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表面活性剂和氟聚合物()--全氟碳流体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20921601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氟表面活性剂和氟聚合物()--全氟碳流体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氟表面活性剂和氟聚合物()--全氟碳流体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氟表面活性剂和氟聚合物()--全氟碳流体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氟表面活性剂和氟聚合物()--全氟碳流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氟表面活性剂和氟聚合物()--全氟碳流体(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氟表面活性剂和氟聚合物()-全氟碳流体窦增培;张甜甜;邢航;肖进新 【摘 要】介绍了全氟碳流体的性能特点、发展历程、结构特点、制备方式和应用 领域,分析了国内全氟碳流体市场现状,并对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 望。Performance,development course,structure features,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perfluorocarbon fluids were introduced. Current market situation of perfluorocarbon fluids was discussed. Out

2、look for development of perfluorocarbon fluids in China was prospected.【期刊名称】日用化学工业年(卷),期】2016(046)011【总页数】8页(P615-621,633) 【关键词】 氟表面活性剂;全氟烷烃;全氟碳流体【作 者】 窦增培;张甜甜;邢航;肖进新【作者单位】 北京氟乐邦表面活性剂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96; 陇东学院化学化 工学院陇东学院-氟乐邦表面活性剂工程技术中心,甘肃庆阳745000;陇东学院化 学化工学院陇东学院-氟乐邦表面活性剂工程技术中心,甘肃庆阳745000;北京氟 乐邦表面活性剂技术研究所

3、,北京100096; 陇东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陇东学院-氟乐 邦表面活性剂工程技术中心,甘肃庆阳745000;北京氟乐邦表面活性剂技术研究 所,北京100096; 陇东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陇东学院-氟乐邦表面活性剂工程技术中 心,甘肃庆阳7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23.4氟是元素周期表中反应活性最大的元素之一。由于氟元素的高负电性,它形成的化 合物都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自然界中不存在天然的碳氟键,其键能约为485 kJ/mol,为碳碳键键能(332 kJ/mol)的1.5倍,碳氢键键能(414 kJ/mol)的1.2倍。过去100多年里,许多化学家为解决用碳氟键取代碳氢键这一科学难题

4、而努力, 在此过程中建立了有机合成化学中的一个新的领域氟化学。化学家制备了多 种有机氟化物,包括聚四氟乙烯和全氟碳流体等,后者以其独特性能在医学、粒子 物理学、电子学乃至化妆品工业等众多不同的领域获得了商业化的应用。全氟碳流体及其英文名称fluorocarbon fluid在科技文献中使用较广,有的文献中将包含碳、氟以外元素(如氢、氯、碘等)的有机氟化合物也称为fluorocarbon(如氟利昂等)。为明确起见,本文中所述全氟碳流体作下列限制:指 饱和的链状或环状有机氟化物,一般碳原子数目为1-18 ;分子中仅含有碳和氟 原子,无其他元素。全氟碳流体按其常温常压下状态可分为全氟碳气体和全氟碳液

5、体2大类,前者包括四氟甲烷、全氟乙烷及全氟丁烷等,后者种类很多,目前已大量使用的全氟碳液 体沸点范围为30-260 C。全氟碳流体的生产最早起源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了解决特种设 备的密封和润滑问题,研制并生产了具有优良化学稳定性的全氟碳流体,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全氟碳流体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1886年法国人Moissan通过电解无水氟化氢(含少量氟氢化钾)的方式制备氟气,并发现这种新的单质气体具有惊人的化学反应活性。随后,其通过氟气与木炭反应 制备了一系列碳氟化合物的气体混合物,但未能分离出纯的四氟甲烷。该工作成为 此后一百多年中全氟碳流体相关研究的先驱。 20世纪40年代,

