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乘务专业建设方案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09350132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空中乘务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空中乘务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空中乘务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空中乘务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中乘务专业建设方案(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空中乘务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一)社会需求根据中国民航“十二五”规划,全国民航机场数量要从目前的175个跨越到2015年的230个以上,飞机总数增量1900架;民航运输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大量增加。浙江省近年各类境内外航线快速增加,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为龙头的省内7家机场发展迅速;本地航空企业(吉祥航空、国航浙江、东航宁波/杭州、厦航浙江等)不断壮大;外航与地区航空驻本地机构(荷航、埃航、国泰/港龙、华航、复兴、长荣、澳门、亚航、全日空、捷欣航等)不断涌入;两岸直航开通,对空中乘务、航空服务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目前承办空中乘务专业的各类

2、院校超过百家,浙江省有三所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并正式招生。由于空中乘务岗位用人标准的特殊性,尽管各院校都是依据岗位用人的基本要求和岗位技能来进行课程设置和专业建设,但是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如空中乘务专业的办学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缺乏可依据和借鉴的成功例子;由于各航空公司企业文化、使用机型的差异,课程体系不能体现就业导向;缺乏校内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及共享性教学资源;课程和教材建设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能适应专业建设需要;产学合作长效机制不健全;国际化人才短缺等。(二)专业现状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是浙江省第一家设立空中乘务专业的公办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是浙江省级高职高专

3、类特色专业,专业群所属航空服务实训中心为浙江省高职示范实训基地。专业自2006年开设以来,已为民航业培养了两届约300余名专业人才,其中已有近100名乘务员,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签约率达到98%。 表1 空中乘务专业基本建设情况一览表内容现 状师 资条 件专业教师8名,其中专任教师共5名(不包括公共课教师),分别来自工商管理、英语、体育形体、民航运输管理等专业领域,专业分布较符合空中乘务专业的教学需要,团队具有高学历、多学科的特点。以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为主的兼职教师6人。双师素质5名,比例71.4%。年龄构成:35岁以下年青教师4人,35-40岁3人,40岁以上1人;学历构成:硕士

4、5人,学士3人;职称构成:教授1人,讲师5人,助教2人。浙江省高职专业带头人1名,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对象1名。实 验实 训基 地校内实训基地:省级示范实训基地投资289万元的航空服务实训中心正在基础建设中,于2011年9月正式完成招标,开始设施设备硬件建设。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构建了全国性的共计15个实习基地,与民航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东方航空、南方航空、深圳航空、厦门航空、海南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上海航空、山东航空等十余家航空公司及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温州永强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无锡硕放国际机场、台湾中华航空杭州/宁波地面服务、台湾

5、复兴航空杭州地面服务等民航企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教材建设“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夯实专业基础知识,课内实践教学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竞赛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社会服务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服务意识与团队精神,企业文化塑就学生的职业品质,最终促进人才职业素质的养成,提升人才职业品质。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优质核心课程2门。出版各类教材7本。社会服务能力专业教师主持各类横向、纵向课题近20项,发表各类论文30余篇;开展各种对外培训、企业合作项目多项次。专业在校人数共计372人。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建设目标1.定性指标(1)专

6、业发展定位通过专业建设,把空中乘务专业真正建设成为办学条件优越、产学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质量一流、行业认同度高的国家级重点专业,成为培养国际民航高技能高素质空中乘务人才的摇篮。特别是在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和“两岸三地+境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双师”结构专业师资队伍的构建等方面在同类专业中具有引领作用、示范作用,辐射全省全国,以提升我国民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2)内涵指标 课程体系建设的内涵指标根据历年人才需求调研,确定空中乘务人才职业素质与品质培养重点,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同时开展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课证融合、校企合作教材建设等内容。 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指标 通过专

7、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教师、兼职教师、专家顾问团队五个层次的分项建设,形成一支“双师”型、层次分明、专兼结合、校企合作的师资队伍,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指标建成含1个A320单通道模拟客舱、1个A330双通道模拟教室、CBT实训实验室、机场流程实务实验室等实训场所的航空服务实训中心,基本具备为空中乘务专业群学生开展客舱服务、航空急救、值机业务、广播训练等项目的实践教学功能,逐步推行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将单纯学生实训的基地建设成为集实训实习、职业培训、专业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内涵指标以“两岸三地”特色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境外实训基地开拓,为培养国际

