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物质结构和性质全册教案人教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0866672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PDF 页数:55 大小:9.2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选修3物质结构和性质全册教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选修3物质结构和性质全册教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选修3物质结构和性质全册教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选修3物质结构和性质全册教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3物质结构和性质全册教案人教版(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教案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课前预习:1、对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按 能 量 的 差 异 将 其 分 成 不 同 的;各

2、能 层 最 多 容 纳 的 电 子 数 为。对于同一能层里能量不同的电子,将 其 分 成 不 同 的:能级类型的种类数与能层数相对应:同一能层里,能级的能量按 的顺序升高,即 E(s)E(p)E(d)nf.(2)任一能层,能级数=能层序数(3)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3、构造原理电子所排的能级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13 6号)见p6 案例练习1、以卜能级符号正确的是()A.6sB.2dC.3fD.7p2、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5的 是(A.s能级B.p能级C.d能级D.

3、f能级3、比较下列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1)1s,3d(2)3s,3p,3d(3)2p,3p,4p4、请根据构造原理,写出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N(2)Ne(3)29C 11(4)Ca 课后作业1、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A.Al 1s22s22P63s23Pl B.O2-1s22s22P6C.Na+1s22s22P6 D.Si 1s22s22P22、下列符号代表一些能层或能级的能量,请将它们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1 )E3s E2s E4s Eis,(2)E3s E3d E2PE4f。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决定B.分

4、子的种类由分子组成决定C.;H e代表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3个中子的氢原子17 18D.8 0和8。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前者大4、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1、16、3 5号元素的基态的电子排布式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4、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5、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课前预习:1、电子云:。电子云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2、原子轨道:。s 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 形的,p 电

5、子的原子轨道都是 形的,每个p 能级有3 个原子轨道,他们相互垂直,分别以 表示。3,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被称为。学习过程E练习理论研究证明,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分成不同的能层,同一能层的电子,还可以分成不同的能级。能层和能级的符号及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即手 It 0 t t in I|0 H 9(1)根据 的不同,原子核外电子可以分成不同的能层,每个能层上所能排布的最多电子数为,除 K 层外,其他能层作最外层时,最多只能有 电子。(2)从上表中可以发现许多的规律,如 s 能级上只能容纳2 个电子,每个能层上的能级数

6、J 相等。请再写出一个规彳h。K引入?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能否用宏观的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呢?4、电子云和原子轨道:(1)电子运动的特点:质量极小运动空间极小极高速运动。电子云:S 的原子轨道是球形的,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P 的原子轨道是纺锤形的,每 个 P 能级有3 个轨道,它们互相垂直,分别以Px、Py、Pz为符号。P 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也随能层序数增大而增大。(2)重点难点 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量子力学告诉我们:ns能级各有个轨道,np能级各有3 个轨道,nd能级各有5个轨道,n f能级各有7 个轨道.而每个轨道里最多能容纳2 个电子,通常称为电子对,用方向相反的箭头“门”来表

7、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这个原理称为泡利原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这个规则是洪特规则。K练习写 出 5、6、7、8、9 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轨道式。并记住各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轨道式的特点:(成对

8、电子对的数目、未成对电子数和它占据的轨道。K思考 下列表示的是第二周期中一些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请说出每种符号的意义及从中获得的一些信息。近I 团 的 阚 庭K思考I I写出2 4号、2 9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轨道式,阅读周期表,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从元素周期表中查出铜、银、金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它们是否符合构造原理?洪特规则的特例:对于同一个能级,当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是比较稳定的。【案例练习】1、有关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B.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普通物体不同,不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C.在电子云示意图中,通常用

9、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D.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2.基态碳原子的最外能层的各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方式正确的是()田BE口 圄啊丁I E EED 田田巫2s 2p 2s 2p 2s 2p 2s 2pABC D3、下面是s能级p能级的原子轨道图,试回答问题:(D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形,每个s能级有 个 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_ _ _ _ _ _ 形,每个p能级有 个原子轨道。.(2)s电子原子轨道、p电子原子轨道的半径与什么.因素有关?是什么关系?【课后作业】1、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原子的2P能级和3 d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情况。试判断

