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曲辕犁新考-最新文档资料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20898690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敦煌曲辕犁新考-最新文档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敦煌曲辕犁新考-最新文档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敦煌曲辕犁新考-最新文档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敦煌曲辕犁新考-最新文档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敦煌曲辕犁新考-最新文档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敦煌曲辕犁新考敦煌地区的石窟壁画中,有大大小小的农作图 70 余幅。这 些农作图不仅生动地反映了敦煌地区各个时期的农业生产场景, 同时也包含了大量和当时的农业生产工具相关的宝贵信息,其中 最受学界关注的无疑是莫高窟盛唐第 445 窟中的曲辕犁(图 1)。 这不仅因为它在中国农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还因为 它作为当时最先进的耕犁犹如昙花一现,只在壁画中出现了一次 就再也找不到踪影了。盛唐以后的敦煌壁画中出现的仍是笨重落 后的直辕犁。其中的原因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人们。针对这个问 题,曾有学者进行过一些研究,但一直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 本人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2、。一 敦煌曲辕犁的真实性由于长期以来一直有学者怀疑敦煌曲辕犁的真实性,所以, 在展开针对敦煌曲辕犁为什么会昙花一现的讨论之前,首先需要 确定曲辕犁是否真的在盛唐时期的敦煌地区出现过。简单来说, 这主要涉及曲辕犁在盛唐时期出现的可能性和在敦煌地区出现 的真实性两个方面的问题,而前者又是后者存在的前提。1曲辕犁在盛唐出现的可能性 与唐代以前普遍使用的直辕犁相比,唐代的曲辕犁(图 2)有 了明显的进步。第一,使用了短曲辕,操作灵活省力。第二,在 犁箭上加装了犁评、犁建,可以灵活调节耕深。第三,为犁壁配 置了压?、策额等附件,增强了稳定性。正是上述这三个方面的 改进才使曲辕犁的性能有了明显的增强,工作

3、效率大大提高,成 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犁。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部件的产生 时间早晚不一,而这又直接影响到对曲辕犁产生时间的考证。根据现有资料来看,早在唐朝初年,曲辕犁就已经开始使用。 在张鹜的朝野佥载中记载了贞观年间有人用曲桑枝作犁辕的 故事。同时,在陕西三原李寿(577 630)墓壁画中还有一幅牛耕 图(图 3),图中所描绘的耕犁装有一根弯曲的犁辕。这与唐代以 前普遍使用的又长又直的犁辕有着显著的差异。不过,这种曲辕 是长曲辕,与成熟的曲辕犁所使用的短曲辕有明显的不同。尽管 如此,与传统的长直辕相比,长曲辕可以降低牵引点,使耕犁的 稳定性增加,从而降低人畜的劳动强度。虽然长曲辕犁并没有解

4、决长辕所固有的操作不便等问题,但它的出现不仅迈出了从长直 辕向短曲辕转变的重要一步,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耕犁发展 过程中的一种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合理化的趋势。犁箭的产生时间最迟在汉代。汉画像砖石中出现的耕犁大多 装有一根又长又直的犁箭。犁箭的功能除了固定犁辕以增强耕犁 的稳定性外,同时还具有调节耕深的作用,这在江苏睢宁(图 4) 和山东滕县(图 5、6)出土的东汉画像石中都有描绘。从这三幅 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耕犁在犁箭上已经装有调节耕深用的可活 动的木楔。唐代曲辕犁的犁箭与汉代耕犁的犁箭在形制上基本一 致,只不过唐代曲辕犁的犁箭上所安装的调节装置(犁评和犁建) 在耒耜经中被描述得更加具体,其

5、调节作用也更加精细化。 关于犁壁起源的时间,目前学界尚无定论。从考古资料来看, 犁壁在汉代时已经在很多地区使用,河南、山东、陕西等地都出 土了汉代的铁犁壁,其中河南渑池出土的犁壁(图 7),形制已经 相当成熟。在曲辕犁出现之前,耕犁虽然没有配置压?和策额这 两个专门为犁壁设计的辅助部件,但犁壁的安装技术已日臻完 善。从部分出土犁壁的形制来看,其安装方法通常是将犁壁的一 端连接到犁铧或犁床上,背面靠在犁箭或犁梢上,然后用绳子穿 在背面的钮孔中以将其绑缚在犁箭或犁梢上,固定效果与唐代的 曲辕犁相似。由于下文还要针对犁壁进行较详细的讨论,这里不 再赘述。唐代曲辕犁所装备的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新部件如短