8、化民航人才提供实践教学、实习、就业机会,最终形成境内外强强互补、分层次的实习基地阵容。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内涵指标以参与企业/社会合作项目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并对口支援省内、中西部中职院校同类专业,发挥专业的辐射、引领作用。2.定量指标项目定量指标招生就业每年招生量120名,在校学生达到360名。着力培养民航业紧缺人才,毕业生就业率、签约率在98%以上,就业质量优,用人单位满意率在95%以上。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建设2门省级精品课程与2门院级优质核心课程;2.校企共同开发完成3本教材;编写3本教材;3.实施课证融合,乘务英语、普通话、手语、航空医学基础(急救)证书通过率分别达50%、

9、70%、80%、80%;毕业生双证书100%,三证书30%。师资队伍建设1.到2013年专任教师“双师型”比例100%;2.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2名,企业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3名;3.增聘兼职教师6名,企业实习指导教师6名,并确保其承担的专业课学时达50%以上;聘请专家顾问7名,组成动态的专家顾问团队,引领专业建设方向。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建成1500平方米的航空服务实训中心,使其基本具备为空中乘务专业群学生开展客舱服务、航空急救、值机业务等项目的实训教学功能并开展对外培训;2.扩大实习基地覆盖地区,以“两岸三地”为依托,建立含1个境外实习基地在内共计20家民航企业作为专业实习、实训、

10、就业的稳定基地。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参与企业/社会合作项目2项;开展对外培训5项次。表2 空中乘务专业定量指标(二)人才培养目标1.人才培养目标空中乘务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民航空中服务的基本理论知识,客舱服务基本技能,能适应航空公司、机场等民航运输企业或其他服务行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人才培养规格(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娴熟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习惯,较强的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一定的文化内涵、艺术欣赏水平,热爱民航,拥有现代服务意识。(2)掌握民航空中乘务服务的基本知识和中英文播音的基本技能,

11、外语语音语调正确,普通话标准,熟悉民航服务及相关高端服务企业的工作业务规范和流程。(3)掌握客舱技术服务与安全服务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民航急救技能与突发事件处理的能力。(4)掌握化妆、礼仪等基本知识,具备熟练的个人形象设计能力,塑造岗位标准仪表、仪态的能力,善于塑造自身美好形象。(5)掌握国内主流服务方言、手语的专业知识,具备熟练运用普通话、英语、闽粤语的会话能力和良好的沟通技巧。三、专业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1.实施“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职业素质与品质根据专业对应岗位(群)的素质要求,确定学生的职业品质与素质要点,实施 “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校企社

12、家一体”的能力培养平台,通过职业证书、竞赛、企业文化、社区服务四个载体培养人才职业品质与素质。4个“C”载体Certificate:证书,在培养过程中,根据技能需求,通过课程设置,使学生考取学历+专业+职业三类证书,从而提升学生行业就业竞争力。主要证书有:毕业证书、英语3-6级证书、计算机一级(及以上)证书、普通话二乙(及以上)证书、乘务英语中级证书、红十字急救证书、手语初级翻译、国际航协客运证书等。拓展证书有:高级美容师证书、中级礼仪师证书、导游证书等。通过建设,毕业生双证书100%。Competition:竞赛,通过各类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职业技能、完善面试技巧,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3、,培养其团队精神。常规举办的竞赛有:金通全国空乘院校大学生艺术节(安全演示、客舱服务技巧、广播词、英语、才艺综合)、院级职业口语竞赛、院级礼仪之星大赛、院微笑大使等;学生在这些竞赛中均能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专业特有的竞赛有:民航知识竞赛、职业技能节(客舱服务技能、播音技能、急救技能等)、空中乘务面试技巧大赛、空乘才艺大赛等;这些竞赛强调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与应用,具有提升职业素质的作用。鼓励参加的各类竞赛有:“新世界国旅杯”旅游产品设计大赛、浙江旅游形象大使大赛、各地旅游小姐、各航空公司选秀大赛等。建设期,学生人人参与至少1项竞赛。Community:社会(社区)服务,为培养学生耐心、意志力

