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温度检测显示系统设计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09290036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90.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温度检测显示系统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温度检测显示系统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温度检测显示系统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温度检测显示系统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温度检测显示系统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毕 业 设 计 设计题目 温度监测显示系统设计 系 部 信息工程系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 级 电子0601 学 号 063001020001 姓 名 宋 天 诗 指导老师 王珊珊 温度检测显示系统一、设计要求1.以传感器,单片机,数码管等元器件,设计一个温度检测系统,并通过显示器件,显示出温度数据。2.熟练应用protel99,运用protel99设计温度检测显示系统。3.理解温度检测系统的原理。二、 总体概要设计 本系统是以温度传感器、数码管和单片机为核心元器件建立起来的温度检测显示系统。通过对单片机和传感器的研究,通过A/D转换器的应用,使本系统实现了温度信号到模拟信号再到数字信号的转

2、换。设计中还使用了译码器74LS47、数码管、稳压管等元器件。图1 系统总体框图 本设计主要包含温度检测和显示电路两个部分。 1.温度检测部分 主要由温度传感器、运算放大器和A/D转换器三部分组成。 温度传感器LM134产生的输入信号由运算放大器ICL7650后,A/D转换器MC14433将运算放大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80C51单片机,由于MC14433 的A/D转换结果是动态分时输出的BCD码,Q0Q3和 DS1DS4 都不是总线式的。因此,MCS-51 单片机只能通过并行I/O 接口或扩展I/O 接口与其相连。温度信号检测通道的总增益是由温度传感器、运放和A/D转换器三个环节

3、的增益做决定。在本设计中,前两个环节的增益是固定的,只用电位器作为整个输入通道的增益环节。这样有利于整个设计的调试。 2.显示电路 本设计采用动态扫描输入法,由单片机8051输出数码管段选信号,经译码器驱动器芯片74LS47驱动后数码管发光显示。 三、各单元模块设计与分析1 温度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LM134是一种新型的硅集成温度传感器,它不同于一般诸如热敏电阻、温差电偶以及半导体PN结等传统的温

4、度传感器。它是根据下述原理设计而成的,即工作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两只相同晶体管,其基、射结的结电压之差V_(be)与绝对温度T严格成正比。因而该器件的突出优点是在整个工作温区范围内(-55+125)输出电流几乎与被测温度成线性关系,这样,就可省去非线性校正网络,使用简便。此外,它还具有下列特点:(1) 起始电压低(低于1.5V),而器件耐压较高,因而电源电压适用范围宽(在340V之间)。(2) 灵敏度高(1A/K),输出信号幅度大。一般情况下,不必加中间放大就可直接驱动检测系统,例如双积分型A/D转换器5G14433或ICL7106等。从而消除了中间环节所引入的误差,提高测温精度。(3)输出阻抗

5、高,一般大于10M。所以它相当于一个受温度控制的恒流源,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特别适用于长距离测温和控温场合。由于它的恒流特性,能消除电源电压波动和交流纹波对器件工乍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对电源精度的要求。其输入电流由下式计算: 式中,为流进LM134脚的电流值;T为热力学温度;为传感器外接电阻值。图2 温度检测部分温度信号的增益即-T曲线的斜率取决于/的比值。增益可在上进行也可在上进行。用以起点补偿电压的调整,其输出电压等于起点温度的信号电压。补偿电压要求很稳,否则会增大显示误差,故采用有温度补偿的稳压管2DW233供电。2. 运算放大器ICL7650 图3 ICL7650 运算放大器采用载波稳零

6、运算放大器ICL7650。ICL7650又称调制式放大器,其输入失调电压为1uV,温漂为0.01uV/C,开环增益不小于120dB,共模抑制比不小于120dB。ICL7650所需外接元件少,使用方便。 ICL7650对输入信号电压和作差动放大。本设计中,为补偿电压,为传感器的温度信号电压。 为了抑制共模信号,使/=/,此时运放的输出电压=这时运放输出电压与共模信号无关,只与补偿电压和温度信号电压之差成正比。 为了使后面的A/D转换器得到合适的输入模拟电压,本设计选取,,故运算放大器ICL7650的差模增益=。3. A/D转换器MC14433 图4 MC14433 (1) 本系统选用了双积分A/

