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简介PPT模板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0915876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2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轼简介PPT模板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苏轼简介PPT模板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苏轼简介PPT模板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资源描述:

《苏轼简介PPT模板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简介PPT模板课件(8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苏轼苏轼n第一节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n第二节第二节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 n第三节第三节 苏轼的诗苏轼的诗 n第四节第四节 苏轼的词苏轼的词 n第五节第五节 苏轼的意义与影响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苏苏 轼轼 像像n峨峨冠冠正正笏笏立立谈谈丛丛,凛凛凛凛群群惊惊国国士士风风。却却戴戴葛葛巾巾从从杖杖履履,直直将将和和气气接接儿儿童童。n (参参寥寥:东东坡坡先先生生挽挽词词)第一节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n苏轼苏轼(1036(10361101),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

2、眉山人。宋仁宗嘉祐二年(四川眉山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1057)进士,)进士,一生历尽仕途坎坷一生历尽仕途坎坷。神宗朝,曾通判杭州,神宗朝,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哲宗元祐间,为翰林学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哲宗元祐间,为翰林学士,官礼部尚书,知杭州、颖州。绍圣初,士,官礼部尚书,知杭州、颖州。绍圣初,又以讥斥朝廷之罪,被贬惠州、儋州(今海又以讥斥朝廷之罪,被贬惠州、儋州(今海南岛)。后放还,死于常州,謚文忠,世称南岛)。后放还,死于常州,謚文忠,世称苏文忠公。苏文忠公。顺境与逆境(人生经历)顺境与逆境(人生经历

3、)n(一)求学应考(嘉祐二年(一)求学应考(嘉祐二年10571057进士)进士):眉州眉州-京城京城n(二)入仕外放(二)入仕外放(1061-10791061-1079):凤翔):凤翔-治治平二年还京平二年还京-熙宁四年熙宁四年10711071贬杭州,知密州、贬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徐州、湖州n(三)遭文字狱(三)遭文字狱(1079-10841079-1084):元丰二年):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入狱,贬黄州,元丰七年移汝乌台诗案,入狱,贬黄州,元丰七年移汝州、往常州州、往常州n(四)复官升迁(四)复官升迁(1085-10941085-1094):元丰八年元丰八年返京,元祐元年返京,元祐元年10

4、861086知制诰,杭州、颖州、知制诰,杭州、颖州、扬州、定州扬州、定州n(五)流放岭南(五)流放岭南(1094-10791094-1079):绍圣元年绍圣元年(10941094)贬惠州,四年贬儋州,)贬惠州,四年贬儋州,11001100年遇年遇赦北归,赦北归,11011101年卒于常州年卒于常州n因被一贬再贬,苏轼晚年自题画像:因被一贬再贬,苏轼晚年自题画像:“问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认为认为“人生识字忧患始。人生识字忧患始。”(石苍舒醉墨堂石苍舒醉墨堂)n苏轼集儒释道思想于一身,学识广博,于苏轼集儒释道思想于一身,学识广博,于诗、文、词、绘画、书法

5、各体精通,其风诗、文、词、绘画、书法各体精通,其风格雄放,文理自然,意趣横生,为宋代继格雄放,文理自然,意趣横生,为宋代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对后代产生极其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对后代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深远的影响。第二节第二节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n一、一、散文主张:散文主张:n文道关系上,他认为文章不仅仅是载道的文道关系上,他认为文章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它有其独立的艺术价值。工具,它有其独立的艺术价值。n散文创作理论:以体用为本,重视散文的散文创作理论:以体用为本,重视散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文理自然,崇尚追求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文理自然,崇尚追求自然的散文风格

6、。自然的散文风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提倡艺术风格的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弥望皆黄茅白苇”般般的荒芜的荒芜。二、二、散文分类:散文分类:n一是议论文。特点是针对时弊,论证古一是议论文。特点是针对时弊,论证古今,气势雄浑;善于在旧史中翻空出奇,今,气势雄浑;善于在旧史中翻空出奇,摆脱传统成见的束缚,独标新说;具有摆脱传统成见的束缚,独标新说;具有一种形象的描述力。一种形象的描述力。n1 1、史论和政论史

7、论和政论 n2 2、杂说、书札、序跋、杂说、书札、序跋:日喻日喻、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n二是记叙文。特点是随物赋形,文理自然,构二是记叙文。特点是随物赋形,文理自然,构思多变;善于体察自然景观和人情物态的精微思多变;善于体察自然景观和人情物态的精微神理,以出神入化的文笔进行形象性的艺术再神理,以出神入化的文笔进行形象性的艺术再现;长于议论,精于思辩;巧妙灵活的运用描现;长于议论,精于思辩;巧妙灵活的运用描写、抒情、议论手法。将诗情画意与思致理趣写、抒情、议论手法。将诗情画意与思致理趣有机融合为一体。有机融合为一体。石钟山记石钟山记 n三是小品文。特点是篇幅短小,涉笔成趣,有