6、全氟碳流体首先应用于核燃料加工厂中六氟化铀的安全处理; 此后作为电子元件质量检测试剂应用;70 年代中期,全氟碳流体应用于电子工业, 并随着后者的迅速发展得到长足进步。伴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全氟碳流体的制备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从最初的单质 间反应(氟气与碳)逐步拓展到催化氟化、电解氟化和全氟不饱和烃聚合法等。 典型的全氟碳流体的结构如下所示。常见的生产方法有以下几种:碳的直接氟化法; 全氟不饱和烃加成法;碘代全氟化合物/氟气交换法;碳氢化合物电化学氟化法; 金属氟化物氟化法。2.1 全氟丁烷 碘代全氟化合物还原法是制备全氟化合物的常用方法。在全氟丁烷制备过程中,五 氟碘乙烷(C2F5I)首先

7、与四氟乙烯(TFE)在50 C左右光照下反应,纯化后得到碘代 全氟丁烷(C4F9I)1;后者在无水氟化钾/无水氟化钠催化、150-200 C高压条件 下与氟氮混合气(氟摩尔分数为0.5% 10%)反应5-10 h后蒸馏,可得到全氟丁 烷,该反应转化率高2。2.2 全氟戊烷全氟戊烷既可通过碘代全氟戊烷(C5F11I)氟化制备3,也可通过全氟-2-戊烯 (CF3CF二CFC2F5 , 2-C5F10)氟化生产4:六氟丙烯(HFP)与TFE在氟氯氧化铝 (AI20xFyClz,2x+y+z=6)催化下、-20-20 C、0.5 MPa 压力下反应数小时, 得到2-C5F10 ,后者在全氟三丁胺(N(

8、C4F9)3)溶剂中,-10 C下与氟氮混合气(氟 摩尔分数为20%)反应得到全氟戊烷。全氟戊烷还可通过碳的直接氟化制备5:碳粉与氟气预热混合后在 550-1 100 C 反应器中反应1-18 s,得到的固体产物循环利用,气体产物经分馏后可得到一系 列氟烷烃,其中就包含有全氟戊烷。2.3 全氟辛烷C4F9I在水或醇中用Zn/ZnCI2催化还原可以得到副产物全氟辛烷(主产物为1-氢- 全氟丁烷)。全氟辛烷也可以通过130 150 C高压下碘代全氟辛烷与五氟化锑 (SbF5)反应得到,该反应产率高7。电解氟化法是大规模生产氟化物的方法之一,常用于全氟烷酸、全氟烷基磺酰氟等 氟化学基础原料的生产。

9、Bauer 等8提出了正辛烷直接电解生产全氟辛烷的方法: 以全氟己烷为溶剂、二甲基亚砜为助剂、无水氟化氢为氟化剂,在45 C下以较低 电压(5 6 V)电解正辛烷,并不断补充正辛烷,持续500 h。精馏分离产物,全氟 辛烷产率为15%,电流利用率为95%。全氟辛基磺酰氟是氟化学基础原料之一,来源相对丰富,价格较低。Bennua- Skalmowsk i等9 提出了全氟辛基磺酰氟制备全氟辛烷的方法:等摩尔全氟辛基 磺酰氟与三乙胺混合后于-20 C反应4 d,经后处理即得到全氟辛烷,反应式如下:2.4 全氟环烷烃 全氟环烷烃是全氟碳流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物为全氟甲基环己烷、全氟菲烷及 全氟萘烷等

10、,可通过氟气直接氟化法10及三氟化钴氟化法11,12制备。其中全 氟甲基环己烷的原料为甲苯,全氟菲烷的原料为菲烷,全氟萘烷的原料为萘或四氢 萘。全氟碳流体具有高化学稳定性、高热稳定性、不燃性、高密度、高气体溶解度、高 可压缩性、低表面张力、低热导率和低水溶性等(部分性质如表1所示),这些独特 的性质为全氟碳流体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3.1 用作挥发性表面活性剂全氟碳流体具有极低的表面张力,如全氟戊烷在25 C下表面张力仅为9.5 mN/m , 但限于其极低的水溶性导致其一般作为表面活性剂疏水基发挥表面活性。近期,全 氟烷烃蒸气可以降低多种液体表面张力的现象被发现13,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全氟

