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大气毕业设计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20918138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00.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校园大气毕业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校园大气毕业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校园大气毕业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校园大气毕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大气毕业设计(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毕业实习报告题目:校园大气环境污染现状环境监测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 污染物及其有关的组成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 量的变化规律。其任务是要对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的组成进行鉴定和测试,并研究 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空间内的环境质量的性质、组成和结构,主要内容包括:大 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环境生物监测、环境 放射性监测和环境噪声监测等。目前监测技术的发展较快,许多新技术在监测过程中已得到应用。如GC-AAS (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联用仪,使两项技术互促互补,扬长避短,在研究有 机汞、有机铅、有机砷

2、方面表现了优异性能。再如,利用遥测技术对整条河流的污 染分布情况进行监测,是以往监测方法很难完成的。对于区域甚至全球范围的监测和管理,其监测网络及点位的研究、监测分析方 法的标准化、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数据传送和处理的计算机化的研究、应用也是发 展很快。我国现在的大气污染十分严重,近期,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时间最长、 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雾霾天气过程,雾霾天气给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 安全都带来了严重影响,近期的雾霾天气过程警示我们,大气污染已经到了危险的 极值,加强污染源排放的研究、加强环境治理,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不仅危害 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已经破坏自然的

3、发展。因此,可 以通过对校园环境大气的监测能够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 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必须加强重视,特 别是在观看了录影之后,我对大气污染更进一步的了解。我最深的感受是,我国城 市大气污染比想象中还要严重,大自然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人类的身心健康也已 经受到严重的损坏,然而有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后果,不断地向大气排放 有害物质,危害人类健康,破坏大自然。目录一、校园大气监测目的1二、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状况1三、调查思路2四、监测背景4五、质量保证4六、 优化布点及采样5七、 研究项目67.1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的测定77.2大气中氮氧

4、化物的测定了7.3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8八、改善校园环境质量的方案和建议138.1各污染物产生、危害及防治138. 2 校园生态环境的保护20九、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的综合分析与评价209.1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目的及意义209.2环境质量评价分类 219.3湖北理工学院空气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21十、小结 22十-一、致谢 23十二、主要参考资料24毕业设计总纲一、设计的目的1. 学会将环境监测及大气污染控制的理论应用于实际校园大气监 测操作中去。2. 通过环境监测了解湖北理工学院校园大气污染状况,正确评价我校校区 环境状况。3在环境监测实习中,互相帮助,增强团队合作意识。4.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5、,对环境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及以后从事相关工作 的了解。二、设计要求基本要求:符合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可靠、毕业设 计报告完整规范。要求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监测项目中,正确选择大气监 测项目,确定采样方法及监测手段。科学处理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能力、 对各项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三、设计内容1、根据区域大气环境特点,拟定监测方案,优化布点,采集样品分析测 试,认真记录数据,编写环境监测课程设计。2. 湖北理工学院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3现场调查,收集资料,优化布设四个采样点,监测三个项目:PM、SO、10 2NO?;改善校园环境的措施与建议。四、

6、设计任务进行区域环境现状调查,拟定监测方案,优化布点,采集样品分析,记录数据并处理,要做到质量保证,最后完成毕业设计。湖北理工学院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监测与分析一、校园大气监测目的1. 校园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的反映校园环境质量现状及发 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归纳为:1.1对污染物及其浓度(强度)作时间和空间方面的追踪,掌握污染物的来 源、扩散、迁移、反应、转化,了解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 础上,对环境污染物作出预测、预报和预防。1.2 了解和评价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掌握其变化的规律。1.3收集环境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

7、制定和修订给类环境标准、 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1.4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的污染检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在深入广泛开展环境监测的同时,结合环境状况的改变和监测理论及技术的发 展,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与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 的技术保障。2. 此次的毕业设计是针对我校校园空气状况进行监测,从而了解校园的大 气以及大气状况,观察分析校园各个布点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检测判断校 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GB,综合对空气质量进行评述并提出保护校园环境质量的 对策与建议。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加深了解我们对大气污染监 测的基本理论,同时加强布点、采样。分

8、析、测定等步骤与方法,而且为毕业 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二、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状况2.1湖北理工学院简介湖北理工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经、管、医、文、教、艺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 素有“江南明珠”之称的湖北工业重镇、青铜文化发祥地黄石市。学校 办学力量雄厚,服务体系完善,是育人、成才和科技创新的理想学府。湖北 理工学院下设18个教学院(部),全日制在校学生 20000余人,函授生6000 余人。校园占地面积2189亩,校舍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实验室50个,教 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300万元,馆藏图书103万册,电子图书数据库1