14、、爱心以及吃苦耐劳的职业品质,在第二学期开设为期一周的社会/社区服务。第二学期为期1-2周的社会服务实践,学生前往敬老院、福利院、社区、幼教机构等社会单位或服务企业进行8小时工作制的实践,学生每天在实践手册以图片、文字记录获得的知识、感悟。Culture:企业文化,引进先进民航企业的文化,使学生以职业岗位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培养其坚韧的意志、高度的责任感、优秀的服务意识与团队精神等。在日常管理中,以优秀企业的标准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实施量化管理,配以半军事化管理,塑造一支具有职业品质与意志的队伍;同时也聘请华航、国航、东航等大型航企的资深专家前来学院与学生讲座、交流、授课,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传授

15、、影响学生,进一步加强职业素质。4个角色的能力培养平台校、企、社、家4个角色共同承担起培养学生的任务。角色一:学校,学校在培养过程中组织课堂教学、提供校内实训基地与实践教学、举办校内竞赛、实施半军事化管理等。角色二:企业,企业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服务、志愿者行动的机会,并提供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的功能与行业专家指导等。角色三:社会,社会提供敬老院、福利院、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社会、社区服务内容,为学生社区服务实践提供载体。角色四:家庭,家长提供学费、参与学生学业评价体系,配合实践服务。由学校组织人才培养要素,在学生家庭的配合下,每年与企业共同进行人才需求调研,集校、企、社、家之合力,共同推进“

16、四位一体”的专业人才职业素质与品质培养模式。 根据空中乘务专业目标岗位(群)工作任务、核心能力分析所配置核心课程、支撑课程如下表:表3 专业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及课程体系开发目标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核心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支撑课程空中乘务员客舱服务客舱安全管理客舱设备操作客舱服务技能客舱安全管理能力个人职业形象塑造能力沟通能力客舱服务规范急救(证书)、乘务英语广播词训练、普通话空乘礼仪、形体训练服务案例与沟通技巧民航基础知识民航运输地理免税品知识、手语闽南语/粤语地面服务办票、行李托运值机业务处理能力个人职业形象塑造能力沟通能力值机实务、普通话民用航空法民航服务口语服务案例与沟通技巧民航基础知

17、识民航运输地理应用文写作、手语闽南语/粤语安检票务VIP贵宾服务安检、订座、销售、VIP贵宾接待、航班业务与航班接驳服务航班运送能力个人职业形象塑造能力沟通能力民用航空法民航服务口语服务案例与沟通技巧民航基础知识民航运输地理普通话、手语闽南语/粤语免税品知识高铁乘务员海乘公关接待服务现场管理旅客接待旅客接待能力个人职业形象塑造能力沟通能力服务案例与沟通技巧空乘礼仪、形体训练审美知识、茶道通俗唱法/舞蹈通过精品课程、校企合作教材、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建设,提升核心技能与证书双结合的课程教学质量,打造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2.精品课程建设对应就业岗位的专业核心技能所配置的主干核心课程为形体训练、空乘礼仪

18、、乘务英语、客舱服务规范与管理。基于此,重点建设2门省级精品课程形体训练、2门院级优质核心课程,形成省级精品、院级核心的课程建设梯次。旨在通过对专业主干课程的全面建设,提升教师教学、教改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3.校企合作教材建设以省重点教材客舱服务规范与管理编写为抓手和起点,做好民航地勤服务值机篇实训教材的建设。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相关知识为支撑,探索项目教学在实训中的深入全面的应用,校企、师生共同完成空乘礼仪综合实训指导书教材的编写;编写手语、中外民航乘务员英语口语、空中旅行医学常识(双语)等教材,并形成实训教材系列,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4.课程与资格证书整合建设为保证学生

