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研究--毕业论文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0864121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推进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研究--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推进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研究--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推进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研究--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推进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研究--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研究--毕业论文(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推进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研究 摘要恩施作为湖北乃至全国旅游胜地,以其庞大优势为支撑其旅游业已初具规模。但其目前的开发情况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离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的要求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本文首先对目前恩施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现状进行深刻的分析,对其旅游产业结构上的不合理以及软环境中不和谐因素进行深刻的剖析,然后再进行深刻的反思,最后对恩施州旅游产业良性发展循环和跨越式发展研究作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本论文最后分析总结出来的相关发展战略主要是从全局发展战略考虑,一方面给当地带来庞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湖北全局规划和未来部署起到关键作用。而对此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打破原

2、有的地方分散各自为势发展格局,充分整合旅游资源,发挥地方民族文化特征,形成为一个文化旅游产业链,打造一个以恩施旅游为首的重点品牌,带动鄂西区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统筹发展。本人在后现代理论指导下确立恩施州跨越式发展的整体思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达到“既巩固、又发展、打造旅游大市、统筹区域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带动省内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最终目标1。关键词生态文化旅游 资源整合 机制改革 民族特色品牌 推进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研究 前言随着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

3、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2 2008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全力打造宜昌、恩施、十堰等8城市组成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简称“鄂西圈”),这是继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构想。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北省西南部,云贵高原东延武陵山余脉与大巴山之间,属于“鄂西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西部开发的结合部,而且已纳入西部大开发范围的恩施自治州既是湖北省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的一个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经考证,这里是世界上硒资源最富集的地方,有“世界硒

4、都”之称文化旅游适应了国际产业经济新格局,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整个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标志性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湖北是一个文化大省,恩施更是湖北省众多市县中最具特色与发展潜力的一个文化大市,恩施州的旅游资源禀赋高、资源类别全、资源卖点好,以其民族文化优势,生态环境优势,自然风光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为庞大资本,取得政府机构和人民群众高度重视。随着“铁公机”重大交通设施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很多待字闺中的神奇景观和民俗文化将招引更多中外游客的探访和关注,给恩施的文化旅游产业群开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有利于丰富人民日益精神文化需求,探索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新路

5、径;有利于形成产业带从而促进旅游市场大繁荣;有利于形成产业群从而带动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有利于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一江两圈、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适应国内国际市场新格局。其在推进湖北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发挥湖北在中部崛起中起重要战略支点作用3。一、恩施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的重大意义(一)生态旅游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概述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2UCN)特别顾问Ceballas Lascurain 于1983 年首次提出。1993年,国

6、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们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4。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其主要内涵是以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基础、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灵魂、以发达的旅游产业为引擎, 推动鄂西地区资源整合、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实现经济会又好又快发展。其地域范围包括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等8 个市( 州、林区)。鄂西圈是综合性旅游圈,生态友好型文明圈,特色文化圈,科学发展圈5 。 (二)恩施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意义1、经济价值 旅游经济学认为旅游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增加国家外汇收入。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开发旅游业成为吸引

7、外汇的重要手段,而生态文化旅游则又是重中之重。据统计,1988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为550亿美元,其中生态文化旅游收入达120亿美元。提高社会就业率。生态资源保护区的居民通过生态文化旅游,改变了他们过去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经济收入,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生态文化旅游业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商业、交通业酒店、旅馆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地区经济整体水平。推动区域化合作。如东南亚旅游经济圈,是世界旅游一体化合作的成功典范,对东盟发展有深远意义。2、生态价值开发生态文化旅游,目的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分享自然美景,引导开发者投入资金,对资源环境实行生态化的价值管理(VM-Value Mana

