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蚜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上传人:shug****ng1 文档编号:209356129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9.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大豆蚜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资源描述:

《大豆蚜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豆蚜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大豆蚜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摘要:对大豆蚜虫病采用农业技术结合药剂和生物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关键词:大豆蚜虫综合防治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属同翅目,蚜科,俗称蜜虫、腻虫、油虫1、分布及危害大豆蚜是大豆的重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集中于植株项叶、嫩叶和嫩茎上刺 吸汁液,严重时布满茎叶,亦可为害嫩荚。受害叶片卷曲皱缩,生长缓慢,植株 矮小,分枝及结荚减少,豆粒干粒重降低,苗期发生重时致整株死亡。大发生年 若未及时防治,轻则减产20%- 30%,重则减产达50%以上。大豆蚜在我国主要 大豆产区都有分布,且以东北和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部分地区受害为重。在 栽培作物中仅为害大豆

2、,也能为害野生大豆和鼠李。2、形态特征(1) 成虫,有翅孤雌胎生蚜,体长卵形,黄色或黄绿色。体长0. 961. 52毫 米。体侧有显著的乳状突起,额瘤不显著,复眼暗红色。喙较长,超过中足基节。 触角6节,约与体等长,灰黑色。腹管圆筒形,黑色,基部比端部粗两倍,具瓦 片状轮纹。尾片黑色,圆锥形,中部略缢,生有24对长毛。无翅孤雌胎生蚜,体长椭圆形,黄色或黄绿色,体长0. 95-1. 29毫米。体 侧的乳状突起、额瘤、复眼和喙的特征均与有翅蚜相同。触角长度短于体长,第 五节末端及第六节基部和鞭部相接处各有1个原生感觉孔,第六节鞭状部长度约 为基部的2-3倍。腹管黑色,圆筒形,基部稍宽,具瓦片纹。尾

3、部圆锥形,中部 缢缩,有3-4对长毛。(2) 若虫,特征似成虫。3、生活史春季4月间平均气温约达10C时,越冬卵开始孵化为干母(无翅胎生雌蚜, 以后均孤雌胎生),取食鼠李芽,繁殖12代。5月中下旬大豆苗出土后产生有 翅胎生蚜,迁飞至豆田,为害大豆幼苗。在豆田繁殖10余代,气候适宜时,5 天即能发育成熟。6月末至7月初是田间大豆蚜始盛期,7月中下旬为盛期,可 引起大豆减产。7月末开始,因气候和营养等原因,大豆植株上出现体色淡黄的 小型蚜,种群向植株下方移动,蚜量开始消退。8月末至9月初为大豆蚜繁殖后 期,产生有翅型性母蚜迁飞至越冬寄主鼠李上,并胎生无翅雌蚜,另一部分在大 豆上胎生有翅型雄蚜,迁飞至越冬寄主,雌蚜与雄蚜耷配后,寻找适当部位产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