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1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0866670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PDF 页数:74 大小:12.2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1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1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1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资源描述: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1(7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主编:高鸿业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苴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广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

2、决定展开的。(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1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旧分析方法。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 补 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话分析作为一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

3、析的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

4、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解答:存量指某 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定时期

5、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吊:来Fl存量,乂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总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工。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 D P?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 了。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

6、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5.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解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投竹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J权转核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 DP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6 .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 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 DP?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 DP 是因

7、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匚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 D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 P 而后者计入GD P。7 .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 P?解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

8、但它是加到广品价格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 D P 和收入法计得的GD P 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 P。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这 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 P。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 美元的营业税和3 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 2 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D P 时,应把这5 美元和3 美元一起加到 9 2 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D P。8 .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 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

9、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 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 P,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GD P 了,当然买卖这辆卡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GD P 的。(3)买卖股票的价值不计入GD P,例如我买卖了一万元某股票,这仅是财产:权的转移,并不是价值的生产。(4)购买一块地产

10、也只是财产权的转移,因而也不计入GD P。9 .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 P、N D P、N E P I 和 D P I 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褥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定比率以税收的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 P、D P 和 1,但影响个人收入P 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确定以、,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

11、P I,10 .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 G D 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 G D P 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 D P,对两国G D P 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 1 0 台机器,价 值 1 0 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 8 0 0套服装,价 值 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 入 G D P 的有净出口 2万美元,从乙国看,计 入 G D P的有净出口一2万美元;从两国G D P 总和看,计入G D P 的价值为零。如果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就变成两

12、地区间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 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 加 10 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 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 0 0 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 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 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属于同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 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 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 D P 的价值都是18 万美元。11.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 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 5 0 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 价 10 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 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 价

13、 4 0 万美元。(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 D P。(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 D P o(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 D P。解答:(D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 0 万美元。(2)开矿阶段生产10 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 0 万美元,即 4 0 万美元 10 万美元=3 0 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 0 万美元。(3)在生产活动中,所 获 1:资共计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涧共计(10-7.5)+(3 0-5)=2 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得的G D P 为12.5+2 7.5=4 0(万美元)可见,用最

14、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 D P 是相同的。1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 9 8年 和19 9 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1)19 9 8年名义67次19 9 8 年19 9 9 年数量价格数量价格书本10 010美元11010美元面包(条)2 0 01美元2 0 01.5美元菜豆(千克)5 0 00.5美元4 5 01美元 19 9 9年名义67次(3)以19 9 8年为基期,19 9 8年 和19 9 9年的实际 3户是多少,这两年实际67中变化多少百分比?(4)以19 9 9年为基期,19 9 8年 和19 9 9年的实际6 户是多少,这两

15、年实际应产变化多少百分比?(5)“G分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 P 的基期的价格 这句话对否?用19 9 8年作为基期,计 算19 9 8年 和19 9 9年 的67折算指数。解答:(1)19 9 8 年名义 6 Z Q 1 0 0 X 10+2 0 0 X 1+5 0 0 X 0.5=1 4 5 0(美元)。(2)19 9 9 年名义(2 0 =110 X 10+2 0 0 X 1.5+4 5 0 X 1=1 8 5 0(美元)。(3)以 19 9 8 年为基期,19 9 8 年 实 际 初=1 4 5 0 美元,19 9 9 年实际以比=110 X 10+2 0 0X

16、 1+4 5 0 X 0.5 =1 5 2 5(美元),这两年实际应*变化百分比=(1 5 2 5-1 4 5 0)/1 4 5 0-5.17%。(4)以 19 9 9 年为基期,19 9 9 年实际8 5 0(美元),19 9 8 年 的 实 际 郎=10 0 X 10+2 0 0 X 1.5+5 0 0 X 1=1 8 0 0(美元),这两年实际展变化百分比=(1 8 5 0-1 8 0 0)/1 8 0 0 2.7 8%.(5)G 卯的变化由两个因素造成:是所牛.产的物品和劳务数量的变动,.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位火的变化取决于我们以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应人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

17、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6)用 1 998 年作为基期,1 998 年 折 算 指 数=名 义 6 勿 Y 实 际GD P=4 5 0/1 4 5 0=1 0 0%,1 999 年 G郎折算指数=1 8 5 0/1 5 2 5=1 2 1.3%1 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 8 0 0总投资8 0 0净投资3 0 0消费3 0 0 0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3 0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蒯2 赘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

