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上传人:功*** 文档编号:209243032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XX镇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XX镇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XX镇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XX镇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镇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镇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为加大治理农村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的力度,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结合XX镇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XX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认真贯彻中央农办等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村民自治重要作用,突出问题导向、正面引导,坚持因地制宜,形成长

2、效机制,不断改善农村精神面貌,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取得明显O二、治理目标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在部分地方持续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农民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的人情、宴席、彩礼等支出负担明显减轻,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在农村全覆盖,镇村推进移风易俗的工作制度基本完善,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觉践行移风易俗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中华传统美德得到更好弘扬传承,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更加浓厚,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农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三、治理重点(一)高价彩礼:宣扬低俗婚恋观,索要、炫耀高价彩礼,媒婆、婚介等怂恿抬高彩礼金额,彩礼金额普遍过高等问题。(二)

3、人情攀比:人情礼金名目繁多、数额过高,甚至为了敛财举办“无事酒”,农民群众“人情债”负担沉重等问题。(三)厚葬薄养:不履行孝道义务,丧事时间过长、丧礼中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和开展低俗活动,“活人墓”、豪华墓等问题。(四)铺张浪费:婚丧喜庆举办宴席时间过长、规模过大,盲目攀比追求档次,造成严重浪费等问题。四、工作步骤专项治理工作自2022年12月启动,2023年12月结束。(一)入户摸排核查,明确治理重点。以村为单位组织人员入户摸排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陋习的实际情况,剖析成因,明确治理的问题和重点村。(2023年1月完成,牵头部门:镇社事办,责任部门:各村)。(二)制定专项治理实

4、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镇、村推进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治理目标、重点和责任分工。(2023年1月10日前完成,牵头部门:镇乡村振兴办,责任部门:各村)(三)细化村规民约,出台约束性措施。指导各村开展村规民约修订,充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移风易俗内容,修订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出台约束性措施,把抵制高价彩礼、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弘扬孝道、尊老爱幼等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通过明确彩礼上限、宴席规模、招待范围、随礼金额等,约定婚丧嫁娶从简办理的具体标准,在村内醒目位置公布,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机制。(2023年3月底前完成,

5、牵头部门:镇社事办,责任部门:各村)(四)积极开展婚丧礼俗改革。积极宣传新时代婚恋观,引导青年婚事新办,推动树立文明嫁娶新风。鼓励基层妇联主席担任“义务红娘”,利用国庆春节返乡等时间节点举办集体婚礼,倡导家庭婚礼、旅行婚礼等形式。在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大力开展绿色殡葬、文明祭祀宣传活动,倡导厚养薄葬、文明治丧理念。加强农村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积极引导文明节俭治丧和集中规范安葬。鼓励因地制宜采取花葬、树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方式安葬骨灰。加强公墓、殡仪馆等殡葬服务机构规范管理,严格落实殡葬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程序、收费标准和监督方式公开制度,加强殡葬服务机构行风建设,技术纠正不正之风。(长

6、期,牵头部门:镇社事办,责任部门:镇妇联、各村)(五)建立完善移风易俗落实机制。加强移风易俗日常监督,指导村级组织认真落实移风易俗相关措施,督促婚庆、殡葬等机构规范服务行为,继续纠正不正之风。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加强对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的指导,通过教育、规劝、批评、奖励等方式推动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的执行。积极开展“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专项治理开展情况应纳入文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评选内容。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不力的,取消其参与基层组织类、社会治理类、精神文明类等选优评优资格。(长期,牵头部门:镇社事办,责任部门:镇宣传文化中

7、心、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镇妇联、镇振兴办、各村)(六)创新农村移风易俗的办法路径。大力推广文明积分、道德超市、红黑榜等做法,发挥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正向引导,对村民的文明行为给予相应的精神、物质奖励,并与村集体经济利益分配、评先评优挂钩。积极开展寻找“最美家庭”、评选“五好家庭”、建设“洁美家庭”等活动,充分依托“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基层阵地,发挥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示范带动作用。指导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建移风易俗志愿者服务队伍,策划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项目,推动移风易俗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镇,乡村治理示范村镇等要主动作为,创新推进专项治理的模式路径,

8、多措并举、综合施策革除陈规陋习。(长期,牵头部门:镇宣传文化中心,责任部门:镇党建办、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镇乡村振兴办、镇社事办、镇妇联、各村)(七)开展常态化宣传和集中宣传。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广播、村宣传栏等农民群众身边的各类阵地加强正面宣传,积极选树、宣传农民群众身边的移风易俗先进典型,深入基层贴近农民开展宣讲、培训、巡演等活动,在乡村公共空间广泛使用宣传标语、横幅、宣传画等,推动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鼓励采用传统曲艺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宣讲移风易俗政策和举措,加强推介展演,营造移风易俗良好社会氛围。在2023年集中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活动。(牵

9、头部门:镇党建办,责任部门:镇宣传文化中心、镇社事办、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镇妇联、镇乡村振兴办、各村)(A)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移风易俗。要依据党内有关法规和制度,完善农村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的规定,参照中共XX省纪委XX省监察厅关于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的暂行规定,细化农村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报备制度,督促党员、干部自觉抵制超标准、超规模的婚丧宴席和人情往来,为农民群众做表率,对违反移风易俗规定的党员、干部进行相应处理。将党员践行移风易俗情况纳入农村基层党组织年度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内容,专项治理开展情况列入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内容。(长期,牵头部门:镇党政办,

10、责任部门:镇纪委、各村)五、组织领导(一)加强统筹协调。镇社事办要做好统筹牵头工作,强化督促指导责任。镇党政力、镇党建办、镇宣传文化中心、镇妇联、镇乡村振兴办等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将专项治理相关事项列入部门工作重点,做好业务指导、经验总结。(二)落实主体责任人。镇、村是推进移风易俗的主体,要把移风易俗摆在重要位置,强化责任担当,强化问题导向,统筹各部门,常抓不懈推动农村风气持续好转。(三)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治理过程要积极引导农户广泛参与,治理结果要得到农户充分认可。要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加强养老、婚姻、殡葬等领域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惠民服务,切实解决好移风易俗重点领域农民群众的民生难题。组织农户广泛参与孝老爱亲、婚丧嫁娶等领域的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开展邻里互助和爱心公益活动。(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村、镇直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农闲季节、节假日和庙会、集市等,聚集农村移风易俗开展农民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各类文明创建和主题实践活动,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发挥文化浸润作用,倡导文明乡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