8、三是小品文。特点是篇幅短小,涉笔成趣,有性灵,有哲理,审美价值高。性灵,有哲理,审美价值高。记承天夜游记承天夜游n四是辞赋和四六四是辞赋和四六:赤壁赋赤壁赋、后赤壁赋后赤壁赋 三、散文三、散文风格:风格:n1 1 文、道并重,多姿多彩。气势雄放,而又平文、道并重,多姿多彩。气势雄放,而又平易自然。如行云流水,疏宕萧散。艺术上兼收易自然。如行云流水,疏宕萧散。艺术上兼收并蓄,主要渊源于孟子、庄子和战国纵横家。并蓄,主要渊源于孟子、庄子和战国纵横家。n2 2 构思精巧,见解新颖,议论透辟,变化自如,构思精巧,见解新颖,议论透辟,变化自如,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n3 3 叙

9、事、抒情、议论结合得水乳交融,夹叙夹叙事、抒情、议论结合得水乳交融,夹叙夹议,议,“随物赋形随物赋形”,议论往往在情景交融的优,议论往往在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中逐步展开,生动鲜明,韵味隽永。美意境中逐步展开,生动鲜明,韵味隽永。n苏轼苏轼自评文自评文:“吾文如万斛泉源,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n前赤壁赋前赤壁赋讲析:讲析:n此文通过夜游赤壁、怀古伤今而引发的此

10、文通过夜游赤壁、怀古伤今而引发的主客问答,反映作者在政治失意时期复主客问答,反映作者在政治失意时期复杂的内心世界,既有遭贬之后的悲观颓杂的内心世界,既有遭贬之后的悲观颓丧,又有以佛老思想作安慰之解脱,最丧,又有以佛老思想作安慰之解脱,最终则又表达不以得失为怀的旷达胸襟,终则又表达不以得失为怀的旷达胸襟,全文景、理、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表全文景、理、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表现出极强的哲理性、抒情性,具有极高现出极强的哲理性、抒情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的审美价值。n艺术特点:艺术特点:n1 1、按时间顺序的叙事结构与、按时间顺序的叙事结构与“乐悲乐悲喜喜”的情感结构的组合;的情感结构的组合;n2

11、2、景、情、理三者有机融为一体,达、景、情、理三者有机融为一体,达到形象性与哲理性的高度统一;到形象性与哲理性的高度统一;n3 3、形式自由活泼,姿态横生(在继承、形式自由活泼,姿态横生(在继承辞赋中主客答问的形式下,又加以改辞赋中主客答问的形式下,又加以改造,全文以散句为主,穿插对句,使造,全文以散句为主,穿插对句,使文章错落有致,具有行云流水般的自文章错落有致,具有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然。);第三节第三节 苏轼的诗苏轼的诗n一、苏轼诗歌的主要类型一、苏轼诗歌的主要类型n二、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二、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一、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n苏轼的诗歌题材广阔,内容丰富,风格苏轼的诗歌题材广阔

12、,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时代风貌,真多样,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时代风貌,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历程,同时也发展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历程,同时也发展了宋诗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了宋诗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色,集中代表了宋诗的特点。为诗的特色,集中代表了宋诗的特点。从内容上看,苏诗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从内容上看,苏诗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n1.1.反映现实的政治诗反映现实的政治诗。干预现实、批判现。干预现实、批判现实始终是苏诗的重要主题,此类诗作主要针实始终是苏诗的重要主题,此类诗作主要针对社会弊端及新法流弊而发,体现了作者关对社会弊端及新法流弊而发,体现了作者关心民生疾苦

13、、忧虑国家命运的淑世情怀,代心民生疾苦、忧虑国家命运的淑世情怀,代表作品有表作品有荔支叹荔支叹、吴中田妇叹吴中田妇叹等。等。n2.2.表现自我的抒怀诗表现自我的抒怀诗。此类诗作多是描写个。此类诗作多是描写个人遭遇,抒写自我情怀,塑造自我形象,而人遭遇,抒写自我情怀,塑造自我形象,而这些感慨情怀又多是在诗人个人经历与社会这些感慨情怀又多是在诗人个人经历与社会政治、时代环境的碰撞中产生的,融入了诗政治、时代环境的碰撞中产生的,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因此内涵相当丰富,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因此内涵相当丰富,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颇能代表苏诗的特色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颇能代表苏诗的特色和成就。和成就

14、。食荔支二首食荔支二首之二之二n罗浮山下四时春罗浮山下四时春,n卢橘杨梅次第新,卢橘杨梅次第新,n日啖荔枝三百颗日啖荔枝三百颗,n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辞长作岭南人。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六月二十日夜渡海n参横斗转欲三更,参横斗转欲三更,n苦雨终风也解晴。苦雨终风也解晴。n云散月明谁点缀?云散月明谁点缀?n天容海色本澄清。天容海色本澄清。n空余鲁叟乘桴意,空余鲁叟乘桴意,n粗识轩辕奏乐声。粗识轩辕奏乐声。n九死南荒吾不恨,九死南荒吾不恨,n兹游奇绝冠平生。兹游奇绝冠平生。n3.3.歌咏自然的景物诗歌咏自然的景物诗。此类诗作是苏轼。此类诗作是苏轼一生一生“身行万里半天下身行万里半天下”所见所闻的忠所见所闻