10、,哪些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哪些违反了洪特规则。(6)(1)|J I 1 I I t违 反 泡 利 不 相 容 原 理 的 有,违反洪特规则的有 o2、已知镒的核电荷数为2 5,以下是一些同学绘制的基态镒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表示式(即电子排布图),其中最能准确表示基态钵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是()EJ回ITUTUTU回 匹I司 TURITJI回AIW而LU 口11工LUITUT1ITUBITITITI 口口I Til TUTUI Mini 川C回回回回_ l l l l l 1111”IT1IT1IT1IIT1ITUTUD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三课时)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

11、量最低原理2、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3、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重点难点: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课前预习:1、现在物质结构理论原理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处于最低状态能量的原子叫做 原子。2、基 态 原 子 的 核 外 电 子 排 布 要 遵 循 的 原 则 是、。3、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原子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总称原子光谱。学习过程K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可见光如灯光、霓虹

12、灯光、激光、焰火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呢?提出问题:这些光现象是怎样产生的?问题探究:从原子中电子能量变化的角度去认识光产生的原因。问题解决:联系原子的电子排布所遵循的构造原理,理解原子基态、激发态与电子跃迁等概念,并利用这些概念解释光谱产生的原因。应用反馈:举例说明光谱分析的应用,如科学家们通过太阳光谱的分析发现了稀有气体氨,化学研究中利用光谱分析检测一些物质的存在与含量,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查阅光谱分析方法及应用的有关资料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K总 结 K阅 读 分 析 F 分析教材p8发射光谱图和吸收光谱图,认识两种光谱的特点以及光谱的发展。【案例练习】1、同一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相比较A、基态

13、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高C、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低()B、基态时比较稳定D、激发态时比较稳定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的是()A、钢铁长期使用后生锈B、节日里燃J3、当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由府田1口H回A.碳原子由基态变为激发态C.碳原子要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能量【课后作业】1、若某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cTfA.该元素基态原子中共有3 个电子C.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3 个电子2、某元素的激发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子排布式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的焰火C、金属导线可以导电D、夜空中的激光转 变 为mr

14、TTm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回B.碳原子由激发态变为基态D.碳原子要向外界环境释放能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5 个电子层D.该元素原子M 能层共有8 个电子1s2 2s2 2P63s2 3P3 4 s l 则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元素符合为。中 学 高 中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讲学稿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2、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3、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4、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课前预习:

15、1、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族是指2、,叫做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必修2)中元素周期律主要体现在、等的周期性变化。学习过程K复习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K课前练习写出锂、钠、钾、钢、葩基态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和氮、氟、氮、氟、款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一、原子结构与周期表1、周期系:2、周期表K思考 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布在哪个横行,由什么决定?什么叫外围电子排布?什么叫价电子层?什么叫价电子?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哪个列由什么决定?阅读分析周期表着重看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及价电子总数与族序数的联系。K总结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

16、定: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K分析探索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是否相等?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 个区,除 d s 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s区、d 区和p 区分别有几个纵列?为什么s 区、d 区和d 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周期表可分为哪些族?为什么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各区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特征是什么?基础要点 分析图1-16S区P区d区d s区f区分区原则纵列数是否都是金属区全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 区。主族主要含 区,副族主要含 区,过渡元素主要含 区。思考 周期表上的外围电子排布称

17、为“价电子层”,这是由于这些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元素周期表的每个纵列上是否电子总数相同?K归纳】S 区元素价电子特征排布为nS 2,价电子数等于族序数。d 区元素价电子排布特征 为(n-1)d1-10ns12;价电子总数等于副族序数;d s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n-1)d10ns1-2,价电子总数等于所在的列序数;p 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ns2npl6;价电子总数等于主族序数。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有一定的关系的。1、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决定所在周期数周期数=最大能层数(把除外)46Pd Kr4d?最大能层数是4,但是在第五周期。2、外围电子总数决定排在哪一族 如:2

