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导管消融相关的重要左心房解剖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20890641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8.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房颤导管消融相关的重要左心房解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房颤导管消融相关的重要左心房解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房颤导管消融相关的重要左心房解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房颤导管消融相关的重要左心房解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颤导管消融相关的重要左心房解剖(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房颤导管消融相关的重要左心房解剖詹贤章广东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2012-12-05 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是心律失常领域近年来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在转复或维持窦律及改善生活 质量方面显著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房颤治疗领域地位日益提高,已成为部分阵发性房颤 患者的一线治疗。由于房颤导管消融技术复杂,消融径线相对较多,对于持续性房颤,常需 在肺静脉前庭隔离基础上联合线性消融(左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二尖瓣环左房后壁线 和冠状静脉窦内)及碎裂电位消融,涉及到左心房多个区域。熟练掌握房颤导管消融相关的 左心房解剖特点,可缩短术者学习曲线,提高消融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 的现实意义。一、肺静脉及

2、肺静脉前庭 肺静脉及肺静脉前庭与房颤发生及维持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在肺静脉一左房交界处有心房 肌纤维延伸进入肺静脉内,称为心肌袖细胞,其中部分心肌袖细胞具有自律性,且不应期较 短。同时,肺静脉前庭的心肌纤维排列具有高度的非均一性,是心房内各向异性传导最为显 著的部位,不但容易形成致心律失常局部病灶,而且容易形成肺静脉.左房折返,当快速激 动通过这一部位时易导致颤动样传导。行环肺静脉隔离使肺静脉及心房达到双向传导阻滞是 目前房颤导管消融的基本术式。近 10 余年快速发展的影像学技术证实肺静脉最常见解剖类型为四条肺静脉,分左右侧各上、 下两条汇入左心房后壁,其中双侧下肺静脉开口较上肺静脉更朝后(见

3、图1A),因此,操纵 导管进入下肺静脉时,需向脊柱、朝后方向旋转导管才能顺利进入,否则易误进入左心耳或 到达外侧壁,可能导致心房穿孔。另外肺静脉解剖也具有较大的变异性,理解这些解剖变异 有助于在肺静脉口周围设置消融径线。常见的变异是多条右侧肺静脉,发生率约为18% 29%,应避免在这些变异的肺静脉口内设置消融线,以免引起肺静脉狭窄。另一常见解剖变 异是肺静脉共干,左侧肺静脉更常见(30%)。ABLeft 衆 riumLeft atrium1.扎唇位显示经典的四条肺靜脉分布及蔑哦嘛结构 B 左 后位显示左上肺靜猱及左心耳近端,左上肺静脉肌袖显著抵 于左下肺静脉円G移陽左鶴題显示肺静脉入口,淤有明

4、盡 静脉-心房分界线 D-组綁切片显示肌袖在心房壁较厚,向肺 静册远端軽行逐渐变薄Q ( T显示心外屣纤錐脂肪组纵还有 丰富的神经节口 (引自 Circ Arrhythm ElecVaphysiol. 2012;5; 220-22&I肺静脉前庭是肺静脉和左房相延续的区域,为心脏大静脉肌袖结构(见图1B),其边缘通常 距离肺静脉开口处约0.5cm1.5cm,但左肺静脉前缘往往和左肺静脉开口重叠。早在1907 年 Keith 及 Flack 在论证窦房结功能时就已经详细介绍肌袖组织,但其电活动在近代才为心 脏电生理学家所认识。目前认为肌袖为房性心律失常的常见触发灶,在静脉及左房交界处最 厚 (1.

5、01.5mm),离肺静脉开口越远,厚度越小(见图1D)。考虑到肺静脉一左房交界处 分界并不清楚(见图1C),肌袖同时具有肺静脉及左房的组织学特征。二、左心耳、左心耳嵴部 左心耳是一个结构精细而复杂的器官,它是左心房的一个盲端,呈倒挂圆锥体状,主要结构 有左心耳尖、左心耳体、左心耳底及梳状肌等。左心耳特殊的盲端结构特点是房颤患者血流 淤滞、血栓形成的解剖基础。近年研究显示左心耳在部分房颤的发生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隔离左心耳有利于提高房颤消 融的成功率。Natale等报道987例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29%)再次消 融时发现, 266 例(27%)左心耳内存在高频电活动,其中86例

6、患者(8.7%)肺静脉电位消 失,左心耳是引起房颤复发的唯一触发灶。随后将266 例左心耳内存在高频电活动的患者分 为三组:左心耳局灶消融组(56 例)、左心耳隔离组(167 例)和对照组(43 例),在二次 手术后平均随访123个月,这三组患者房颤的复发率分别为68%、15%和74%,左心耳隔离组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V0.001)。然而,由于左心耳壁薄,左心耳隔离的安全 性值得重视。该研究报道,在左心耳消融的过程中,4 例(1.8%)患者出现了心包压塞。另 外,由于左心耳隔离后,其电活动中断,收缩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可能会增加脑栓塞的危险, 需要终身服用华法林抗凝。豁2 A和母均皇示左