8、gement),实现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环境生态价值;不仅可以满足现代都市人对大自然的向往,而且能使其参与环保,培育环保意识,提高民众环保素质。3、文化价值历史人文景观是生态文化旅游的另一个增长点,与生态资源相辅相成,可以形成具有丰富人文内涵价值的特色旅游。生态文化旅游不仅能满足旅游者探究历史,欣赏古代瑰宝的愿望,还能体现古典艺术和人文景观的现代文化价值6。二、恩施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势、现状和市场前景分析(一)恩施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资源优势分析1、神奇的自然风光优势恩施市地处鄂西南山区,境内有奇峰异石、溶洞飞瀑、佳林名卉,形成了雄、奇、秀、险、幽、绝的旅游资源。其中恩施大峡谷位于清江上游,

9、集山、水、洞、情于一体,拥有清江升白云、绝壁环峰丛、天桥连洞群、暗河接飞瀑、地缝配天坑等五大奇观,总面积达300 平方公里,是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同时,境内还有形成于4.6亿年前的世界第一奥陶纪石林梭布垭石林;有形成于5.5亿年前寒武纪的水旱兼备洞穴龙鳞宫;有入选“中国特色旅游30佳”的神州第一漂清江漂流等7。2、独特的文化魅力优势恩施市是一个“大杂居、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其中以“恩施女儿会”最具代表性,受到了民俗专家、文化学者和各族人民的青睐,被誉为“东方情人节”;恩施市还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早在2000 多年前,巴人先祖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大革命时期,曾是贺

10、龙、周逸群等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战的红色土地;抗日战争时期,恩施又是湖北省临时省会。这些都为恩施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集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3、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恩施市位于北纬30 度附近,境内气候宜人,植被丰富,有“中国硒都”、“鄂西林海”、“华中药库”、“天然植物园”之美称,是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评定的“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与大兴安岭和西双版纳齐名为“中国三大后花园”。良好的气候和生态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富硒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尤以茶叶、药材以及畜禽、蔬菜等倍受市场欢迎,其中“恩施玉露茶”自古以来就享有盛名,曾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现被专家认定为“湖北第一历史名茶”。此外,“板党”“

11、窑归”、“紫油厚朴”等名贵中药材享誉中外,为加速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大力开发生态旅游商品奠定了良好基础。4、突出的地理区位优势恩施市是恩施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是鄂西南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地和集散地。恩施市西与重庆万州毗邻,东与长江三峡、神龙架相连,南与湘西、张家界相望,地处湘鄂渝大旅游圈的腹心地带。318、209 国道在境内交汇,沪蓉西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恩施段即将全线建成通车,恩施机场已开通武汉、宜昌、重庆、广州、北京、上海等航线,被列入全国公路运输197 个枢纽城市之一,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即将形成,制约旅游的交通问题即将彻底解决8。(二)恩施生

12、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1、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景区开发建设起步良好。目前,全市共开发景区20 余处,主要有恩施大峡谷、梭布垭石林、龙麟宫、柳州城、红花淌石林、清江画廊等,其中恩施大峡谷被世界旅游专家誉为世界奇观;梭布垭石林堪称“世界第一大奥陶纪石林”,已成为湖北省12 大特色旅游景区之一,清江闯滩被列为全国旅游30 佳;恩施土司城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土家族土司文化标志性建筑9。目前,恩施土司城被评为国家4A 级景区,梭布垭石林、龙鳞宫创建成为国家3A 级景区。 表1为2006至2008年恩施州接待人数及收入统计表:2、旅游服务功能日臻完善恩施从2006 年起开始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8

13、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的检查验收。几年来,恩施以“创优”为主线,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大力建设市内通往各旅游景区(点)的公路;增加城区公交车、出租车辆、旅游客运车数量;全市拥有星级宾馆14 家,其中四星级和三星级各3 家;发展星级农家乐34 家;发展旅行社23 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 家;建成高档文化娱乐和休闲场所14 家。开发了“恩施玉露茶”、“中国板党”、“西兰卡普”等特色旅游商品10。3、旅游市场拓展力度逐步加大加大旅游宣传和市场开拓力度。已成功先后在武汉、重庆、成都、广东及周边地区举办旅游产品推介会,组织了“中外摄影家看恩施”、“恩施土家女儿会”等一系列活动,编制了

