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

上传人:欢**** 文档编号:20870239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论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的一个王朝,经济强盛,城市繁荣,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幅员广阔,国力鼎盛,外夷四服。对于造就唐代文明的原因,以往多从人为的因素出发去考察,从历史的积累和开明的君主去寻求原因,这不失为一个重要的考察角度。近年来已有学者注意到气候温暖时期往往与兴盛的中国封建王朝在时间上相对应。不过,这种温暖湿润的环境基础与文明昌盛的机理怎样?这种机理与历史的承传积累和开明君主的功用怎样?本文拟从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的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再者,治史者都知道,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的王朝,而开元、天宝年间又是唐王朝鼎盛的时期,也是一个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内

2、“安史之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在某种程度上讲,安史之乱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很令人玩味的转折点,而这个转折点是否与唐代百年以上尺度的气候变化有内在联系呢,这是本文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一1.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温暖时期竺可桢先生认为,公元7世纪是一个温暖湿润的时代,其主要是通过对梅树、柑桔物候和农作物生长期的对比,从物候学角度得出结论,后又用一万年挪威雪线、格陵兰冰块反映的气候特点作了应证。(注: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中国科学1973年2期。)从此以后,虽有人对此作过一些修正(注:近年来,牟重行先生撰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再考证一书(气象出版社,1996年),对竺可桢的观点和史料

3、问题提出了系统的商榷。),但几乎所有的历史地理专著和教材都沿用竺老之说,将唐代定为温暖期。如马正林中国历史地理简论、张步天中国历史地理、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张全翼、张全明中国历史地理论纲等。张家诚等气候变迁及其原因、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龚高法等历史时期我国气候带的变迁及生物分布线的推移及台湾学者刘昭民中国历史气候之变迁等也支持唐代温暖说。不过,已经有学者提出了新的说法,否定了唐代温暖说。满志敏便是一个代表,他首先在1990年出版的历史地理第8辑上撰唐代气候冷暖分期及各期气候冷暖特征的研究一文,对唐温暖期提出异议,提出唐代中期以后转冷新说,接着在施雅凤

4、等主编的中国气候与海平面、邹逸麟主编的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等书及关于唐代气候冷暖问题的讨论一文中进一步加以说明,主要理由是长安梅树、橘树、驯象带有人工保护措施而不能作为气候温暖的指示,并对农作物生长期作了重新解释。同时列举了许多唐代寒冷的证据。近来王铮等又提出唐代气候属于混沌(Choas)状态,气候不稳定(注:王铮等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地理学报1996年4期。)。笔者认为从目前的总的研究来看,唐代温暖湿润说证据更加充足。(1)满志敏认为:因此,就唐代柑桔经济种植分布区与现代相比,并不能得出唐代中国气候暖于现代、气候带北移一个多纬度的结论。笔者认为满志敏先生没有将全国一级的土贡地点与

5、分布北线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开。一般而言,亚热带和热带经济作物成为全国一级的土产或土贡的地区的气候因子应是十分适宜这种植物而有相当的宽容度的,故才有好的品种成为土产、土贡。如鄂州、襄州今天能种植柑桔但并不能成为全国等级的土质、土产的品质。实际上据笔者研究表明,悉州位于川西北黑水县,今天该地几乎不产柑桔了,年均温9.1度,1月均温仅-1.0度,年降雨量为827.7mm,但唐代当地是柑桔的重要产地,具有土贡品质。这说明该地区当时年均温比现在高4度左右,1月平均气温高3-4度左右。同样,唐代巴州、绵州也是重要的柑桔土贡之地。但今天虽然出产,却远非土贡品质。(2)笔者赞同满志敏认为的用驯象、人工保护的梅树

6、、柑桔、荔枝、竹类指示的气候特征的信度不高的结论,但在对寒冷气候指示记载的认同上与满志敏有一定的分歧。笔者认为对于中国黄河流域冬季寒、大寒指示北方寒冷气候的信度不高,因为一方面这里的大寒、寒本身没有定性,指示的温度可高可低;一方面,相反,中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大寒反而更具常态,而不寒才显异常。所以统计唐代这些地区大寒、寒意义本身并不大。这就如统计中国南方地区夏季炎热一样意义不大。相反,如统计北方地区冬无雪和中国南方地区冬季江河封冻之类才更有气候指示性。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朱士光、王元林统计唐代关中地区16个年份冬无冰雪,认为这在我国历史上各王朝中是绝无仅有的来说明唐代温暖是较可信的。台湾刘昭民

7、中国历史上之气候变迁认为:在唐代的三百年中,大雪奇寒和夏霜夏雪的年数都比较少,而冬无雪的年竟达十九次之多,居中国历史上各朝代之冠。有关专家据物候和柑桔分布研究也表明,唐代年平均气温平均比现在高1度左右。(注:刘昭民中国历史上之气候变迁一书引:Shen wenhsiung,changes in Chinas climate,Bulletinof the American Meteological society,Vol.55,No.11,Nov,1974.)吴宏岐还谈到杨仁怀等研究2000年来海平面的变化与气温波动,也表明8至10世纪为一个温暖期,当时年均温约高于现代1度左吉,称为小高温期;又据

8、于希贤、段万倜、龚高法等研究的物侯、雪线、植被等情况综合认为唐代年均气温高于现代1度左右,气候带纬度北移1度左右。(注:吴宏岐等隋唐时期气候冷暖特征与气候波动,第四纪研究1998年1期。)(3)唐代的区域气候研究结果也是如此。有的学者从河南历史时期寒冷变化看出,隋唐时期是以暖为主,而后期转寒。(注:盛福尧初探河南历史时期的寒暖,历史地理第七辑。)陈家其等建立的2000年以来江苏温度变化指数曲线表明,在相对较温暖时期持续最久的是7、8世纪,即唐代中期以前,其间很少冷冬记载。(注:陈家其等江苏近二千年气候变化研究,地理科学1998年3期。)唐代长江上游荔枝种植北界比现在高2个纬度,由此可推论当时长江上游地区年均气温比现在高1-2度左右。(注:蓝勇近2000年来长江上游荔枝分布北界的推移与气温波动,第四纪研究1998年1期。)据郭声波研究认为唐代成都有荔枝生长,但南宋就没有了。(注:郭声波成都荔枝与十二世纪寒冷气候,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3期。)另唐代张籍送蜀客诗有:木棉花开锦江西,知唐代成都有木棉生存,不论这种木棉是木棉属的木棉或是棉属的树棉,都是一种喜温暖的植物,今天成都这两种植物都没有自然状态的生存,可说明唐代成都气温应比现在高。刘昭民中国历史上之气候变迁根据杜甫在成都作咏雨诗谈到阴历四月梅雨型天气,认为现在成都春夏之交已经没有梅雨天气,也可见唐代成都比现在更温暖多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