19、上岗零距离,职业证书与课程的融合是建设重点。通过对普通话、乘务英语、手语、航空医学基础(急救)课程进行“课证融合”的教学改革,实现资格考证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改革传统的课程成绩评定办法,在普通话等四门课程的考核中采取“以证代考”。使学生在毕业前参加乘务英语中级、手语初级翻译、急救、普通话二乙职业资格考试,获得“双证书”或“三证书”,从而把“双证书”制真正落到实处。到2013年底,空中乘务专业学生毕业时,实现100%的学生持有双证书,至少有30%以上的学生持有“三证书”。(二)师资队伍建设1.以提升专业建设高度为目标的专业带头人培养培养校内高职称专业带头人2名、企业专业带头人1名。通过各项

20、人才激励制度,资助专业带头人海内外学习、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到企业、行业挂职锻炼学习半年,公开发表论文2-3篇,主持、参与企业合作项目,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主持省级课题,推动其发展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知名民航服务专家。2.以提高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为目标的骨干教师培养确定专业3名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根据骨干教师岗位任职标准进行个性化培养。通过海内外学习、进修,组织教学技能竞赛、与行业兼职教师结对授课等途径,全面提升专业教学能力;通过撰写论文、主编教材、主持课题、课程建设等方式提升教科研能力;参与企业合作项目,提升社会服务能力。3.以提高教师行业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双师”素质的提升一方面,为专业

21、教师下企业积极创造条件(按各自发展方向选择机场、航空公司、民航组织机构等),其中2名教师挂职半年,其他专业教师每年要有至少2周行业工作、服务的经历,为行业企业提供服务不少于5项;另一方面有步骤地安排专业5名专业教师学习并取得民航国际客运职业资格证书或民航乘务教员证书等职业证书,使专业群100%教师成为既具有行业经验且拥有职业证书的“双师型”教师,建立起包括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兼职教师等组成的12人双师团队。4.以契合行业需求为教学目标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6位来自行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或中层业务骨干、专家担任专业兼职教师,同时聘请企业实习指导教师6名,承担专业教学、实践指导任务比例不低

22、于50%,从而强化以提升专业技能为核心目标的实训教学。5.以指导专业发展为目标的专家顾问聘请聘请7名地面服务、空中乘务、航空货运等专业方向的,实践经验丰富、有培训经验或中高层领导职务的企业专家组成顾问团队,在专业指导委员会发挥积极引导专业建设的作用,来校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教师开设讲座不少于7次。(三)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结合航空服务实训中心省示范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购买三类软件,使其具备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开展客舱餐饮服务、客舱安全服务、航空急救、值机、安检、礼仪、广播词训练、紧急撤离、安全演示、票务等项目的实训教学功能,对接职业岗位,建成后提供对行业的培训与对外开展体验活动等业务。1.硬件建

23、设“空地一体化”的航空服务实训中心的硬件建设包含1个A320单通道模拟客舱、1个A330双通道模拟教室、1个CBT实训实验室、1个机场流程实务实验室,硬件投资289万元,空地结合的实训中心规模与设备目前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单通道、双通道客舱选取国内普遍通用的机型建造,首先为学生上岗前提供全真实训环境,完成客舱服务、安全服务、应急处置、急救等专业实践教学;其次可对在杭民航企业乘务员基础培训开放使用;再次,可开展中小学生民航体验活动或夏令营。CBT实训实验室利用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介,使学生通过一系列图文并茂的专业软件自学、自测,摆脱了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信息量更大,评估更科学可信。机场流程实务实验室构

24、建国际出入境各功能环节的设施,配备值机系统软件,可开展离港系统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业务操作流程,同时也适用于国际导游等专业共享。2.软件建设通过购买CBT乘务员培训软件包、值机软件、订票系统软件,提供校内实践教学、校外企业培训与体验,全面提升实训中心实践功能,实现学生与岗位零距离对接。(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基地建设的稳定性、规范性、高层次为基准,做到集中、就近实训,多点、分散实习。扩大实习基地的分布面,除国内各大航空公司、机场外,依托“两岸三地”港澳台地区航空公司基地,带动1个境外基地建设,为空中乘务专业提供20家层次鲜明的“空、地一体化”校外实训基地保障。1.互动良好、校企合作的国内实习

