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知识点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09301945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知识点(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填空题。 1、 测量体重的工具是:(体重称)。在成长中,我们的身体长高了,体重变重了。 2、 我们出生时没有牙齿,最先长出来的牙齿是(乳牙),乳牙脱落后长出来的是(恒牙)。 3、测量身高和体重要脱掉鞋子、身体直立、眼平视、压板轻压头顶最高处。在测体重时,应尽量减少随身 携带的物品和穿着。人刚站在体重称上时,体重称的指针会不断变化,所以应该等体重称(指针稳定后)读数。 4.记录成长的证据据有:(小时候的衣服、鞋子、乳牙、照片、身高、体重)等 5、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6、体重并非每年匀速增长。出生后,我们经历了了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第一个

2、高峰期是(出生后的一年内),第二个高峰期是进入(青春期)后。 7、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外,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性发育包括(生殖器官的形态发育、功能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青春期的重要标志是(女性的月经初潮)和(男性的首次遗精)。 8、(青春期)是我们(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女孩大约(10岁)开始,而男孩要稍晚一些。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9、在斯芬克司之迷中,把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 即“四条腿走路”指(幼年时期),“三条腿走路”指(老年时期),“两条腿走路”指(壮年时期)。人的一生还可以分为(幼年期)、(青春发育期)、(成年期)

3、和(老年期)四个时期;人的发育是一个渐进又相互联系的过程,科学划分七个时期:人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学龄期:(6、7岁12、13岁) 青春期:(1020岁)青年期:(2025岁) 10、根据父母身高预测: 男孩成人后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1.08 女孩成人后身高=(父亲身高0.928+母亲身高)2 11、人的一生中身高最高的时期是(成年时期),人在(婴幼儿期和老年期)需要特殊照顾。 12、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体格发育增长显著,20年间7-

4、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平均增长量,男生为(6.9厘米),女生为(5.5厘米);体重增长更为迅猛,男生增长为(6.6千克),女生增长为(4.5千克)。伴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年龄也不断提高。 13.一个人的成长意味着他(她)将更自觉地承担更多的责任,所以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要学会用成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增强(社会角色感)和(社会责任感),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和锻炼。 14、影响生长诸因素:(遗传)、(营养)、(体育锻炼)、(疾病)、(自然环境)、(环境污染)、(社会因素)。 15、连线 十月怀胎胎儿期 牙牙学语婴幼儿期 勤奋求学学龄期 生长迅速青春期 努力工作青年期 抚

5、育后代成年期 颐养天年老年期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1、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遗传)。 2、(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3、一个物体的个体产生同一物种后代,每一物种的个体都继承上代的各种特征,概括的说父母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传递给子女,使后代表现出和亲代相似的特征,如体貌、体态、气质、音容等。 3、(孟德尔)是著名的遗传学家,也是现代遗传学之父。 4、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 就是(遗传现象)。 5、后代的智力与遗传有关,但并不完全由遗传决定,应该说智力是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两方面共同起作用的结

6、果。因此,就智力而言,遗传可以提供智力的上下限度,即智力高低的可能性。 5、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6、有关变异的谚语或俗语如: 一颗之果有苦有甜; 黄鼠狼生鼠辈 一代不如一代; 龙生九子个个不同; 一母之子有愚有贤; 一猪生九崽 连母十个样 7、三叶草通常有三片叶子,但也有极少数是四片,这是因为(变异)现象。 8、(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另一种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变异,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如:用眼不当造成近视。 大自然如此的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7、那是因为生物(变异)的缘故。 9、可遗传变异的变异来源主要有三个面:(基因重组)、(基因 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10、(袁隆平)是我国著名水稻专家,他经过多年选育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2001年2月,他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1、生物除父母的结合会出现变异外,生物自身也会产生变异,有的变异对生物(是有害的),有的变异对生物是(有益的),有的变异对生物(既无害也无益)。 12、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比如用(X射线)照射种子。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 13、“丰田十号”的玉