7、D 转换器MC14433,它精度高,分辨率达1/1999。MC14433 A/D 转换器由于双积分方法二次积分时间比较长,所以A/D 转换速度慢,但精度可以做得比较高;对周期信号变化的干扰信号积分为零,抗干扰性能也比较好。 (2)MC14433A/D转换器件简介 MC14433 是三位半双积分型的A/D 转换器,具有精度高,抗干扰性能好的优点,其缺点是转换速率低,约110 次/秒。在不要求高速转换的场合,例如,在低速数据采集系统中,被广泛采用。 MC14433采用扫描的方法,输出从0000-1999共2000个数码。若系统工作范围为0C- +100C,则A/D转换速率约为0.05C/bit。(

8、3)引脚(图4)功能说明:图4 MC14433引脚图各引脚的功能如下:电源及共地端VDD: 主工作电源+5V。VEE: 模拟部分的负电源端,接-5V。VAG: 模拟地端。VSS: 数字地端。VR: 基准电压。外界电阻及电容端RI: 积分电阻输入端,VX=2V时,R1=470;VX=200Mv时,R1=27K。 C1: 积分电容输入端。C1 一般为0.1F。C01、C02: 外界补偿电容端,电容取值约0.1F。R1/C1: R1 与C1的公共端。CLKI、CLKO : 外界振荡器时钟调节电阻Rc,Rc一般取470 K左右。转换启动/结束信号端EOC:转换结束信号输出端,正脉冲有效。DU: 启动新

9、的转换,若DU与EOC相连,每当A/D转换结束后,自动启动新的转换。位选通控制线DS4-DS1: 选择个、十、百、千位,正脉冲有效。DS1 对应千位,DS4 对应个位。每个选通脉冲宽度为18 个时钟周期,两个相应脉冲之间间隔为2个时钟周期。BCD码输出线Q0-Q3: BCD 码输出线。其中Q0 为最低位,Q3 为最高位。当DS2、DS3 和DS4 选通期间,输出三位完整的BCD 码数,但在DS1 选通期间,输出端Q0-Q3 除了表示个位的0 或1 外,还表示了转化值的正负极性和欠量程还是过量程。下图为DS1选通时Q3Q0表示的结果 表1 如果输入模拟信号电压的极性是单方向的,则应使MC1443

10、3工作在负极性输入下,以增大积分电压的变化频率,提高比较器的分辨率和精度。为此,本设计的运放ICL7650输出的模拟信号电压,在正常情况下始终是负极性的。在模拟信号为某一定值时,调节可改变下降沿的斜率,从而改变MC14433输出的数字量,所以是A/D转换器的增益调节。4.MC1403 MC1403是低压基准芯片。一般用作812bit的A/D基准电压等一些需要基本精准的基准电压的场合。 输出电压: 2.5 V /- 25 mV 输入电压范围: 4.5 V to 40 V 输出电流: 10 MA因为输出是固定的,所以电路很简单。就是Vin接电源输入,GND接底,Vout加一个0.1uf1uf的电容

11、就可以了。 Vout一般用作812bit的D/A芯片的基准电压。MC1403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生产的高准确度、低温漂、采用激光修正的带隙基准电压源,型号为5G1403和CH1403。UI4.5V15V,UO2.500V(典型值),T可达10106/。为了配8P插座,还专门设置了5个空脚。其输出电压UOUg0(R3R4)/R41.2052.082.5V。MC1403的输入-输出特性输入电压UIV 10 9 8 7 6 5 4.5输出电压UOV 2.5028 2.5028 2.5028 图5 MC1403 2.5028 2.5028 2.5028 2.5027当UI从10V降至4.5V时,UO只变

12、化0.0001V,变化率仅为0.0018。5. 单片机8051 为了设计此系统,我们采用了80C51 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在前向通道中是一个非电信号的电量采集过程。它由传感器采集非电信号,从传感器出来经过功率放大过程,使信号放大,再经过模/数转换成为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再送入计算机系统的相应端口。(1)80C51的单片机结构80C51 是有8 个部件组成,即CPU,时钟电路,数据存储器,并行口(P0P3)串行口,定时计数器和中断系统,它们均由单一总线连接并被集成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即组成了单片微型计算机,80C51就是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一种。CPU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是80C51

13、 的核心,它的功能是产生控制信号,把数据从存储器或输入口送到CPU 或CPU数据写入存储器或送到输出端口。还可以对数据进行逻辑和算术的运算。时钟电路:80C51内部有一个频率最大为12MHZ的时钟电路,它为单片机产生时钟序列,需要外接石英晶体做振荡器和微调电容。内存:内部存储器可分做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但在80C51中无片内程序存储器。定时/计数器:80C51 有两个16 位的定时/计数器,每个定时器/计数器都可以设置成定时的方式和计数的方式,但只能用其中的一个功能,以定时或计数结果对计算机进行控制。并行I/O口:MCS-51有四个8位的并行I/O口,P0,P1,P2,P3,以实现数据的并

