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上传人:hloru****lorv6 文档编号:20885116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九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本试卷共20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号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一二三四得分第一部分得 分评卷人(1-9题 34分)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4分)(1)月光下,小桥披上了一件银纱,像月光下的仙女_(yo ro)多姿。(2)细细的藤蔓上挂满了花朵,在风中_(yo y)。(3)屈原的作品中表现自己胸怀政治理想却被无视的忧戚(_)之感俯拾即是。(4)一连半个月的阴雨天终于过去,明媚鲜妍(_)的春光再次回到了我们身边。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稍逊(xn) 分外(fn) 风骚(so) 莽莽(mng)B嘶哑

2、(s) 折腰(zh) 腐烂(f) 娉婷(pn)C柔嫩(nn) 翅翼(y) 冠冕(gun)枉然(wng)D呢喃(nn) 咏赞(yng) 飘逸(y) 汹涌(yng)3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B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枉然:白白地)C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丰润:指丰茂滋润)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举止潇洒的人)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沁园春雪一词写景、议论、抒情水乳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映照,巧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B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

3、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大陆的无尽思念。C艾青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的自白。诗人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D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歌在形式上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5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A看到这张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那充满无限乐趣的童年世界。B是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取得广大人民群众信任的大事。C不能只为考试而学习,更不能用应付考试的方法接近知识、吸收知识,要为完善自我而努力学习。D教育的根本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在未来生存发展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构建学生健全

4、完善的人格。6下列诗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分)A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B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C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D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7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啊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A B C D8默写。(6分)(1)长大后,乡愁是 。我在这头, 。(2)

5、我爱这土地中直接抒情表达主题的句子是: 。(3) 余光中的乡愁中把故乡之思升华为家国之思的句子是: 。 9综合性学习。(6分)中小学阶段背诵了那么多的中国古诗词,毕业以后还能记得多少?铭记在心的古诗,工作后用不用得着?就这些问题,南国早报做了一次网上问卷调查,请你完成下面题目。您认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是否有必要让学生学中国古典诗词?受访者构成:本次问卷调查共有199名读者参加,涉及教育、文字、技术、金融、政府部门等领域的从业人员。受访者毕业已超过6年。(1)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上图的主要信息描述清楚。(3分)_(2)你的同学小明说:现在铭记在心的古诗,工作以后就用不着了,没有必要花许多精力学好中

6、国古典诗词。根据你的认识,你要如何对他说?(3分)_第二部分得 分评卷人(10-21题 36分)(一)名著阅读。(第10题)(4分)(1)“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这是艾青太阳的话中的诗句,请简要说说艾青太阳的话描绘了什么形象?寄托着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分)(2)酒壮英雄胆,酒成(误)英雄事。聚义梁山,“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水浒英雄的豪情似乎总离不开一个“酒”字。请借助你的阅读经历,简述水浒传中一个关于“酒”的故事。(2分)(二)阅读下面这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9分)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7、,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1对这首词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中的“惟”“顿”都是副词,“惟”字强调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写出了大雪覆盖面积之广;“顿”字写出了黄河封冻速度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的“舞”“驰”两个动词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予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气勃勃。C沁园春雪是一首

8、词,从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帝王,抒发了自己的抱负。1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采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1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词结构上的作用各是什么?(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8分)代才女林徽因林徽因父亲林长民是清末民初政坛上的风云人物,母亲何雪媛没有文化,林徽因的启蒙教育落在同住一起的大姑母身上。1916年,林徽因进了有名的培华女子中学读书。该校教风谨严而得法,原本聪慧的林徽因受到了良好培育,日后出色的英语即起步于此,并早早萌生了文化意识。1920年春天,林长民赴欧洲考察西方宪制,特意携林徽因同行,旅居伦敦一年有半。林长

9、民行前明确告知女儿:“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察诸国事物增长见识。要汝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在伦敦,林徽因确立了献身建筑科学的志愿。父亲的房东是位女建筑师,林徽因从她那里领悟到了建筑的魅力。林徽因的艺术气质和文学才华,使她以诗人的眼睛发现,坚硬冰冷的建筑物中蕴含着“诗意”和“画意”,她提出了一个建筑学概念“建筑意”,将建筑学研究注入了人文的色彩,这是林徽因在建筑学方面独特的重要建树。1928年,新婚不久的林徽因、梁思成受聘于东北大学,创建了当时中国大学里的第一个建筑学系。在生下儿子从诫后,她力争要与梁思成同行外出考察,在五六年时间里,林徽因的足迹遍及六七个省份。最为辉煌的一次