9、8 个, 共享电子图书70万册。图书馆被评为“省级优秀图书馆”。全日制在校学生 1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0000人,专科生6000人),函授生6000余人。学 校校园环境优美,被评为黄石市园林绿化先进单位、湖北省城市园林式单位。2.2地理位置学校坐落在我国著名的工业重镇、并有“江南明珠”之称的湖北省第二大城市 黄石市。校园怀抱磁湖万顷碧波,背倚青龙山千亩青翠。校园占地面积2189 亩,校舍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黄石理工学院位于黄石经济开发区青龙山下,磁 湖之滨,校园山清水秀,风景怡人,是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的好地方。2.3自然环境状况黄石地处北纬29 30 30 16,东经114 13 115

10、 30的中纬度地区, 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陆面多为矿山群,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 对流强,加之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其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热能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7C。最热 月(7月)平均29.2C,最冷月(1月)平均3.9C。无霜期年平均264天,年平 均降水量1382.6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32天左右,全年日照1666.4-2280.9小时, 占全年月日可照射时数的31%-63%。境内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每秒2.17米。 全境气候温和、湿润,冬寒期短,水热条件优越,有利农作物生长。但由于大气环 流、地形、季节变换,气

11、候各要素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因而倒春寒、大暴雨、强 风、伏秋连旱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每到 春、夏季节,西南暖湿气流入侵时就容易造成暴雨、大暴雨。与此同时,也有一些 年份春夏发生持续多日的干旱少雨天气。严重的气象灾害,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 财产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和影响。三、调查思路1通过校园环境背景的调查确定调查、监测、评价的主要污染物。2. 布设监测网点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分析。3. 对调查和监测结果分析评价。4建立和选择评价模式,对校园环境做出正确评价。流程如下:确定监测点,监测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综合分析,评价大气质量关于改善校园大气质量的建议四

12、、监测背景41黄石气候黄石地处中纬度,远离海洋,春夏季下垫面增热快,对流强,加之受东亚季风环 流影响,其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充沛,属亚 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黄石年平均气温17C。最热月(7月)平均29C,由于境内水网密布,河流湖泊 众多,空气湿度也相对较高,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气温最高时可达40 C,因而 极为闷热;最冷月(1月)温度不算太低,平均4.5C左右,平均最低气温在2C左 右,但有时也有冰冻和连阴雨天气出现。黄石的降水充沛,常年的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左右,年平均降雨日130-150天。境内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每秒2.17米。4.2湖北理工学院周边环

13、境学校临磁湖万顷碧波,倚靠青龙山,草木葱茏,鸟语花香,环境优雅宜人。磁湖是黄石的绿肺,承担着黄石空气水体净化的生态功能,也是黄石山水景观 的一个亮点,承载着黄石悠久的历史文化。磁湖两岸是人们亲近磁湖的重要通 廊。但两岸岸线严重缺水性,岸线处理过于简单,不利于景观的形成。4.3湖北理工学院污染源调查据调查,湖北理工学院在校人数 16000余人,四个食堂,还有一个开水锅炉,校内还有一个较大的驾校,校外餐厅、居民区、矿山以及来往车辆,都会 给学校带来空气影响。五、质量保证5.1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环境监测对象成分复杂,含量低,时间、空间量级上分布广,且随机多变, 不易准确测量。特别是在区域性、国际大

14、规模的环境调查中,常需要在同一时间内, 由许多实验室同时参加、同步测定。这就要求各个实验室从采样到结果所提供的数 据有规定的准确度和可比性,以便得出重要的结论。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环境质量 保证程序,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仪器设备、地域等差异,难免出现调查资料互相 矛盾、数据不能利用的现象,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质量保证 和质量控制,是一种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也是科学管理实验室和监测系 统的有效措施,它可以保证数据质量,使环境监测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对整个监测过程的全面管理,包括制订质量管理规划; 根据需

15、要和可能确定监测指标及数据的要求;规定相应的监测系数等。其内容包括 采样、样品预处理、贮存、运输、实验室供应、仪器设备、器皿的选择和标准、试 剂、溶剂和基准物的选用,统一测量方法,质量控制程序,数据的规划和整理,各 类人员的要求和技术培训,实验室的清洁度和安全,以及编写有关的文件和指南、 手册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一个部分,它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 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两个部分。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自我控制质量的常 规程序,它能反映分析质量的稳定性,以便及时发现分析中的异常情况,随时采取 相应的校对措施。其内容包括空白试验、校准曲线核查、仪器设备的定期标定、平 行样品分析、

16、加标样品分析、密码样品分析和编制质量控制图等。外部质量控制通 常由常规监测以外的监测中心站货其他有经验的人员来执行,以便对数据质量进行 独立评价,各实验室可以从中发现所存在的系统误差等问题,以便及时校正,提高 监测质量。常用的方法有分析标准样品以进行实验室之间的评价和分析测量系统的 现场评价等。六、优化布点及采样6.1布点原则(1) 在污染源比较集中地地方、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应将污染源的下 风向作为主 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量点作为对照;(2) 工业较密集,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3) 采样点的会走位应该视野应该比较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的建筑物高 度的