14、行输出。串行口:它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口,它可以实现计算机间或单片机同其它外设之间的通信,该并行口功能较强,可以做为全双工异步通讯的收发器也可以作为同步移位器用。中断控制系统:80C51 有五个中断源,既外部中断两个,定时计数中断两个,串行中断一个,全部的中断分为高和低的两个输出级。(2)80C51的引脚图 图7图6 80C51引脚图80C51的制作工艺为HMOS,采用40管脚双列直插DIP封装,引脚说明如下:VCC(40引脚)正常运行时提供电源。VSS(20引脚)接地。XTAL1(19 引脚)在单片机内部,它是一个反向放大器的输入端,该放大器构成了片内的震荡器,可以提供单片机的时钟信号,该引脚

15、也是可以接外部的晶振的一个引脚,如采用外部振荡器时,对于80C51而言此引脚应该接地。XTAL2(18 引脚)在内部,接至上述振荡器的反向输入端,当采用外部振荡器时,对MCS51系列该引脚接收外部震荡信号,即把该信号直接接到内部时钟的输入端。 RST/VPD(9引脚) 在振荡器运行时,在此引脚加上两个机器周期的电平将单片机复位,复位后应使此引脚电平保持不高于0.5V的低电平以保证80C51正常工作。在掉电时,此引脚接备用电源VDD,以保持RAM 数据不丢失,当BVCC 低于规定的值时,而VPD在其规定的电压范围内时,VPD就向内部数据存储器提供备用电源。 ALE/PROG(30引脚) 当80C

16、51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包括数据存储器和程序存储器,ALE9 地址锁存允许0 输入的脉冲的下沿用于锁存16 位地址的低8 位,在不访问外部存储器的时候,ALE 仍有两个周期的正脉冲输出,其频率为振荡器的频率的1/6,在访问外存储器的是候,在两个周期中,ALE只出现一次,ALE 断可驱动8个LS TTL负载,对于有片内EPROM的而言,在EPROM编程期间,此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PROG。PSEN非(29引脚) 此脚输出为单片机内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在读取外部指令期间, PSEN 非有两次在每个周期有效,在此期间,每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两个有效的PSEN非将不再出现,同样这个引脚可驱动8

17、个LSTTL负载。EN非/VPP(31引脚) 当EN非保持高电平时,单片机访问内部存储器,当PC值超过0FFFH时,将自动转向片外存储器。当EN非保持低电平时,则只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对80C51而言,此脚必须接地。 P0,P1,P2,P3:80C51 有四个并行口,在这四个并行口中,可以在任何一个输出数据,又可以从它们那得到数据,故它们都是双向的,每一个I/O口内部都有一个8 位数据输出锁存器和一个8 位数据输入缓冲器,各成为SFR 中的一个,因此CPU数据从并行I/O口输出时可以得到锁存,数据输入时可以得到缓冲,但他们在功能和用途上的差异很大,P0和P2口内部均有个受控制器控制的二选一选择

18、电路,故它们除可以用做通用I/O 口以外还具有特殊的功能,P0 口通常用做通用I/O 口为CPU 传送数据,P2口除了可以用做通用口以外,还具有第一功能,除P0口以外其余三个都是准双向口。80C51有一个全双工串行口,这个串行口既可以在程序下把CPU 的8位并行数据变成串行数据一位一位的从发送数据线发送出去,也可以把串行数据接受进来变成并行数据给CPU,而且这种串行发送和接收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 8031的串行发送和接收利用了P3口的第二功能,利用P3.1做串行数据接收线,串行接口的电路结构还包括了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电源及波特率选择寄存PCON和串行缓冲寄存器SBUF,他们都属

19、于SFR,PCON和SCON用于设置串行口工作方式和确定数据发送和接收,SBUF用于存放欲发送的数据起到缓冲的作用。(3) MC14433 与80C51单片机的接口设计由于MC14433 的A/D转换结果是动态分时输出的BCD码,Q0Q3HE DS1DS4 都不是总线式的。因此,MCS-51 单片机只能通过并行I/O 接口或扩展I/O 接口与其相连。下面是MC14433与8031单片机P1口直接相连的硬件接口,接口电路如下图所示图8 单片机与MC14433接口6. 译码器74LS47 中规模集成电路74LS47,是一种常用的七段显示译码器,该电路的输出为低电平有效,即输出为0时,对应字段点亮;