18、U 3di4si,10+1=11尾数是1 所以,是 IB。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原子结构以及递变规律的具体体现。【案例练习】1、元素的分区和族1)s 区:*.,最后的电子填在 二包括 属于活泼金属,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2)p K:fw最后的电子填在 上,包括 族元素,为非金属和少数金属;3)d 区:8 1射、7最后的电子填在 上,包括 族元素,为过渡金属;4)d s区:(n-1)d全充满,最后的电子填在 匕 包 括 过渡金属(d和 d s区金属合起来,为过渡金属);5)f区:包括 元素,称为内过渡元素或内过渡系.2、外围电子构型为4f75dl6s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四周期V HB族B、

19、第五周期IHB族 C、第六周期V UB族 D、第六周期川B 族3、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的H A族元素。下面关于镭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化合物中呈+2价 B、单质使水分解、放出氢气C、氢氧化物呈两性 D、碳酸盐难溶于水【课后作业】完成 表空白处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式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学式及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151s22s22P63s23P4第二周期V A族中 学 高 中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讲学稿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二课时)知识与技能:1、掌握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2、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

20、明元素的某些性质3、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4、认识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5、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课前预习:1、气态原子或离子 叫电离能,常用符号 表示,单位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叫第一电离能。2、根据电离能的定义可知,电离能越小,表示在气态时该原子,反之,电离能越大,表示在气态时该原子,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总体上具有 的趋势,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

21、能。学习过程二、元素周期律(1)原子半径K探究】观察下列图表分析总结: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K归纳总结H(2)电离能 基础要点 概念1、第一电离能11:态 电 一性基态原子失去 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 叫做第一电离能。第一电离能越大,金属活动性越。同一元素的第二电离能 第一电离能。2、如何理解第二电离能12、第三电离能卜、14、化?分析下表:E科学探究H 1、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有什么变化规律呢?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有什么变化规律呢?为什么B e的

22、第一电离能大于B,N 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M g的第一电离能大于 Al,Z n 的第一电离能大于G a?第一电离能的大小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有什么关系?碱金属的电离能与金属活泼性有什么关系?2、阅读分析表格数据:NaMgAl各级电离目匕(KJ/mol)49673857845621415181769127733274595431054011575133531363014830166101799518376201142170323293为什么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这些数据与钠、镁、铝的化合价有什么关系?数据的突跃变化说明了什么?K归纳总结1、递变规律2、第一电离能越小,越易失电子,金属的活

23、泼性就越强。因此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金属的活泼性就越强。周一周期同一族第一电离能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3.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吨离能(用k表示),从一价气态基态正离子中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消耗的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用I2表示),依次类推,可 得 到 卜、14、15 同一种元素的逐级电离能的大小关系:Il l2l3l4 Al2 Zn2+D.C l Br T2、除去气态原子中的一个电子使之成为气态+1价阳离子时所需外界提供的能量叫做该元素的第电离能。右图 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其中第一电离能最小

24、的元素是 A BC D3、在下面的电子结构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可能是()A ns2np3B ns2npC ns2np4D ns2np6【课后作业】概念辩析:(1)每一周期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以稀有气体结束(2)f 区都是副族元素,s 区和p 区的都是主族元素(3)铝的第一电离能大于K 的第一电离能(4)B 电负性和S i相近(5)已 知 在 20C 1mol N a 失 去 1 m o l电子需吸收650kJ能量,则其第一电离能为650KJ/mol(6)气态。原子的电子排布为:忖 H E 3 0 E,测得电离出1 m ol电子的能量约为1300KJ,则其第电离能约为1300KJ/mol(

25、7)半径:K+Cf(8)酸性 HCIOH2so4,碱性:NaOH Mg(OH)2(9)第一周期有2*俨=2,第二周期有2*22=8,则第五周期有2*52=50种元素(10)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其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2、下表是钠和镁的第一、二、三电 离 能(KJ m o L)。请试着解释:为什么钠易形成N a,而不易形成Na?+?为什么镁易形成Mg2+,而不易形成Mg3+?元素hI2I3Na4964 5626 912Mg7381 4517 73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三课时)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元素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负性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2、能根据元素

26、的电负性资料,解释元素的“对角线”规则,列举实例予以说明3、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4、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1、叫键合电子;我们用电负性描述。2、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的电负性一般 小 于 1.8,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他们既有 性又有 性。学习过程K复习1 1、什么是电离能?它与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有什么关系?2、同周期元素、同主族元素的电离能变化有什么规律?(3)电负性:R思考与交流1、什么是电负性?电负