25、基地建设建立20家稳定、高质量的国内实习基地。企业为专业实习、就业提供对口岗位,企业一线员工为实践教学提供指导,行业能手到专业讲学,行业专家指导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专业学生到企业实习就业,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专业教师为企业进行培训、考核,专业教师为企业出谋划策进行课题研究。2.文化多元、视野广阔的“两岸三地”实习基地建设建立5家“两岸三地”实习就业基地。企业为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港澳台地区多元的文化、国际化的服务水平使学生深刻体会多元文化在服务中的体现,培养服务意识,提升实习、就业质量;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与企业共同进行课题研究、根据行业标准制定教学目标。3.领航业界、三方联动

26、的境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1家境外实习基地。领航国际民航业的优秀企业为专业学生提供境外实习岗位,提供国际民航专家讲学、交流,提供教师进修;专业与境外基地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教师到基地挂职学习、参与实习指导等。为国内民航企业与境外国际民航企业牵线搭桥,在民航服务领域实现三方联动机制,使学生、企业员工学习了解先进的优质服务理念,使专业教师了解企业岗位需求与工作标准以应用于实践教学,使企业管理者了解对方管理特色、服务理念,取长补短。(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一方面,通过参与企业/社会合作项目,专业为社会服务,专业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专业与企业/社会互动更密切;另一方面,提供对外培训,教师

27、为社会/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增进社会/企业对专业的了解。四、改革举措(一)重点突出、注重实效的课程体系建设以专业主干课程、岗位主要技能、职业主要证书为课程体系建设目标,以精品课程、校企合作教材、课证融合三项目为切入口进行重点建设,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技能、获取职业证书。(二)层次分明、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三个层次的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与两个层次的兼职教师、专家队伍建设,建立起专业与企业/行业双结合的师资队伍,坚持行业标准引领,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三)国内领先、省内唯一的校内“空地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具有单通道、双通道模拟客舱、CBT实训、机场流程实务4个实训室的占地1500平方米“

28、空地一体化”的航空服务实训中心,设施设备国内领先、省内唯一,集校内实践教学、企业员工培训、社会民航体验等功能于一体。(四)三方联动、校企深度合作的“两岸三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专业、境外基地与国内基地三方联动、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两岸三地”特色基地为依托,分国内、两岸三地、境外三层次,以学生实习就业、员工培训、专家指导、教师学习与指导等互动为校企合作主要内容,层层推进基地建设,最终形成20家稳定的、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五)立足省内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通过参与企业/社会合作项目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发挥专业辐射、引领作用。五、绩效考核指标表4 空中乘务专业建设进度与绩效考核指标建

29、设内容2011年(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12年(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13年(预期目标、验收要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预期目标:实施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民航专业人才。验收要点:调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参与企业交流、社会服务学生20名;双证书获取率达98%责任人:陈晓燕 陈丽梅预期目标:实施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民航专业人才。验收要点:民航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参与企业交流、社会服务学生20名;双证书获取率达98%。责任人:陈晓燕 陈丽梅预期目标: 实施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民航专业人才。验收要点:完善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参与企业交流

30、、社会服务学生30名;双证书获取率达98%。责任人:陈晓燕 陈丽梅精品课程预期目标:组建精品课程建设团队,以精品课程为重点,带动本专业核心课程、特色教材等建设。验收要点:核心课程建设团队组成人员名单;省级精品课程批文;基本建设过程性材料。责任人:精品课程、核心课程建设负责人预期目标: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团队,以精品课程为重点,带动本专业核心课程、特色教材等建设。验收要点:核心课程建设团队工作计划、工作记录;精品课程网站与基本建设过程性材料。责任人:精品课程、核心课程建设负责人预期目标:继续开展精品课程、核心课程建设,建成省级精品课程、院级核心课程各2门。验收要点:形体训练、客舱服务规范与管理;建成

31、院级精品课程的批文。责任人:精品课程、核心课程建设负责人校企合作教材预期目标:以省重点教材编写为抓手和,做好校企合作实训教材的建设。验收要点:客舱服务规范与管理编写过程性内容;启动校企合作编写民航地勤服务值机篇项目教学校本教材的工作。责任人:各教材建设负责人预期目标:以省重点教材编写为抓手和,做好校企合作实训教材的建设。验收要点:出版与精品课程配套的客舱服务规范与管理教材;校企合作编写民航地勤服务值机篇项目教学校本教材。责任人:各教材建设负责人预期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编写3部教材,形成实训教材系列。验收要点:编写与核心课程配套的空乘礼仪综合实训指导书;编写手语、中外民航乘务员英语口语、空中