18、折旧等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 5 0 0=8 0 0 3 0 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 0 0-5 0 0 =4 3 0 0(亿美元)。(2)从 微 W c+i+g+n x 中可知 n x=6Z W c i g,因此,净出口 n x=4 8 0 0 3 0 0 0一8 0 0 960=4 0(亿美元)。(3)用 B S 代表政府预算侑.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 S=T g,从而有 T =B S +g=3 0+960=990 (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

19、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 y 尸N N P-T=4 3 0 0-990 =3 3 1 0(亿美元)。(5)个人储蓄5 =门 一 =3 3 1 0-3 0 0 0=3 1 0(亿美元)。1 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 0 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 0 0,政府预算赤字是2 0 0,消费是3 8 0 0,贸易赤字是1 0 0(单位都是亿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解答:(D 用 s 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s j,用 y,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d-c=4 1 0 0-3 8 0 0=3 0 0(亿元)(2)用 i 代表投资,用 s。、s“、s,.分别

20、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 S g=t-g=B S,在这里,t 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 代表政府支出,B S 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 0 0。s,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题中为1 0 0,因此投资为i =s”+s.+s =3 0 0+(2 0 0)+1 0 0=2 0 0 (亿兀)(3)从 6Z 归=c +i +g+(x m)中可知,政府支出g=5 0 0 0-3 8 0 0-2 0 0-(-1 0 0)=1 1 0 0(亿元)1 5.储蓄一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

21、体系中存在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 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J: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管 小1 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就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存在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

22、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回事。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解答:C2 .当消费函数为 c=a+b y(a O,(K b l),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6.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解答:A3 .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

23、衡收入应火增加()。A.2 0 亿元;B.6 0 亿元;C.1 8 0 亿元;D.2 0 0 亿元。解 答:D4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解答:当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这是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而均衡产出就是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是零。计划存货增加时,存货投资就大于零;计划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就小于零。需要指出的是,存货是存量,存货投资是流量,存货投资是指存货的变动。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它不一定是零,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是零,如果非计划存货

24、投资不是零,那就不是均衡产出了。比方说,企业错误估计了形势,超出市场需要而多生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投资。5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的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A c 5 g 物心=看d c表示),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可 以 用 公 式 表 示)。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不增加消费即加c=g =,也不会把增加的收x y入全用于

25、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A r A s A c A s A s c+A s,因此,+=1,所以,式=1 丁。只要老不等于1 或 0,就有0工 8%和 6%而收入为8 0 0 亿美元、9 0 0 亿美元和1 0 0 0 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2)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 5 0 亿美元,价 格 水 平-1,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的收入与利率;(3)画出一/曲线,并 说 明 什 么 是 曲 线;(4)若货币供给为2 0 0 亿美元,再画条 曲线,这条 材曲线与(3)相比,有何不同?(5)对于(4)中 这 条 曲 线,若 r=1 0,y=l 1 0 0 亿美元

26、,货币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解答:(1)山于货币需求为=0.2 y-5 r,所以当r=1 0,y为 8 0 0 亿美元、9 0 0 亿美元和 1 0 0 0 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 1 0 亿美元、1 3 0 亿美元和1 5 0 亿美元;同理,当 r=8,了为8 0 0 亿美元、9 0 0 亿美元和1 0 0 0 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 2 0 亿美元、1 4 0亿美元和1 6 0 亿美元;当 r=6,y 为8 0 0 亿美元、9 0 0 亿美元和1 0 0 0 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 3 0 亿美元、1 5 0 亿美元和1 7 0 亿美元。如 图 1

27、4 2 所示。图 1 4 2(2)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即=%由 Z=0.2 y-5 r,肱=必=切 1 5 0/1 =1 5 0,联立这两个方程得0.2 y 5 =1 5 0,即y=7 5 0+2 5 r可见,货币需求和供给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为y=l 0 0 0?r=1 0y=9 5 0,r=8y=9 0 0,r=6)(3)L I/曲线是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即预防需求)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关系中推导出来的。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y和利率r的关系的图形被称为/曲线。也就是说,/曲线上的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