27、性的大小体现了什么性质?阅读教材p20页表同周期元素、同主族元素电负性如何变化规律?如何理解这些规律?根据电负性大小,判断氧的非金属性与氯的非金属性哪个强?科学探究1,根据数据制作的第三周期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图,请用类似的方法制作IA、VIIA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图。2、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示例K归纳与总结1、金属元素越容易失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小,电负性越小,其金属性越强;非金属元素越容易得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大,电负性越大,其非金属性越强;故可以用电负性来度量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周期表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周期表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小。2、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

28、电负性逐渐增大,表明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电负性逐渐减小,表明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思 考 5 对角线规则: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相似,被称为对角线原则。请查阅电负性表给出相应的解释?3、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些相似,被称为“对角线规则”。查阅资料,比较锂和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皱和铝的氢氧化物的酸碱性以及硼和硅的含氧酸酸性的强弱,说明对角线规则,并用这些元素的电负性解释对角线规则。4、对角线规则【案例练习】1、电负性的大小也可以作为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下列关于电负性的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29、)A.周期表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B.周期表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C.电负性越大,金属性越强D.电负性越小,非金属性越强2、已知X、丫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 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C、D、X 与丫形成化合物是,X 可以显负价,Y 显正价第一电离能可能丫小于X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 对应的酸性弱于于丫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小于HmX3、根据对角线规则,卜.列物质的性质具有相似性的是A、硼和硅【课后作业】B、铝和铁C、镀和铝()D、铜和金1、x、y 为两种元素的原子,x 的阴离子与y 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由此可知()2、3、A.x 的原子半径大于y 的

30、原子半径C.x 的氧化性大于y 的氧化性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强的是A.Na K RbC.O S ClB.D.B.D.对 Na、Mg、A 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碱性:NaOHMg(OH)2AI(OH)3B.第一电离能:NaMgMgAID.还原性:NaMgAIx 的电负性大于y 的电负性x 的第一电离能大于y 的第一电离能()N P AsSi P Cl()第 一 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复习重点知识梳理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观察周期表,我们发现,每一周期(第一周期除外)的 开 头 元 素 均 是,它 们 的 价 电 子 构 型 为;每一周期结尾元素均是,它们的价电子构型为(第一周期除

31、外)。周期表中,周期序数=该周期元素基态原子的 O通常把“构造原理”中能量接近的 划分为个能级组。17周期的价电子能级组分别是.可见,各周期元素的数目=_二、元素周期律性质随 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称为元素周期律。1、原子半径.r 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电子的能层越多,则电子间的负电斥力越大,使 原 子 半 径;Z 越大,则核对电子的引力越大,使 原 子 半 径。2、电离能.概念:气态的原子或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 叫做电离能,用符号 表示,单位是 o第一电离能:处于基态的气态原子生成 价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 表示。意义:电离能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实验佐证,是衡

32、量气态原子 电子难易能力的物理量。元素的电离能越小,表示气态时越容易 电子,即元素在气态时的 性越强。(4)1变化规律:同周期,左右总体呈 趋势,元素的h 最小,的 卜 最大;同族,上下 O3、电负性.概念:电负性是原子在化学键中对键合电子 能力的标度,常用符号x 表示。x 为相对值,无单位。X变化规律:同周期,X左右;同族,X上下 0意义:用于比较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一般,金属的X,非金属的x Ax 成离子键,Ax 成共价键。【案例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B、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C、同一原子中,1s、2s 3 s 电子的能量逐渐减

33、小D、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2、X、丫、Z 三种元素的原子()A、XYZ3 B、X2YZ3 C、X2YZ2 D、XYZ3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A 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A、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易形成一1 价离子C、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D、从上到下氨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周期表里,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B、在周期表里,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C、最外层电子数为8 的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原子半径越大5、化合物丫X2、ZX2中,X、Y、Z 都是前三周期的元素,X 与 Y 属于