20、输出为1时对应字段熄灭。该译码器能够驱动七段显示器显示015共16个数字的字形。输入A3、A2、A1和A0接收4位二进制码,输出Qa、Qb、Qc、Qd、Qe、Qf和Qg分别驱动七段显示器的a、b、c、d、e、f和g段。 主要引脚:LT: 灯泡控制输入端。当其输入为0,则7447 处置于灯泡测试状态,使abcdefg 全部输入为0,若七段显示器为良好则应显示8。当LT=1 则7447 才可能正常解码。 RBI: 纹波遮没输入控制。当RBI 输入0,则7447 进入纹波遮没状态,即当DCBA 输入为0000 时,abcdefg=1111111,使七段LED 显示器完全空白(不亮),当DCBA000

21、0 时,则译码器正常工作。故RBI 为0 遮没此控制端。 BI/RBO:遮没输入/纹波遮没输出,此控制端同时兼具强迫遮没输入与涟波遮没指示输出之功能,当其被当成输入端使用时,只要加入0 之信号,则7447 完全进入遮没状态,不论其它输入之状况为何;当其为1 或空脚则正常工作。再者 若BI/RBO脚不加入任何信号,则其可被用作涟波遮没输出,当RBI=0 且输入 端DCBA=0000 时,即当0 遮没成立时,则BI/RBO 输出0,否则输出为1;此 一输出旨在提供具多位数解码时,能使无效的前导0 被遮没。7447 之输出系为驱动器设计,其逻辑0 之吸入电流高达40mA,故在使用必须加 入330 左

22、右电阻加以限流,以免过大电流流经LED 而烧毁显示器, 7. 数码管abcdefg极由相应的BCD七段译码器来驱动。如图。当80C51的串行口未作它用时,使用8031的串行口来外扩显示器。应用80C51的串行口方式1的输出方式,构成显示器接口。 LED数码管每笔工作电流I在510 mA之间,若电流过大会损坏数码管,因此必须加限流电阻,其阻值可按下式汁算: 其中Uo为加在LED两端电压,U为LED数码管每笔压降(约2 v)。图9四、总电路图 五、元器件清单 单片机8051 1片 传感器LM134 1片运算放大器ICL7650 1片A/D转换器MC1433 1片MC1403 1片74LS47 1片

23、普通电阻 17个滑动变阻器 2个电容 6个晶振 1个数码管 4个反相器 11个六、 总结与体会 经过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制作,我已经能够熟练的使用protel99,并且成功的运用protel99设计了温度检测显示系统。 在本次设计开始的时候,拿到题目之后并没有立刻开始着手设计,因为平时课内对电路元器件知之甚少,且不了解温度测量显示系统的原理,于是第一步先查资料找芯片,根据实验大体框图选取适合的元器件,并熟悉各个元器件的引脚及工作原理。然后画出大致的草图,再在protel99中制作成型。 在查找资料芯片的过程中,我学到了本设计之外的东西。比如说,在温度传感器的时候,我知道了很多其他的传感器:生物传

24、感器、磁敏传感器和气敏传感器。而且实验前期的知识储备、文献储备、材料准备、方法准备使我避免了试验中的手忙脚乱。 在制作过程中,我还学到了一些使用protel的消防小技巧: 在PCB中布线时先将元件放置在县交叉最少的位置再进行布线。布线时尽量以钝角走线,避免直角和锐角。在最后铺铜时将 rule 中的 clearance constraint 改大些。在 Browse PCB 中选择 Violations 可以对每个冲突进行显示与解释,便于逐一纠错。如遇到 SCH 文件变动时应将原来 PCB 文件的铺铜删除后再进行 update 操作。两侧如都有较大面积的 VCC 或 GND 时可以适当打些过孔进行连接。手工调整最好使用主菜单中 Tools - Align Components - Move To Grid 命令进行一下自动对齐。自动对齐就是将元件的引脚都移动到栅格位置上,它可以使布线更加整齐,并减少导线。这些技巧都帮了我很大的忙。本设计是以单片机为核心开发的温度检测显示系统,性能稳定可靠,可广泛应用。七、参考文献和辅助软件参考文献 数字电子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模拟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路设计与制作Protel99入门与提高(人民邮电出版社) .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辅助软件:protel9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