14、多卷画册,拍摄音乐风光片。积极组织武汉、重庆等地的多家旅行社负责人到恩施考察,积极开展区域联合以及国内外市场对接工作。4、旅游业对市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日趋明显2008 年,全市景点景区接待游客125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8 亿元,比上年增长19.6%,旅游收入已达全市生产总值的10.68%。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对绿色富硒食品加工业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拉动作用。(三)恩施文化旅游产业市场前景分析1、湖北省恩施州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1999-2009年恩施州经济多年来持续增长, 2009年全州生产总值为29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经济增长速度在西部同等级州县州居于前列。城

15、乡居民收入水平日益增加(如图3-1),2009年恩施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813元(表3-1),比上年增加1142元,增长率为13.2%,比1999年增加6510元,增加了197%,平均增长率为10.4%。农村居民200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16元,上年增加了891元,增长率为13.6%,比1999年增加了3129元,增加了243%,平均增长率为23.7%。经济实力的增加引起消费结构变化,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11。图3-1 恩施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折线图 2、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分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人在理性状况之下,生活在不同层

16、次的时候的需求变化情况,人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你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对于人类的欲望,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做了最好的解释。他认为人的欲望或者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12。马斯洛认为,人们的欲望或需要是按以上五个层次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以后,人们就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如果说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动物也会寻找一个安全的巢穴)仍然是一般生物需求的话,那么从社会交往需要开始,就是人类所特有的了,而文化则是社会交往需要的产物。正如现代人对艺术的定义那样,“文化艺术是由于人们情感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

17、。”人们总是在追求更大的效用和满足。水平越高,需求层次也就越高,消费者对高层次消费品的需求就更强烈,也就为高层次消费品提供了市场。而从马斯洛的理论来看,越高的需求层次所包含的文化需要的成分越多,因此可以认为,人类需求层次提高的表现就是对文化产品消费的增加1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揭示了物质产品与文化产品需求变动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内容、生产方式和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和内容的变化趋势,说明了沿着生产、发展、享受,进而产品享受、生理享受、精神享受的需求阶段不断追求满足程度,从而要求文化产品生产的不断扩大,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文化与经济发展日趋合一的社会经济时代的必然到来。随着人们收入水

18、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如图3-2),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如图3-3、3-4)。根据恩格尔定律,当人均收入很低时,总支出中用于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的比例很高,而用于舒适品和奢侈品的比例很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食物和必需品的消费支出比例下降,而舒适品和奢侈品的消费支出比例上升,越高的需求层次包含的文化需求成分也就越多。根据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人们在满足了低层次需求之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是在物质需求满足之后会追求精神文化上的消费。收入水平越高,需求层次也就越高,消费者对高层次消费品的需求就更强烈14。这与恩格尔定律所表达的含义异曲同工。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增长在现实中的表现就是对

19、文化产品消费的增加(如图3-3、3-4)。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州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98年的50.1下降到2009年33.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98年的58.6下降到2009年的40.9(如图3-2)。而同时,对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方面的支出逐年递增,城镇居民由1998年的200元增加到2009的847元,增加了323%,平均增长率为14.1%。农村居民由1998年的63.5元增加到2009年的198.58元,增加了213%,平均增长率为10.9%(如图3-3、3-4)。可以看出,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对食物和必需品的消费支出比例下降,而对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20、等精神文化消费支出比例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恩格尔定律和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需求决定市场,居民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成为文化产品市场扩大的内在动力15。图3-2 1998-2009年湖北省恩施州农村、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趋势数据资料来源:根据湖北省恩施州统计年鉴1998-2009 图3-3 1998-2009年湖北省恩施州城镇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折线图单位:元数据资料来源:湖北省恩施州统计年鉴1998-2009图3-4 1998-2009年湖北省恩施州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折线图单位:元数据资料来源:湖北省恩施州统计年鉴1998-2009三、恩施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缺