17、夹角应不大于30(4) 各个采样点的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其获得的监测数据只有可 比性;(5) 采样的高度根据检测母的而定,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应该将采样器 或者测定仪器设置于常人呼吸带的高度,即在采样口应在离地面1.5m-2m处。综上所述,在校园中布点应根据污染物类型,数量,位置,排放浓度以及校园地形,功能 区以及人口密集现象,地形及其他客观原因确定布点位置和数目。 据校园污染源的特点,建议使用功能区布点法。6.2监测点的布设T义诚学生公寓*Mt1 1和他弊P院东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东门111实验楼111图书馆111义诚111丫 坏境学院实验搂老恋洞6.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

18、率频率:连续采样五天,每天采样三次;时间:5月9日到5月13每天8:00、10:00、14:00七、研究项目现场监测项目和方法项目采样方法流量时间分析方法PM10滤膜富集法100L/min45min重量法SO2液体吸收法0.5L/min45min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 法NO2液体吸收法0.3L/min45min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71可吸收颗粒PM浓度的测定10使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带有10-3mm切割器的大流量采样器,小于10-3mm的 可吸入颗粒物随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 的质量及采样体积,即可计算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用畔/皿3表示。PM采样器:具有10-3

19、mm切割器的大流量采样器。10收集效率为50%时的粒子空气动力学直径D = (10 1) 10-3mm。切割曲线的几50何标准差6 W(1.50.1),在有风条件下(风速小于8m/s)切割器入口处应具有各 项同性效应。所有切割器必须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管部门校验标定。【注意事项】1采样器在采样过程中必须准备保持恒定流量,因采样器的D =10-3mm,10-3mm, 650W(1.5土 0.1)是在一定流量下获得的。2定期清洗切割器内大于0.001mm的颗粒物,保持切割器入口距离,以防止大颗粒 的干扰。7.2二氧化氮(NO )27.2.1原理:用冰乙酸、对双氨基苯磺酸和盐酸乙二胺配成吸收液,大气

20、中NO被2氧化成HNO和HNO。在冰乙酸存在的条件下,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32 应,然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玫瑰红色偶氮化合物,其颜色深浅与样品中 的含量成正比,然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722标准曲线的绘制:配置标准系列,各加等量吸收液显色,定容制成标准曲线 色列。于540nm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根据数据值绘制标准曲线,测定样品溶液的 吸光度:(A - A - a) V DC =0N(b f V0式中:A试样溶液的吸光度A0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b标准曲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吸光度ml/p g;a标准曲线性回归方程的截距;V采样用吸收液体积,mL;V 换算为标准状态(273K、10

21、1.3kPa)下的体积,L0D样品的稀释倍数;f一saltzman试验系数,0.88 (当空气中二氧化氮度高于0.720mg/m3 时,f值为0.77)。7.2.3仪器:吸收瓶、便携式采样器、分光光度计、硅胶管等。724试剂:N-(l-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储备液、吸收原液、采样吸收液、三氧化铬、 亚硝酸钠、亚硝酸标准储备液、亚硝酸钠标准液。725测定步骤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支10ml具塞比色管,按表配制标准系列。亚硝酸钠标准系列管号012345亚硝酸钠标准溶液(2.5p g/ml)00.400.801.201.602.00吸收原液8.008.008.008.008.008.00水(mL)2.00

22、1.601.200.800.400亚硝酸根含量(p g/ml)00.100.200.300.400.50样品的测定:采样后,放置20min(气温低适应适当延长显色时间。如室温15C 时,显色40min以上),用吸收液将采样瓶中吸收液的体积补至标线,混匀。将采 样溶液移入1cm比色皿中,用绘制标准曲线的方法测定试液空白液和样品溶液的吸 收光度。若样品溶液的吸光度超过标准曲线的测定上限,可用稀释液稀释再测定吸 收光度。计算结果应乘以稀释倍数。7.3二氧化硫(四氯汞钾溶液一盐酸副玫瑰苯胺吸收分光光度法)7.3.1原理:气样中的SO四氯汞钾吸收,生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该络2合物再与甲醛和副玫瑰

23、苯胺反应,生成紫色的络合物。其颜色深浅与SO浓度成正2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反应式如下:HgCl +2KC1 =K Hg(Cl)224HgCl 2- +SO +H O =HgCl SO 2*+2H+2Cl-基硫酸)42223732测定步骤:1 绘制标准曲线:取8支10ml具塞比色管,按下列参数和方法配制标准色列。加入溶液色列管编号0123456700.61.001.401.601.802.202.702.0p g/ml二氧化硫标准标5.004.404.003.603.403.202.802.30准使用液(ml)01.202.002.803.203,604.405.40四氯汞钾吸收液(ml)二氧

