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丹东蒲石河引水隧洞斜井滑模顶升施工方案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09331935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辽宁丹东蒲石河引水隧洞斜井滑模顶升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丹东蒲石河引水隧洞斜井滑模顶升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丹东蒲石河引水隧洞斜井滑模顶升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辽宁丹东蒲石河引水隧洞斜井滑模顶升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丹东蒲石河引水隧洞斜井滑模顶升施工方案(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辽宁丹东蒲石河引水隧洞斜井 滑模顶升施工方案辽宁丹东蒲石河引水隧洞斜井滑模顶升施工方案蒲石河引水隧洞斜井滑模顶升施工方案2009年10月25日1. 工程概况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引水系统采用二机一洞引水方式,共布置2条引 水洞,进口相邻洞轴线间距30. 0m,引水隧洞采用斜井连接上下水平段(弯 段),斜井与水平面夹角55?。引水隧洞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W6o斜井在 高程110m以上为单层钢筋,在高程110m以下为双层钢筋。引水隧洞斜井 段钢筋混凝土衬砌釆用全断面滑模方式进行施工。在引水隧洞斜井中部高程186m处,设有6#施工支洞与斜井相连。斜 井混凝土滑模施工与上水库进/出水口的施工同时进行,采

2、用从上平段运 送混凝土与上水库进/出水口的施工互相干扰,为减小相互的干扰,下弯 段到6#施工支洞段斜井滑模施工采用从6#施工支洞运送混凝土,卷扬系 统布置在上弯段;6#施工支洞到上弯段滑模施工采用从上水库进/出水口 经上平段运送混凝土,卷扬系统布置在上弯段处。2. 施工方案概述斜井滑模台车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中梁、上平台、牵引系统、浇 筑平台、主平台、修补平台、尾部平台等,整个滑模系统总重(包含液压 千斤顶和液压泵站)达60多吨。在斜井直线段底拱处铺设两道滑轨,用 滑轨顶托模板重量,并保证滑模竖向不偏移,施工顶升装置釆用2台顶升力为loot的LSD1000-250顶升千斤顶牵引钢绞线。2.1

3、.施工流程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施工准备清基轨道安装、锚索施工钢筋制安测量控制钢筋制作、运输模体水平组装、牵引至斜井直线段提升系统安装、调试仓位验收混礙土浇筑模体检査、调整模体滑升下一浇筑循环2. 2.施工准备2. 2.1.顶升千斤顶、泵站及控制系统进场前检修、调试。2. 2. 2.顶升千斤顶、泵站及控制系统安装前试运行。2. 2. 3.钢绞线下料:4 15. 24mmX 455m 16 根(左捻)415. 24mm X 455m 16 根(右捻)2. 3.施工方法2. 3.1.液压顶升装置、吊索安装2台100t千斤顶作为滑模的顶升动力装置,分别倒置安装于滑模两侧腰线位置(如下图所示

4、),距离模体中心2. 5m处。千斤顶全长145cm,形体 最大直径47. 5cm,单个重量约488kgo千斤顶由4块 J ”型钢板(lcm 厚)焊接固定于千斤顶承重架底部。两台千斤顶既可联动又可单动,每个 千斤顶穿8钢绞线,沿轴线方向牵引。混凝土运输、入仓取样试验A向1:50748Kg,灌满液压油总重 1100kg,布置于 80cmX 50cmX 120cm,重 50kg, 安8根015. 24mm的钢绞线组成,单根抗拉强度1860Mpa,左捻和右捻各 一半。钢绞线下料长度约455米,并除去钢绞线表面的泥沙。钢绞线固定端 入岩锚固前须将钢绞线左右捻间隔排布并依次穿过梳线板,锚固后将钢绞 线下垂