21、乏整体规划,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对本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在开发过程中忽略了旅游资源本身的成因、特色、质量、数量等因素,以及旅游资源的区位、环境、客源、交通、经济发展水平、建设水平等开发利用条件,又导致现在整个旅游规划水平低下。从恩施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看,刚起步的旅游产业存在着“ 散、小、弱、差” 的问题。旅游企业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目前仍停留在观光旅游阶段16。(二)片面追求景点建设,产业联动机制不健全旅游开发过程中对与旅游活动有关的其他条件认识不足,没有深入了解旅游产业具有综合性的特征17。过分依赖自然景观的吸引力,忽视旅游活动有关的涉及到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商品零售、交通

22、运输、文化娱乐等许多行业和部门,特别是忽视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领域,即与旅游消费联系最为紧密的服务业。虽然丰富旅游资源是恩施发展经济极其宝贵的财富,但如何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其创造出最佳经济效益, 对于现在的恩施来说,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三)旅游市场定位不当,市场机制不健全首先,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要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必然要实现旅游要素的产权主体、市场交易主体和开发经营方式的多元化。而经济发展落后,对旅游投入不足,缺乏研究和规划等问题,造成了恩施旅游业目前高成本低效率的开发模式;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业竞争的焦点集中在旅游产品差异化和形象力的竞争上18。从

23、目前恩施地区旅游现状来看,营销手段单一,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是各自为战,缺乏整体形象的对外宣传促销及招徕,特色品牌缺乏。第三,恩施地区的一些很好的旅游景点也由于过于偏远、交通不便、缺乏信息、内部市场难以发育等原因而没有市场19。(四)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尚待提高。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一个良好的整体规划和有效实施,这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导向、资金的投入和行政体制协调。而目前,恩施地区旅游资源规划大多缺乏科学性,这主要受制于: (1)对客源市场判断的失准; (2)对产业定位及预期发展判断产生偏差; ( 3)没有把地区旅游规划放在一个大的区域背景下和较长的时间段内考虑; (4)规划人

24、员的知识和实践水平有限。其次,旅游景观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与其本身的旅游美学价值,也来自其可进入性,因此,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交通则是恩施旅游业发展的最大制约,恩施地处山区,虽然短期内即可实现高速、铁路、飞机的全面贯通,但恩施地区内各大景区之间的交通衔接程度低,路况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地区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使丰富的旅游资源留在深闺无人问津。再次,恩施旅游产业专业人才极为缺乏。现有工作人员,特别是服务人员多是当地老百姓,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乏专业知识,服务水平不高20。(五)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综合利用率不够、缺乏特色品牌首先,旅游产品开发是旅游资源营销的首要环节

25、。恩施地区虽然拥有极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却没有进行良好的规划、开发和有效的包装、利用,产品结构单一,大多数旅游产品没能发挥其独特魅力,缺乏内涵和品位,缺乏包装和策划。无形之中给人以“看点虽多,卖点稀少”的不良感觉21。其次,恩施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分布零散,景区间时空差距大,综合利用程度低,加上独立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落后,影响消费者的性价比和旅游企业收益。第三,旅游企业由于科研技术力量和资金不足,一些很好的资源难以得到开发或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档次低、无特色,难以形成精品线路,加之品牌意识淡薄,对生态旅游资源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开发力度,致使生态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经济效益大量流失。第四,环境意识淡薄与

26、不文明旅游行为并存,对生态旅游环境破坏严重。恩施地区的居民及不少旅游经营管理者的环保素质比较低,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环保素质不高导致低级粗糙的商业化景观泛滥,使资源失去其固有的音韵和内在魅力;环境意识淡薄,不少饭店、餐馆的污水、垃圾未经处理随处排放;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还表现在经营管理与开发上的短视化行为普遍,追求短期利益,忽视或损害长期利益;不规范经营,过度竞争,欺诈游客,败坏声誉的行为时常出现22。(六)地区文化深度挖掘不够,原生态文明饱受冲击首先,恩施文化的着眼点是少数民族文化,土家、苗族、侗族文化是其独特性和根源所在。但是,少数民族文化多年来受到现代文明的持续强势冲击。恩施地区人口密度低