28、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根 据 的 尸 7 5 0+2 5 r,就可以得到 材曲线,如 图 1 4 3 所示。货币供给为2 00美元,则LM曲线为0.2 y-5 r=2 00,即 y=l 000+2 5 入 这 条L M曲线与(3)中 得 到 的 这 条 曲 线 相 比,平行向右移动了 2 5 0个单位。对 于(4)中这 条 /曲 线,若 r=1 0,y=l 1 00亿美元,则货币需求/=0.2 y-5 r=0.2 X 1 1 005 X 1 0=2 2 05 0=1 7 0(亿美元),而货币供给肱=2 00(亿美元),由于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所以利率会下降,直到实现新的平

29、衡。1 4.假定名义货币供给量用 表示,价格水平用尸表示,实际货币需求用L=kyhr表示。(1)求/曲线的代数表达式,找 出曲线的斜率的表达式。(2)找出a=0.2 0,A=1 0;4=0.2 0,A=2 0;4=0.1 0,力=1 0 时 的斜率的值。(3)当 A变 小 时,心 斜率如何变化;才增加时,斜率如何变化,并说明变化原因。(4)若*=0.20,h=0,曲线形状如何?解答:(1)/曲线表示实际货币需求等于实际货币供给即货币市场均衡时的收入与利率组合情况。实际货币供给为方因此,货币市场均衡时,/=%假 定-1,则/曲线代数表达式为kyhr=M即r=其斜率的代数表达式为k/h.(2)当衣

30、=0.20,2=1 0 时,/曲线的斜率为k 0.20 八“厂02当 a=0.2 0,方=2 0 时,曲 线 的 斜 率 为k 0.207=o=0-01当 4=0.1 0,力=1 0 时,曲线的斜率为k 0.10十丁=0.01k(3)由于/曲线的斜率为力因此当越小时,曲线的斜率越小,其曲线越平坦,当方越大忖,曲线的斜率也越小,其曲线也越平坦。(4)若在=0.2,h=0,则/曲 线 为 0.2尸 为 即尸 5此时/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y 的直线,方=0 表明货币需求与利率大小无关,这正好是的古典区域的情况。1 5.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 费 c=100+0.8%投 资 7=150

31、-6r,实际货币供给加=1 5 0,货币需求/=0.2 y-4 r(单位均为亿美元)。(1)求/S 和 历曲线;(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解答:(1)先 求/S 曲线,联立尸 c+jc a+yi=e dr得 y=。+B y+e dr,此时/S 曲线将为 r=yoa a于是由题意。=1 00+0.8%7=1 5 0-6 r,可 得/S 曲线为1 00+1 5 0 1-0.8r=-7口 n 2 5 0 1 f即 r=-y 或 y=l 2 5 0 3 0ru JU再求/曲线,由于货币供给力=1 5 0,货币需求=0.2 y 4 r,故货币市场供求均衡时得1 5 0=0.2 y

32、-4 r即 r=一 竿+/了 或 尸 7 5 0+2 0r(2)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S 和 曲 线 相 交 于 一 点,该点上收入和利率可通过求解/S 和/的联立方程得到,即y=l 2 5 0-3 0ry =7 5 0+2 0r得均衡利率r=1 0,均 衡 收 入 尸 9 5 0(亿美元)。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货币供给增加使/右移0 1/k,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的移动量,则必须是()。A.乙 陡峭,/S 也陡峭;B.,/和/S 一样平缓;C.陡峭而/S 平缓;平缓而/S 陡峭。解 答:C2 .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A.陡峭而/S 平缓;B.称垂

33、直而/S 陡峭;C.平缓而/S 垂直;D.和/S 一样平缓。解 答:C3 .政府支出增加使/S 右 移 是 政 府 支 出 乘 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 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A.平缓而/S 陡峭;B.垂直而/S 陡峭;C.和/S 一样平缓;D.陡峭而/S 平缓。解答:A4.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解答:B5.“挤出效应”发生于(兀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

34、感的私人部门支出;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C.政府支出增加,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解答:C6.假 设 方 程 为 y=5 0 0 亿美元+2 5 r(货币需求L=0.20y-5r,货币供给为1 0 0 亿美元)。计 算:1)当/S 为 尸 9 5 0 亿 美 元-5 0 r(消 费 c=4 0 亿美元+0.8%,投 资 4140亿美元-1 0 r,税 收 t=5 0 亿美元,政 府 支 出 尸 5 0 亿美元)时和2)当/S 为 尸 8 0 0 亿美元一2 5 r(消 费 c=4 0 亿美元+0.8%,投 资