5、段理顺避免打绞,锚索入岩深度15m。钢绞线穿过千斤顶前,先将千斤顶所有锚具的孔位一一对齐,并将梳 线板下拉并悬挂于安全锚上方23米处(便于观察钢绞线的排列顺序), 然后依次按穿索顺序(梳线板安全锚下锚一上锚导向锚)逐根穿过 千斤顶。注意:钢绞线穿索不应有扭转、错位的现象,以免顶升时钢绞线不平 行,受扭。穿过承重锚的钢绞线外露长度控制在30cm左右。钢绞线的单根预紧:采用2t手拉葫芦和单孔锚对所有钢绞线进行单 根预紧。所以钢绞线预紧完毕后应对称紧固限位板螺钉,顶升承重后,再 派人对承重锚限位板螺钉再次紧固。调整各传感器至最佳工作状态,尤其要注意的是:调整好所有紧锚开关的状态,要求看紧锚灯亮起时,

6、所有夹片均刚好将钢绞线夹紧无松动的现象出现(这一点至关重要应予以高度重视)。具 体检査方法是-上下拉动每一付最外圈夹片的螺钉,看看夹片有无松动现 象,若有则需重新调整。调整好1#4#接近开关之间的距离,使得2台千斤顶活塞每个行程的 伸出长度一致,消除该累积误差;2. 3. 2.滑模的牵引平移、入斜井若洞内不设卷扬机,滑模在平地上拼装好后,可以通过顶升千斤顶和 钢绞线将滑模拖入斜井并立起。具体做法如下:(1)每侧8根主牵引钢绞线的下料长度必须适当加长,保证足够穿 出2台千斤顶。(2)将水平牵引钢绞线依次穿过安全锚和千斤顶,由于水平牵引过 程钢绞线受力段与千斤顶轴线夹角>3 ,应在钢绞线进入

7、安全锚前设 置滚轴过渡,防止钢绞线出现应力集中而弯曲或折断。(3)将钢绞线单根预紧后即可以进行水平牵引入井。(6)完成滑模入井后,用2t手拉葫芦再次将钢绞线单根预紧。2. 3. 3.滑模的顶升(1)试顶检査:顶升滑模离车平面50mm,静止1小时。检査滑模结构受力、顶升钢绞 线受力情况、液压顶升装置性能和夹片锚夹持效果等,确认全部正常后方 可继续顶升滑模,否则应停止顶升作业。调至水平,等待正式顶升。(2)正式顶升:模体滑升的动力为2台LSD1000-250顶升千斤顶,在混凝土开始浇筑 (三角区)时,在浇筑时间未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进行模体初滑,滑 升23cm左右,以防止模体被混凝土粘牢;以后每浇

8、筑约40cm高,即滑 升5cm左右,直至模体浇满混凝土后,进入正常滑升。对于承重的顶拱部分,通过试验取得碗不同时间的强度资料决定滑升 时间。由于初始脱模时间不易掌握,必须在现场进行取样试验确定。脱模 强度约0. 30. 5MPa, 一般模板滑升速度不得大于10cm/h,遵循“多动少 滑”的原则。滑升过程中,设有滑模施工经验的专人观察和分析混礙土表 面,确定合适的滑升速度和滑升时间,滑升过程中能听到“沙沙”声,出 模的混凝土无流淌和拉裂现象;混凝土表面湿润不变形,手按有硬的感觉, 指印过深应停止滑升,以免有流淌现象,若过硬则要加快滑升速度。滑升 过后人员站在滑模修补平台上用抹子将不良脱模面抹平及

9、压光。在浇筑前 期,每天滑升约23m;浇筑后期,每天滑升约59m。应尽量保持连续 施工。滑升速度取决于混凝土初凝时间、下料速度、施工环境温度等因素。 通常混凝土脱模强度控制在0. 3MPa左右,过早脱模容易造成滑出的混凝 土塌落,过晚脱模容易将混凝土拉裂。并专人观察和分析栓表面情况,根 据现场条件确定合理的滑升速度和分层浇筑厚度。滑升过程中有专人对千斤顶操作、监控。液压顶升装置在顶升过程中,要定时检查系统各部分受力情况,确认 一切正常,方可继续顶升。2. 3. 5.清理施工现场。2. 4.顶升过程中应注意事项2. 4.1.钢绞线与千斤顶轴线偏斜的问题在整体顶升过程中,一般要求钢绞线与千斤顶轴线