8、米种子种植出来的玉米都是穗大粒饱的,这是遗传。 14、将种子带到太空环境中,然后带回地面是属于(人工变异培育)。 15、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世界各国的金鱼基本上是我国传出去的,金鱼是中国的(国鱼)。 16. 10万株三叶草才有一株变异为四叶草,所以四叶草也是幸运的象征,它包含了人生想要的四种东西:爱、健康、名誉、财富。 1、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是能遗传的。 ( ) 2、生物界,各种各样的昆虫都是遗传和变异的结果。 ( ) 3、父母都是高个子,因为遗传的缘故,子女一定是高个的。 ( ) 4、青春发育期是人体的第一快速增长期。 ( ) 5

9、、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他的发明被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 ) 第三单元 进化1、第一块恐龙化石是1822年被人们发现的,恐龙属于爬行动物,它生活在距今6500万年前,恐龙是卵生的。地球上大部分地区都曾有过恐龙的分布。所有关于恐龙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对(化石)的研究。 2、写出你知道的几种恐龙,会飞的恐龙如(翼龙)(飞龙),水里游的恐龙(鱼龙)(蛇颈龙),吃肉的恐龙有(霸王龙),吃植物的的恐龙有(梁龙)。 3、科学家推测:小鸟、鳄鱼、蜥蜴可能是恐龙的后代,但大熊猫不可能是恐龙的后代。 4、(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

10、等。 5、根据化石的成因,古生物学家把它划分成(实体化石)(铸模化石)和(遗迹化石)三类。 6、(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化石是人类认识古生物、研究地质运动的重要依据和线索。 脚印化石属于遗迹化石; 三叶虫化石属于外壳化石,鱼化石属于残骸化石。 7、大自然中的化石如:(恐龙化石、植物化石、三叶虫化石、鱼化石)。 8、科学家们发现,许多化石所代表的生物在地球已经不存在了如:恐龙、奇虾、渡渡鸟。 9、科学家们发现,现在一些生物与(远古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太,我们称为“活化石”如:大熊猫、银杏、蟑螂、白鳍(q)豚、水杉、中华鲟(xun)。 10、科学家发现,海豚和非洲猩猩身体某些部位

11、的骨骼排列基本相同。说明它们可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11、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科学家做出了种种解释,这些解释有的被证明是错误的,有的被证明是正确的。 12、达尔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在观察、研究大量动物的基础上,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3、达尔文的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经典理论。 14、1850年左右,英国曼彻斯特城地区的黑色尺蠖蛾数量要比浅色的数量多,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5、(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对达尔文的经典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 16、云南(澄江动物化石)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绝大多数(无

12、脊椎动物祖先)的化石。它们生活的时代为(5.3亿年)前的寒武纪。在当时不到300万年的时间里,它们一下子大规模爆发式地出现了,这表明,生命从(单细胞形式)向(多细胞形式)的演变是一个(十分突然)的过程,而不是像达尔文认为的那样,是很慢的、渐进的。 17、生物的形态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是(进化)的结果。如:极地狐狸的耳(短圆),可减少(热量的流失);非洲沙狐的耳(长而大),有利于在炎热环境中(散热)。 18、在自然选择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19、生物不断进化,是为了(适应它们生存的环境)。 二、问答题: 1、关于恐龙灭绝几种假说。 答:(1)渐进说。环境变化恒

13、温动物兴起,使恐龙在生存斗争中处于劣势,导致其大量死亡,乃至灭绝。 (2)陨石或行星撞击说;(3)超新星爆炸说。 12、“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是什么? 答:“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只有那些适合并主动适应周围变化的生物才能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其他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第四单元 共同的家园2、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的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3、一棵树可以成为许多生物的栖息地。 4、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之间会形成(互助合作)关系