32、旅行医学常识(双语)等教材。责任人:各教材建设负责人课程与资格证书整合预期目标:实现资格考证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验收要点: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责任人:各课程负责人预期目标:实现资格考证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验收要点:根据考证大纲调整的教学大纲(含评价方式);考证名单、通过率。责任人:各课程负责人预期目标:实现资格考证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验收要点:考证名单、通过率;实施考证4门课程的总结报告;双证率100%,三证率30%。责任人:各课程负责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预期目标: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验收要点: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行业权威证书;制定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和

33、措施;主持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划专业与课程建设;参与教学设计与实践指导工作;指导1名青年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报告、记录。责任人:励继红预期目标:继续培养专业带头人。验收要点:制定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和措施;主持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划专业与课程建设参与教学设计与实践指导工作;主持1门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主持省级课题1项;外出考察、学习报告、记录。 责任人:励继红 预期目标:新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验收要点: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行业权威证书;制定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和措施;主持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划专业与课程建设;主讲1门专业主干课程,参与教学设计与实践指导工作;

34、主持1门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指导1名青年教师;(7)出国考察、学习报告、记录。责任人:励继红 骨干教师预期目标:通过出国培训、下企业、课程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措施,培养1名骨干教师。验收要点: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行业权威资格证书;参加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记录;承担1-2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指导工作;参与1项校企服务项目;主持或参与1门课程建设,主编或参编1本专业教材;承担3名以上在校学生竞赛指导工作。责任人:陈晓燕预期目标:通过出国培训、下企业、课程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措施,培养2名骨干教师。验收要点: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行业权威资格证书;参加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记录;承担1-2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

35、学与实践指导工作;参与1项校企服务项目;主持或参与1门课程建设,主编或参编1本专业教材;承担3名以上在校学生竞赛指导工作。责任人:陈晓燕预期目标:通过出国培训、下企业参与软件产品开发、课程建设和科技服务等措施,继续培养3名骨干教师。验收要点: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行业权威资格证书;参加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记录;承担1-2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指导工作;参与1项校企服务项目;主持或参与1门课程建设,主编或参编1本专业特色教材;承担5名以上在校学生竞赛指导工作。责任人:陈晓燕“双师”素质预期目标:通过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社会服务和校企全面合作等途径,建设一支“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验收要点:建

36、成由7人组成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其中,骨干教师1名,其他教师4名,兼职教师2名;1名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三月以上,6名教师参与社会、企业服务;参与培训并获取相关资格证书。责任人:励继红预期目标:通过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社会服务和校企全面合作等途径,建设一支“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验收要点:建成由10人组成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其中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3名,其他教师4名,兼职教师2名;1名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三月以上,6名教师参与社会、企业服务;参与培训并获取相关资格证书。责任人:励继红预期目标:通过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社会服务和校企全面合作等途径,建设一支“双师”结构教学团

37、队。验收要点:建成由12人组成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其中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3名,其他教师3名,兼职教师4名;7名教师参与社会、企业服务;参与培训并获取相关资格证书。责任人:励继红兼职教师、专家顾问预期目标:建立5名兼职教师库,聘请2名行业专家。验收要点:制定兼职教师标准及管理办法;本专业聘请的兼职教师的各类证书及相关证明;兼职教师聘用文件与名录;参与专业教学活动、开展专业指导委员会活动的相关记录与资料;承担专业教学、实践指导任务比例不低于50%。责任人:吕新超预期目标:建立10名兼职教师库,聘请2名行业专家。验收要点:制定兼职教师标准及管理办法;本专业聘请的兼职教师的各类证书及相关证明