6、曲辕、 犁评和犁建的雏形在盛唐以前均已出现,而压?和策额的使用只 不过是将犁壁安装技术以部件的形式固定下来。所以,唐代曲辕 犁在部件功能方面并无实质性的创新,它只不过是把一些相对粗 糙的部件和技术进一步精细化并集中在一起,从而从整体上提高 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从技术角度来说,曲辕犁在盛唐时期 形成是完全有可能的。2曲辕犁在敦煌出现的真实性 曲辕犁出现在盛唐时期,虽然在技术上并无问题,但其是否 在当时的敦煌地区出现过却要另当别论。因此,要想证明敦煌曲 辕犁的真实性,就必须对第445 窟的农作图略加考证。首先,第 445 窟农作图的内容与其它同时期的农作图相比,除了曲辕犁外 并无特殊的地方,所

7、反映的收割、打场、挑运、耕田等都是唐代 敦煌地区农业生产中最常见的场景,完全符合当时敦煌地区的生 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对独特的生产条件,并非依照外来画稿所进行 的临摹。所以,农作图中的曲辕犁应该不是外来之物。其次,第445 窟的壁画和同时期其它洞窟的壁画相比,无论是在绘画风格 还是在绘画技法上都没有明显的变化,甚至还要略显娴熟一些, 这就可以排除外来工匠作画的可能。而敦煌的画工都是当地土生 土长的匠人,它们所描绘的农作图都是身边的劳动场景。如果曲 辕犁没有在敦煌及其附近地区出现过,单靠别人的描述,不可能 画出比例如此精准的图画。第三,敦煌壁画中所出现的各种农业 工具,除了隋代以后各个时期使用的耕犁

8、外,绝大部分可以在嘉 峪关魏晋墓壁画中找到原型。同时,该地区的考古资料也可以提 供一些证明。除了曲辕犁外,这些农具又被后世一直沿用到 20 世纪中期以后,形制上也没有大的改变。由此可以肯定唐代壁画 中的农具都是当时在敦煌地区真实使用过的,曲辕犁也不会例外 的。综上所述,曲辕犁不仅在盛唐时期就已经出现,而且还传播 到了敦煌地区。二 敦煌曲辕犁昙花一现的原因 曲辕犁传播到敦煌地区以后,由于它具有操作轻便灵活、可 以调节耕深等优点,自然会比当地笨重落后的直辕犁更受青睐。 在它的缺点没有暴露出来之前,在敦煌地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普 及也是完全可能的。由于耕犁是当地农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工具 之一,一直倍受

9、人们重视,敦煌壁画中出现的次数远远多于其它 农具,是历代农作图所描绘的重点。因此,曲辕犁的传人,在以 农耕为主的敦煌地区可以称得上是一件大事,自然会引起画工们 的注意,加上曲辕犁的造型优美,所以很快被描绘在当时的壁画 中也就顺理成章了。但是,为什么曲辕犁在敦煌壁画的诸多农作 图中只出现了一次就再也不见它的踪影了呢?要想解释这个问 题,就必须从曲辕犁自身的一些特点来寻 找答案。与敦煌当地传统的直辕犁相比,除了操作灵活、可以调节耕 深等优点外,唐代的曲辕犁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装 有犁壁。犁壁是安装在犁铧上边的一个部件,略呈长方形,带有 一定的弧度,形似犁铧上的耳朵,古代也称犁耳。在使用装