14、或(敌对)关系 5、合作关系的生物有:小丑鱼和海葵,蜜蜂和花,啄木鸟和树,鸟和果实、鳄鱼和鳄鸟。 生物为了生存,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猎取食物,于是它们之间就形成了(敌对关系)。敌对关系的生物有:熊吃鱼,小鸟吃虫,捕蝇草和飞虫。 6、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许多动物,它们之间的敌对关系:(1)吃与拒绝被吃的关系。(2)生存竞争关系。7、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生物离不开合适的(环境)。动植物的生存本领是其(适应环境)的结果。 8、仙人掌适应沙漠的特征是:(1)仙人掌叶长成(针状),以减少水分蒸发的面积; (2)仙人掌的茎叶外生(蜡质),也能减少水分蒸发,(3)茎肥厚多汁,能(储存水分)。 9、骆驼是最能适

15、应于干旱环境的动物,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骆驼适应沙漠的特征是:(1)骆驼脚掌宽大、脚垫厚实,有利于在沙漠行走;(2)鼻孔可关闭、睫毛粗长可抵御风沙;(3)驼峰可存储水分和能量。 11、动物的隐身妙法是动物适应环境,保护自己的一种特殊本领。生物学上把这种本领称为(“拟态)”。如(叶形鱼)、(竹节虫)。 12、让身体表面有着适当的颜色,避过敌人,在生存竞争中保护自己,这种保护自己的方法就是(保护色)。 13、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14、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15、

1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蝉 螳螂 黄雀) 16、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动物)。 17、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叫(消费者),专门吃动植物残骸或废弃的食物,同时还留下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质,它们有一个荣誉称号-大自然的清洁工,科学家称它们为(分解者)。分解者如(蘑菇)、(蚯蚓)、(屎壳郎)、(霉菌)(蛆虫)等。 18、完整生态系统中的四大角色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物质)。生产者如植物和光合细菌;消费者如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分解者,如细菌和真菌类微生物。它们能将消费者的粪便和尸体分解成简单化合物,使物

17、质在大自然中形成循环。无生命物质,如空气、水、阳光、简单化合物。 19、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有很多条食物链。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 21、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 22、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23、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行为:(过度放牧);(过度捕捞);(滥施农药)等。 24、中国是世

18、界上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已建有(22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种类。(保护动植物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方面。 保护生态平衡、珍惜动物的途径:建立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制作喂鸟器、建设生态工程。 25、(桑基鱼塘)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通过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肥桑,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生态农业包括: (桑基鱼塘)、(稻田养鱼)、(立体农业)。 二、问答题 1、生活在沙漠环境中的动物需要什么样的本领? 答:需要有耐旱,保持体内水分,抗风沙等方面的本领。 2、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身上的条纹有什么作用? 答:这也是一种保护色。4、我们

19、应该怎样保护生态平衡? 答:建立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制作喂鸟器、建设生态工程。 第五单元 神奇的能量1、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虽然看不见它,但能感觉到它。 2、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3、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能以不同的方式被(储藏)和(运用)。 4、我们生活中各种能量的作用:光能使植物生长;热能将水烧开;电能使电灯发亮;食物中的化学能使我们运动。声能使纸片振动。 5、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6、能量的重要特点是:(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

20、7、打开电视机,电能就转换成(光能)和(声能);搓手,动能就转换成了(声能)和(热能)。 8、课本上图例说明:描述图例中能量是如何进行的。 太阳的能量以光能的形式辐射到地球,植物接收了来自太阳的光能,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人吸收植物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热水壶把电能转化为热能。 光能 化学能:太阳光使西红柿生长,西红柿存储化学能 化学能 机械能:吃西红柿,有能力蹬自行车 机械能 电能:自行车齿轮带动传送带,使发电机发电 电能 热能:用电加热水壶中的水 热能 声能:水沸腾后发出声音 10、家中和工业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

21、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称为(不可以再生性能源);还有一些能源是(可以再生的),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它们被称为(可再生性能源)。 11、能源,按照其来源可划分为四大类:(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和原子核能); 按照能源在自然界中形成的方式,又可以能源分成两大类:(一次能源)和 (二次能源); 按照人类对各种能源利用的情况,还可以将一次能源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两类。 常规能源是指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能源,例如煤、 15、制作小水轮实验中,利用的是可再生能源中的水能。 17、白炽灯和荧光灯相比,(荧光灯)更节能。 18、地球上的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太阳能)。太阳是人