11、碳流体的这些新性质可以拓展其应用领域,使得其被称为“蒸气氟表面活性剂” 或“气体肥皂”14。3.2 用作溶剂 全氟碳流体的密度大于普通有机溶剂和水、沸点范围宽、无色、无毒、热稳定性高, 可在多种反应中作为溶剂应用。全氟碳流体对全氟化合物具有很高的溶解能力,而后者在碳氢溶剂中溶解度很低。 全氟磺酸树脂是加工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的原料,而后者是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 在全氟磺酸树脂溶液聚合反应中,全氟碳流体作为最适宜的溶剂被广泛应用15, 如全氟环丁烷、全氟己烷、全氟二甲基环丁烷16等,其中全氟二甲基环丁烷已有 50年的应用历史。全氟碳流体在较低温度下与大多数常见有机溶剂(甲苯、四氢呋喃、丙酮、乙醇等

12、) 几乎都不互溶,而在较高温度下可与这些有机溶剂互溶成一相。近年来,基于这一 现象开发的氟两相催化体系在有机合成中有长足进展。该催化体系如图1所示, 所用催化剂在全氟碳流体中具有较大溶解度而在碳氢溶剂中溶解度较低,一般为配 体带有全氟烷基的配合物,如全氟磺酸稀土盐类化合物。该催化体系可用于硼氢还 原、硝化、酯化、加成、酰化、关/开环、耦合等反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以全氟辛基磺酸镱催化苯甲酸和异戊醇的酯化反应为例17,反应在全氟萘烷-异 戊醇体系中进行,在催化剂用量为苯甲酸物质的量的0.3%、120 C下反应6 h后 产率达到99% ,且全氟碳流体(含催化剂)经5次循环使用后效率无明显变化

13、, 10 次循环后仍保持93%的催化能力。使用该方法进行反应具有催化效率高、可循环 反应和后处理简单等优点,应用前景较好。3.3 用作清洗剂全氟碳流体也十分适合用于去油污技术,可从形状复杂的零部件上除掉助焊剂、离 子性残渣、润滑油、润滑脂、细微粒子和其他污物。有效地去除油污对于许多工业 领域包括电气、金属加工和电子工业都很重要,这些工业领域必须使用精巧、复杂 但常常很难清洗的零部件。若采用水清洗体系,缝隙中的潮气会引起腐蚀和电击穿。 而通常的蒸气去油污技术一直到最近都须使用耗损大气臭氧层的氯氟烃或其他有毒 的氯化溶剂。然而,使用全氟碳流体去油污可以在不与水接触的情况下将零部件清 洗干净,液体全

14、氟碳化合物对油的溶解性虽低但足以除去痕量油,零部件清洗后可 自行干燥且清洗产生的废物很少。此外,高密度和低表面张力使它们可用射流/喷 射的洗涤方式有效地物理去除颗粒状物质,如清洁计算机储存磁盘表面。另一方面, 全氟碳化合物可以和醇那样的溶剂一起用,在清洗中,全氟碳化合物的作用是传热 剂,形成一个不燃的蒸气烟幕,降低溶剂的闪点,并最终洗掉溶剂残留物。Chen 等18提出四氟甲烷和全氟乙烷可用于清洗基材表面沉积物。3.4 用作灭火剂以三氟一溴甲烷(CF3Br,Halon 1301)和二氟一氯一溴甲烷(CF2CIBr,Halon 1211)为代表的氯氟烃Halon型灭火剂具有很高的灭火效率、较低的毒

15、性、良好 的扩散性能和无残留等特性,作为气体灭火剂已经广泛应用多年,能够快速有效地 扑灭常见火灾,几乎所有的现役民用飞机均配备Halon型灭火剂。同样由于具有 臭氧破坏性,Halon型灭火剂的生产、使用、运输及存储等都被越来越严格地限 制。Halon型灭火剂的替代品主要是有机氟化物,主要包括氢氟烷烃(五氟乙烷、2-氢- 七氟丙烷等)、氟化酮(全氟乙基异丙基酮,Novec1230)及全氟碳流体等。全氟 丙烷、全氟己烷和全氟丁烷得到的研究较多,而全氟甲烷、全氟乙烷和全氟戊烷研 究得很少19。其中全氟丁烷被美国消防署(NFPA)指定的清洁灭火剂灭火系统 标准(NFPA2001)第一版至第四版所推荐。