10、有犁 壁的耕犁耕地时,被犁铧松起的土块会沿着犁壁的凹面上升并翻 转,并向着犁壁所倾斜的一边翻落。其作用除了翻转土壤以使地 表的肥料、杂草和秸秆等埋入地下外,还能够把底层土壤翻至地 表以促进土壤熟化,创造深厚的耕作层。在东部农业区,它从东 汉以后就一直是普通耕犁上配备的一个重要部件。莫高窟盛唐第 445 窟的曲辕犁上也安装着犁壁。可能是由于敦煌当地的耕犁一 直没有装备这个部件的缘故,第 445 窟的犁壁被当时的画工描绘 得很醒目,其颜色和周围的土壤有明显的区别。然而,恰恰是这 个在其它地区非常有用的部件却导致曲辕犁在敦煌地区最终被人们所放弃。在敦煌及其附近地区,从嘉峪关酒泉魏晋墓壁画一直到榆林

11、窟第3 窟西夏时期的农作图,大大小小的描述耕田的场景出现了 70余次。除了莫高窟第445 窟之外,其它壁画中的耕犁尽管在 形制上不尽相同,但它们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都使用直辕, 二是都没有安装犁壁。如果说没有使用曲辕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技 术水平的限制,那么不使用犁壁则跟生产技术水平无关,因为犁 壁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东汉时期的耕犁已经较为普遍地安 装。敦煌地区的耕犁之所以不安装犁壁,完全是受当地生产条件 的制约。敦煌地处内陆,四周被沙漠戈壁包围,年平均降水量不 足 40cm ,蒸发量却高达 2400mm ,其降水量根本不可能满足农作 物最低限度的水分需求。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完全依赖灌溉,没有

12、 灌溉就没有农业。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古代人民,历来都视水源为 自己的命脉。敦煌文书S. 5874渠规残卷中就说:“本地, 水是人血脉。”一般情况下,这里的土地只有在浇灌以后才能耕 整、播种。敦煌地区的灌溉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其特点是冬 春季节水量小,夏秋季节水量大。敦煌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全部是 在春季播种,这就造成了春季水少地多的局面,单靠春季灌溉根 本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于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逐 渐形成了一套合理的农田灌溉制度,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其 主要方法就是在秋季主要农作物收获以后,利用此时仍较丰沛的 河水浇灌大部分在早春播种的麦田和豆田,然后在来年春季再把 剩余部分和种植粟

13、、糜等作物的田地浇灌完毕。这样,这些主要 农作物都能按时播种,从而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敦煌地区的农田灌溉制度虽行之有效,但也有一些比较难处 理的问题。该地区在秋季八、九月份进行浇灌的麦田、豆田的播 种时间是在次年的二月份,而从敦煌文书P. 3560号背的沙州 敦煌县行用水细则中的相关规定来看,每年麦苗的第一次浇灌 时间是在农历三月中旬以后,其间相隔六七个月。敦煌地区空气 十分干燥,又没有降水补充,如果处理不当,第二年春季这些土 地的土壤水分就会损失殆尽,根本无法保证小麦正常发芽、生长。 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在灌溉后及时耕地、耙耱,切断土壤中的毛细 管,在土壤表层形成一个疏松的细干土层来防止水分蒸

14、发,然后 借助冬季土壤封冻把水分保存下来,直到来年早春播种时节。所 以,敦煌地区在耕整土地时最为看重的是如何能尽可能多地保存 土壤水分,耕作质量只能放在第二位。犁壁的使用固然能大大提 高耕作质量,但是在敦煌地区的人们看来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那就是它会损失大量的土壤水分。在使用犁壁翻耕时,底层的湿 润土壤会被翻至地表,在敦煌常年晴朗的天空下和极端干燥的大 气环境中,这些土壤中的水分在来不及充分渗透的情况下就迅速 蒸发,从而大大降低了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这样处理过的土地, 在来年根本无法保证播种的种子能正常发芽。即使是第二年春季 耕整的土地,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因为耕整、播种后,土地不可 能立即浇灌

15、,必须严格按照灌溉制度进行,其间隔时间一般在两 个月以上,这种翻耕处理过的土地仍然无法保证作物的正常生 长。所以,尽管使用犁壁会带来种种好处,但在敦煌地区它唯一 的缺点却使它失去了用武之地。实际上,敦煌地区推广新式耕犁并不只是在唐代进行过尝 试。敦煌文史资料选辑第 2辑中有这样的记述:“据1953 年县三干会总结记载:开始推广七寸步犁。说明在这之前, 翻地工具主要采用两面翻土的老犁,平均翻地深度四寸左右。到 1955 年,全县已拥有七寸步犁3370 部,双铧犁 11 部,小麦收 割机一台(见1955 年全县农业工作总结),说明这时步犁已 取代了老犁。到1967年,全县已拥有山地步犁1500 多