24、化硫含量(p g)在以上各比色管中加入6g/L氨基磺酸溶液0.5mL,摇匀,加入2g/L甲醛溶液0.5mL 和0.016%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1.5M1,摇匀。当室温为15到20摄氏度时,显色30 分钟;室温为20到25摄氏度时,显色20分钟;室温为25到30摄氏度时,显色 15分钟。用10mm比色皿,以水做参比,在波长575下,测定各管吸光度。以二氧 化硫含量(ug)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线的斜率。 以斜率的倒数作为样品测定的计算因子Bs(ug/吸光度)。2采样用一个内装5mL四氯化钾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5L/min流量,采样 1530L3.样品测定采样后,

25、将样品溶液放置20min,使臭氧完全分解。如发现样品溶液有颗粒物 时,应离心除去。将吸收液全部移入比色管中,用少量吸收液分两次洗吸收管,合 并样品溶液使总体积为10ml.然后按用标准溶液绘制曲线的操作步骤,测定样品溶 液吸光度。在每批样品测定的同时,用未采过样的吸收液,按相同步骤作试剂空白测定。 733计算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计算。二氧化硫(mg/m3) =(AAo) XBs/Vs 式中c 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mg/m3;A 样品溶液的吸光度;Ao 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 Bs 计算因子,ug/吸光度; Vs 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采样体积,L。附表各项监测数据统计图PM日平均值日期实验楼图书馆义诚

26、东门5月9日0.10530.13460.10830.13135月10日0.13030.14430.10730.12335月11日0.10170.14130.10800.12305月12日0.10500.12630.10720.13075月13日0.10100.12270.10130.1287平均值0.108660.133840.106420.1274校园PM日平均值为0.11908mg/m310NO日平均值2日期实验楼图书馆义诚东门5月9日0.02030.01670.01870.01905月10日0.01900.01700.01900.01935月11日0.01930.01800.01830.

27、01975月12日0.01700.01830.01930.01935月13日0.01800.01970.01770.0183平均值0.018720.017940.01860.01912校园NO日平均值0.018595mg/m32楼馆 验书诚门实图.义东SO日平均值2日期实验楼图书馆义诚东门5月9日0.13800.16870.15630.13805月10日0.15970.15570.14330.14875月11日0.13230.16700.15400.15805月12日0.17230.12530.13430.13235月13日0.15570.14500.14670.1597平均值0.15160.

28、152340.146920.14734校园SO日平均值0.14955mg/m32楼馆 验书诚门 实图.义东、/ 1/ 一/X八尸一z /11IlliS02日平均值5月9号 5月10号 5月U号 5月12号 5月13号 平均值8 7 6 5 4 3 2 一1 一1 一1 一1 一1 一1 1X o.O.O.O.O.O_0.(曾、曽)啊如污染物名 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单位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mg/cm3(标准状 况)二氧化硫(S0)Q日平均0.050.150.25可吸入颗 粒(PM)10日平均0.120.300.50二氧化氮(N0)9日平均0.080.050.12我国正式颁布的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

29、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污染物浓度限值的一级、二级和三级标准分别用于3类不同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一类区执行一 级标准;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 区和农村地区;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校园属于文化区,执行二级标准。均满足浓度限值。八、改善校园环境质量的方案和建议8.1各污染物产生、危害及防治8.1.1 针对 PM108.1.1.1 PM的产生10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主要有两个途径:其一,各种工业过程(燃煤、冶金、化 工、内燃机等)直接排放的超细颗粒物;其二,大

30、气中二次形成的超细颗粒物与气 溶胶等。其中,第一种途径是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形成源,也是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控制的重要对象。8.1.1.2 PM 的危害10PM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颗粒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来源。颗粒物成分是主要致10病因子,颗粒物的浓度和暴露时间决定了颗粒物的吸入量和对机体的危害程度。颗 粒物的粒径和状态与其在呼吸道内沉着滞留和消除有关。PM中粗粒子主要是人为10源产生的原生粒子及自然界尘粒,易沉降,而且容易被阻留在鼻腔和口腔内,而细粒 子主要是污染气体经过复杂的多相化学反应转化,或者由高温下排放的过饱和气态 物质冷凝,再经碰撞、凝聚、吸附而形成。PM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又称为可入