27、,聚居性少数民族群体少,加之该地区经济落后,传统文化的自我保护和复制能力差,使得恩施地区少数民族文化难以大面积承继。现存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多是文化保护的结果,原生态文化正处在濒临消亡的边缘。其次,恩施地区历来人口迁徙频繁,最近一次的人口大迁徙发生在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运动期间。四川由于战乱、瘟疫及天灾接踵而至,境内人口锐减,耕地荒芜。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清王朝为了解决四川劳动力和生产粮食的问题,采取“移民垦荒”的举措,全国包括湖北、湖南在内的湖广等十余个省的移民相继到四川定居,其中来得最多的是湖北、湖南省。据统计这次移民的持续时间长达一百多年,入川人数约一百多万人,其中湖北、湖南省的

28、人数达一半之多23。恩施地区是这次长达百年迁徙运动的主要通道之一,大量的文化冲击了恩施地区的原生态文化。第三,“巫山人”、“建始直立人”与“长阳人”的被发现和命名,尽管在一定程度确立了峡江和清江流域的人类起源地地位,但是其发掘程度和史学价值都未得到国内理论界和旅游界的高度认可,文化价值的商业价值也未得到充分体现。四、恩施生态文化旅游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及措施(一)整合资源,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大品牌1.加大营销广度和深度,实现恩施民族地区生态旅游整体形象塑造和提升的新突破。拓宽客源市场、提高恩施民族地区生态文化旅游整体形象是恩施地区旅游业一切要素运行的核心。加强市场研究,制定市场开发策略,而进一步加大

29、旅游市场促销的广度和深度,则可树立恩施旅游整体形象,让神秘的恩施更让人知,让人更加想来。首先,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恩施生态文化旅游新形象。其次,旅游营销方式多样化,积极探索更为合理有效的营销方式。再者,还要加强市场调研,注重营销实效。最后,加强整体和联合营销24。只有如此,才能拓展客源市场,把域外的资金优势与恩施地区潜在的发展机会结合起来,扩大本区产业上升的空间。2、突出整体资源优势。一是要从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的高度整合资源, 努力建成国家级旅游目的地。鄂西圈地处秦巴山地、长江三峡及长江支流清江流域和汉水流域, 是人类文化起源地, 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这个区域构成了一个从人类起源到

30、史前文明的人类进化序列: 远古人类遗址、旧新石器遗存、传说中的人文始祖。这些资源分散在鄂西圈各个地方,需要打破行政、部门分割,进行整体包装; 二是要精心包装现有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要根据各地现有条件,选择一个地方为主,避免遍地开花以及恶性竞争; 三是要适应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从“现代桃花源”的高度包装推广圈域内的生态旅游资源25。3.发展壮大旅游业龙头企业,形成和完善旅游产业链,实现旅游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一是转变思想观念。要实现从景点、线路到产品、商品的转变。有景点不一定有旅游,没有景点也可以发展旅游。例如:希拉穆仁大草原就没有为游客打造任何景点,而那里的旅游是十分火爆的。二是要壮

31、大旅行社。旅游产品变商品,主要靠旅行社。像湖北这样的旅游资源大省,应该有旅游上市公司。三是要打造品牌。要面向市场设计“旅游产品”。解决产品单一、档次不高的问题。建议由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旅行社、行业协会,开发定型一批“旅游产品”。通过网上营销,让利给世界各地的旅行社。同时加强监管,通过不断地改进,最终打造出像“茅台、五粮液”那样的“世界知名品牌”26。4.以民族地区生态文化旅游为核心,建立纵向、横向旅游企业联盟战略。从恩施目前的旅游市场状况来看,旅游市场经营还局限于企业个体的行为,同行之间很少联合经营,或联合开拓市场与其他行业的合作也很松散,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恩施地区旅游企业应在立足自身发展战