16、李法森20介绍了美国3M公司生产 的全氟丁烷(CEA-410)灭火剂,该灭火剂对庚烷火和A类火具有很好的扑灭作用, 也可用于石油化工设施内部以防止具有爆炸性的环境着火。3.5 电子工业应用 全氟碳流体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利用以下性质21:1 化学惰性;2 热稳定 性;3 不燃性;4 低毒性;5 高电阻率;6 高密度;7 高气体溶解度;8 非常高的 液体膨胀/压缩性;9高电子捕获能力;10低表面张力;11 低热导率;12 低蒸发 潜热;13 低水溶性;14低声速。汪汝洋22总结了电子工业相关应用与上述性质 间的关联,如表3所示。随着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应用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光导纤维、太阳能

17、电池等设 备制造中的气体(统称为电子气体)产业蓬勃发展。与传统的工业气体相比,电子气 体具有纯净度要求极高的特点。含氟电子气体消耗量在其中占30%左右,其中全 氟碳流体主要有四氟甲烷、全氟乙烷和全氟丙烷等23。全氟碳流体主要用于电子 元件的刻蚀及清洗,也被开发用作气相焊接法的气相液。电子级全氟碳流体对纯度要求很高,至少在99.99%以上,一般为99.999%,更 高的甚至为 99.9999%,微量杂质气体进入刻蚀及清洗工序就会导致元件质量下降, 不合格率增加。全氟碳气体用于微电子工业的“干”蚀工艺,通常是指等离子蚀刻。用一个气态化 合物,在有一个射频(Radio Frequency)辉光放电等

18、离子体下产生的反应性物质与 基质反应形成气化的蚀刻产物。含氟气体用于硅表面,产生气化的副产物SiF4。 电子元件的焊接可以采用气相焊接(也称为冷凝焊接)法,该方法具有不受元件几何 外形影响、焊接温度稳定、防止焊点氧化等优点,适合在高密度、高难度、高可靠 性要求的电子产品焊接中使用。该方法于1975年被Pfahl Jr24发明,使用全氟 碳流体作为助焊剂。它是利用全氟碳的饱和蒸气重新凝结成液体时产生潜热使焊料 熔融,从而使不同的元件焊接在一起。此后经过数次技术升级改进,目前已可以实 现流水线化全自动焊接操作。3.6 作为示踪气体(天然气及核电站)全氟碳流体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大气本底低、热

19、稳定性好、化学惰性、无 毒、不破坏大气层等特性,是理想的非放射性示踪剂,主要应用于天然气开采、环 境研究和核电站安全监测等方面,如:大气扩散示踪实验、废物处置工程屏障密闭 性能监测、核材料贮存容器泄漏检测、核设施中气态放射性污染物迁移特性表征等 20世纪80年代起,欧美等国进行了一系列全氟碳流体大气示踪实验,研究大气 污染物传播方式,验证各种大气传输模型。欧洲大气示踪实验于1994年正式开展 25,研究者在法国西部依次释放了 340 kg全氟甲基环己烷(1994-10-23 16 : 00 UTC)和490 kg全氟甲基环己烷(1994-11-14 15 : 00 UTC),并在世界范围内 开

20、展气体成分收集检测工作(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美国、欧洲、日本、中东等地均 有监测点),随着时间延长,欧洲及其临近监测点依次检测到示踪气体,根据此次 实验数据有多篇论文发表25-27,为大气传输模型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美国也 开展了类似的研究。在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中,示踪气体对于评估石油和天然气储层 潜在储量与可开采性的工作至关重要。示踪气体技术能提供有关实际与预测的采收 率之间的关系和储层位置的信息。传统的示踪气体技术是向注入井内注射高压可燃 的放射性核素,全氟碳示踪技术已开始取代这种传统技术。全氟碳示踪剂无放射性 无毒、有优良的油气储层稳定性,并且不会被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气体掩蔽,浓度低 至10-