35、 7=1 1 0 亿美元一5 二,税 收 t=5 0 亿美元,政府支出g=5 0 亿美元)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政府支出从5 0 亿美元增加到8 0 亿美元时,情况 1)和情况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3)说明政府支出从5 0 亿美元增加到8 0 亿美元时,为什么情况1)和情况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解答:(1)由/S 曲线y=9 5 0 亿美元-5 0 r 和 曲 线 尸 5 0 0 亿美元+2 5 r 联立求解得,9 5 0-5 0 r=5 0 0+2 5 r,解得均衡利率为r=6,将 r=6 代 入 尸 9 5 0 5 0 7 得均衡收入尸9 5 0-5 0 X 6=

36、6 5 0,将 r=6 代入/=1 4 0 1 0 r 得投资为/=1 4 0-1 0 X 6=8 0。同理我们可用同样方法求2):山/S 曲线和加曲线联立求解得,尸 5 0 0+2 5 厂=8 0 0 2 5 r,得均衡利率为r=6,将 r=6 代 入 尸 8 0 0 2 5 r=8 0 0 2 5 X 6=6 5 0,代入投资函数得投资为了=1 1 0 5 x 1 1 0 5 X 6=8 0。(2)政府支出从5 0 亿美元增加到8 0 亿美元时,对 1)和 2)而言,其/S 曲线都会发生变化。首先看1)的情况:由 尸 c+/+g,/S 曲线将为尸4 0+0.8 (y-)+1 4 0 1 0

37、 r+8 0=4 0+0.8(y-5 0)+1 4 0-1 0 r+8 0,化简整理得/S 曲 线 为 尸 1 1 0 0-5 0 r,与口/曲线联立得方程组:y =l 1 0 0 5 0 ry=5 0 0+2 5 r该方程组的均衡利率为r=8,均衡收入为y=7 0 0。同理我们可用相同的方法来求2)的情况:尸 c+/+产 4 0+0.8 (y-5 0)+1 1 0-5 r+8 0,化简整理得新的I S曲 线 为 尸 9 5 0 25r,与/曲线尸=5 0 0+2 5 r 联立可解得均衡利率r=9,均衡收入y=7 2 5。(3)收入增加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在/斜率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会受到

38、/S 曲线斜率的影响。在 D这种情况下,/S 曲线斜率绝对值较小,/S 曲线比较平坦,其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比较敏感,因此当/S 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也较大,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少。在 2)这种情况下,则正好与1)情况相反,/S 曲线比较陡峭,投资对利率不十分敏感,因此当/S 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较少,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多。7.假设货币需求为Z=0.2 0 y,货币供给量为2 0 0 亿美元,c=9 0 亿美元+0.8%,t=5 0 亿美元,/=1 4 0 亿美元-5 r,g=5 0 亿美元。(1)导 出/S 和/步方程,求均衡收

39、入、利率和投资;(2)若其他情况不变,g 增加2 0 亿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解答:山 c=9 0+0.8%,=5 0,7=1 4 0-5 r,广 5 0 和 y=c+f+g 可 知/S 曲线为y=9 0+0.8 y 0,u为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将式代入式(3),得n =B (u u)(5)式(5)即为菲利普斯曲线。第十九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均衡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解答:(1)汇率也像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外汇的供给和对外汇的需求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均衡汇率处于外汇供给曲线和需

40、求曲线的交点。(2)如果外汇的供求发生变化,则均衡的汇率就会发生变化,并按照新的供求关系达到新的均衡。从一般的意义上说,影响外汇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和影响外汇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都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在现实中,经常提到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进出口、投资或借贷、外汇投机等。2 .说明固定汇率制度的运行。解答: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中央银行随时准备按事先承诺的价格从事本币与外币的买卖。以美国为例,假定美联储宣布,它把汇率固定在每1 美元兑换1 0 0 日元。为了有效实行这种政策,美联储要有美元储备和日元储备。一般来说,固定汇率的运行是会影响国货币供给的。仍以美国为例,假定美联储宣布将把汇率固定在1