10、平行,当不能保证 时应对两端的吊具采取较接的方式联接或在钢绞线进入安全锚前设置滚 轴过渡。为减小钢绞线偏斜对顶升千斤顶上下锚夹具的影响,应安装安全 锚并在钢绞线进入孔口的位置设置导向滚轴。2. 4. 2.当2台液压顶升装置顶升速度不同步时,应单独起升较慢速 的液压顶升装置以调整。2. 4. 3.随时通过水平仪观察滑模的水平姿态,并及时调整。2. 4. 4.确保在顶升作业期间不能停电。3. 整体顶升系统设备配置3. 1.液压顶升千斤顶的配置通过计算滑模重量及滑模施工荷载,顶升千斤顶总载荷按100吨计算, 设置2台顶升力为100吨的间歇式动作液压顶升千斤顶。总起重能力储备系数:(2 台 X 100

11、t/台)/100t=2具有足够的起重能力储备钢绞线的安全系数:(8 根/台 X 2 台 X 26t/根)/100t=4.16满足钢绞线的安全要求。按每2台千斤顶配置1台24L/min流量的LSDB1000液压泵站,液压 泵站的额定功率为30kw。泵站液压原理图3. 3.控制系统的配置主控设备釆用1套LSDKC-6控制台,每台千斤顶上安装1套位置控制 传感器。位置控制传感器4. 4.1.4.2.控制系统。5. 2. 2.设备安装就位后,进行系统空载调试。5. 2. 3.对于顶升中需要用到的特殊机具,预先加工准备妥当。对设 备易损件作好备用。4. 3.材料准备4. 3. 1.准备直径为015. 2

12、4钢绞线,左右旋各一半。4. 3. 2.钢绞线下料场地长460米,宽3米,要求场地平整干净,采 用砂轮机下料,使下好的钢绞线表面保持清洁。4. 3. 3.下料长度为455米,等长下料,并做好等长标记。4. 3. 4.每台千斤顶需要左旋、右旋钢绞线各4根,分开放置,并做 标识,不得有弯曲,散股现象,不得受到机械或电焊等损伤。4.4. 顶升设备的安装及夹持器状态检测装置。4. 4. 2.安装的注意事项:4. 4. 2. 1.导向锚的孔位应与千斤顶上的锚具的孔位相对应,不应有 扭转、错位的现象,以免顶升时钢绞线不平行,受扭。4. 4. 2. 2.检査千斤顶夹持装置的夹片外锥面与锚板孔间是否有润滑 剂

13、,以保证顶升施工时锚具的松开与夹紧自如。4. 4. 2. 3.千斤顶与底座间应用螺栓固定,并保证千斤顶中心孔与预 留孔中心对中。千斤顶上部用导向架固定并安置导向装置。4. 4. 2. 4.把控制系统、泵站安装在设计位置上,其安装位置应兼顾 考虑钢绞线安装时的操作空间。4. 4. 2. 5.按设计编号在千斤顶,液压泵之间连接油管,油管连接要 一一对应,连接完成后应由主管工程师进行检查核对,如有误应及时纠正。4. 4. 2. 6.主控台安放在顶升平台处,按设计编号连接电气线路,控 制电缆应铺放好,并在空中固定好,避免人员踩踏或硬物损伤。4. 5.系统空载调试4. 5.1.试机:保证手动、自动过程中

14、操作与设备运行动作一一对应、正确。4.5.2. 试机工法:启动各台泵站,将主控台选择调整档,然后通过主控台的按钮,逐个 让千斤顶运行,进行伸缸与缩缸的动作,检査各千斤顶的动作是否正确。 在系统手动试机动作正确的前提下,将主控台选择自动档,启动系统,检 查系统各千斤顶的动作协调性及同步性,如不满足设计要求,应认真査找 原因,排除故障,待系统的动作完全协调后方表明系统调试正常合格。结 合系统的自动试机过程,调节各泵站流量,使1#、2#点千斤顶的运行速度 相同。调节主顶行程检测装置的检测元件,使检测装置的接触及检测正常。空载运行检査4. 6.穿束把钢绞线运至平台下方(左、右旋分开)。用主控台将所有的