32、略的基础上,寻求与区域内的旅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或旅游合作项目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与旅游可持续发展为支撑,建立纵向、横向旅游企业联盟战略,建设互补的旅游产品群,形成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旅游品牌和旅游企业集团。同时,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开发能力,提升共同的品牌,减少同一行业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产生的负效应,使各旅游主体在竞争中促发展,最终实现利益赢。(二)深化改革,建立良好的营销和融资机制1、建立整体宣传营销机制。建议省鄂西圈办牵头成立一家宣传营销策划管理公司,深入挖掘圈内生态、文化和历史,将8 市(州、林区)作为一个整体,形成共享品牌

33、形象、共享营销队伍、共享销售渠道、共享客源市场,实现营销资源全面共享;通过拍摄电视剧、举办各类文化论坛和旅游节等形式,对鄂西圈系统地进行包装宣传,提升圈域公共文化形象,提高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同时,统一建立圈域生态旅游信息资源库、旅游圈信息网,提升整体形象26。2、创新融投资机制。一是政府要加大对圈域内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旅游企业要做好景区内的配套设施建设;二是要组建生态文化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引导设立生态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创业发展基金,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信贷融资担保机构;三是要激活民间投资。放宽准入条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旅游业,

34、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兴办旅游经济实体,经营旅游业务,鼓励各种经济成分投资主体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参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生产及旅游配套设施的经营;四是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支持旅游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项目融资、产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加大对旅游业信贷支持力度,尽快形成新型旅游投融资体制27。(三)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加快旅游业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队伍。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我们的基础工作和重点工作,特别是导游队伍。导游员是旅游业的生力军,其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旅游业的形象。1、改善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目前

35、恩施州导游的服务水平普遍让人担忧,面对这样的现实,要想提高旅游业的服务水平就必须首先解决旅游的培养问题,在恩施州就要重点改善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学校的办学条件。一方面积极拓宽学校经费投机渠道。在经费渠道方面,一要坚持以政府拨款为主的政策,二要鼓励个人或团体向高校捐赠。三要办好校办产业,后勤服务社会化,为高校创收。四是合理向学生家庭收取一定学杂费。建议有关部门要有计划有重点的解决人才培训问题,通过专业学校开设专班,也可组织各种职业培训班以及州内相关企业建立友好联系,设立一批实习基地,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培养更多的旅游专业人才。2、积极与东部旅游发达地区进行人才交流,重金聘请高学历

36、的优秀工作者。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最大的客源输出地,西部旅游资源丰富,是最大的客源输入地。随着西部开发的深入,东西部旅游大融合是东西部经济融合的必然趋势。要提高恩施州旅游业的质量,积极与东部旅游发达地区进行人才交流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让旅游发展相对先进地区为恩施州培养,驯良一部分旅游从业人员,或者通过提高待遇,承诺优惠条件,从这些地区引进一批专业人才,使这些地区的先进观念先进经验在恩施州得以推广和应用。为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快研究制度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措施,鼓励各类人才及大中专到恩施州就业和创业。3、成立专业的导游公司在导游人员的管理机制上,应在现

37、有旅行社的基础上,允许成立专门的导游公司,对导游人员实行动态的网络化管理,以便更好整合导游人才资源,实现导游工作的最佳效益。在原有体制下,导游分数不同旅行社。此外,导游管理服务公司接受旅游局的委托,负责对导游人员进行工作培训和指导,建立对导游人员工作情况的检查,考核和奖励的内部管理机制,接受并处理对导游人员的投诉,以规范导游市场28。(四)政府主导,营造良好“软环境”氛围首先要提高对内陆山区旅游业开发的认识,坚定旅游业必将成为恩施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支柱的信心,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 消费由生存型向小康型、富裕型不断攀升, 人们对回归自然、领略山水田园风光、体验各地风土人情的精神需求日益增