41、 美元兑换1 0 0 I I 元,但由于某种原因,外汇市场均衡汇率是1 美元兑换1 5 0 日元。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的套利者发现有获利机会:他们可以在外汇市场上用2 美元购买3 0 0 I I 元,然后将3 0 0 日元卖给美联储,从中获利1 美元.当美联储从套利者手中购买这些日元时,向他们支付的美元自动地增加了美国的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以这种方式继续增加直到均衡汇率降到美联储所宣布的水平。如果外汇市场均衡汇率为1 美元兑换5 0 日元,则市场的套利者通过用1 美元向美联储购 买 1 0 0 日元,然后在外汇市场上以2美元卖出这些日元而获利。而当美联储卖出这些日元时,它所得到的1 美元就自动地

42、减少了美国的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以这种方式继续下降直到均衡汇率上升到美联储所宣布的水平。3 .假设一国的出口方程为才=4 一小。当/变大时,经济的/S 曲线将发生什么变化?当4增加时,/S 曲线又发生什么变化?解答:山所给条件,有如下开放经济下的产品市场均衡模型尸 c+7+升(X 粉(1)c=a+8 yI e +4 物 dry-1.一 +勿 1-+勿式(7)即为开放经济下的jS 曲线的代数方程。式(7)表示均衡产出y 与利率r 成线性关系,式(7)等号右边的第一项为直线的截距项;等号右边第二项中的丁三J为直线的斜率项。据此可知,R 变大时,会 使/S 曲线向左移动,同时使/S 曲线变得更陡峭。而

43、月增加时,会 使/S 曲线向右平行移动。4.结合(教材)第十三章的有关内容推导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购买乘数的表达式。解答:考虑如下的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模型c+i-g+X mc=a+bym m)+By其 中 i,g,x,加为常数,6 为边际消费倾向,为边际进口倾向。则y=,J(a加+i+g+x)1+p b所以_ d y _ 1L +一.上式即为政府购买乘数的表达式。5.完全资本流动的含义是什么?在小国和大国模型中,资本完全流动带来的结果有什么不同?解答:完全资本流动是指一国居民可以完全进入世界金融市场,该国政府不阻止国际借贷。这意味着,该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想借入或借出多少就可以借入或借出多少。小国

44、模型中的“小国”是指该国只是世界市场的一小部分,从而其本身对世界利率的影响微不足道。在小国模型中,资本完全流动带来的结果是,该国的利率必定等于世界利率,即等于世界金融市场Hl勺利率。大国模型中的“大国”则是指该国经济对世界经济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特别是该国经济足以影响世界金融市场。对于大国模型,资本完全流动带来的结果是,该国的利率通常不由世界利率固定。其原因在于该国大到足以影响世界金融市场。该国给国外的贷款越多,世界经济中贷款的供给就越大,从而全世界的利率就越低。反之,该国从国外借贷越多,世界利率就会越高。6.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国开放经济中,为什么国内的利率水平与国际利率水平总能保持一致?解

45、答:在开放宏观经济学中,小国是指所考察的经济只是世界市场的一小部分,其本身对世界某些方面,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影响微不足道。资本完全流动是指该国居民可以完全进入世界金融市场。特别是,该国政府不阻止国际借贷。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国开放经济中,该国的利率r 必定等于世界利率右,即 =八。原因如下:该国居民不会以任何高于爱的利率借贷,因为他们总可以以底的利率从国外得到贷款。同样,该国居民也不必以低于右的利率放贷,因为他们总可以通过向国外借贷而获得 r,的收益率。7.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考察固定汇率下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解答:假定在固定汇率之下运行的,国中央银行试图减少货币供给。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这种政

46、策的初始影响是使/曲线向左移动,提高了汇率,如 图 191所示。但是,由于该国中央银行承诺按固定汇率交易本国与外国的通货。根据固定汇率的运行机制,套利者对汇率上升作出的反应是向中央银行购买本国通货,这导致本国货币供给增加,进而使LM*曲线向右移动,直到回复到其初始的位置。根据模型,在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通常不能够影响产出,从而是无效的。8.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考察浮动汇率下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影响。解答:假定一国政府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抑制国内支出,在理论匕这种政策可以使IS*曲线向左移动,如 图 192 所示。LM*在浮动汇率下,汇率由市场供求力量决定,允许汇率对经济状况的变动作出反应,自由地变动。