34、同一周期,Z 是 X 的同族元素,Z 元素核内有16个中子,Y 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K 层所能容纳电子数的2 倍,贝 1JYX2 为;ZX2 为。【课后作业】1、下表列出了 AR 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主族周期I AIIAniAIV AV AV IAV IIA02EF3AcDGR4BH(1)这九种元素分别为A、B、C、D、E、F、G、H、R,其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2)A、C、D 三种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其 中 碱 性 最 强 的 是:(3)A、B、C 三种 元 素 按 原 子 半 径 由 大 到 小 的 顺 序 排 列 为;(4)F 元 素 氢 化 物 的 化 学 式 是,该氢化

35、物在常温下跟A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所得溶液的pH 7;(5)H 元素跟A 元 素 形 成 化 合 物 的 化 学 式 是;(6)G 元素和H 元 素 两 者 核 电 核 数 之 差 是,2、元素X 和丫属于同一个主族。负二价的元素X 和氢的化合物在通常状况下是种液体,其中X 的质量分数为88.9%;元素X 和元素丫可以形成两种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中,X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0%和 60%。确 定 X、丫两种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写 出 X、丫形成的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 13CNMR(核磁共振)、仿 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

36、,KurtWCi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以15N叙述正确的是A.13 c与 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1 3 c与 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15N与 N 互为同位素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中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原子分子学说的观点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只有 B.只有C.只有 D.3、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3 的是A.S 能级 B.P 能级C.d 能级 D.f 能级4、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A.Al 1s

37、22s22P63s23Pl B.S2-1s22s22P63s23P4C.Na+1s22s22P6 D.F 1s22s22P5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决定B.分子的种类由分子组成决定3C.2 He代表原子核内有2 个质子和3 个中子的氢原子17 18D.8。和8。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前者大6、一个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l的元素最可能的价态是A.+1 B.+2 C.+3 D.-17、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A.Is22s22P63s?3p?B.1s22s22P3C.1s22s2sp2 D.1s22s22P63s23P48、下列图象中所

38、发生的现象呵电子的跃迁无关的是9、有关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B.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普通物体不同,不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C.在电子云示意图中,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D.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10、基态碳原子的最外能层的各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方式正确的是田 丽 I 圄 啊丁I B J EED2s 2p 2s 2p 2s 2pABC11、X、Y、Z 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田田正2s 2PD1、4、6。则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熊是A.XYZ B.X

39、2YZ C.X2YZ212、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P、S、CI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C.N、0、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X2YZ3D.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13、超重元素的假说预言自然界中可存在原子序数为114号的稳定同位素言X,试根据原子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预测正确的是298A.U4X位于第七周期,第IVA族 B.X 是非金属元素C.X 0 2是酸性氧化物 D.X 元素的化合价有+2和+414、下列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A.Na+B.Al3+C.S2 D.cr15、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的电子排布最

40、外层都是以P6结束;B.其原子与同周期1 A、H A 族阳离子具有相同电子排布式;C.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D.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稀有气体化合物16、有 A、B 和 C 三种主族元素,若 A 元素阴离子与B、C 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 B 的阳离子半径大于C,则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次序是A.B C AC.C B A17、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构型中,正确的是B.AB C AA.3d94s2 B.3d44s2C.4d105s D.4d85s218、下列用核电荷数表示出的各组元素,有相似性质的是A.19 和 55B.6 和 14C.16和 17D.12 和 24二、填空题19、在同一

41、个原子中,离核越近、n 越小的电子层能量。在同一电子层中,各亚层的能量按s、p、d、f 的次序。20、理论研究证明,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第三能层有3 个能级分别为。21、现在物质结构理论原理证实,原子的电子排步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 原子。22、人们把电子云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 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 形的,P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 形的,每 个 P 能级有3 个原子轨道,它们相互垂直,分别以 为符合。23、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被称为_ _ _

42、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4、A、B、C 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I J/A 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B、C 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是 局旧A 原子质量数的2 倍。贝 IJ:卜 一M(1)元素名称为 A、B、C。I I I I(2)B 和 C 最 高 价 氧 化 物 的 水 化 物 的 化 学 式 是、。(2)某元素原子的核外p 电子数比s 电子数少1,则 该 元 素 的 元 素 符 号 是,其单质的电子式为。(3)俗称为“矶”的一类化合物通常含有共同的元素是(4)己知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元素与元素的