15、的忠实记录,歌颂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实记录,歌颂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同时还注入了诗人的浓郁情感和高雅情同时还注入了诗人的浓郁情感和高雅情趣,代表作品有趣,代表作品有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等。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n水光潋滟晴方好,水光潋滟晴方好,n山色空蒙雨亦奇。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欲把西湖比西子,n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总相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n黑黑云云翻翻墨墨未未遮遮山山,n白白雨雨跳跳珠珠乱乱入入船船。n卷卷地地风风来来忽忽吹吹散散,n望望湖湖楼楼下下水水如如天天。n4因物寓理的

16、理趣诗因物寓理的理趣诗。作者在对富于情趣的。作者在对富于情趣的自然景物、生活片断的叙写中,往往融入深自然景物、生活片断的叙写中,往往融入深刻的哲理体悟,即景寄理,意在言外,具体刻的哲理体悟,即景寄理,意在言外,具体意象与哲思理趣浑然一体,这是苏轼对宋诗意象与哲思理趣浑然一体,这是苏轼对宋诗的一大贡献,代表作品有的一大贡献,代表作品有题西林壁题西林壁、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渑池怀旧等。等。题西林壁题西林壁n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看成岭侧成峰,n远近高低各不同。远近高低各不同。n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识庐山真面目,n只缘身在此山中。只缘身在此山中。和子由繩池怀旧和子由繩池怀旧n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

17、;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n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n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n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n5.咏物题画诗咏物题画诗。其题画诗充分发挥诗歌的想。其题画诗充分发挥诗歌的想象特点,成功地将空间艺术化为语言艺术,象特点,成功地将空间艺术化为语言艺术,扩展和深化了画中的意境;其咏物诗既深得扩展和深化了画中的意境;其咏物诗既深得事物精髓,又和自己的性格、情趣融合无迹,事物精髓,又和自己的性格、情趣融合无迹,情韵独具,代表作品有情韵独具,代表作品有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

18、江晚景、梅花二首梅花二首等。等。n此外,苏轼还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论诗诗、描写风土人情的民俗诗等,也都各具特色。惠崇惠崇春江晚景春江晚景n竹外竹外桃花桃花三两枝,三两枝,n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江水暖鸭先知。n蒌蒿满地芦芽短,蒌蒿满地芦芽短,n正是河豚欲上时。正是河豚欲上时。二、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n1.苏轼以其天生的健笔、奔放的才情,发展了韩愈苏轼以其天生的健笔、奔放的才情,发展了韩愈以来以文为诗的传统,又矫正了在他之前宋诗流于以来以文为诗的传统,又矫正了在他之前宋诗流于浅率无味或生硬晦涩的弊病。他善于打通各种文体,浅率无味或生硬晦涩的弊病。他善于打通各种文体,以文为诗,以古体写近体,其诗纵横开阖

19、,收放自以文为诗,以古体写近体,其诗纵横开阖,收放自如,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诗歌的自由度。他的诗还精如,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诗歌的自由度。他的诗还精于议论,新奇警策,深刻透辟,触处生春,无不如于议论,新奇警策,深刻透辟,触处生春,无不如意,而且其议论往往借助于形象的描绘和生动的叙意,而且其议论往往借助于形象的描绘和生动的叙事,即事明理,叙议结合,收到了引人入胜、发人事,即事明理,叙议结合,收到了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艺术效果。深思的艺术效果。n2.构思新颖,想象奇幻,比喻新巧。苏诗很构思新颖,想象奇幻,比喻新巧。苏诗很少就题论题地直说、正说,而往往是曲一层少就题论题地直说、正说,而往往是曲一层说、侧一层

20、说、透过一层说,构思变化莫测,说、侧一层说、透过一层说,构思变化莫测,曲折跌宕。诗人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其联想曲折跌宕。诗人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其联想驰骋纵横,出人意外,同时又相当敏捷,富驰骋纵横,出人意外,同时又相当敏捷,富于生活气息。比喻生动活泼,新鲜贴切,而于生活气息。比喻生动活泼,新鲜贴切,而又奇趣横生,层出不穷。又奇趣横生,层出不穷。苏诗丰富的想象与妙喻苏诗丰富的想象与妙喻n“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n(游金山寺游金山寺)n“黑云翻墨未遮山,百雨跳珠乱入船黑云翻墨未遮山,百雨跳珠乱入船。”n(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n“欲把西

21、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n(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上初晴后雨)n3.语言清新流畅,圆熟自然。苏轼诗思敏锐,语言清新流畅,圆熟自然。苏轼诗思敏锐,笔锋爽利,无论体情绘物,还是叙事说理,笔锋爽利,无论体情绘物,还是叙事说理,都能化隐为显,无幽不达。他才高学富,善都能化隐为显,无幽不达。他才高学富,善于使事用典,信手拈来,灵活妥贴,如水中于使事用典,信手拈来,灵活妥贴,如水中着盐,浑然无迹,却内含深味。着盐,浑然无迹,却内含深味。n4兼备各种体式,尤以七言诸体为妙。其中兼备各种体式,尤以七言诸体为妙。其中形式自由的七言古体和七言歌行,最便于才形式自由的七言古体和七言歌行