47、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I S*曲线向左移动后,汇率下降,而收入水平保持不变。这意味着,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紧缩性财政政策在浮动汇率下对产出或收入不产生影响,因而是无效的。9.试从本章式(1 9.1 2)和式(1 9.1 3)推导出式(1 9.1 4)和式(1 9.1 5).解 答:式(1 9.1 2)和式(1 9.1 3)如下y尸 P .,y n+a,+n isysm y(l)y,=B sys+as+m y msys(2)将式变形为(1 P n+m)y n m s y s=p(3)将式变形为-m y+(1 P s+ms)ys=as(4)记k =|J o1,并将式(3)和式(4)联立,得1

48、p+m 1-P s+ms,1丁 yn-msys=ank.1-myn+ys=4k,利用克莱姆法则,可求得上述方程组的解为y*=-(a+msksas)(7)1 k n k s I M l ny;=j-(a s+mnk n an)(8)1 k n k s I M I n式 和 式 即为教材中的式(1 9.1 4)和式(1 9.1 5)o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L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解答: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示成人均产量。经济增长通常用经济增长率度量。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经

49、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质”的概念。2.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解答: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宏观生产函数把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技术状况联系在一起。设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匕=4 f(乙,K)式中,匕、乙和左顺次为t 时期的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4 代表力时期的技术状况,则可以得到一个描述投入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方程,称其为增长率的分解式I即Gr=Gr+a Gi+B GK式中,G为产出的增长率;G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和&分别为劳

50、动和资本的增长率。和 为参数,它们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从增长率分解式可知,产出的增加可以由三种力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有时,为了强调教育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还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的投入写进生产函数。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获取收入的潜在能力的价值,它包括天生的能力和才华以及通过后天教育训练获得的技能。当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投入时,按照上述分析的思路可知,人力资本也可以被归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3.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含义?解答:离散形式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51、为A k sy(+8 1k其中女为人均资本,y 为人均产量,s 为储蓄率,为人口增长率,3 为折旧率.上述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减去(+刃在项。(+刃发项可以这样来理解:劳动力的增长率为,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I日资本,这一关于这一结果的说明,请见本章第19*题的解答。用途的储蓄为s 九总计为(+刃么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超过(+6)k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力的上升,即4 (),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述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一资本广化4

52、.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的变动对经济有哪些影响?解答: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一方面,储蓄率上升会导致人均资本上升,而人均收入是人均资本的增函数,因而储蓄率上升会增加人均产量,直到经济达到新的均衡为止。储蓄率下降的结果则相反。另一方面,储蓄率的变动不能影响到稳态的增长率,从这点上说,储蓄率的变动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5.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口增长对经济有哪些影响?解答:新古典增长理论虽然假定劳动力按个不变的比率增长,但当把作为参数时,就可以说明人口增长对产量增长的影响。如图201 所示。图 201图 20 1 中,经济最初位于力点的稳态均衡。现在假定人口增长率从增加到,则图 2 0-1

53、 中的(+刃衣线便发生移动变为(+6)4 线,这时,新的稳态均衡为H 点。比较4点与力点可知,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从原来的A减少到k,),进而降低了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这是从新古典增长理论中得出的又一重要结论。西方学者进一步指出,人口增长率上升导致人均产量下降正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两个有着相同储蓄率的国家仅仅由于其中一个国家比另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高,就可以有非常不同的人均收入水平。对人口增长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得出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是,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理解这一结论的要点在于,一方面,懂得稳态的真正含义,并且注意到A点和力点都是稳态均衡点;另 方

54、 面,山于1 点和4点都是稳态,故人口增加对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的增长率都不产生影响。6 .推导某一时期总产量、人均产量和人口这三者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Y解答:用了表示人均产量,Y 表示总产量,N表示人口数。由于尸彳,两边同取对数得1 l n y=l n r-l n/V两边同时对 求导得dy/dt AY/At AN/Aty =F 有 g尸 g L gx其中4为人均产量的增长率,目为总产量的增长率,.为人口增长率。上式说明,人均产量的增长率可以表示为总产量的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差。7.说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解答: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可概括如下:第一,