38、长, 恩施州作为内陆华中地区数量很少的自治州, 传统的土苗文化和奇异的山水资源极具开发潜力, 何况恩施州处于湘、渝、黔“ 金三角”地区, 南接湘西张家界, 西接万州、奉节和长江三峡, 这些地区已经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黄金宝地, 其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与此同时, 经过10年左右的建设, 现阶段神农溪、腾龙洞、清江漂流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产品, 还有一大批旅游景点和人文景观正加紧建设, 已经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其次要树立开放开明、共谋发展的思想, 强化旅游商品经济的观念, 抓旅游经济不能画地为牢, 更不能按计划经济模式来运作, 旅游资源本身就是一种商品资源, 而且具备一次性消费和重复消费的特点,

39、因此要千方百计优化发展环境, 吸引各方资金投入景区开发和相关配套产业,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再次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特别是对开发区内的原始森林资源和稀有野生动植物资源, 江河湖泊的治理保护要抓紧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并一如既往大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天然的保护和梯次搬迁工程, 力争在2015 年左右全州的森林覆盖率再提高10 个百分点, 到那时, 青山绿水之中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才会显得更加魅力无穷。(五)重视生态保护,强化循环经济发展1、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森林公园是在社会文明发展中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经济系统,是

40、以人类、生物和环境的协同发展为原则,以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宗旨。它们所追求的目标是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且自身得到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人的发展构成危害。这就为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生态旅游活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区域环境。1982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国生态旅游开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截至1996 年底,全国已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811 处,年吸引游客5 000 多万人次。随着森林公园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一些矛盾,引起诸如土壤、植被、水质和野生动植物等环境问题。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森林公园建设是保证生态旅游持

41、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2、统一规化,有序开发做好旅游开发规划,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思想,不仅是使开发取得成功的保障,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措施。因此,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调查,以便针对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损害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旅游区有关建设必须遵循适度、有序、分层次开发的原则,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有损自然的开发行动。每个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坚决制止那些高投入、

42、高污染、高消费等项目。即使是配合风景区的旅游,其主要服务设施也应在风景区外围建设。在旅游区的环境容量未确定之前,必须控制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对一些重点保护的景区,必须防止过多的游人3、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念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计性破坏,一定要加强生态旅游环境立法和管理。严格遵守我国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并针对旅游业对环境影响有潜在性、持续性和累计性的特点,增加相关规定。如,增加对旅游的环境保护税收,用于修复被损环境的管理。地方政府和旅游有关部门应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当地旅游业主要以

43、盈利创收为目的。不少旅游区根本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就开始营业;在旅游景点,很少设立宣传生态意识的宣传栏,导游们的导游词中也很少触及生态道德教育的问题;旅游管理人员和导游中大多数人也未接受过系统的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因此,在倡导生态旅游时,必须树立生态保护的思想,加强宣传教育,转变观念。首先,要通过立法,把对旅游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景点,并要求所有旅游管理人员、导游都必须经过系统的生态教育,切实把旅游环境当成旅游业的生命和形象。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出发,把发展旅游业的目标与立足点建立在保证当代和几代、几十代人们的旅游需要上, 并以这种思想观念为指导,做好环境保护的各项具体工

44、作。其次,充分利用旅游这一生动活泼的大学校,使生态旅游的全过程成为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全过程。在大自然中接受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使每一个人旅游者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保护自然的小事做起。4.强化循环经济增长机制确立循环经济理念,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将循环经济的科学指标评估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加强指标统计监督,逐步推进由官方统计向专业化中介机构统计转变。强化重点耗能单位监督管理和能源审计,落实节能目标和任务。建立重大能耗项目审批责任制,完善事后监督管理机制。与武汉城市圈共同建设全省“污染物排放交易市场”,创新排污权管理模式。推动绿色电价机制、城市水业改革,用价格杠杆,传递节能信号,促进资源循环

45、利用。树立新财富观念,建立全面的包含自然可持续发展指标环境损害成本、自然资源的净消耗量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在内的绿色GDP核算体系29。转变增长方式,着力推进集约型经济增长。积极引进能源节约型、高新技术型、绿色环保型项目。优化用能结构,积极引进洁净能源,加快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优质能源利用比例。突破性发展能源消耗低、增加值高、带动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技术创新。邀请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等共同参与组建成立鄂西圈域循环经济研究机构,打造相对独立的科研开发与产业化转化实体。加强循环经济基础理论研究,构建鄂西圈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开展与循