15、千斤顶 上的夹片打开。将钢绞线按编号由下往上依次穿过械线板安全锚下 锚f上锚f导向锚,并伸出导向锚30cm,然后锚住导向锚具的夹片,钢绞线按左右旋间隔排布。当所有钢绞线穿 完后,将梳线板从上往下放至距钢绞线末端约3m处,再根据钢绞线在梳 线板孔位穿承重锚。其外露长度控制为30cm,限位板螺钉紧固由专人操作 并检验后方可使用。顶升承重后,再派人对承重锚限位板的螺钉对称紧固。4. 7.准备工作检査按现场工作表格检査所有设备,保证其处于正常 状态。4. 8.钢绞线预紧预紧每根钢绞线,用单根预紧的办法进行。每根预紧完成后把导向锚 的夹片打紧,防止钢绞线脱落,直至整束钢绞线预紧完毕再将导向锚压板上紧;将

16、千斤顶调整到顶升状态,再用主顶对整束钢绞线预紧。4. 9.顶升准备工作检査顶升前要再次对顶升装置的液压系统、电路系统、夹具系统、控制与 显示系统及钢绞线进行全面细致检查,检査完成报告总指挥。4. 10.手动操作手动控制所有千斤顶主顶回到起始位,进入手动顶升准备。检査所 有设备,千斤顶,上下锚,各行程开关,控制开关,压力表,钢绞线。4.11.滑模试顶手动控制两台千斤顶将滑模顶起离地约5cm,静止观察,各个受力结 构的变形并记录分析,已决定下一步是否可以正式顶升。4. 12.正式顶升操作主控台的自动按钮进行滑模的自动顶升;顶升过程中,注意观察 滑模的水平度变化,必要时手动操作千斤顶进行调整;注意记

17、录顶升过程 中的油压最大、最小值。5. 整体顶升施工工艺5.1. 构件承重锚安装孔中心与千斤顶的中心应在同一千斤顶轴线 内,严格控制钢绞线偏移千斤顶轴线的角度W3度。5.2. 滑模顶升过程中的平衡可通过在滑模上安装气泡式水平仪来提 供信息,气泡式水平仪宜安装量完成,滑模平衡应时刻处于工作人员的监控中。5. 3. 1#、2#顶点的油压控制在顶升力要求范围l5MPa内。5.4. 钢绞线下料采用砂轮机切割,钢绞线有锈时应除锈,表面有硬 损伤(如电焊、火烧等)则不用。5. 5.顶升前将系统设备调试至最佳状态,各顶升控制点由丰富操作 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严密观察顶升过程、设备及滑模的运行情况。遇到故障,

18、马上通过控制开关 停机并通知指挥人员。问题处理完毕,控制开关接通工作位置,顶升方可 继续进行。5. 6.各配电线符合安全用电要求,主控台及各顶升点、泵站要有防 雨措施,防止电控设备受潮。5. 7.控制系统在运行前一定要经过空载联 试,确无问题后方可投入使用。5.&顶升平台的强度,刚度及安全性必须经工程相关负责人确认核 实并签字验收。5. 9.顶升过程中,应严格监测构件各点的顶升力,以防 负载集中,造成构件变形。5.10.每台顶都装有液压锁及防失速坠落装置,即使施工中意外停 电、油管破裂,系统均能自动自锁,重物平稳地停在某一高度,不会下坠。6.施工组织6. 1.人 员组织6.2. 下料场地大约临时设施要满足机具、材料堆放的需要和要求。6. 3.主要设备及机具6. 4.辅助材料及机具左、右旋?15. 24, 1860MPa钢绞线各半,共16. 8吨。7. 整体顶升施工中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