55、技术冲击是经济波动之源。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技术冲击能够引起产出、消费、投资和就业等实际变量的波动。在种种实际冲击中,由于技术冲击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最持久,因此技术冲击是经济周期之源。第二,经济周期所产生的产出波动不是实际G D P 对潜在G D P 的背离,而是潜在G D P 本身的变动。第三,即使在短期,货币也是中性的。货币量的变化不能引起产出和实际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变化。8.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y=/a)=2 A-0.5A-2人均储蓄率为0.3,人口增长率为0.03,求:(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4 值;(2)与黄金律相对应的人均资本量。解答:(D 经济均衡增长时:s f i J

56、 W n k,其 中 s 为人均储蓄率,为人口增长率。代入数值得 0.3(2 A-0.5炉)=0.03 A,得 4 3.8。(2)由题意,有/(心=n,于是,2 0.03,k.97,因此与黄金律相对应的稳态的人均资本量为L 97。9.设一个经济的人均生产函数为尸爪。如果储蓄率为2 8%,人口增长率为1%,技术进步速度为2%,折旧率为4%,那么,该经济的稳态产出为多少?如果储蓄率下降到1 0%,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4%,这时该经济的稳态产出为多少?解答:稳态条件为:sf1a =5+g+6)k,其 中 s 为储蓄率,为人口增长率,5 为折旧率。代入数值得0.2 队 笈=(0.01 +0.02+0.0

57、4)4,得*=1 6,从而,y=4,即稳态产出为4。如果s=0.1,n=0.0 4,则 A=l,y=l,即此时稳态产出为1。1 0.已 知 资 本 增 长 率 劳 动 增 长 率 自=0.8%,产出增长率g,=3.1%,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0.2 5,在这些条件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多少?解答:劳动的国民收入份额为:6=1 。=0.7 5。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0.2 5X 2%+0.7 5X 0.8%=1.1%所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1%-1.1%=2%1 1.设一个经济中的总量生产函数为Y,=A M,K)式 中匕、儿和分别为t 时期的总产量、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

58、;4为 t 时期的技术状况。试推导经济增长的分解式,并加以解释。解答:对生产函数匕=4f(加,用)关于时间f 求全导数,有d 匕 ,、d 4,df d/V ,df AK:,a t dt dt M d f式两边同除以匕,化简后得d K/d d 4/d 3甘3爪 dNL df/dK(吗经恒等变形,上式又可表示为A,/At AA,/At df 汛 d/V/d t匕=4 +砺心乂 M,df K,d%/d%、+成 X/X/M,心 8 f、_,A;,8 f Kt _ d /d r .一 d ;/d t定乂 a=dN,Xf(N K Y b=嬴 色 f(N”Q 并用表不 4 用依表不 N,h 十一 d%/d

59、t r a 十一d K/d f用各表小*,用 g r 表不一、,则式(3)化为g =g f+a g v+b 劭(4)式即为增长的分解式。其含义为总产量的增长率被表示为劳动增长率、资本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的加权平均。式也为说明经济增长的源泉提供了框架。1 2.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总量生产函数为Y F(K,)=g/|(1)求稳态时的人均资本量和人均产量;(2)用这一模型解释“为什么我们如此富裕,而他们那么贫穷”;(3)求出与黄金律相对应的储蓄率。解答:(1)由所给的总量生产函数,求得人均生产函数为上式中,y为人均产量,A 为人均资本量。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态条件为sf8=nk即s 为储蓄率,为人口增

60、长率。解得稳态的人均资本量为ESI将其代入人均生产函数,求得稳态的人均产量为(2)解释国家间的生活差异的个重要方面是人均收入,由式(1)、式(2)可知,当一个国家的储蓄率高、人口增长率低时,该国的稳态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就相对较高;反之,则正好相反。因此,根据这里的模型,可以用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的差异来解释“为什么我们如此富裕,而他们那么贫穷”这个问题。(3)黄金律所要求的资本存量应满足f(A)n即%1=,在稳态时,A=(浅。所以有所 以 s =:即为所求。1 3.设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框架下,生产函数为:Y=F(K,力=迎(D 求人均生产函数尸F();(2)若不存在技术进步,求稳态下的人均资本量

