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农业发展

上传人:d****2 文档编号:209356575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6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宋朝的农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宋朝的农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宋朝的农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宋朝的农业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朝的农业发展(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宋朝的农业发展宋朝的农业:生产的发展北宋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以及推广有很大的发展。当时,南方农民普遍使用龙骨翻车 来灌溉,同时,比龙骨翻车运转力更大的筒车,也用来引水上山,灌溉山田。范仲淹的 水车赋有“器以象制,水以轮济”之句,就反映了这种有轮轴、利用水力或牛力推动 的筒车。北宋政府两次在耕牛缺乏的地区推广“踏犁”。“踏犁”是一种较好的人力翻土 工具,四五个劳动力的功效相当牛耕的一半。这对畜力不足地区解决耕田的困难起过一定 的作用在北宋的墓葬中,往往发现成组的铁制农具,如犁、耧、耙、锄、镰等,其中耙、锄 等中耕农具较多,表明了农民对精耕细作的重视和耕作程序的增多。北宋农民还很注意积 肥和施肥。他

2、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认识到,土壤的性质不同,应施用不同的粪肥。所谓 “用粪如用药”。当时对作物栽种的深浅疏密与产量高低的关系,也有所认识。禾谱、农 器谱、农书、蚕书等农业生产知识的专著,纷纷出现,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宋金并立时期,南方的水利事业大大超过北方。史载:“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 原,故水利大兴。”宋史食货志除了修复久被堙废的水利之外,还修建了不少新 的工程。南宋的圩田面积又有扩大。如太平州的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圩田面积占全县 农田的十分之八九。宣城县有圩田179 所。另外,涂田、沙田、梯田等也大量开垦,农田 面积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技术也以江浙一带最进步,四川次之。江浙农民深耕

3、熟耨,使土细如面。大 暑时节,决放田水,让太阳曝晒,使苗根坚固,称为“靠田”;苗根坚固后,再车水入田, 称为“还水”。此后,遇旱不枯,可保丰收。当时,上等田亩收五六石。“苏湖熟,天下 足”的谚语由此产生。南宋时,植棉区已不限于两广和福建,逐渐推广到长江和淮河流域 由于经济作物的逐步推广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宋代特别是南宋,无论在官田上或私田上 采用货币折租的形式也有所增多。宋朝的农业:修筑堤堰宋太宗时,在河北地区修作陂塘,并修筑长六百里的堤堰,设置斗门,引淀泊水灌溉 种植水稻,获得丰收。南方地区水利兴修的成绩更为显著,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江北捍海堰 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堤、西湖等处。如钱塘江堤前后修

4、筑多次,以真宗时所修最有成效 这次修筑,吸收五代时的经验,把石块装在竹笼里,堆砌成堤,堤外再打上木桩,增强了 阻挡海潮冲刷的能力。西湖原灌溉良田千余顷,年久堙废。哲宗时,苏轼任杭州知府,主持了西湖的疏浚工程,使附近农田均获其利。此外,福 建莆田县的木兰陂,也是当时著名的工程。木兰陂有宽80 米,高 10余米,长160 余米的 大坝,可拦洪、蓄水、排灌,使万顷农田旱涝保收。至今仍十分坚固,充分显示了劳动人 民的智慧和创造能力。随着北宋的统一,南北农作物品种得到交流。水稻的优良品种在北宋时已不少,如占 城稻即其中之一。占城稻的特点是穗长、无芒、抗旱、早熟。它“不择地而生”,适于普 遍栽种。1011

5、 年大中祥符四年,宋政府从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在江淮、两浙种植,后来 又推广到北方。宋朝的农业:种植经济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在北宋也有发展。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 重要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茶树的栽培地区越来越广,淮南、江南、 两浙、荆湖、福建及四川诸路,茶园十分普遍。仅在江南、两浙、荆湖、福建地区输送政 府专卖机构的茶叶,每年就达一千四五百万斤。茶叶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同时也是 国内外市场上的重要商品。棉花的种植,在福建、广东一带逐渐盛行。养蚕和种桑、麻的 地区比以前也有扩大。甘蔗主要在浙江、福建、广南以及四川的一些地区种植,那里有许 多“糖霜户”,专

6、门种蔗制糖。宋朝的农业:扩大耕地面积北宋农民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用各种办法扩大耕地面积。他们因地制宜,在山坡、 江畔、海边开垦农田,造了不少圩田、淤田、沙田、架田、山田。大量的开垦,使垦田面 积大为增加。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农具的改进和水利灌溉事业的发达,北宋时期单位面 积产量有所提高。一般年景,其他地方,亩产米一石,江南地区亩产米可达二至三石,甚 至还出现了亩产米达四石的记录,明显超过唐代水平。宋朝的农业:佃农地位的变北宋的租佃制有两种形式:分成和定额制。分成制就是佃客用自己耕牛或地主耕牛耕 种地主的土地,秋收后除留农业税和种子外,一般是佃客用自己耕牛的,产量对分;用地 主耕牛的,只分得四成

7、或三成。地主对其肥沃的土地多采取这种分成地租的方式。为了榨 取更多的产量,地主往往监督佃客劳动。定额制则是佃客向地主租种土地,一般交纳定额 地租,数量大多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地主对生产干预较少。北宋时期,佃客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弱,在各地区间有较大差别,但总的趋势 是缓慢地向着减弱的方向发展。佃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离开原地主而佃种别的地主的土地 同时,客户购买少量土地之后,就可以自立户名,成为封建国家的税户佃客人身依附关系 的削弱,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和广大农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条件下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现象相当普遍。由于土地所有权的 转换加速,农

8、民不再世代依附于某一地主,于是封建隶属关系也就比较松弛了。宋朝的农业:土地兼并南宋时土地兼并极其激烈。宋室南渡后,皇族和出身北方的文臣武将纷纷在南方掠夺 土地,建置家业。一般官僚地主也利用战乱兼并土地。再加上官商大贾采用以末求富、用 本守之的办法,大量购买土地。从而掀起了兼并狂潮,使南宋土地集中的严重程度大大超 过北宋。南宋土地兼并最明显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如南宋初期的大将张俊,每年收租米60万 斛,淮东土豪张拐腿,每年收谷70 万斛,以每亩收租一石计算,他们的田地都有六七十 万亩。由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佃农的也迅速增多,因此南宋客户的比 例超过北宋。南宋时期,地租仍是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但佃户所受地租剥削及额外负担,比北宋 更苛重。特别是许多地区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也比北宋严重,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 很少有退佃的自由。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