10、考察,要数五台山木结构佛光寺的发现。日本人曾扬言,中国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已不复存在,要看这样的建筑只有去日本的奈良。林徽因和梁思成立志要找到中国唐代的木结构建筑。1937年初夏,梁思成、林徽因向五台山进发,山路狭窄崎岖,他们只好骑着骡子慢慢前行。后来连骡子也不肯走的时候,只得下来牵着它继续前行。步履蹒跚地走了两天,他们在黄昏中突然望见了夕阳下金光四射的宏伟殿宇,再近看翘起的飞檐,硕大的斗拱,还有柱头、门窗,处处都像唐朝工匠的高超手艺。野外考察古建筑的生活异常艰苦,常常要担心断餐,行路要靠原始的大车和毛驴。而林徽因,一个身患肺结核的弱女子,却和男人一样,餐风宿雨,爬梁上柱,这显示出她的坚忍、刚毅以

11、及对理想的执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是林徽因事业上的又一辉煌成就。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上,全体起立通过了国徽图案决议。在这庄严时刻,受邀出席大会的林徽因泪花簌簌。(节选自陈学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有改动)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2分)A林长民携女同行可谓用心良苦,不仅希望她能拓宽视野,还希望她能増强改良社会的责任感。B伦敦之行让林徽因领悟了建筑的魅力,确立了献身建筑科学的志愿,也成就了她的艺术气质。C林徽因的艺术气质和文学才华,使她能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建筑物中不为常人所知的美。D林徽因虽是梁思成的妻子,但在建筑事业上她并不依赖于他,而是坚忍

12、、执着地与他一起求索。E. 林徽因、梁思成对五台山木结构佛光寺的考察历尽艰辛,其动力源于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精神。15从文中看,林徽因在建筑学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3分)16根据文章内容,请探究林徽因取得建筑学多方面成就的原因。(3分)(四)阅读短文,回答下列小题。(15分)旧 土 宁新路父亲把一堵旧墙拆了,和成泥巴,打成土坯,砌房子,抹墙皮。旧墙的土看上去很老了,老得有点儿像姜黄色了,老人们说是唐朝的,甚至说是秦朝的,反正是久远留下来的墙,这墙的土跟地里的不一样,太陈旧了。我担心老成这样子的旧土,打成土坯,砌成房子,抹成墙皮,用不了多长时间,墙会像枯木一样,渐渐松散、倒掉。我劝父亲不要用这样的泥

13、土砌墙、盖房,父亲一点儿也没理我的话,不但把那堵很长的大墙拆了,而且还把墙底下的土也挖出来和成了泥。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你用这么陈旧的泥土盖房子,心里到底有没有儿孙?父亲说,泥土有什么老不老的,泥土从来不会老;再老的泥土,见了水,和成泥,就是新泥;打成土坯,土坯就是新的;砌成墙,墙就是新的;盖成房子,房子就是新的,放心住吧果然,这老墙的土,和成泥很耐用,打成土坯很硬实,砌成墙很敦实,抹上墙很细腻。父亲的选择是对的,用旧土和泥巴砌成的墙,比地里挖的新土有黏度,耐风耐雨耐晒,这三十多年过去了,房子结结实实,院墙稳稳当当。父亲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离去十多年了,如今他的子孙住着,墙皮旧了,

14、墙体还是好好的,粉刷了几次,还如新房似的。由此,我对旧土有了新的认识,我感到泥土是一种神奇、有生命而永远不死的物质。一块荒芜千万年的土地,看上去静静地沉睡在那里,甚至不长一草一木,你以为它早已死去,其实不然,如若浇上一瓢水,这喝了水的土,不管是黄土、红土、黑土,立刻就会变得灵动了起来,像睡醒了似的,黄土就会变得更黃,红土变得更红,黑土变得更黑泥土活了。这喝了水,被水唤醒了的旧土,你不动它,恍若永远在水中,它是醒着的;你若动它,它便会越来越有灵性。一旦被捏、揉、搅、捶、打过,泥就全醒了,倘若揉、搅、捶、打的时间更长,泥就会越鲜亮、越精神、越黏,甚至会灵气十足。这时候的泥好似有了筋有了骨,有了柔软