43、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写出元素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又 如 表 中 与 元 素 的 性 质 相 似 的 不 同 族 元 素 是 (填元素符号)26、周 期 表 中 最 活 泼 的 金 属 为,最活泼的非金属为三、综合题27.有第四周期的A,B,C,D 四种元素,其价电子数依次为1,2,2,7。其原子序数按A,B,C,D 顺序增大,已知A 与 B 的次外层电子数为8,而 C 与 D 的次外层电子数为18,根据结构判断并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哪些是金属元素 (2)D 与 A 的简单离子是什么?哪一种元素的氢氧化物碱性最强?(4)B 与 D 二原 子 间 能 形 成 何

44、种 化 合 物?写 出 其 化 学 式。28.有 A、B、C、D 四种元素。其中A 为第四周期元素,与 D 可行成1 :1 和 1 :2 原子比的化合物。B 为第四周期d 区元素,最高化合价为7。C 和 B 是同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D 为所有元素中电负性第二大的元素。试写出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和名称,并按电负性由大到小排列之。29.A、B、C 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相同的能级组轨道上,B 的核电荷比A大 9 个单位,C 的质子数比B 多 7 个;1 mol的 A 单质同酸反应置换出1g氢气,同时转化为具有氮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判断A、B、C 各为何元素,并写出A、B

45、分别与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图二化学选修3教案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6 键和TT键。3、说出6 键和TT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教学重点、难点: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课前预习:1、共价键是常见化学键之一,它是指_ _ _ _ _ _ _ _ _2、判断5 键和TT键的一般规律是:共价单键是.&键,其余为TT键。学习过程 引入NaCL HCI的形成过程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其本质是。.键;而共价双键中有

46、_ _ _ 个。键,共价三键中有_ _ _ _个H 卜一 H :前面学习了电子云和轨道理论,对 于 HCI中 H、CI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如何重叠?例:H2的形成RI X*K1、&键:(以“”重叠形式)a、特征: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b、种类:S-S5 键、S-Pb 键、P-PG 键iOO 0 0 -一 i,.”,r /a a 4“#1”“,6,A Q c ,a B*P 电子和 r 电丁K JU

47、J匕 上 乂 O E7I,XEU匕 3 乂 II t*)a.特征:每个TT键的电子云有两块组成,分别位于有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镜面,它们互为镜像,这种特征称为镜像对称。3、5 键和TT键比较重叠方式:5 键:5 键比TT键的强度较大成键电子:5 键 s-s、6 键成 键4.共 价 键 的 特 征:性、性T T 键:_ _ _ _ _ _ _ _ _ _ _TT键 _ _ _ _ _ _ _TT键成 键或 键 小结【案例练习】1、卜列各组物质中,所有化学键都是共价健的是()A.H2s 和 2 2。2B.H2O2和 CaF2C.NH3 和 N2D.HNO3和 Na

48、CI2.对&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5 键不属于共价键,是另种化学键B.S-S6键与S-P6键的对称性相同C.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则至少含有一个G键D.含有TT键的化合物与只含6 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3、乙烯分子中C-C之间有 个。健,个 TT键。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分子中C-C之间的一个 键易断裂。【课后作业】1、下列分子中存在TT键 的 是()A.H2 B.Cl2 C.N2 D.HCI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 N2分子中,两个原子的总键能是单个键能的三倍B.N2分子中有一个。键、两个TT键C.N2分子中有两个个。键、一个TT键D.N2分子中存在一个O键、一个TT键3、下列分子

49、中,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的是A.H2 B.C02 C.H2O D.C2H44、在 HCI分子中,由 H 原子的一个一轨道与C I原子的一个一轨道形成一个一键;在 CL分子中两个C I原子以轨道形成一个 健。第一节共价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2、能用键参数一一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3、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教学难点、重点:键参数的概念,等电子原理课前预习:1、键 参 数 通 常 包 括、与2、等电子原理的概念: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50、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互 为 等 电 子 体 的 物 质 其 (填“物理”或“化学”,下同)性质相近,而 性质差异较大。学习过程N z与Hz在常温下很难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发生反应,而F 2与Hz在冷暗处就能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讨论二、键参数1 .键能概念: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单位:_ _ _ _ _ _ _ _ _ _ _ 阅读书3 3 页,表 2 1 1、键能大小与键的强度的关系?2、键能与