16、部。从此, 山地步犁开始取代七寸步犁。”可见,建国初期敦煌地区曾经大规模地推广过新式耕犁。其 中,最先推广的新式耕犁是七寸步犁,其结构与唐代的曲辕犁比 较相似。这种耕犁非常适于在平原地区作业,自 50 年代大规模 推广以来,在许多地区一直沿用至今。随后取代它的山地步犁是 一种适于在丘陵、山区作业的犁具,在形制和功能上与敦煌老犁 比较相似。敦煌地区地势平坦,没有明显的坡度,为什么要用它 来替代适于在平原作业的七寸步犁呢?根据笔者的实地调查得 知,当时之所以要用山地步犁更换七寸步犁,是因为后者有一个 很大的且只朝向一面翻土的犁壁,耕地时会把土壤完全翻转,使 底层湿润土壤暴露在外,从而导致严重跑墒,

17、用它耕过的田地出 苗率明显下降。山地步犁没有安装那种大犁壁,并且犁铧呈V字 形,可以向两边翻土,其耕田原理与敦煌老犁颇为相似,避免了 将底层湿润土壤上翻,所以能够将土壤水分流失降到最低限度, 从而得以保存下来。七寸步犁所遇到的情况与唐代敦煌曲辕犁的遭遇如出一辙, 究其原因,这两种耕犁都在东部地区形成发展的,其结构和功能 是针对东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实际而设计的。河西地区的生产条件 与东部地区有非常大的差别,对农业生产工具的要求自然会有比 较大的差异,这是东部地区一些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在这里无法 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七寸步犁的推广失败,进一步证明犁壁是 阻碍包括曲辕犁在内的一些新式耕犁在敦煌地区进行

18、普及的症 结所在。敦煌地区不使用犁壁的传统,不仅反映在各个时期的壁画 中,而且从藏经洞出土的敦煌文书里也可以找到一些线索。由于 敦煌地区所使用的铁制品主要是从其它地区长途运输而来,所 以,古代敦煌地区铁制品的价格非常高,是比较重要的家庭财产。 在许多分家、处分遗产等文书中,小到一张铁镰都要记录在案。 犁壁是大件铁制品,对一般家庭来说,其价值是相当可观的。如 果它是当地耕犁上较为常用的部件,必然会在文书中留下一些线 索。然而,敦煌文书中虽然有很多铁质农具的纪录,却没有一处 与犁壁有关。这说明犁壁在当时的敦煌地区没有被大面积使用 过。不仅如此,从汉代大规模农业开发开始一直到建国初期,敦 煌和河西走

19、廊其它地区所使用的绝大多数 耕犁一直没有安装 犁壁,这也有力地证明了犁壁不适用于河西走廊独特的农业生产 条件。既然犁壁是阻碍人们使用曲辕犁的罪魁祸首,那去掉犁壁不 就可以解决土壤水分过分流失的问题了吗?因为即使不安装犁 壁,曲辕犁仍有很多优点,完全可以被当地人们所接受。但是, 在带有犁壁的曲辕犁昙花一现过后,敦煌的壁画中出现的仍然是 笨重的直辕犁,并没有出现可以用于松耕作业的省去犁壁的曲辕 犁,这又是为什么呢?要想弄清楚这一点,就必须回顾敦煌地区 耕犁形制的演变历史。敦煌地区最早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开始于西汉。汉书?西域 传:“骠骑将军西击匈奴右地,降昆邪、休屠王,遂空其地。 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