22、,最便于才气横溢的苏轼驰骋笔力,淋漓酣畅,雄浑豪气横溢的苏轼驰骋笔力,淋漓酣畅,雄浑豪迈,气势奔放,变幻无穷,成就最高。七律迈,气势奔放,变幻无穷,成就最高。七律流丽圆转,自然洒脱,七绝精美明快,富有流丽圆转,自然洒脱,七绝精美明快,富有情致,皆有佳篇传世。情致,皆有佳篇传世。n5.艺术风格以清雄豪放为主调而兼具多艺术风格以清雄豪放为主调而兼具多种特色,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品中其风种特色,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品中其风格也有不同表现。苏轼的早期诗作偏于格也有不同表现。苏轼的早期诗作偏于雄健奔放,中期绚烂多彩、气象峥嵘,雄健奔放,中期绚烂多彩、气象峥嵘,晚期趋于质实平淡而内蕴精深华妙。晚期趋于质实平淡

23、而内蕴精深华妙。n后人评价:后人评价:n吕本中吕本中:“东坡七言长句波澜洪大,东坡七言长句波澜洪大,变化莫测。变化莫测。”(童蒙诗训童蒙诗训)n施补华施补华:“东坡长于七古,沉雄不如东坡长于七古,沉雄不如杜,而奔放过之;秀逸不如李,而超杜,而奔放过之;秀逸不如李,而超旷似之。旷似之。”(岘俑说诗岘俑说诗)n沈德潜沈德潜:“苏之瞻胸有洪炉,金银铅苏之瞻胸有洪炉,金银铅锡皆归熔铸,其笔之超旷,等于天马锡皆归熔铸,其笔之超旷,等于天马脱羁,穷极变幻,而适如意中所欲出,脱羁,穷极变幻,而适如意中所欲出,韩文公后,又开辟一境界也。韩文公后,又开辟一境界也。”(说诗晬语说诗晬语)作品讲读游金山寺n1.1.

24、此诗是苏轼出任杭州通判,路过镇江金山此诗是苏轼出任杭州通判,路过镇江金山时的游览之作,也是他七言古体诗的代表。时的游览之作,也是他七言古体诗的代表。通过描绘神奇莫测的江上景物,抒发了诗人通过描绘神奇莫测的江上景物,抒发了诗人羁旅行役之愁和怀乡归隐之情。羁旅行役之愁和怀乡归隐之情。n2.2.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前八句写金山寺山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前八句写金山寺山水形胜,并点出思乡主旨。中间十句写登眺水形胜,并点出思乡主旨。中间十句写登眺所见黄昏夕阳和深夜炬火的江景。末四句直所见黄昏夕阳和深夜炬火的江景。末四句直抒感喟,总束全篇。抒感喟,总束全篇。n3.3.此诗的艺术特点:此诗的艺术特点:n(1

25、1)首尾呼应,章法严谨,层次分明。此诗)首尾呼应,章法严谨,层次分明。此诗以以“宦游宦游”始,以始,以“归田归田”终,中间又以终,中间又以“望乡国望乡国”句相绾系,有起有结,遥相呼应。句相绾系,有起有结,遥相呼应。全诗围绕长江着笔,以时间的推移来表现环全诗围绕长江着笔,以时间的推移来表现环境的变幻,笔势骞腾而层次井然。境的变幻,笔势骞腾而层次井然。n(2 2)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本诗虽是写游金)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本诗虽是写游金山寺,却对金山寺本身景观略而不写,着重山寺,却对金山寺本身景观略而不写,着重写登眺所见之江景,可谓神思独运;在描绘写登眺所见之江景,可谓神思独运;在描绘景物时,抓住白天、傍

26、晚、黑夜不同时辰的景物时,抓住白天、傍晚、黑夜不同时辰的不同景象特征,予以生动细致地刻划,情景不同景象特征,予以生动细致地刻划,情景如绘,笔力矫健,意境开阔,兴象超妙;江如绘,笔力矫健,意境开阔,兴象超妙;江上奇幻迷茫的景色同诗人浓郁诚挚的乡情交上奇幻迷茫的景色同诗人浓郁诚挚的乡情交织在一起,既使人感到景之奇,又使人感到织在一起,既使人感到景之奇,又使人感到情之真。情之真。n(3 3)联想丰富,比喻新奇。诗人把万顷)联想丰富,比喻新奇。诗人把万顷江波比作靴子上的细微皱纹,把江天晚江波比作靴子上的细微皱纹,把江天晚霞比为鱼尾的赤红色,喻象新颖贴切。霞比为鱼尾的赤红色,喻象新颖贴切。作者见巨石随波

27、出没,联想到自己的宦作者见巨石随波出没,联想到自己的宦海浮沉;见到江心怪火,又联想到江神海浮沉;见到江心怪火,又联想到江神的警告,想象奇警而又紧扣主旨。的警告,想象奇警而又紧扣主旨。苏轼手迹:苏轼手迹:前赤壁赋前赤壁赋(局部)(局部)苏苏 轼轼 手手 迹迹苏苏 轼轼 手手 迹迹黄黄 岗岗 赤赤 壁壁复复 习习 题题n1 1、苏轼诗歌的特点为何?举例说明。、苏轼诗歌的特点为何?举例说明。n2 2、题西林壁题西林壁、和子由繩池怀古和子由繩池怀古表达了怎样的哲理?是怎样表达的?表达了怎样的哲理?是怎样表达的?n3 3、苏轼的散文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苏轼的散文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n4 4、前赤壁赋前