21、17也可检测出。1986年Senum等将几十克全氟碳流体示踪剂用气体稀释 后从北海油气井中注入,成功示踪了注入气体向挪威油气田的传输过程28。1991年夏天,在加拿大Elk Hills Naval Petroleum Reserve油田进行示踪研究 时,工程师在一口井中投放多种全氟碳流体示踪剂,根据示踪剂到达各目标油井的 时间不同寻找示踪剂传输路径中的残余油路28。1998,Kung29从钚材料贮存容器泄漏监测的要求、全氟碳流体的物化性质、实 时监控的可操作性及日常监测费用等方面,论述了全氟烷烃示踪技术在钚贮存容器 泄漏监测中的应用可行性,其推荐的示踪气体为四氟甲烷、全氟乙烷和全氟丙烷。3.7

22、 替代氯氟烃作冷却剂、制冷剂和热转移剂 含氟氯烷烃(氟利昂)具有挥发性高、沸点低、无可燃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高 的特点,此前一直作为冷却剂使用。但其排放到大气中后会产生臭氧破坏效应和温 室效应,对环境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各国于1987 年签订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 蒙特利尔协议书,氟利昂类产品在国内将禁止生产及应用。目前应用较多的替代 品是 R134a (HFC134a ,1,1,2, 2-四氟乙烷)和 R600a (HC600a,异丁烷)等, 全氟碳流体也作为备选类型被研究。全氟碳流体具有与氟利昂类似的理化性质,但不会产生臭氧破坏效应,同时其电绝 缘性高,在电弧条件下无可燃性,也可作为冷却剂

23、及制冷剂应用。全氟甲基环己烷 和全氟二甲基环己烷在该领域应用较多,而全氟二甲基环丁烷、全氟正己烷及全氟 甲基环戊烷也作为1,1, 2-三氟-1, 2,2-三氯乙烷(CFC-113)的潜在替代物进行 研究。目前全氟碳流体在流体冷却变压器及电容器中的应用较多,但由于成本原因 只适用于高价值领域(移动雷达、大容量变压器等),尤其在电能费用高的地区或人 口稠密区选用不燃性全氟碳冷却变压器,不仅安全,而且减少了体积和重量。在电 子设备冷却的应用中,冷却剂是在加压下沸腾传热,而作为饱和沸点温度函数的临 界热通量(这影响仪器的尺寸及成本)及发热面与液体冷却剂间的温度差(这可能与 温度敏感组分有关)是加压沸腾

24、传热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全氟甲基环戊烷的临界热 通量至少是与 CFC-113 一样好,而且无论液态还是气态的全氟甲基环戊烷的高压 击穿强度都比CFC-113高,在沸腾的高压情况下这是明显的优点,因此它是一个 较好的替代品,因为可以减少换热器面积,从而降低结构和装置费用。在电容器工业中,常使用液体浸渍剂以减少元件的尺寸而不影响其性能。全氟碳流 体(如全氟己烷、全氟甲基环己烷和全氟1,3-二甲基环己烷)作为液体浸渍剂极大 地改善了能量密度及安全性,比其他用碳氢化合物或有机硅化合物浸渍的效果好, 而且全氟碳化合物的表面张力和黏度低,这些有助于有效地润湿和浸渍电容器线圈。 在作为制冷剂方面,全氟丙烷同样

25、有降低压缩温度的优点可用于替代一氯五氟乙烷 (R-115),而且也不消耗臭氧。3.8 医学用途 全氟碳流体具有生物惰性、能溶解大量呼吸性气体且能较迅速地从人体内排出等特 性,具有多种医学用途。全氟碳流体血液代用品于20世纪被开发出来。在日本(Green Gross公司)和美国 (Alliance公司等)已经有合成血乳液的商品化,用于冠状动脉血管成形外科,亦可 用于伤员现场抢救、伤员运输以及因宗教原因不肯接受正常血液的患者的治疗30。 该型血液代用品由全氟碳流体、乳化剂等组成,以乳液状态存在,通过注射方式进 入人体。全氟碳流体血液代用品携氧量很高,在给定氧分压梯度为560 mmHg时 (血液60