31、2.5肺颗粒,能够进入人体肺泡甚至血液系统中去,直接导致心血管病等疾病。PM2.5 的比表面积较大,通常富集各种重金属元素。如As、Se、Pb、Cr等。和PAHs、PCDD/Fs、 VOCs等有机污染物,这些多为致癌物质和基因毒性诱变物质危害极大。目前已知 的PM健康影响包括增加重病及慢性病患者的死亡率。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2.5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改变免疫结构等方面。2000年12月份英国专家研究 结果还表明,大气中SO、氮化物和CO等污染物的含量与人类日死亡率并没有紧密2的联系,细颗粒物反而是导致人类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8113PM 的治理10室内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源于食堂,比如

32、做饭炒菜所用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及油 烟等。此外,建筑材料中常用来作保温材料的石棉,由于长期老化磨损等原因,可 释放出一定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引发呼吸道的疾病。人的呼吸系统类似一个高效分级采样器。通过人的呼吸,颗粒物可按粒径大小 沉积在呼吸道的各个部位之中,粒径大于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大部分被阻挡在上呼 吸道(鼻腔和咽喉部位),而颗粒小于10微米能穿透咽喉部进入下呼吸道。特别是 粒径小于5微米的颗粒物能沉积在呼吸道深部肺泡内,对人体危害更大。颗粒物在 呼吸道中的沉积,主要有三种方式,即惯性碰撞、重力沉降和扩散作用的综合结果。 颗粒物作用于人体分两方面,一是物理方面的作用,细小的颗粒物通过呼吸道进入

33、人的肺部壁上产生刺激作用,出现黏液从而引起肺部疾病,尤其是心脏病患者,当 呼吸困难时,可引起心脏的不舒服,有时导致死亡。二是化学方面的作用,微粒上 附着大量有害物质,通过呼吸道直接吸入到肺部造成对人体的危害。要减少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从自身出发,要有意识做到以下几点:1提高个人的环保意识,多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增加绿地面积,尽量减小裸露的地 面。2.日常生活中,尽量少用煤作为燃料。现在用电比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及煤气 等燃料相对便宜,改用微波炉、电饭煲等做饭可减少空气污染。3减少烟尘,可改进锅炉房的燃烧设备、道路及时洒水。使燃料(主要是煤)充分 燃烧,或使用另类清洁能源(太阳、风能、氢气)来减

34、少污染。4在室内,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吸烟者不要在室内吸烟,适当养些绿色花草以保 持室内空气的清新。5. 在日常抖被子时,有很多漂浮物浮起来,在太阳下可以看到很多细小的颗粒。6. 喜欢晨练的同学,应避开早晨68时空气污染高峰期,上午9时以后锻炼为宜; 且不要到公路边锻炼,应选择绿色植物多、空气质量好、环境较为安静的操场内。7. 雾天和灰霾天气,是PM浓度相对较高的时候,最好少出门,门窗关上。2.58. 由于地面因学校扩建而烟尘多且干,由于这些地面干燥引起的地面扬尘及另外 一些固体垃圾的随意丢弃也是一部分源,可以提高师生素质,爱护环境。通过抑制 场面扬尘可以通过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吸收效率,还可以

35、定时洒水,保持地面清洁。 8.1.2针对二氧化硫(SO )28.1.2.1二氧化硫的产生校内的SO的来源主要为学校锅炉房的燃料的燃烧。学校食堂的煤烟,还有学校2教工宿舍的生活废气的排放。8.1.2.2二氧化硫的危害SO被人体吸入呼吸道后,因易溶于水,故大部分被阻滞在上呼吸道。在湿润的 2粘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一部分进而氧化为硫酸,使刺激作用增强,如果 人体每天吸入浓度为100 ppm的SO 8 h后支气管和肺部将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2,使肺组织受到伤害。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不但产生SO气体,还会产生大量的粉尘。2SO和粉尘的联合作用,对产业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重大的损害。因为SO随飘2

36、2尘气溶胶微粒进入人体肺部深层,毒性将增加34倍,导致肺泡壁纤维增生。如 果增生范围波及广泛,形成肺纤维性变,发展下去可使肺纤维断裂形成肺气肿。据 某冶炼厂统计,300名接触SO的职工,有30 %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疾病。2SO还可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对全身产生毒性作用,它能破坏酶的活力,影2响人体新陈代谢,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害。慢性毒性试验显示,SO有全身性毒性2作用。兔吸入1822 mg/ m3浓度的SO,每日2 h,经半年左右,对伤寒病的免疫2反应明显下降。小鼠吸入5124 mg/ m3低浓度SO,经半年亦能出现免疫反应受抑2制的现象。故长期接触者可能会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加或感冒后