61、、人均产量和人均消费量。解答:(1)人均生产函数的表达式为,、Y 4KL yK 厂y=口 丫=。=77 k(2)设人口增长率为,储蓄率为s,折I 日率为6,人均消费为c,则由稳态条件s y=(+6)+有xrk(+6)kc=(1 s)y(1 -s)sn+6八y.c*即为稳态下的人均资本量、人均产量和人均消费量。1 4.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已知生产函数为尸2 A 0.5 丘 y为人均产出,为人均资本,储蓄率s=0.1。人口增长率=0.0 5,资本折旧率6=0.0 5。试求:(1)稳态时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2)稳态时的人均储蓄和人均消费。解答:(1)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态条件为sy=(+8)k将有

62、关关系式及变量数值代入上式,得0.l(2 A-0.5 A 2)=(0.0 5+0.0 5)k0.1 4(2-0.5 4)=0.2-0.5 4=1k=2将稳态时的人均资本k=2代入生产函数,得相应的人均产出为尸 2 X 2-0.5 X 2 2=4-;X 4=2(2)相应地,人均储蓄函数为s y=0.1 X 2=0.2人均消费为c(1 s)y=(1 0.1)X 2 =l.8第二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1.假设甲、乙两个消费者按照费雪的跨期消费模型来进行消费决策。甲在两期各收入1000元,乙在第一期的收入为0,第二期收入为2 100元,储蓄或者借贷的利率均为八(1)如果两人在每一期都消费1 00

63、0元,利率为多少?(2)如果利率上升,甲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3)如果利率上升,乙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解答:(1)可以用乙的实际选择预算约束来解出利率1 000+1 000=2 100r=10%乙在第一期借了 1 000元用于消费,而在第二期用2 100元的收入偿还1 100元的贷款本息以及1 000元的消费。(2)利率上升导致甲现期消费减少,未来消费增加。这是由于替代效应:利率上升使他现期消费的成本高于未来消费,即利率升高使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如图211 所示,在利率没有上升时,甲的预算约束线

64、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力点,他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消费都是 1 000元。利率上升后,消费者均衡点变动到6 点,甲第一期的消费将低于1 000元,第二期的消费将高于1 000元。在新的利率下,通过无差异曲线可知,甲的境况变好了,即甲的无差异曲线从上移至 心(3)利率上升后,乙现期消费减少了,而将来消费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他同时面临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由于现在的消费更贵了,他决定减少消费。同样由于他的收入都在第二期,因此他借钱的利率越高,收入越低。如果第一期消费为正常物品,就会使他更加坚定减少消费。他的新消费选择在B点,如图212 所示。我们知道在较高的利率下乙的境况变坏了,因为他的消费在B点,此点所达

65、到的效用低于利率上升前的消费选择点A。2.(教材中)本章第节在对费雪模型的分析中,讨论了消费者在第一期进行储蓄的情况下,利率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现在假设消费者在第一期进行借贷,试分析利率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并画图说明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解答:图213显示了一个消费者把第期的部分收入储蓄起来时利率增加的情况。实际利率的增加导致预算线以点(Y“为轴旋转,变得更陡峭。在图213中,利率增加使预算线发生变化,与相应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由A点移到B点。我们可以将这种变化对消费的影响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是向不同的无差异曲线运动所造成的消费变动。由于消费者是借贷者而不是储蓄者,利率上升使他

66、的状况变坏,所以他不能达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如果各时期的消费都是正常物品,那么这往往使消费下降。替代效应是两个时期消费的相对价格变动所造成的消费的变动。利率上升时,相对于第一期的消费,第二期的消费变得更加便宜,这往往使消费者选择第二期的消费增加而第一期的消费减少。最后,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一个借贷者,当利率升高时,由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方向,第 期的消费必将下降。第二期的消费上升或下降取决于哪种效应更加强烈。在 图21-3中,我们展示的是替代效应强于收入效应的情况,因此C2增加。3.为什么说如果消费者遵循持久收入假说且能够进行理性预期,消费的变动就是不可预测的?解答:持久收入假说暗示消费者努力使各期的消费平滑化,所以当前的消费取决于对一生中收入的预期。在任何一个时点上,消费者根据现在对一生收入的预期来选择消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得到修正其预期的消息,所以会改变自己的消费。如果消费者有理性预期,能最优地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那么,他们应该只对那些完全未预期到的事件感到意外。因此,他们消费的变动也应该是无法预期的。4.试画图分析消费者收入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解答:根据消费者跨期消费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