26、0 mmHg,组织40 mmHg),100 g代用品可释放15 mL的氧气;而释 放等量的氧气,需要450 mL的全血才能提供31。全氟萘烷在该领域中应用较多, 基于其已经开发出2代产品,新型的纳米乳液型血液替代品也在开发中。在眼外科领域,需要一种具有适合的密度、与水不相混溶、光学透明且可注射的注 入液。全氟碳流体具有上述特性,因而在眼科的外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 为玻璃体短期或中期的替代物和内眼流动性组织的工具32。全氟菲烷在外科医生 修复大视网膜裂缝和视网膜脱离时代替眼液得到广泛应用,国产全氟萘烷/全氟丙 烷联用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33。另一个日益引起重视的医学领域

27、是称作液体换气的技术,例如此技术可用于肺部尚 未充分发育的早产婴儿的护理。人的呼吸是通过肺中的肺泡进行气体交换来实现的, 利用富含氧气的全氟碳流体(如全氟萘烷)可使患者通过充满液体的肺吸入氧而不需 从空气中吸入氧。对于呼吸困难患者的治疗一般是用机械换气器往肺中压送氧,这 需要高压和高浓度的氧,如此可能造成肺中毒或破裂,但如果采用液体换气法,在 肺中的全氟碳就能让换气器以较低的压力工作,给肺提供溶解在液体中的氧,从而 减少引起并发症的危险34。 全氟碳流体还可用作体内超声波诊断成像用的造影对比度增强剂(造影剂)。近年来 对于超声波成像技术的兴趣迅速高涨,与CT, MRI等检查手段相比,超声检查具

28、 有及时、高效、无创、无电离辐射、经济方便等优点。超声对主要脏器(心脏、肝 脏、脾脏、肾脏等)的检测严重依赖于体液(血液及组织液)与脏器间不同的声学特 性,而造影剂可显著增大这一差异,提高超声检测的“分辨率”34。基于全氟碳 流体的造影剂一般由以白蛋白、脂质和高分子聚合物为外壳,全氟丙烷气体为核心 的超声微泡(2 pm左右)构成,具有抗压性和稳定性高、尺寸分布均匀、对比信号 强、血液中半寿期长等优点35,36。全氟碳流体也可用于气相消毒,即用全氟碳化合物(如全氟萘烷、全氟甲基萘烷等) 蒸气在绝热容器中消毒,有以下潜在的优点:1)蒸气冷凝可实现迅速传热,这与要 消毒零件的几何形状及热容量变化无关

29、;2)全氟碳化合物的低表面张力可渗透入微 细的空隙,其厌氧条件和惰性减少了对设备的损害;3)过程在大气压下实施,避免 用压力容器,因而能实现减轻重量和缩短消毒时间。全氟碳流体在医疗领域中新的应用(如治疗溃疡和烧伤等)也在开发中。3.9 用于其他领域 全氟碳流体在高能物理领域可作为检测介质应用。欧洲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委员会 (CERN)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粒子加速器中均使用含有全氟 碳流体的粒子计数器。CERN系统中配备的Delphi检测器37含有气态全氟戊烷 和液态全氟己烷,当一个带电粒子以较大速度穿过时,环绕其轨道产生一系列紫外 光锥(波长190 nm),通过反射器聚

30、焦后由光电性气体最终转化为电子进而被脉 冲计数器记录。全氟碳流体具有很高的折射率、高密度和紫外透光性,非常适合该 应用。在植物细胞培养领域,全氟碳流体(如全氟萘烷)可以调节培养基中氧气含量,从而 可促进生长、提高生产率;在细胞冷冻/复苏领域,全氟碳流体也有独特的应用。 全氟碳化合物,如全氟正戊烷和全氟正己烷可用作酚醛、聚氨醋及氟聚合物发泡, 以替代如三氯氟甲烷(CFC-11)和二氯二氟甲烷(CFC-12)的氯氟碳物发泡剂。全氟 碳化合物热传导性相似于氯氟烃,故仍可以保留类似的绝热厚度。全氟碳化合物的 低溶解性使穿过封闭多孔泡结构的渗透损失减到最小,这样保存了全氟碳并保持低 传导性。除了以上各大