37、不易痊愈,除由 于SO的直接刺激作用外,尚可能与免疫反应受抑制有关。2曾经对长期接触平均浓度在50 mg/ m3的SO的人员进行调查,发现慢性鼻炎2的患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鼻粘膜肥厚或萎缩,鼻甲肥大,或嗅觉迟钝等;其次患 牙齿酸蚀症;脑通气功能明显改变,时间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的均值降低;肝功能 检查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SO还具有促癌性。动物试验结果表明10mg/ m3的SO可以加强苯并(a)芘2 2致癌作用,这种联合作用的结果,使癌症发病率高于单致癌因子的发病率。 8.1.2.3二氧化硫的防治(1) 采取“燃料在锅炉房燃烧炉内脱硫的方法”燃料在燃烧炉脱硫采用沸腾炉,使煤和脱硫剂处于流体状态

38、,边燃烧边进行脱 硫反应。脱硫剂主要采用白云石(CaCO MgCO )或石灰石(CaCO),在燃烧室内CaCO、3 333MgCO变热分解生成CaO、MgO与空气中的SO化合成硫酸盐从灰分中,排掉。在氧32化介质中,脱硫反应为:CaCO 高温煅:烧 CaO + CO t321CaCO + SO + O -CaSO + CO322232白云石还有以下反应:MgCO MgO + CO t321MgO + SO + O MgSO2224白云石的脱硫效果比石灰石好些,这是由于在燃烧室温度下,白云石显多孔 状吸收效果强。另脱硫效果受影响的因素有:沸腾层温度、硫化速度、压力和脱硫 化剂用量等,脱硫剂的用量

39、一般用钙硫摩尔比表示:脱硫剂用量X Ca的百分含量/ 40.1燃料用量x S的百分含量/32(2) 活性炭吸咐法处理SO2当学校锅炉房排出的含SO的废气与活性炭接触时,即在锅炉房烟气口末端使2用活性炭吸附装置,SO即被吸附,当有O和水蒸汽存在时,伴随着物理吸附同2 2时发生化学吸附,具体反应如下:物理吸附:SO“ SO2 2O O2 2HOk HO2 2化学吸附:2SO + O k 2SO223SO + HO kk H SO3224H SO H SO224当活性炭上吸附了一定量的HSO后,用水洗法再生活性炭,并得到副产品24HSO 。24SO转化为SO是在活性炭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传统的活性炭

40、吸附法只是利23用了活性炭本身的催化剂性能,催化活性低,反应速度缓慢,设备庞大。而此种活 性炭处理法是利用活性炭是催化剂载体的特性,在活性炭上载有某种活性成分,构 成了更高活性的活性炭催化剂,使SO转化为SO的反应速度大大加快,在此基础23又研究了影响活性炭吸附法处理SO的其它影响因素。2从实验结果看,在25 C时脱硫效果最好,100 C次之。虽然25 C脱硫效率 最高,但脱硫后的烟气温度较低,烟气的热浮力降低,不利于烟气扩散,烟气易返 回地面,造成附近地面污染。若采用100 C时脱硫,虽然脱硫效果不如25 C的好, 但脱硫效率已经达到较高的数值,并且脱硫后,烟气温度较高,易于排烟,因此, 应

41、采用100 C温度下脱硫。影响脱硫效率的各种因素相互制约,当脱硫温度取100 C时,HO/ SO = 12 22,O / SO = 1014,空速为3 600 h - 1时,脱硫效率可达96 %。2 2另外对气态污染物防治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吸收法、催化法、燃烧法、冷凝 法、生物法、膜分离法。以上就好似我们对大气质量污染的防治措施,但是我们更加应该注意采取一些 以预防为主的措施。合理利用环境的自净作用:合理工业布局,选择有利于污染扩散的排放方式, 种植绿色植物,加强优化环保设备,改革能源结构,集中供热,进行燃料的预处理。8.1.3 针对 NO28.1.3.1NO的产生2二氧化氮除自然来源外,主

42、要来自于学校锅炉房燃料的燃烧、校外汽车尾气。 此外,学校周围饭馆、工业生产过程也可产生一些二氧化氮。据估计,全世界人为 污染每年排出的氮氧化物大约为5300万吨。另外闪电也可以产生NO,在闪电时由于空气中电场极强,空气分子被撕裂而2导电雷电电流通过时产生大量的热,使已经呈游离状态的空气成分N、O结合。2 2N+O 2NO放电或高温,NO进一步与空气中O反应,生成NO, 2NO+O 2NO,2 2 2 2 2 2NO与云结合成HNO,3NO +H O=2HNO +NO,与雨水一起落下,成为天然氮肥。232238.1.3.2N0的危害2二氧化氮是一种棕红色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主要来自于车辆废气、火