38、;兼职教师聘用文件与名录;参与专业教学活动、开展专业指导委员会活动的相关记录与资料;承担专业教学、实践指导任务比例不低于50%。责任人:吕新超预期目标:调整和完善兼职教师库,兼职教师、专家顾问参与专业人才培养。验收要点:制定兼职教师标准及管理办法;本专业聘请的兼职教师的各类证书及相关证明;兼职教师聘用文件与名录;参与专业教学活动、开展专业指导委员会活动的相关记录与资料;承担专业教学、实践指导任务比例不低于50%。责任人:吕新超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航空服务实训中心(硬件)预期目标: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实训教学规范化、规模化。验收要点: 设备到位,通过验收的相关资料;制定实训中心管理办法。责任人

39、:陆书预期目标: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实训教学规范化、规模化。验收要点: 设备到位,通过验收的相关资料;对学生开放的相关记录;实训项目教学案例资料;对外培训与专业体验活动等相关记录;制定实训中心管理办法。责任人:陆书预期目标: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开展社会服务。验收要点:.完成至少300学时的实践教学与至少60学时的对外培训与专业体验活动;对学生开放的相关记录。责任人:陆书航空服务实训中心(软件)预期目标:全面提升实训中心实践功能,实现学生与岗位零距离对接。验收要点:收集各软件购买的相关材料。责任人:陆书预期目标:全面提升实训中心实践功能,实现学生与岗位零距离对接。验收要点:软件购买、到位,

40、通过验收的相关资料;对学生开放的相关记录。责任人:陆书预期目标:全面提升实训中心实践功能,实现学生与岗位零距离对接。验收要点:实训教学计划、总结、记录;完善各项功能。责任人:陆书校外实习基地预期目标:为学生完成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建立资源环境,提供层次鲜明的“空、地一体化”校外实习基地。验收要点:1-2家紧密合作型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学生顶岗实习记录。责任人:陈晓燕预期目标:为学生完成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建立资源环境,提供层次鲜明的“空、地一体化”校外实习基地。验收要点:3家紧密合作型校外实习基地协议;1家境外实习基地协议;学生顶岗实习记录。责任人:陈晓燕预期目标:为学生完成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41、建立资源环境,提供25家层次鲜明的“空、地一体化”校外实习基地。验收要点:5家紧密合作型校外实习基地协议;1-2家境外实习基地协议;学生顶岗实习记录。责任人:陈晓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社会服务预期目标:利用专业优势、教学资源与设备资源,开展区域、行业项目化实训10个以上。验收要点:1学生团队名单、教师指导等记录、总结;开展7个实训项目的文档与反馈;建立1-2个稳定基地。责任人:陈丽梅预期目标:利用专业优势、教学资源与设备资源,开展区域、行业项目化实训10个以上。验收要点:1学生团队名单、教师指导等记录、总结;开展10个实训项目的文档与反馈;建立3个稳定基地。责任人:陈丽梅预期目标:利用专业优势、教

42、学资源与设备资源,开展区域、行业项目化实训12个以上。验收要点:1学生团队名单、教师指导等记录、总结;开展12个实训项目的文档与反馈;建立5个稳定基地。责任人:陈丽梅19六、专业建设预算表5. 空中乘务专业建设资金预算表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中央财政投入其它投入: 合计投入2011年度2012年度2013年度小计2011年度2012年度2013年度小计2011年度2012年度2013年度合计合计2585.989.12002585.989.1200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0.31.7240.31.7242.精品课程建设0.21.31.530.21.31.533.校企合作教材建设

43、0.21.01.830.21.01.834.课程与资格证书整合建设0.20.51.320.20.51.32小计0.94.56.6120.94.56.612师资队伍建设1.以提升专业建设高度为目标的专业带头人培养0.32.7360.32.7362.以提高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为目标的骨干教师培养0.24.87120.24.87123.以提高教师行业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双师”素质的提升0.24.85100.24.85104.以契合行业需求为教学目标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0.24.85100.24.85105. 以指导专业发展为目标的专家顾问聘请0.24.85100.24.8510小计1.121.925481.121.92548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航空服务实训中心建设2045339820453398小计2045339820453398校外实习基地建设1.校外实习基地建设2.51120.5342.51120.534小计2.51120.5342.51120.53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建设0.53.5480.53.548小计0.53.5480.53.54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