也出现了课堂教学“三不”的怪现象。 1、不看书。课堂上学生的数学书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甚至一上课教师就说“同学们,请把书合上,这一节课我们讲”还有的课堂从开始到结束根本就见不到有数学书。 2、不板书。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由于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里不断呈现精美的文字画面,但一幅画面闪过之后,很快又到下一幅画面,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仍旧是空无一字。 3、不作业。笔者在2005年参加了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10、观摩活动,听了其中8节课,竟有6节课学生整堂课不写一个字,占听课总数的75%。有1节课教师虽然布置了课堂作业,可是学生刚翻开作业纸,下课铃就响了。 那么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看书、板书和作业,在课程改革后果真要被淘汰吗?笔者以为,数学课上必要的看书、板书和作业不仅不能被淘汰,在某些时候还应该加强。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数学书不仅是给教师用的,更是给学生用的。叶圣陶也曾说过,“课本必须善读”。阅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课前让学生看书预习,在课中让学生看书自习,在课后让学生看书复习,都是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学会

11、学习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发展思维能力,获得积极情感与态度,书写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是思维外化的过程。教师的写(板书),比之课件的电子虚拟、一闪而过,有着无法替代的示范作用,更能显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思维的演变程序。而学生的写(作业),更是别人无法代替的。特别是一些计算教学课,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模仿和针对性训练,才能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实现当堂训练,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无从谈起。 那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这种“三不”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多媒体的引进是主要原因。“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

12、和方式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摘自新课标),目前很多老师都对其存在片面的理解。多媒体课件形式多样、动态直观,的确给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可我们也发现常常是课件牵着教师走,教师牵着学生走。课堂上教师被课件所累,学生成了课件的观众。如笔者曾听过“直棱柱的侧面积”一课,教师为了创设情境,用计算机演示了直棱柱的侧面沿一条侧棱剪开铺平的动态过程,课前教师为这个动画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我认为实际教学中教师只须制作一个直棱柱的模型,学生就能直观地认识到有关直棱柱的侧面积的性质,这位教师的设计给人以小题大做的嫌疑;再有在椭圆的定义教学中,有一教师运用几何画板形象地演示了椭圆的生成过程,进而得到椭圆的定义,事实上教师用一根细线,两颗图钉就能完成教学目标,并且还能让学生通过动手参与实践,分享成功。这样的多媒体教学课的效果还不如普通的传统课堂教学效果,这种脱离教学实际的“多媒体”是没有生命力的。 “极高明而中庸”(中庸),这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朴素的辩证思想。笔者只是例举了几个课改实践中出现的误区,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推进,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正逐渐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相信,通过每个教师的积极实践和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一定会更成熟更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