7、心耳开口及左肺静脉开口之同不同形态的 左心耳曦部 C.组织切片显示左心耳端部(白箭头)T技下 有一小动脉 (引自 Circ Arrhythm Electraphysiol. 2012; 5: 220-22& )左心耳嵴部为Keith于1907年首次报道,位于左心耳与左肺静脉之间,其解剖变异较大(见 图2)。有研究显示,左上、下肺静脉水平嵴部最宽分别可达6.5mm、12.5mm,最长可达33.5mm。 消融时需确定导管是否位于嵴部,方法是将导管送入左上肺静脉,保持逆钟向旋转张力,缓 慢回撤导管,导管突然进入左心耳,此处即为嵴部。对于宽大嵴部,导管常可稳定贴靠,消 融径线易达完整、连续,而对于狭窄

8、嵴部,导管不易贴靠,易进入左心耳消融。单纯的电解 剖标测图像不能显示嵴部的解剖特征,因此在此部位的消融存在一定风险。而在Carto-Merge 或 EnSite-Fusion 技术指导下,整合图像在不同体位及切面观下清晰显示了嵴部的解剖特征, 在狭窄嵴部消融时,可实时观察导管与左心耳的位置关系,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另外,消融 完毕后,切面观也可清晰显示嵴部消融径线是否连续、完整,避免遗留裂隙。嵴部附近存在 Marshall韧带,此韧带可出现异常激动灶并触发房颤,因此应尽可能对该区域的局部电位进 行较彻底的消融。三、左房顶部左房顶部形态多样,可表现为平坦型、凹陷型、突出型等。不同形态可影响导管的操

9、作,术 者可根据顶壁形态、个人习惯进行消融。通常凹陷型结构对导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消融较 困难;而凸向腔外的憩室样结构常导致消融径线不完整影响消融的有效性,或因憩室部壁薄, 导管操作、消融引起心包压塞等并发症,术中应细致操作。左房顶部与肺动脉主干距离较近, 尽管目前还没有房颤导管消融损伤肺动脉干的相关报道(这或许得益于肺动脉快速血流降温 的保护作用),但为了避免损伤肺动脉干,在左房顶部尤其是在靠近右上肺静脉消融时,应 避免过高功率长时间消融。四、左房峡部左房峡部位于左下肺静脉与二尖瓣连线上,跨过左房后下壁(见图3A)。在无房颤人群中, 左房峡部平均长度约(357) mm,通常厚薄不均,峡部中部

10、心肌最厚,平均(3.80.9) mm, 两端逐渐变薄;心内膜面凸凹不平,凹处心肌相对较薄,心外膜层有肌袖、心大静脉、左回 旋支走行(见图3B)。运用CT显像技术发现左房峡部有多种形态,依次为凹形(82%),直 形(13%)及囊袋形(5%)。左房峡部在与左下肺静脉交界水平离食管最近,约(3.53.1) mm, 50%患者左房峡部直接和食管相连,因此在左房峡部及左下肺静脉交界处消融时应谨 慎小心,避免损伤食管,造成食管心房瘘。另外,不少患者需联合心内膜及冠脉静脉窦内放 电消融,方能实现左房峡部传导的双向阻滞,在冠状静脉窦内放电时应谨慎小心避免心脏压 塞及损伤回旋支动脉。g?3. A.灵示二尖鵜峡部

11、位于二尖禰环与左下月市静脉之闾 0 组织切幷掘示二尖潇峨部壁库薄革均及和心大静腮解剖关(引自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ioL 2012; 5: 220-226 )五、左房毗邻解剖:食管、膈神经等 熟悉左房毗邻结构如食管、膈神经走行等对减少心房食管瘘、膈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具有 重要意义。食管走行于左房后面,但其沿左房后壁走行的方式存在不同类型, 40%位于左右 肺静脉之间,40%偏左侧,20%邻近右肺静脉。CT或心腔内超声等影像学技术显示在左房与 食管接触最紧密处,左房内膜与食管腔中心距离仅约4.3mm。因此,食管走行方式、与左 房位置关系、左房后壁与食管腔的距离等多

12、方面因素使左房后壁的消融面临严峻挑战。术前 CT 检查很有必要,但应注意术中食管会发生较大范围移动,三维电解剖标测有助于准确反 映食管位置移动。另外在手术中逐步增加功率及消融时间或采用心腔内超声指导下消融有助 于减少该并发症。左房后壁和食管之间有左侧迷走神经走行,其与食管之间的解剖关系也有 多种变化,预防左侧迷走神经损伤与预防食管损伤的策略一致。右侧膈神经走行位置临近右心房和上腔静脉的侧后部,然后向下至右上肺静脉的前部。在此 处,其位于右上肺静脉左房开口处相应的心外膜及肺门的前面。而左膈神经向下走行时临 近左心耳。因此,在上腔静脉右心房交界处、右上肺静脉开口处消融时容易损伤右膈神经, 左心耳尤其是其底部消融易损伤左膈神经。术中一旦发现膈神经被夺获,则应避免在该位置 消融。小结 总之,左心房是房颤导管消融的最关键区域,熟悉左心房的解剖结构有助于提高消融成功率、 减少手术并发症。未来通过整合不同显像技术,实时三维或四维显像,提供包括左房在内的 心脏真实的空间结构及功能,识别更为精细的心脏解剖结构及消融靶点,是房颤导管消融技 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些技术的发展也会丰富我们对左房解剖结构及电生理特性的认知,从 而有助于开发更为安全有效的消融术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