22、类的(“能源之母”)19、几种有开发前景的的新能源:(潮汐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不属于新能源。 20、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能源库。(潮汐能)就是在海水涨落过程中随着水位的变化而形成的巨大能量,人们因此称海洋潮汐为“蓝色的煤海” 21、核能也叫(原子能),它的巨大能量是从小小的原子核内释放出来的。1000克铀核发生裂变时,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2700吨标准煤。利用核能发电的电厂叫核电站。 22、(生物质能)蕴藏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可以生长的有机物中,它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例如,沼气是由生物质能转换的一种可燃气体,通常可以供农家用来烧饭、照明。 23、(

23、地热能)来自地球内部,越往里面温度越高,在距地面2050千米的地球深处温度为(200-1000),(地热发电)是开发地热能的有效途径。 第六单元 拓展与应用1、“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这些成语说的就是(拓展)能力。 2、我们要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尽可能的(拓展)到日常生活中去,(解释)更多的现象,(探究)更多的问题。这样,我们就能像滚雪球那样,知识(越积越多),本领(越练越强)。 3、火箭升空利用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气垫船能在水面高速滑行是利用了(物体与空气的摩擦力小)的原理。 4、瓶子吹泡泡的实验是利用了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 5、“烧不死的鱼”的实验说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6、

24、气垫汽车是利用(空气动力)原理前进的。 7、像纸板托水杯、马德堡半球实验、吸盘挂钩、虹吸管、钢笔吸墨水等现象原因都是因为(有大气压力) 8、只要改变物体与光源或物体与影子之间的距离,影子就可以随意地变大变小。 9、我知道了探究的主要步骤是:(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寻找证据;(4)得出结论;(5)交流验证。 10、我知道收集证据的方法有:观察测量、搜集资料、实验、调查等。 11、我知道对比实验时,要做到公平,只能有(1)个条件不同。 12、制冷空调装在高处,热空调装在房间的下部是用了(冷热对流的原理) 13、张衡利用(地震波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发明了地动仪;瓦特利用(蒸汽产生动力)

25、的原理制造出蒸汽机;法拉第发现(磁感应生电)的原理,人们把它应用在水能、风能、火能、核能的发电上。 14、科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 15、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原理 应 用 浮力原理 救生圈、轮船漂浮、木筏、竹排、淘米、选种、直立鱼网 杠杆原理 撬棍、剪刀、启钉锤、杆秤、天平 反冲原理 火箭飞行、飞机飞行、天地响爆竹、焰火、起跑 冷热对流 风的形成、制冷空调装在高处、热水在冷水中热量的传递 重心低不易倒 不倒翁、台灯、灯塔、铁架台、雕塑 二、问答题 1、对瓶内小草生长差异的解释: 答:同样生长的小草上盖上一个瓶子,瓶子里的小草会比其他草长得快、长得高,因为盖上瓶子后,小草周围的湿度和温

26、度将会上升,有利于小草的生长。但时间不宜太长,小草一旦得不到充足的二氧化碳,无法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反而会枯萎。 2、对金鱼仍在试管中存活的解释 答:因为:(1)水是热的不良导体,热量在水中不会以传导的方式传递;2、加热的位置在上端,根据对流原理,只有加热点以上的水会变热,而加热点以下的水是冷的,所以金鱼不会死。 3、对“气垫汽车”的解释 答:我们吹的气流进入杯中后受纸杯壁的阻挡向后下方向吹出,向下方的力托起气垫汽车,向后方的力推动气垫汽车前进。 4、对瓶子吹泡泡的解释: 答:向瓶壁浇热水,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从吸管中排出气泡;再向瓶壁内浇冷水,空气受冷体积收缩,压力减小,瓶外空气的压力大于瓶内空气的压力,将水经吸管压入瓶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