46、环经济相关的技术研究等工作。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实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结束语近年来,恩旆州紧跟国际国内发展旅游的整体趋势,抢抓人们祟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大好契机,在发展恩施州的旅游业上做了大量文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恩施州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恩施旅游资源的优势是一个既非常重要,又十分迫切的课题。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对恩施州的旅游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了恩施州旅游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闷题及其成因,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恩施州的旅游业只有改革现有的管理和经营模式

47、,与周边的旅游景区协调发展,才能形成整体竞争能力。所以,恩施州旅游业在发展中一定要坚持把请江中上游地区作为重点,与三峡旅游区、川渝旅游区和张家界旅游区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双赢:同时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形成自己的特色。恩施州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当当地社会经济水平低,但是其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旅游业的莨好条件和区位优势。目前恩施州大力发展旅游业,实施旅游扶贫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已经成熟,又TF逢西部大开发的最好时机,所以恩施州的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可观。本文主要采用了数据分析法。运用大量具体的数据,通过纵向、横向的对比,比较客观的反映了思施州的旅游发展过程。但是

48、,恩施州的旅游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当地社会经济久发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其旅游业发展存在着消极影响、恩施州旅游经济目前还是采用小规模、小企业的经营方式,如何采用集团化经营,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其旅游业的发展程度。由于本论文篇幅的限制,加之本人水平有限,这些问题只有留待在以后的研究中得到解决。参考文献1徐军. 旅游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保证J . 江淮论坛,1998(1) :32.2课题组. 湖北特色文化资源的建构维度和精神实质 J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1) : 65 - 69.3彭林绪. 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实现方式 J

49、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2) : 41 - 54.4李永诚.基于SWOT 分析的恩施州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09(2)5黄燕玲,罗盛锋,程道品基于GA 优化的农业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旅游学刊,2009(10)6白光润. 论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人文地理 J, 2003.7陈实,李树民. 对西部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再思考 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 .8唐飞,陶伟. 建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系统 J .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1, 26 (2) .9卞显红,张光生,王苏洁.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环境认证研究 J

50、. 旅游开发与市场, 2004, 26 (1) .10郭来喜. 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基石 J . 地理科学进展, 1997, 21 (4) .11吴承忠:浅析鄂西土家族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旅游学刊,1997 年第2 期。12高层纵论“鄂西圈”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高层论坛发言摘要,政策,2009年第1 期。13李晓梅:关于建设鄂西黄金旅游圈的几点思考,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8 期。14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湖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EBOL15湖北省旅游局.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EB/OL16王燕从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新维度看文化对经济的影响J,长白

51、学刊,2000(5)17叶坦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民族多元一体化J, 学术界,2004(2)18武友德,番玉君区域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9陈依元系统视角:经济文化一体化研究J,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4)20唐湘辉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初探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l(4):323521郭来喜,刘锋中国旅游业跨世纪高技术发展战略思考旅游管理,2000(1):5722郑耀星,储德平区域旅游规划,开发与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第1版)23张云彪如何使恩施市旅游业走出山外,叫响全国恩施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差距硒都信息网,20051 12224杨春彩西部

52、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湖北经济学院院报,2005(1 0):767725章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思考江苏林业科技,2003(1):43-4526谭立勤,宴鄂川,赵曼西部大开发和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国土研究,2002(7):380027Sxaenina A.Regional Advantage: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onValley and Route128.Cmabridge:Hvarard UnivesrityPerss.200928Epstein Gene,Economic beat:A cultures traditions,an economist argues,can help shape economic performance.Barron,Chipcopee:Nov 25,200829John H McArthur,Francis D Moore,The two cultures and the health care revolution.JAMA,Chicago;Mar 26,200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