51、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关系?2.键长概念: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单位:_ _ _ _ _ _ _ _ _ _键长越短,共价键越 ,形成的物质越多原子分子的形状如何?就必须要了解多原子分子中两共价键之间的夹角。3 .键 角: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例如:C 0 z结构为0=C=0,键角为 0,为 形分子。H20 键 角10 5 V形 C H.,键 角1 0 92 8,正四面体 小结键 能、键 长、键角是

52、共价键的三个参数键 能、键长决定了共价健的稳定性;键长、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板 书 三、等电子原理1 等电子体: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如:C O和N2,CH4和N H J2 .等电子体性质相似 阅 读 课 本 表2 3 小结【案例练 习】1、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中键能越高,键长越大,则分子越稳定B.元 素 周 期 表 中 的I A族(除H外)和V 1IA族元素的原子间不能形成共价键C.水 分 子 可 表 示 为H O-H,分 子 中 键 角 为1

53、80D.HO键 键 能 为463KJ/mol,即18克H2O分 解 成“和 5 时,消 耗 能 量 为2、463KJ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键长越长,化学键越牢固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C.对双原子分子来讲,键能越大,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D.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3、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A.CH4 B.NH3C.H2OD.CO24.与NO 3一互为等电子体的是()A.S O3 B.B F3c.cH4D.N O25.由 课 本 表2 1可 知.H-H的 键 能 为4 3 6kJ/m o l.它所表示的意义是.如 果 要 使1 molH 2分

54、解 为2 molH原 子,你认为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能量数值_ _ _ _ _ _ _ _ _.当两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重叠的程度越大,共价键的键能,两原子核间的平均距离一一键长.【课后作业】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双原子分子中化学键键能越大,分子越牢固B.双原子分子中化学键键长越长,分子越牢固C.双原子分子中化学键键角越大,分子越牢固D.在同一分子中,。键 要 比TT键的分子轨道重叠程度-一样 多,只是重叠的方向不同2、下 列 物 质 属 于 等 电 子 体 一 组 的 是()A.CH4和 NH4+B.B3H6用 和 C6H6 C.F和 Mg D.H2O和CH43、三氯化

55、磷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不是平面正三角形,下列关于三氯化磷分子空间构型理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PCI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都相等B.PCI3分子中的P-CI键属于极性共价键C.PCh分子中三个共价键键能,键角均相等D.PCh是非极性分子4、下列单质分子中,键长最长,键能最小的是()A.H2 B.Cl2 C.Br2 D.I2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一课时)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评价教学目标1、认识共价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初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3、能用VSEPR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4、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空间想象能力。重点难点:分子的立体结构;利用价

56、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课前预习:1、化学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结构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结构简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57、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4、电子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5,价电子: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58、学习过程创设问题情境:1、阅读课本P3740内容;2、展示CO?、H20 NH3、CH2O、CH4分子的球辐模型(或比例模型);3、提出问题:什么是分子的空间结构?同样三原子分子CO2和H2O,四原子分子N%和CH2。,为什么它们的空间结构不同?讨论交流1、写出CC2、味0、NH3、CH2O、CH4的结构式和电子式;2、讨论H、C、N、0原子分别可以形成几个共价键;3、根据电子式、结构式描述CO?、H20,NH3、CH2。、CH4的分子结构。模型探究由 C02、H2o.NH3、CH2O、CH4的立体结构模型,对照其电子式,分析结构不同的原因。引导交流引出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 SEPR mod

59、els)分析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把分子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如 CO2、CH2O.CH4等分子中的C 原子。它们的立体结构可用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数来预测,概括如下:ABn立体结构范例n=2直线型co2n=3平面三角形CH2On=4正四面体型CH4另一类是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的分子。如出0 和 NH3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因而山。分子呈V型,N%分子呈三角锥型。(如图)课 本 P40。应用反馈应用V SEPR理论判断下表中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进一步认识多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化学式中心原子含有孤对电