43、力发电 站和其他工业的燃料燃烧及硝酸、氮肥、炸药的工业生产过程,具有腐蚀性和生理 刺激作用,呼吸系统有问题的人士如哮喘患者,较易受二氧化氮的影响。对儿童来 说,可能会造成肺部发育受损。研究指出长期吸入能会导致肺部构造改变。二氧化 氮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酸雨的来源之一。二氧化氮是一种主要的法规控制空气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之 一,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在北京市城近郊区,机动车是最主要的氮氧化物排放源, 对大气氮氧化物浓度的贡献率高达74%。二氧化氮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即使暴露于二氧化氮的时间很短,肺功能也会受 到损害;如果长时间暴露于二氧化氮,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就会增加,而

44、且可能导致 肺部永久性器质性病变。8.1.3.3二氧化氮的治理一、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 )催化剂:贵金属、碱性金属氧化物-还原反应- 4NH +4NO+O4N +6H O3222- 8NH +6NO7N +12H O3222-潜在氧化反应- 4NH +5O4NO+6H O322- 4NH +3O2N +6H O3222各种低燃烧技术是降低燃煤锅炉排放值最主要亦较经济的技术。但一般 只降低排放50%左右。据环保法对排放的要求,应低于 40%方可,故应考虑燃 烧后的烟气脱硝处理技术。干法烟气脱:使用催化剂来促进还原反应的选择性催化脱硝法(SCR )、 电子束照射法和同时脱硫脱硝法。烟气 SCR

45、脱硝法采用催化剂促进氨与还原 反应。若使用钛和铁氧化物类催化剂,其反应温度为300oC至400oC,当采用活性焦炭时,其反应温度为100oC至150oC。根据CATA.反应器在学校锅炉尾部烟道的位置,有三种方案:(1) 在空气预热器前350摄氏度位置,(2) 在静电除尘器和空气预热器之间,(3) 布置在FGD(湿法烟气脱硫装置)之后。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 )将锅炉房排出的烟气以尿素或氨基化合物作为还原剂,较高反应温度, 化学反应:4NH +6NO 5N +6H O322CO(NH ) +2N0+0.50 2N +CO +2H O2 2 2 2 2 2 同样,需要控制温度避免潜在氧化反应

46、发生。三、吸收法:将锅炉房排出的烟气用以下方法吸收,同时脱硫脱硝的湿式系统。(1)石灰/石膏法:采用生石灰,消石灰和微粒碳酸钙制成吸收液,加入 少量硫酸,将其PH调制4-4.5,在洗涤塔内反应如下:Ca(OH) +SO -CaSO +H O2232CaSO +SO +H O-Ca(HSO )32232NO+2Ca(HSO ) +H O-1/2N +2CaSO4.2HO+2SO32222NO +2Ca(HSO ) +2H2O-1/2N +2CaSO4.2HO+2SO23222氨/石膏法(2) 二氧化氯氧化吸收;(3) 臭氧氧化吸收;NO+O -NO +O 2NO+O -N O N O +H O-

47、2HNO3223252523(4) 用高锰酸钾氧化吸收法;(5) 碱液吸收;必须首先将一半以上的NO氧化为NOxNO/NO = 1效果最佳22NO +2MOH NO +MNO +H ONO+NO +2MOH23222MNO +H O2 22NO +Na2CO23 NaNO +NaNO +CO322NO+NO +Na CO2NaNO +CO22322M-K+,Na+,Ca2+, Mg2+,(NH ) +4强硫酸吸收;NO+NO +2H SO224 2NOHSO +H O4 2四、吸附法:吸附剂:活性炭、分子筛、硅胶、含氨泥煤NOx和SO2联合控制技术。吸附剂:浸渍碳酸钠的 -A12O3、Nox和

48、SO2联合控制技术。将学校的锅炉房排出的烟气通过以上吸附装置反应式:Na CO +Al O2NaAlO +C02323222NaAlO +H O 2NaOH+Al O22232NaOH+SO +0.5O Na SO +H O222422NaOH+2NO+1.5O2NaNO +H O2322NaOH+2NO +0.5O2NaNO +H O2232当然,最好变后处理为前预防,保护环境从我做起。1节能减排;2植树造林;3开发新的环境友好资源。8. 2校园生态环境的保护首先加强环保教育力度,提高全校师生对环境的认识。接下来还要加大学校绿 化面积,在进行学校建设的同时不放松环保工作。九、校园环境空气质量

49、的综合分析与评价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一空间和时 间内的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容许浓度所做的规定。9.1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目的及意义环境质量评价,简称环境评价,环境评价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环境保 护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环境评价就是对环境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给予定性和 定量的说明和描述。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比较全面的城市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应包括对污染源、 环境质量和环境效应三部分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出环 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为环境污染治理、环境规划制定和环境管理提供参考。环境质量变异过程是各种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如下

