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和留学教育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209254185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清末新政和留学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清末新政和留学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清末新政和留学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清末新政和留学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末新政和留学教育(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清末新政和留学教育(七)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携光绪帝西逃,震惊中国朝野。1901 年,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1.“壬寅学制”和“癸卯(mao )学制”的颁布(1)“壬寅学制”1902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官学大臣张百熙拟定的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 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学年限、 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 校系统; 壬寅学制以纵向的初等、中等、高等学堂为主,形成三段七级,以横向的实业学堂、师范学堂为辅,将整个学堂教育系统

2、地连成一体,但由于多 种原因,该学制没有得到实行。(2)癸卯(mao)学制1904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由张百熙、张之洞等拟定的奏定学堂章 程,史称“癸卯学制”,其基本内容如下: 该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正式公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 学制。 癸卯学制包括各级各类学堂章程整个学制纵向方面把整个学程分为 三段七级:初等教育有:蒙养院(3年)、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4年); 中等学堂有:中学堂(5年);高等教育有:高等学堂(3年)、分科大学堂(3-4年)、通儒院(5年)。 学制横向分三个部分:在普通学堂之外还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个 独立的系统。 清末学制的制定是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教育

3、的系统性结果,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承前启后之作,具有 半资本主义半封建主义性质。评价:新学制的颁布与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旧有的教育制度,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他仿照西方流行的三级学制系统模式,重视师范教育, 加强教师职业训练。但新学制的指导思想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表 现出浓厚的封建性。2. 废科举,兴学堂(1)废科举,兴学堂的过程 改革科举内容,废除八股取士; 逐年递减科举取士名额; 1905年停科举,1909年学部开始向全国推行。(2)原因:科举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并成为新式学堂发展的 最大障碍。3. 建立教育行政体制 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为 学部,下辖总务司、专门司、普通司

4、等管理; 地方设立提学使司、学务公所; 在府、厅、州、县设立劝学所。4. 制定教育宗旨1906年学部针对民权思想的流行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拟定“忠 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 前两项是中国政教固有的,应该予以发挥;后三项是要求学生学习操 练,办理军事学堂,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以适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需求。 王国维从受教育者的基本要求要素出发,提出以体育培养人的身体之 能力,智、德、美培养人的精神能力,相应发展真善美之理想,以培养“完 全之人物”。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教育宗旨,对之后教育目标模式的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八)清末留学教育1. 留日教育(1)原因 清政府政策上的鼓励,同时,日本政府推行吸引中国留学的政策 民族危亡的刺激,加上地理位置的优越,文字接近。 留日学生骨干形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群体,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2. “庚款兴学”与留美教育 为了从精神上控制中国未来的统治阶层,美国决定使用“庚款兴学”(1908) 1911年筹建留美预备学校一清华学堂,后改为清华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