60、子对数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空间构型H2S22V形NH2-22V形BF303正三角形CHCI304四面体SiF404正四面体【案例练习】1、下列物质中,分子的立体结构与水分子相似的是()A、C02 B、H2S C、PCI3 D、SiCI42、下列分子的立体结构,其中属于直线型分子的是()A、H20 B、C02 C、C2H2 D、P43、写出你所知道的分子具有以下形状的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它们分子中的键角分别是多少?(1)直线形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61、_ _ _ _ _(2)平面三角形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三角 锥 形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4)正四面体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4

62、、下列分子中,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A、NH3 B、CCI4 C、H20 D、CH2O【课后作业】1、为了解释和预测分子的空间构型,科学家在归纳了许多已知的分子空间构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十分简单的理论模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这种模型把分子分成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BF3和 NF3都是四个原子的分子,BF3的 中 心 原 子 是 ,NF3的中心原子是;BF3分子的立体构型是平面三角形,而 NF3分子的立体构型是三角锥形的原因是_ O2、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推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BeCI2;SCI2;SO32_;SF6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杂化轨道理

63、论的要点2、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3、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4、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5、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教学难点:分子的立体结构,杂化轨道理论课前预习1、杂化轨道理论是一种价键理论,是 为了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提出的。2、杂化及杂化轨道:叫做杂化,称为杂化轨道。学习过程 展示甲烷的分子模型 创设问题情景碳的价电子构型是什么样的?甲烷的分子模型表明是空间正四面体,分子中的C-H 健是等同的,键角是10928。碳原子的价电子构型2s22P2,是由一个2 s轨道和三个2P轨道组成的,为什么

64、有这四个相同的轨道呢?为了解释这个构型Pauling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三、杂化轨道理论1、杂化的概念:在形成多原子分子的过程中,中心原子的若干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一组新的轨道,这个过程叫做轨道的杂化,产生的新轨道叫杂化轨道。思考与交流甲烷分子的轨道是如何形成的呢?形成甲烷分子时,中心原子的2 s 和 2px,2py,2Pz等四条原子轨道发生杂化,形 成 组新的轨道,即四条sp3杂化轨道,这些sp3杂化轨道不同于s 轨道,也不同于p 轨道。根据参与杂化的S轨道与P轨道的数目,除了有sp3杂化外,还有sp2杂化和sp杂化,sp2杂化轨道表示由一个S轨道与两个p 轨道杂化形成的,sp

65、杂化轨道表示由一个S轨道与一个 P轨道杂化形成的。讨论交流:应用轨道杂化理论,探究分子的立体结构。化学式杂化轨道数杂化轨道类型分子结构CH4C2H4BF3CH2OC2H2 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多原子分子立体结构的判断规律,完成卜.表。化学式中心原子孤对电子对数杂化轨道数杂化轨道类型分子结构CH4c 2 H 4BF3CH2OC2H2 讨论:怎样判断有几个轨道参与了杂化?讨论总结:三种杂化轨道的轨道形状,S P 杂 化 夹 角 为。的直线型杂化轨道,SP2杂化 轨 道 为。的平面三角形,SP3杂 化 轨 道 为 的正四面体构型。科学探究卜课本4 2 页 小结:HCN中 C 原子以sp

66、杂化,CH2O 中 C 原子以sp2杂化;HCN中含有2 个。键和2TT键;CH2O中含有3。键 和 1 个 TT键【案例练习】1、下列分子中心原子是sp?杂化的是()A、PBr3 B、CH4 C、BF3 D、H202、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为 sp2型杂化,而 CH 是 sp?型杂化B.N%分子中N 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 原子形成4 个杂化轨道C.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D.氨气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3、用 Pauling的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甲烷分子的四面体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 原子的四个杂化轨道的能量一样B、C 原子的sp3杂化轨道之间夹角一样C、C 原子的4 个价电子分别占据4 个 sp3杂化轨道D、C 原子有1 个 sp3杂化轨道由孤对电子占据4、用VSEPR理论判断物质成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分子或离子的形状H2ONH4+BF3H3O+【课后作业】1、下列对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的比较,得出结论正确的是()A、s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