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浅谈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

上传人:h****3 文档编号:20876366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6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浅谈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浅谈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浅谈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2023年浅谈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浅谈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浅谈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 浅谈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 贵州省普定县猴场中学 汤永文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古代诗歌“诗言志、词言情”的特点,结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围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事言情”、“议论抒情”、“直抒胸臆”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古代诗歌抒情的方法及特点。 关键词:古代诗歌 抒情手法 语文新课程目标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中学生阅读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正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具体体现之一,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古代诗歌光彩夺目、灿若繁星、情

2、感丰富、易读易诵,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令人神往的瑰宝。诗歌创作的目的主要在于表达诗人的思想,抒发诗人内心的激情。培养和提高中学生阅读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就必须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组织学生探究并掌握古代诗歌的那些抒情手法呢?笔者认为概括起来主要探究学习以下几种手法。 一、借景抒情 1 借景抒情即指诗人借助景物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可以说一首好的写景诗即是一首好的抒情诗。诗人在进行细腻的景物描写的同时,往往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这种抒情手法是古代诗歌中最常用的手法。如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一诗。勾画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3、,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抒发了诗人统一国家,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全诗紧扣一个“观”字,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再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一诗,诗人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激情寄托在对天门山鲜明夺目、美丽非凡的景物描写之中。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全诗细腻的描绘了钱塘湖的早春美景,并将自然美给予作者的愉快感受寓于景物描写之中等。 借景抒情这一手法最值得一提的是,景物的描写往往随着诗人的感情变化而变化。即是说诗人笔下的景物是诗人用“情”去浸润渲染过的。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中,诗人所“望”见的景物并不是美丽的春色,而是一片荒凉景象。这正是诗人忧国忧民、

4、思念家人的失意心情所造成的。 二、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古代诗歌抒情的又一重要表现手法。诗人借助咏物来抒发志向和情怀,物我交融,韵律深长,有着特殊的感染力。古代的咏物诗很多,一般都是为表达某种寓意而作。如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一诗中,诗人借萁豆相煎来抒发因骨肉相残的愤懑 2 之情。唐代李贺的咏马绝句中“此马非凡马”一诗,借写好马的不幸遭遇,寄托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的怨愤之情。李商隐柳(曾逐东风拂舞)一诗,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等。这些都是托物言志这一抒情手法的例证。 三、借事言情 借事言情是诗人通过优美的诗句,在描述某一件事情的同时,往往表露出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怀。在古代诗歌中,叙事诗的数

5、量不少,但纯粹的叙事诗是不存在的,每一首叙事诗都或多或少地寄托着诗人的感情倾向。如杜甫石壕吏一诗,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述,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憎恶和对人民的同情。白居易卖碳翁、琵琶行等都是这种抒情手法的代表作。 四、议论抒情 在古代诗歌中有许多通过议论说明事理的哲理诗。诗人在诗歌中或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表明某种态度、或阐述某一事理。其中不乏在议论中抒发诗人情感的名篇。如李白秋浦歌之十五(白发三千丈)一诗,诗人以浪漫夸张的艺术手法,通过议论,说明“愁生白发”,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人已衰老的痛苦之情。清代赵翼的论诗(李杜诗篇万古传),诗人以李白、杜甫的诗篇

6、为例,指出尽管他们的诗篇被人广泛推崇,影响深远,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口味,不能迎合时代的要求。抒发了诗人“舍我其谁”的雄心壮志和对新一代“才人”的赞美之情。 五、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简单来说就是直接抒情,诗人直接抒发或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使感情直接流露出来。这类诗歌并不多见。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诗中 直接深刻地表露出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前两句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慢声长叹的情景。全诗沉郁凄怆,真切动人。 诗歌创作的根本目的在于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阅读欣赏诗歌,必须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

7、探究并掌握诗歌的抒情手法,是指导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必备条件,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能力。上述几种抒情手法只是古代诗歌常用的基本手法。在实际应用上,往往多种手法相互渗透、相互穿插,同一首诗中,同时具有多种抒情手法存在。在实际阅读欣赏时应灵活分析、领悟。 参考资料: 袁本良老师古代诗歌知识十讲 朱东润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4 论题:浅谈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古代诗歌“诗言志、词言情”的特点,结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围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事言情”、“议论抒情”、“直抒胸臆”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古代诗歌抒情的方法及特点。 关键词:古代诗歌 抒情手法 作者:贵州省普定县猴场中学 汤永文 浅谈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 诗歌表现手法之抒情手法 古代诗歌写景手法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小结 我国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 抒情手法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