28、赤壁赋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艺术特点何在?思想情感?艺术特点何在?第四节第四节 苏轼的词苏轼的词n一、一、苏词的思想内容苏词的思想内容n1.1.塑造英雄人物形象,寄托慷慨激昂的塑造英雄人物形象,寄托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这是苏轼对词的内容的一大。这是苏轼对词的内容的一大开拓,代表作品有开拓,代表作品有江城子江城子密州出猎密州出猎、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等。等。江城子江城子密州出猎n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守,亲射虎,看孙郎。n

29、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月,西北望,射天狼。赏析n此首作品作于此首作品作于10751075年冬,此时苏轼在密州知年冬,此时苏轼在密州知州任上,仕途上虽有不顺,但为国效命的思州任上,仕途上虽有不顺,但为国效命的思想与远大的政治抱负并未消歇,反而借出猎想与远大的政治抱负并未消歇,反而借出猎的壮观景象与英武的自我形象的塑造,抒发的壮观景象与英武的自我形象的塑造,抒发自己希望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拳拳之心,自己希望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拳拳之心,展示出一位传统文人以家国为重的政治

30、理想。展示出一位传统文人以家国为重的政治理想。全词场面阔大,音调激越,情感高昂,用典全词场面阔大,音调激越,情感高昂,用典贴切,语句通畅,是苏轼第一首豪放词。贴切,语句通畅,是苏轼第一首豪放词。n艺术特点:艺术特点:n 1 1)结构上,以自我形象的塑造为结构)结构上,以自我形象的塑造为结构中心,从外在形象写到内在情怀,主题中心,从外在形象写到内在情怀,主题集中而有变化。上片以叙为主,描绘出集中而有变化。上片以叙为主,描绘出猎的壮观场面。词的下片,以议为主,猎的壮观场面。词的下片,以议为主,从三个层面(直抒胸臆、用典明志、自从三个层面(直抒胸臆、用典明志、自我特写)直陈壮志,塑造英雄形象,揭我特

31、写)直陈壮志,塑造英雄形象,揭示主题。示主题。n2 2)通过场面描写,烘托气氛,为抒发豪)通过场面描写,烘托气氛,为抒发豪情作铺垫、衬托。情作铺垫、衬托。n3 3)直接抒情手法的运用,使作品的豪放)直接抒情手法的运用,使作品的豪放风格得以充分展现。风格得以充分展现。念奴娇赤壁怀古n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少豪杰。n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

32、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尊还酹江月。赏析:赏析:n 此首作品是宋神宗元丰五年(此首作品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31083)苏轼谪居黄州任团练副使时,游赤壁写下苏轼谪居黄州任团练副使时,游赤壁写下的名篇。作品通过描绘赤壁雄伟壮丽的自的名篇。作品通过描绘赤壁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色、歌颂历史英雄人物来抒发自己因然景色、歌颂历史英雄人物来抒发自己因仕途失意而感到的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以仕途失意而感到的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以及执着而又旷达的人生感悟。全词写景阔及执着而又旷达的

33、人生感悟。全词写景阔大,抒情深沉,议论精到,作品将此三者大,抒情深沉,议论精到,作品将此三者融为一体,意境阔大,气势恢弘,风格雄融为一体,意境阔大,气势恢弘,风格雄奇奔放,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品。奇奔放,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品。苏苏轼轼赤赤壁壁怀怀古古词词意意(明明)n艺术分析:艺术分析:n1 1)结构上,突破传统上片写景、下片)结构上,突破传统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写法,依据思想情感的发展组织抒情的写法,依据思想情感的发展组织成文。全词由三部份组成:成文。全词由三部份组成:a a)描写赤描写赤壁雄伟壮丽的景色壁雄伟壮丽的景色b b)由自然景观引出由自然景观引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赞誉;对历史英雄人

34、物的赞誉;c c)由感叹历由感叹历史人物引出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史人物引出对自己人生的反思,抒发抒发对人生的体认,揭示主题。此三部分层对人生的体认,揭示主题。此三部分层层相因,而又起伏变化,形成跌宕激越层相因,而又起伏变化,形成跌宕激越的情调。的情调。n2 2)写景、抒情、议论融合一体,过渡)写景、抒情、议论融合一体,过渡自然,开合随意,具有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开合随意,具有行云流水般的审美特质。审美特质。n3 3)语言明白晓畅,生动传神,句式有)语言明白晓畅,生动传神,句式有对有散,音调在整齐中现出变化。对有散,音调在整齐中现出变化。n“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

35、红牙拍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牙拍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江东去。”(宋俞文豹(宋俞文豹吹剑续录吹剑续录)n2.2.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抒写自我的人生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抒写自我的人生理想理想。此类词作深层次地展示了自我丰富而。此类词作深层次地展示了自我丰富而复杂的精神世界,体现出活脱脱的个性风神,复杂的精神世界,体现出活脱脱的个性风神,显示出强烈的主体意识。代表作品有显示出强烈的主体意识。代表作品有水调水调歌头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定风波定风波(莫听(莫听穿林打叶声)等。穿林打叶声)等。水调歌头n

36、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n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n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赏析:n 此首作品是此首作品是10761076年