20、泉郡,后稍发徙民充之,分置武威、张掖、 敦煌,列四郡,据两关焉。”这是河西地区大规模农业开发的开 始,其主要劳动力均从内地迁徙而来,所使用的劳动工具和生产 技术也与内地基本相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长直辕犁就 和当时内地耕犁的形制基本一致(图 8)。这种长直辕犁属于框形 犁,主要由犁辕、犁床、犁梢、犁箭和犁铧等部件构成。此后, 这种形制的耕犁在河西走廊地区被长期沿用,嘉峪关酒泉魏晋墓 壁画(图 9)和莫高窟北周第290 和296 窟中的农作图(图 10)里的 耕犁全都是这种形制的耕犁。从唐代开始,敦煌地区长期沿用的框形犁被另外一种形制更 为原始的耕犁所代替。这种耕犁结构非常简单,它没有明显

21、的犁 床,也没有犁箭,构件为犁辕、犁梢和犁铧以及连接犁辕和犁梢 的一根短木棍(图 11)。这种耕犁和前面提到的框形犁都是长直 辕犁,由于它没有犁床,为了便于区分,权且称它为无床犁。这 种无床犁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犁梢十分粗大,显得相当 笨重。敦煌地区,用无床犁取代框形犁无疑是当地人们经过长期的 实践总结后才决定的,虽然这种无床犁看上去要比框形犁显得更 为原始,但它显然要比后者更适合当地的生产条件。在这里,由 于不宜使用安装犁壁的耕犁进行翻耕,要想改善底层土壤就只能 通过深松耕。这从敦煌壁画中也可以看到一些线索。在大多数耕 田场景中,耕犁都入土很深,根本看不到犁铧,犁梢的前部和两 侧通常绘

22、有波浪状的线条用以表示被分开的土壤(图 10)。在进行深松耕作业时,犁铧松启的土块通常比较大。如果使 用框形犁,这些大土块就不容易破碎。因为框形犁有一个较长的 犁床,土块被犁铧松启之后并不能马上就受到犁梢或犁箭的挤 压,加上框形犁的犁梢和犁箭都比较纤细,破碎土壤的能力很有 限。这样一来,用框形犁耕地就容易在田中出现大量的大土块, 并且犁铧入土越深,情况就越严重。而大土块越多,土块间的缝 隙越大,土壤水分就越容易散失,其直接后果是在田中形成许多 大的干土块,这就给后期耙耱带来比较大的难度。另外,框形犁 的犁架纤细,耕幅较窄,劳动效率比较低。无床犁没有明显的犁床,犁梢宽大,犁梢与前部的犁铧之间 有

23、一定的弧度。耕地时,被犁铧松启的土块在往上凸起的时候会 立即受到犁铧后部宽大犁梢的挤压而破碎,不易形成大土块,并 且犁铧入土越深,效果越好。使用这种耕犁进行深松耕作业,既 能把土壤处理得比较松碎,又不会把底层湿润土壤翻至地表,非 常适合敦煌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同时,无床犁的犁梢宽大,耕 幅自然比较宽,劳动效率也就会相应地提高。因此,敦煌地区用 看似落后的无床犁代替框形犁,其实是一种进步。曲辕犁也属于框形犁,如果把曲辕犁的犁壁去掉,那么用来 支持犁壁的压?和策额就没有安装的必要了。这些部件全部去掉 以后,除了犁辕有所区别之外,曲辕犁的主要结构就与敦煌地区 最初使用的框形犁基本一致了。所以,如果用

24、省去犁壁的曲辕犁 去代替无床犁好,就敦煌地区的生产实际来说,这不但不是一种 进步,反而是一种倒退。因为曲辕犁虽然有操作灵活、可以调节 耕深等优点,但其最主要的松碎土壤的功能却大大不如无床犁 好。因此,当地的人们是不可能用省去犁壁的曲辕犁来代替无床 犁的。由于无床犁和曲辕犁的结构差距太大,加上小农经济的保 守性和经济、技术等因素的限制,敦煌这个当时只有三万多人的 小地方,把短曲辕和无床犁结合在一起的改造工作也是无法进行 的。这样一来,曲辕犁就只能被束之高阁了。综上所述,曲辕犁虽然在盛唐时期就已经传到了敦煌地区, 但由于它并不适合当地的农业生产需要,很快就被淘汰了。由于曲辕犁在敦煌地区存在的时间很短暂,所以反映在当时的壁画里就是盛唐第 445 窟中的昙花一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