31、领域的应用外,全氟碳流体也可用于高级气相色谱分析固定相,还可 作为仪表油、高级润滑油广泛用于高真空和控制氧生产技术等。目前国外大规模生产的全氟碳流体主要有以下系列品种:Flutec(英国F2Chemicals 公司)、Fluorinert(美国 3M 公司)和 Galden(比利时 Solvay 公司),各 系列产品性能如表4所示38。这3类产品覆盖了使用温度20 260 C范围内的 大部分工业应用(尤其是电子工业领域)。美国Sigma-Aldrich公司、Alfa-Aesar 公司也可以生产全氟己烷、全氟辛烷等全氟碳流体供科研应用。 目前国内也有一些公司可以提供全氟碳流体,如武汉赛沃尔化工有

32、限公司(全氟庚 烷、全氟萘烷及FC-40)、金锦乐化学有限公司(全氟戊烷和全氟环己烷)、郑州星 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四氟甲烷、全氟乙烷、全氟丙烷及全氟丁烷)。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公司是国内唯一提供医用全氟丙烷气体的厂家,自2014年开 始向国内医院供应。但在2015年北京、江苏等地发生使用该产品致盲事故,经调 查涉事产品存在全氟丙烷含量不足、皮内刺激不达标等缺陷,但由于样品量的限制 无法查明杂质气体种类。此事件表明,全氟碳流体作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氟 化工产品,技术成熟性和品质稳定性是根本,也说明全氟碳流体生产难度较高。与国外产品相比,国内全氟碳流体产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和部分类型的产品,但

33、 整体而言难以满足各行业用户的需求(尤其是电子工业领域);同时,国内企业研发 投入较少,缺乏有说服力的数据与案例(尤其缺乏长时间品质稳定的实例),大规模推广存在较大困难。全氟碳流体是一类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氟化学产品,在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中 有重要的应用,尤其是电子工业和医学领域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 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必将对全氟碳流体的性能提出更高的需求,推动其不断发展。 由于起步较晚及投入有限,我国全氟碳流体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进 入21世纪以来,一些企业及科研单位在该领域取得了较快的进展,而要继续保持 这种发展速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随着以

34、具有完全自主 知识产权的微处理器为代表的我国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及以全氟血液替代品为代 表的高技术医疗事业的进步,我国全氟碳流体产业具有光明的未来。【相关文献】1 KO G,ARAKAWA H,ISHII F.Halogenated hydrocarbon or carbon halide of mediumchain length:JP2001348348A P.2001-12-18.2 耿为利,周强,吴庆,等一种全氟烷烃的制备方法:CN105481637A P.2016-04-13.3 SKOROBOGATOV G A , MISHAREV A D , REBROVA A G,et al.

35、Isotope effects and final products in pyrolysis of halomethanes and perfluoroalkyl iodides J.Russian Journal of General Chemistry , 2 0 0 5 , 7 5 (9) : 1 4 1 1 - 1 4 2 0 .4 KUNIO W,TAKASHI O,SHIN T.Method for producing perfluoro(n-pentane) :EP0967191A1 P.1999-12-29. KUZNETSOV A S ,LVOV V A,MENSHOV V

36、 S,et al.Method of synthesis ofperfluorocarbons:RU2183615 P.2002-06-20.6 RICHARDSON D P,BAUER G S,BRAVO A A,et al.A convenient and practical method for the selective preparation of deuterofluorocarbons J.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 2015,180:208-215.7 耿为利,周强,王宗令,等一种全氟烷烃的制备方法:CN104058927A P.2014-09

37、-24.8 BAUER G L,WEIGELT J D,HINTZER K,et al.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fluoroolefins:US20040112758A1 P.2004-06-17.9 BENNUA-SKALMOWSKI B,KLAR U,VORBRUGGEN H.Amine-induced decompositionof perfluoroalkanesulonyl fluorides J.Synthesis , 2008 , 8 : 1175-1178.10 KOTUN S P.Fluorine M/e-EROS Encyclopedia of