37、中秋,苏轼在知密州年中秋,苏轼在知密州任上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在仕途上不很得任上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又与感情很好的弟弟苏辙分离七年之久,意,又与感情很好的弟弟苏辙分离七年之久,当此中秋佳节、月圆而人不圆之际,对亲人当此中秋佳节、月圆而人不圆之际,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激荡着词人的心扉,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激荡着词人的心扉,使其写下这首传颂千古的名篇。使其写下这首传颂千古的名篇。n作品通过对月怀人,将自己政治失意的感作品通过对月怀人,将自己政治失意的感慨、对兄弟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慨、对兄弟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揉合为一体,着重揭示词人内心出世与入揉合为一体,

38、着重揭示词人内心出世与入世、感情与理智的矛盾,从中表达作者对世、感情与理智的矛盾,从中表达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热爱以及乐观而又旷达的胸于现实人生的热爱以及乐观而又旷达的胸怀。全词构思精巧,意境空灵,情致委婉,怀。全词构思精巧,意境空灵,情致委婉,语调铿锵,是苏词的代表性作品。也语调铿锵,是苏词的代表性作品。也是一是一首咏月遣怀的中秋绝唱。宋人评为首咏月遣怀的中秋绝唱。宋人评为“中秋中秋词,自东坡词,自东坡水调歌头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一出,余词尽废。”n艺术特点:艺术特点:n1 1)构思精巧,以)构思精巧,以“月、人月、人”贯串全篇,贯串全篇,上片因月而起情,下片由对月怀人过渡上片因月而起情,

39、下片由对月怀人过渡到对月遣怀,作品处处写月,又处处及到对月遣怀,作品处处写月,又处处及人,月人双写,人,月人双写,“缠绵惋恻之思愈转愈缠绵惋恻之思愈转愈深,愈曲愈深深,愈曲愈深”(清(清黄蓼园),把内黄蓼园),把内心感情曲折委婉地表露无遗。心感情曲折委婉地表露无遗。n2 2)用丰富的艺术想象,创造出空灵隽)用丰富的艺术想象,创造出空灵隽永的意境。永的意境。n3 3)语言流畅,语调铿锵,句式活泼多)语言流畅,语调铿锵,句式活泼多变,在用韵上,除按规律押韵外,还有变,在用韵上,除按规律押韵外,还有意无意间增加一些暗韵,使语调更具一意无意间增加一些暗韵,使语调更具一份抑扬铿锵。份抑扬铿锵。定风波(1

40、082)n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遂晴。故作此。n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n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晴。n3.3.描绘自然风光和农村风情描绘自然风光和农村风情。代表作品。代表作品浣溪沙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是五首,是北宋词史

41、上第一组饶有风味的农村风景图和北宋词史上第一组饶有风味的农村风景图和风俗图。风俗图。浣溪沙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n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n4 4形神兼备,寄托遥深的咏物词形神兼备,寄托遥深的咏物词。代表。代表作品有咏孤鸿的作品有咏孤鸿的卜算子卜算子(缺月挂疏(缺月挂疏桐)、咏杨花的桐)、咏杨花的水龙吟水龙吟(似花还似(似花还似非花)。苏轼对咏物词有开拓之功,奠非花)。苏轼对咏物词有开拓之功,奠定了咏物词的

42、体制特色。定了咏物词的体制特色。卜算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黄州定慧院寓居作n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n黄鲁直跋:东坡道人在黄州时作(10831083),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是。水龙吟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次韵章质夫杨花词n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

43、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n5 5一往情深,真挚动人的亲情、友情词一往情深,真挚动人的亲情、友情词。代表作品代表作品江城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是悼亡词的首创和绝唱。,是悼亡词的首创和绝唱。江城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梦n十年

44、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赏析:赏析:n 此首作品是苏轼悼念亡妻的作品,作于此首作品是苏轼悼念亡妻的作品,作于10751075年知密州任上。此年,苏轼的妻子王弗年知密州任上。此年,苏轼的妻子王弗已逝世十年,而他自己十年来,在仕途上几已逝世十年,而他自己十年来,在仕途上几经贬谪,品尝到人

45、生的无限艰辛,当他把对经贬谪,品尝到人生的无限艰辛,当他把对亡妻的思念与自己的人生感慨结合起来的时亡妻的思念与自己的人生感慨结合起来的时候,突破了传统对爱情的写法,在感情真切候,突破了传统对爱情的写法,在感情真切哀婉中显露出一份沉郁与厚重,使词的抒情哀婉中显露出一份沉郁与厚重,使词的抒情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扩大。n潘岳的潘岳的悼亡诗悼亡诗:n“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帷屏无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帷屏无仿佛,翰墨有遗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仿佛,翰墨有遗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周遑忡惊惕在壁。怅恍如或存,周遑忡惊惕。”n元稹的元稹的遣悲怀遣悲怀(之二)(之二)n

46、“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n艺术特点:艺术特点:n1 1)以悼亡为中心,心理描写与场面描)以悼亡为中心,心理描写与场面描写相接合的结构方法;写相接合的结构方法;n2 2)虚实交替描写,实者虚之,虚者实)虚实交替描写,实者虚之,虚者实之,使作品意趣明豁;之,使作品意趣明豁;n3 3)笔法曲折委婉,情韵深切,有极强)笔法曲折委婉,情韵深切,有极强的情感力量;的情感力量