50、三个阶段:人 类活动导致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污染物进入大气、水体、土壤,使其中的物质组分 发生变化;环境条件发生一系列链式变化。如污染物在各介质中迁移、转化,变 成直接危害生命有机体的物质;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综合性的不良影响,如污染物 作用于人体或其他生物,产生急性或慢性的危害。因此,环境质量评价是以环境物 质的地球化学循环和环境变化的生态学效应为理论基础的。环境评价的对象是环境 质量及其价值。它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适用性强的学科,是人民认识环境的 本质和进一步保护与改善质量的手段与工具。它为环境管理、环境工程、环境标准 制订、环境规划、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环境质量评价的

51、主要目的是:(1)较全面揭示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2) 找出污染治理重点对象;(3)为制定环境综合防治方案和城市总体规划及环境规划 提供依据;(4)研究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的关系;(5)预测和评价拟建的工业或其 他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即环境影响评价。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 生产.都必须充分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 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 行设计;” “在老城市改造和新城市建设中,应当根据气象、地理、水文、生态等条 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

52、绿化地带等作出环境影响评价,全面规划,合 理布局,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有计划地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清洁城市。”由此可见, 环境质量评价对工程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对城市的改造和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9.2环境质量评价分类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环境空气质量划分为三类功能区:一类区:主要用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其它需要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主要用于城镇规划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 般工业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主要用于特定工业区。9.3湖北理工学院空气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根据对湖北理工学院空气质量监测,得出综合评价与分析如下:湖北理工学院图书馆的PM含量相对高些,而实验楼的NO、SO含量相对高

53、些,10 2 2但湖北理工学院空气质量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是广大莘莘学子学习的理想之地。十、小结通过本次毕业设计,通过对校园大气环境综合评价与防治,我不仅巩固了自己 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学到了更加明确可行的操作 技术和应用理论。如何充分灵活利用自己课堂知识进行实际操作,锻炼自己的实践 操作能力,这次教学实习给了我一个充分锻炼的自己的机会。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 理解,加强了对分析统计的能力,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及其校园环境的保护必要性,体会到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和今后工作所肩负的责 任。我通过本次的实习,使得我们能够走出课堂,在校园环境中寻找大气

54、环境监测 的应用实例。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相统一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自主探究,自行设计,合理实施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理论的严密性与实际操 作的灵活性和科学性意识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对相关环境监测设备的应用能力得到 了锻炼和提高;认知并了解了大气环境监测的工作流程。同时这次实习让我意识到大气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目前全球面临环境污染日趋 严重,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环境监测正在为人类的明天把关,水污染、大气污染、 躁声污染等等,环境的恶化正在威胁人类的健康,环境质量好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 息息相关。做好环境监测,功在当今,利在后世。本文按湖北理工学院毕业生论文书写的基本要求,结合自己专业

55、知识技能,对 学校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最后写出这篇监测报告。为了使监测调查报 告更好地表现对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功能和实习内容,同时也更好地供相关 老师的指导、考核和评价,文中附了必要的统计表格、公式和评价图。为了进行二 次学习,我适当加入了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在此特别说明。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 足在所难免,指导老师张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给予热情斧正,在此真挚感 谢!卜一、致谢在本论文的写作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本文的完成既是我孜孜不 倦努力的结果,更是指导老师张老师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的结果。在当初论文的选题、研究和撰写过程中,张老师都给了我精心的指导、热忱的 鼓励

56、和支持,老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都给了我很大感触,使我终生受益。在此,我谨向张老师致以最真挚的感激和最崇 高的敬佩之情。三年快结束了,我对曾经教会我好多东西的老师致以真挚感谢,俗话说:“教 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在您们身上,我看到了这句话的真谛,您们谆谆的 教导,伟大的人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终生难忘,永远鞭策我前进。在此,我 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再者,还要感谢三年来在学习和生活中所有给予 我关心、支持和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特别是我寝室的姐妹们,四年来我们一起学 习、一起玩耍,共同度过了太多的美好时光,我们始终是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 上的

57、集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我们即将分离的时刻,我别无他话,衷心 的祝愿大家一路走好、前程似锦、一生平安幸福。最后,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感 谢您们赐予我生命,感谢您们二十多年来对我的养育之恩,更感谢您们不管多苦多 难对我学业始终如一的理解与支持。向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稿的老师致以深深的 谢意。向您们说一声:敬爱的老师,您辛苦了。在这里,我再次对在这其中给予我帮助的人致以感谢,感谢张老师对我的毕业 设计给予了很多的指导和帮助,使我能够将理论中的结果与实际相结合。在此表示 深深的谢意。主要参考资料1 奚旦立等环境监测第三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42 王志军最新环境政策监督控制管理与控制技术标准规范实务全书(上.中.下)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3 马玉琴.环境监测.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4 梁红环境监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6 郝吉明,马广大等编著,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7 胡明操,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