38、Reagents for Organic Synthesis.Hoboken:John Wiley & Sons,2001.DOI:10.1002/047084289X.rf003.11 VLADIMIROVICH A V,DMITRIEVNA N M,ALEKSANDROVICH S D.Method of producing perfluorocycloalkanes:RU2451006C1 P.2012-05-20.12 COE P L.Cobalt(皿)fluoride M/e-EROS En cyclopedia of Reage nts for Orga nic Synthesis

39、.Hoboken:John Wiley & Sons,2001.DOI:10.1002/047084289X.rc185.13 CHERNYSHEV V S,SKLIAR M.Surface tension of water in the presence of perfluorocarbon vapors J.Soft Materials,2014,10:1937-1943.14 肖进新,赵振国表面活性剂应用原理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 334.15 TAYANAGI S,SAITO S,SAFIR A L.Process for producing perfluoroca

40、rbon polymer: US2009227749A P.2009-09-10.16 CONNOLLY D J,GRESHAM W F.Fluorocarbon vinyl ether polymers : US3282875A P.1966-02-01.17 易文斌氟两相体系中的有机合成反应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6.18 CHEN I S,ROEDER J F.Removal of nitride deposits : US2008142039A1 P.2008-06-19.19 张之立国际清洁灭火剂的发展历程C/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给排水专业委员会、中国土 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

41、建筑给排水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上海:上 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2004 : 149-164.20 李法森用于计算机房消防的全氟灭火剂J.河南科技,1995:31.21 BANKS R E.Preparation,properties,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organofluorine compounds M.Chichester:Ellis Horwood Ltd,John Wiley and Sons,1982:58-59.22 王汝洋屆夕卜用于电子工业的氟碳流体概述J.化工新型材料,1987(3) : 24-2

42、6.23 李盛姬,柳彩波,刘武灿,等电子级含氟气体制备技术研究进展J.有机氟工业,2012(3): 38-41.24 PFAHL Jr R C.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vapor for soldering,fusing or brazing articles : US3947240A P.1976-05-30.25 DOP H V,ADDIS R,FRASER G,et al.ETEX:A european tracer experiment; observations,dispersion modelling and emergency

43、response J.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1998 , 32(24) : 4089-4094.26 NODOP K,CONNOLLY R,GIRARDI F.The field campaigns of the european tracer experiment (ETEX) : overview and results J.Atmospheric Environment,1998,32(24): 4095-4108.27 STRAUME A G,DIETZ R N,KOFFI E N,et al.Perfluorocarbon background conc

44、entrations in Europe J.Atmospheric Environment,1998,32(24):4109-4122.28 羊衍秋,杨通在,邢丕峰全氟碳化合物失踪技术及应用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3 , 8(4): 485-494.29 KUNG J K.Use of sulfur hexafluoride and perfluorocarbon tracers in plutonium storage containers for leak detection M.Amarillo :Amarillo National Resource Center for Pluto

45、nium,ANRCP-1998-4,1998.30 徐安,林德昌全氟碳血液代用品J.化学教学,2010:53-56.31 PAPE A , HABLER O.Alternatives to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s J.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Anaesthesiology , 2007 , 21(2) : 221-239.32 PEYMAN G A , SCHULMAN J A , SULLIVAN B.Perfluorocarbon liquids in ophthalmology J.Survey of Oph

46、thalmology,1995,39(5):375-395.33 许迅,张晰,吴乃川,等国产全氟萘烷及全氟丙烷联合应用治疗早期视网膜巨大裂孔J.中华 眼科杂志,1998,34(4):247-249.34 燕安,马金春全氟碳在医学领域的应用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3,17(2) : 150-152.35 潘弟仪超声造影剂-全氟丙烷脂质微泡的制备与评价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36 谭碧波,郑梦琳,李万斌,等.以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液为造影剂的增强超声检查在 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判断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5,55(19) : 73-74.37 ADYE T J.A study of J/psi production at the LEP e+e- collider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lphi slow controls system D.Oxford : University of Oxford , 1998.38 汪汝洋屆外有机氟产品理化性质数据汇编(二)J含氟材料,1987(3) : 48-5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