47、;二、苏词的艺术特色n1.1.苏词的风格丰富多彩,既有纵放遒劲、苏词的风格丰富多彩,既有纵放遒劲、壮怀激烈的豪放词,又有缠绵幽怨、情辞妩壮怀激烈的豪放词,又有缠绵幽怨、情辞妩媚的婉约词,还有洒脱旷达、抒发逸怀浩气媚的婉约词,还有洒脱旷达、抒发逸怀浩气的清旷之作,清新明丽、洋溢乡土气息的韶的清旷之作,清新明丽、洋溢乡土气息的韶秀之篇。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豪放清旷秀之篇。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豪放清旷之风,此类作品往往气象雄浑,境界阔大,之风,此类作品往往气象雄浑,境界阔大,最能显示词人的胸襟和性格,代表着宋词风最能显示词人的胸襟和性格,代表着宋词风气的转变。气的转变。n2.2.发展了词的表现技

48、巧,开创了直摅胸臆发展了词的表现技巧,开创了直摅胸臆甚至纯以议论写怀的抒情手法,将写景、叙甚至纯以议论写怀的抒情手法,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以宏大场面烘托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以宏大场面烘托非凡人物,用日常小景寄情寓理。还创造性非凡人物,用日常小景寄情寓理。还创造性地运用词题和词序,与词的内容相互补充,地运用词题和词序,与词的内容相互补充,深化了词的主题表达和审美内涵。深化了词的主题表达和审美内涵。n3.3.在音律方面也有所革新,苏轼并非不讲在音律方面也有所革新,苏轼并非不讲音律,但不屑于以内在的情感韵律迁就音律音律,但不屑于以内在的情感韵律迁就音律的外形,不屑于牺牲文意以迁就声

49、情,在一的外形,不屑于牺牲文意以迁就声情,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音律的束缚以充分地表情达定程度上突破了音律的束缚以充分地表情达意,把词从音乐的附庸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意,把词从音乐的附庸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n4 4在语言方面,改变了传统词的镂金错采之在语言方面,改变了传统词的镂金错采之风,风,“一洗绮罗香泽之态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努力锤炼一种,努力锤炼一种清新雅练、劲健晓畅的语言。把大量的诗文清新雅练、劲健晓畅的语言。把大量的诗文句法及民间口语引入词中,使词诗化、散文句法及民间口语引入词中,使词诗化、散文化,丰富了词的语言,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化,丰富了词的语言,增强了词的表现力。n后人对苏轼词给予

50、极高的评价,宋人胡后人对苏轼词给予极高的评价,宋人胡寅言:寅言:“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酒边集序酒边集序)最能表明苏词的历史)最能表明苏词的历史意义。意义。三、苏轼对词的卓越贡献n苏轼把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展到词的领域,苏轼把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展到词的领域,为词的发展开拓出全新的世界,词在他手中为词的发展开拓出全新的世界,词在他手中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和提高,他的贡献是全方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和提高,他的贡献是全方位的:位的:n第一,在观念上,

51、破除了诗尊词卑、诗庄词第一,在观念上,破除了诗尊词卑、诗庄词媚的传统见解,把词与诗相提并论,认为二媚的传统见解,把词与诗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具有同等功用的文体,大大提高了词的者是具有同等功用的文体,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与艺术价值。文学地位与艺术价值。n第二,在内容上,进一步突破了晚唐五代以第二,在内容上,进一步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来“词为艳科词为艳科”的藩篱,的藩篱,“以诗为词以诗为词”,凡,凡是诗能表现的内容,他几乎都用词表现了出是诗能表现的内容,他几乎都用词表现了出来,扩大了词的创作视野,开拓了词的境界。来,扩大了词的创作视野,开拓了词的境界。n第三,在风格上,于柔媚婉约之外,另创恢第三,

52、在风格上,于柔媚婉约之外,另创恢宏雄迈的豪放词风,这在两宋词史上是一次宏雄迈的豪放词风,这在两宋词史上是一次重大转变,为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派重大转变,为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派开了先路。开了先路。n第四,在形式上,无论是词的表现手法、艺第四,在形式上,无论是词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还是语言、音律各个方面,都有很术技巧,还是语言、音律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增强了词这一新诗体的表现功能,大的发展,增强了词这一新诗体的表现功能,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新风貌。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新风貌。第五节苏轼的地位和影响第五节苏轼的地位和影响n一、苏轼是欧阳修之后的又一文坛领袖,也一、苏轼是欧阳修之后的又一文坛

53、领袖,也是诗文革新运动的集大成者,他的文学创作是诗文革新运动的集大成者,他的文学创作代表着北宋时期的最高成就,宋诗、宋文、代表着北宋时期的最高成就,宋诗、宋文、宋词都在他手中达到了高峰,书法、绘画也宋词都在他手中达到了高峰,书法、绘画也有极高的造诣。他是在宋型文化滋养下,产有极高的造诣。他是在宋型文化滋养下,产生的一位生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百科全书式”的天才与全才,在的天才与全才,在他身上,也典型地体现着宋型文化的精神。他身上,也典型地体现着宋型文化的精神。n二、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二、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n1.1.