15、轻盈的生命,打成土坯也好,烧成砖瓦陶瓷也好,就看你想让它成为什么,它就会让它的生命绽放出千姿百态的形状。一片毫无生机的土地,能给你的触发是枯涩的,你想象不出来这片寂寞的旧土,会长出什么来。它会长出金黄色的庄稼、香甜的苹果、参天的大树,变成碧波荡漾的林海吗?不需要你投入满地黄金,不需要你苦苦膜拜,只要你给它水,让它喝足了醒来,你撒下的种子,就会长出你要的东西。黄土高原荒凉,是泥土讨厌那个地方吗?江南绿树成荫,是泥土偏爱那个地方吗?不论是黄土还是红土,等待的不是荒芜,是唤醒它的水。旧土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那村边一望无际的田野,是什么时候成为耕田的?地下挖出了秦朝的砖汉朝的瓦,还有唐朝的锄头,那说

16、明这片地耕种了几千年了。几千年来每年都春播秋收,它滋养了村里祖祖辈辈的人,还有那些牲口。耕种它的人,几千年来从这地里“冒”出来,死了又被埋到这片地下。地被耕来耕去,人生生死死,这地几千年来有可能一年也没有闲过,会老了吗?我捧起这老田里的泥土,湿润润的,油黑黑的,孕育的小麦正在抽芽,哪像耕耘了几千年的土地,简直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我坚信,只要给它水的滋养,给它足够的肥料,这田地的旧土,永远是年轻的,永远也不会老去。每一捧旧土,都不可小看。每一捧旧土,无不经受了数亿年的风霜雪雨,无不经受了数不清的践踏和摧残,无不见证、饱尝和承载了死的悲惨、血泪与世间残酷。被屠刀,被烈火,甚至被炮弹蹂躏过

17、的泥土,喝过雨水,照样会活,照样会新,像新的泥土一样。这就是旧土。旧土承载世间万物,承受了天地间风雨雷电的摧残,承受了人和动物的一切暴行,包含和消融了发生在大地上的所有污垢、丑陋和罪恶。尽管它是负重和苦难的,但旧土不旧,旧土在一滴水的滋润下,依然是生机勃勃的精灵。我膜拜大地,敬仰旧土。(有删改)17第段中作者说“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作者为什么埋怨父亲?(3分)18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3分)19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20请对第段“这老田里的泥土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做简要品析。(3分)21本文的题目能否换成旧土与水?请说出理由。(3分)

18、第三部分得 分评卷人 (22题,50分)24根据要求作文。大自然拥有阳光,万物才显出生机与活力;生活中拥有阳光,人们才能享受温暖与甜蜜。也许,阳光是一种关爱;也许,阳光是一种心态;也许,阳光是一种追求;也许请以“阳光”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如需出现,一律用符号代替)。答案及解析1 (1)妖娆 (2)摇曳 (3)yu q (4)xin yn2D【解析】A“分”应读“fn”。 B“娉婷(pn)”应读“png”。C“冠”应读“gun”。3D【解析】 “风流人物”英俊的、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4C【解析】 考查

19、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C.艾青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的自白。诗人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炽热的爱国情怀。据此,C项所说的“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5C【解析】 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看到”;B项两面对一面,应该删去“是否”;D项有误,“传授”和“能力”不能搭配。故选C。6A【解析】A句是描写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B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答案为A。7C【解析】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根据语意连贯的原则,可判定为首句;句的“这”指代“家何尝不是一只船”,应该排在后;根据句式特点可知,剩余

20、的四句应为两两对应的转折句式,由句末尾的“岁月”判定后面应为,由句内的“陌生”判定转折句为。故选C。8(1)一张窄窄的船票;新娘在那头。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9(1)本次调查共有199名读者参加,涉及多个领域,受访者毕业已经超过6年,在这些受访者中91.45%的人认为有必要让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5.53%的人认为有没有学习都无所谓,仅3.02%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学习。 (2)小明,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些杰出的古诗词之所以历经千年还被传唱,那是因为

21、它们是古代文化的精髓所在,那些深刻的内涵、精练的词句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宝藏,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中国古典诗词。【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此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图意,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力争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本次问卷调查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调查结果很有说服力。从“91.45%”这个百分数可知,绝大部分人认为学习古典诗词是有必要的,“3.02%”说明极少一部分人认为没有必要。(2)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