54、苏轼在当时的文坛即享有崇高的声誉,苏轼在当时的文坛即享有崇高的声誉,奖掖、团结了一批重要作家,如奖掖、团结了一批重要作家,如“苏门四学苏门四学士士”、“苏门六君子苏门六君子”等,他们在创作上各等,他们在创作上各有建树,形成了北宋中期强大的文艺阵营,有建树,形成了北宋中期强大的文艺阵营,为宋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宋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n苏门四学士: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n苏门六君子:以上四人,再加上苏门六君子:以上四人,再加上陈师道、李陈师道、李廌廌(zh)n2.2.苏文在实用性、审美性、通俗性诸方面都苏文在实用性、审美性、通俗性诸方

55、面都达到了一定高度,一直被后代文人奉为典范,达到了一定高度,一直被后代文人奉为典范,其政论、史论成为后世科举士子摹拟的范文;其政论、史论成为后世科举士子摹拟的范文;其小品文,被明代的竟陵派、公安派视为学其小品文,被明代的竟陵派、公安派视为学习的标本,直到清代的袁枚、郑燮的散文,习的标本,直到清代的袁枚、郑燮的散文,仍可找出沿袭的线索。苏诗是北宋诗坛的一仍可找出沿袭的线索。苏诗是北宋诗坛的一座丰碑,直接影响了有宋一代的诗歌面貌;座丰碑,直接影响了有宋一代的诗歌面貌;金代奉苏诗为楷模,产生了所谓的金代奉苏诗为楷模,产生了所谓的“苏诗运苏诗运动动”;苏诗还对明代的公安派、清代的宗宋;苏诗还对明代的公

56、安派、清代的宗宋派有重要的启迪。苏词首开豪放词风,使宋派有重要的启迪。苏词首开豪放词风,使宋词的创作发生了重要转型,并直接为南宋的词的创作发生了重要转型,并直接为南宋的爱国词派所继承,其影响还一直波及到清代爱国词派所继承,其影响还一直波及到清代的阳羡词派。的阳羡词派。n3.3.苏轼执中持平的品格,飘逸洒脱的襟苏轼执中持平的品格,飘逸洒脱的襟怀,宠辱不惊的处世姿态,开朗幽默的怀,宠辱不惊的处世姿态,开朗幽默的“坡仙坡仙”气质,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等,气质,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等,共同构筑成他独具魅力的人格范式,为共同构筑成他独具魅力的人格范式,为后人景仰、倾慕,更为深刻地影响着封后人景仰、倾慕,更为

57、深刻地影响着封建士人的精神与心态。建士人的精神与心态。复习题复习题n1 1、结合作品,论述苏轼开拓词境的内容及结合作品,论述苏轼开拓词境的内容及意义。意义。n2 2、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写作上有何特点?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写作上有何特点?n3 3、念奴娇念奴娇大江东去大江东去抒发了作者怎样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的感情?在结构上有何特点?n4 4、怎样理解、评价苏轼的、怎样理解、评价苏轼的“以诗为词以诗为词”?结合作品,论述苏轼开拓词境结合作品,论述苏轼开拓词境的内容及意义。的内容及意义。n词至苏轼,又发生新的变化,具体表现为

58、:词至苏轼,又发生新的变化,具体表现为:n1 1)理论上,认为)理论上,认为“诗词一律诗词一律”,提高了词的,提高了词的地位;创作上,追求地位;创作上,追求“自是一家自是一家”的独特风的独特风格,其内涵为格,其内涵为 :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情实感,独特的人生感受。境;抒发自我的真情实感,独特的人生感受。n2 2)用词写景抒情,叙事说理,吊古伤今,言)用词写景抒情,叙事说理,吊古伤今,言志书怀,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开拓了词境,志书怀,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开拓了词境,使词成为一种真正的抒情文体。使词成为一种真正的抒情文体。n3 3)突破)突破“词必协律

59、词必协律”的传统法规,注重词的传统法规,注重词的文学生命而忽略其音乐生命,使词成为独的文学生命而忽略其音乐生命,使词成为独立发展的新诗体。立发展的新诗体。n4 4)表现手法上,)表现手法上,“以诗为词以诗为词”,将诗的表,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的创作中,丰富了词的表现现手法移植到词的创作中,丰富了词的表现方法。具体为用方法。具体为用“题序题序”与使用与使用“典故典故”。n5 5)在风格上,开创)在风格上,开创“豪放豪放”一派,建立一一派,建立一种新的美学风范。种新的美学风范。n6 6)语言清新自然,变化自如,丰富多彩。)语言清新自然,变化自如,丰富多彩。n苏轼的词风刚柔相济,苏轼的词风刚柔相济,“清远雄丽清远雄丽”,表现出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创立了新的表现出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创立了新的美学风范,不仅开启了豪放词派,而且美学风范,不仅开启了豪放词派,而且对后代词人产生了广泛影响。对后代词人产生了广泛影响。n后人对苏轼词给予极高的评价,宋人胡后人对苏轼词给予极高的评价,宋人胡寅言:寅言:“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酒边集序酒边集序)最能表明苏词的历史)最能表明苏词的历史意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