22、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作答时可以结合“古典诗词是古人的智慧结晶”“能教给我们做人做事之道”“培养语感,对写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几个方面来回答。10(1)诗人描绘了太阳的形象,寄托着诗人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 (2)【示例一】酒壮英雄胆。“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发配至孟州牢营,管营施忠之子施恩,慕其名,二人结拜。施恩的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闻之大怒,带酒边走边喝赶至快活林,痛打蒋门神,夺回酒店。【示例二】酒误英雄事。“鲁智深喝酒误事”。林冲服役前,鲁智深答应林冲照顾他的娘子和家人,可因喝酒迟到一步,没能阻止悲剧发生。林娘子被高俅之子高衙内

23、侮辱了,随后上吊而死。11C12采用比喻的手法。将雪后的山比作“银蛇”,将雪后的高原比作“蜡象”,生动形象。另外“舞”“驰”以动写静,增添了生机。 13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阕的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价。提示:这句话处在上阕的最后,一般来说就要考虑是不是过渡。14 BE 15 (1)提出了一个建筑学概念“建筑意”;(2)与梁思成共同创建了当时中国大学里的第一个建筑学系;(3)找到了中国唐代的木结构建筑佛光寺,推翻了日本人的论断;(4)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 16 (1)良好的教育:大姑母的启蒙教育,培华女子中学谨严而得法的培育。

24、(2)开阔的视野:旅居伦敦,增长见识,领悟建筑的魅力。(3)极高的天赋:艺术气质和文学才华,使她发现建筑物中蕴含着“诗意”和“画意”。(4)实证的态度: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材料。(5)可贵的精神:坚忍、刚毅以及对理想的执着。 【解析】1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B项,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及伦敦之行对林徽因艺术气质的成就;E项,以偏概全,从文中看,还应有他们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民族责任感。据此,答案为BE。15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

25、,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结合文章第3、4段叙写的内容,筛选出其中的“她提出了一个建筑学概念建筑意,将建筑学研究注入了人文的色彩,这是林徽因在建筑学方面独特的重要建树”“1928年,新婚不久的林徽因、梁思成受聘于东北大学,创建了当时中国大学里的第一个建筑学系”“最为辉煌的一次考察,要数五台山木结构佛光寺的发现”“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是林徽因事业上的又一辉煌成就”这些语句概括作答16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林徽因取得建筑学多方面成就的原因是:依据文章第1段可概括出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第2段写其旅居伦敦,增长见识,具有开阔的视野;经3段写其发现建筑物

26、中蕴含着“诗意”和“画意”,体现了她有极高的艺术气质和文学才华;第4段写其坚持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材料,即使是身患疾病的情况下,仍然以坚忍、刚毅的品质,坚持餐风宿雨,爬梁上柱,这些也是其取得成就的原因。据此概括作答。17“我”担心用旧土盖成的房子用不了多长时间,墙体会像枯木一样,渐渐松散、倒掉;担心父亲盖屋只是为了自己住,不顾及儿孙。(意思接近即可) 18过渡段,承上启下;引出文章的主题:对旧土的深刻认识。 19 提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赏析点:将旧土赋予人的情感,从“喝”“唤醒”“醒着”“灵性”等词中任选一个赏析即可。 20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耕种的土地喻为母亲,将正在抽芽的小麦喻为孩

27、子,说明了这田地的旧土,永远是年轻的,永远也不会老去。 21不能。作者是从旧土得到人生启示的,写作的主要对象是旧土,主旨是赞美旧土;水只是行文中唤醒旧土的重要因素之一。 22【解析】这是一道话题作文。话题“阳光”,既指自然界的阳光,也包含它的比喻义,它象征关怀,象征温情,象征奉献,象征积极开朗、充满青春活力。指人们在生活中内心感受到的“阳光”,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境遇,对“阳光”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和理解。这个题目能为同学们提供发挥、施展的空间。这篇文章在写作时,最好运用“阳光”的比喻义,这样才容易出彩。我们在头脑中日常积累的那些跟阳关有关的材料,都可以作为作文的材料,比如:那些活生生的与阳光有关的新闻报道、趣闻轶事、诗词歌赋等,再行文中适当引用这些就有可能增加我们文章的厚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