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上传人:ta****u 文档编号:20849672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9.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了解国家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解读图片、文字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使学生初步掌 握探究历史问题的一般方法一一二重证据法,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信息概括历史 事物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解读材料、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探究 问题态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时持严谨态度的过程。教学重点夏朝是中国第一个王朝教学难点使用文献和考古资料佐证课前准备PPT、学生阅读资料教学过程重点备注汉字“国”的演变。(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啲意思,般用“邦” 字。

2、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说文解字中曰:或者,邦也, 从口从戈,一以戈,一为守,其义尚不明。盖口为国土意,若以兵器之戈 卫之,则其为表示领土之境界意, 为有时如旦之有二线,亦犹表示F从字面上看,怎样 才成之为“国家”? 乞而 q地境界之畺字。)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内容来看看大家的推测。夏朝是中国历史第一个王朝。让我们看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怎 样的?中国有一套传统的古史系统,它用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的一系列古 典文献为我们搭建了华夏文明的最初面貌。比如大史家司马迁的史记。史记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系统地叙述了由夏禹到夏 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那么我们就先从这些传世文献看起。一、文

3、献资料(传世文献) 由“大同之世”进入“小康之世”说明公有转化为私有,如礼记礼 运所述 世袭制替代禅让制。“家天下”。传说禹传位于儿子启(又一说启杀死公 举的继承人,夺取权位),如竹书纪年(战国魏)、史记夏本纪(西汉)所述 部落首领转化为“国王”或“国君”。如史记所记启即位后讨伐其 他不服从他的部落 国家机器已经存在,有设官分职、军队、监狱、刑法等。如尚书史 记竹书纪年左传等所述。请同学们通过阅 读材料,归纳文献中 的夏王朝有怎样的 特点。(与原先原始 社会不同的地方)从传世文献来看,夏王朝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与以往大 不同。关键是私有制、阶级的划分、国家机器的产生,这些都是国家产

4、生的重要标志。(国家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也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 分化后阶级压迫的产物。国家通过征收赋税以维持国家机器的运作,同时履 行保障国家安全、调解国内社会矛盾和管理社会共同事务等重要职能。国家 的产生,提高了人类对社会和环境的控制能力,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 展。)大家有没有发现,令人遗憾的是关于夏的可靠文献很少:一千多年前的 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主要叙述夏立国以前禹治水的事迹,禹即位后至桀 亡国的历史,只写了短短数百字。这些记载是不是可信呢?很鼓舞人心的是,半个世纪前,我国考古有了重大发现。二、考古发现探索中国夏朝文化的重要遗址就是河南偃师二里头村的二里头文化遗 址。于1

5、959年发现,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相当于文献记载中的夏、 商时期。地理范围也与文献记载的夏王朝基本吻合。 两座类似宫殿的大型房屋遗址一一学者认为大型的宫殿是建筑要动员、 组织和协调大量的人力物力,这需要凭借一定的政治权利和相应的政治 组织才能完成。(宫殿建筑一一国家机关) 民居房屋有地穴式、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筑等类型,规模、形制比宫殿式 建筑小很多一一说明社会分化已经很明显。也能体现出当时人们的居住 方式。 大量青铜器和玉器,大多属于礼器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精巧,说明当 时已经进入青铜时代。注重礼制,与礼记礼运中记载的“礼仪以 为纪”相印证。(礼乐文化 维持王权的宫廷礼仪已经较完备) 大

6、量农业工具一一说明二里头居民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 遗址中的兽骨、动物形状的陶塑一一饲养猪、狗、鸡、马、牛、羊等。(农耕经济)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现,能印证和补充传世文献 记载。帮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复原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为我们了解自 己的历史提供重要依据。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在中国早期国家探源中,夏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自从商代的史实因 为殷墟的发掘而被立为信史之后,论证夏的真实性便被提上日程。很多时候, 论证夏朝的存在与确立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自 豪感紧密相连,有很浓厚的感情色彩在内。但站在更严谨的学术研究角度说, 还有很多地方存在争议。比如文

7、献对考古研究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不能不加 审视、深信不疑的利用文献,有关夏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西周。没有当时的任 何文字记载,考古材料中的软肋是没有文字发现,即便是紧邻的商代甲骨文 中也不见有关夏的记载。即便夏真实存在,怎么来看待这时隔千余年的记载。 再比如,一见到大型建筑遗址就说是宫殿,并由此推论国家的存在,是否会 过于简单。社会文化现象和它们产生的原因之间是存在种种可能性的。文献中的夏朝与考古学上的二里头文化之间的确切关系,还有待新史料 的发现和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科学研究需要探究的意识,更需要严谨的态 度。此种“怀疑”既出于不得已,也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但是虽然暂时不知 道二里头是不是姓“夏”,

8、仍丝毫不影响它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分 量。阅读材料,从二里 头文化遗址的考古 发现中能得到哪些 历史信息?(除社会分化、国 家机关产生外,还向 我们展现了当时人 们的生活生产面 貌。)考古遗址与文献 记载有怎样的关 系?进到这里,关于夏 王朝(夏文化)有大 量的西周以来的古 代文献记载,有二里 头这样的重要的考 古遗址的发现,我们 是否能确凿的说,夏 王朝的的确确存在, 二里头文化遗址就 是夏朝历史的真实 呈现?附:学生阅读材料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一、传世文献材料一:(夏朝之前)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公有),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夏朝起)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家:私人的)。各亲其亲

9、,各子其子,货力(货力: 货物财力)为己。大人世及(大人世及:国君父子兄弟相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仪以为纪。礼记礼运材料二: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益:伯益)。诸侯皆去(去: 离开)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夏本纪关于启继位的另一种说法:“益干启位,启杀之。” 晋书材料三:有扈氏起兵,启亲领大军讨伐,声称有扈氏犯了“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的罪行,他要“恭行天之罚”(参见尚书甘誓)夏启称他的“六卿”为“六事之人”,这些人是当时地位较高的官尹,他们既管“民 事”,又统军旅。夏王朝建立之后,就正式制定了禹刑,帝芬时造“圜土”,即圆

10、形高大的围 墙,这是监狱(参见左传)夏书说:“关石、和钧,王府则有。”使用一般通用的石、钧等衡量器械征收贡 赋,保持王室的经常收入。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七:韩非子五蠹篇说“禹之王天下,身执耒锸(耒锸:翻土农具,)以为 民先”,文献中多有制酒的记载,夏小正中有孵化小鸡、养羊、养蚕、调 教马匹、渔猎祭祀等记载。高中历史 第二分册 教学参考资料二、考古发掘(二里头文化遗址) 材料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位于偃师西南的洛河岸边,总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 建成和使用的年代约在3900-3500年前,正处于文献记载的夏史纪年当中。其地理位置 东距偃师商城约6公里,西距洛阳东南的西周城约24公里,与逸周书度

11、邑解所记 恰好吻合。高中历史 第二分册 教学参考资料二里头宫殿材料二:偃师二里头遗址的中心,宫殿 区居中,手工业作坊和一般民居区分布于四周, 它们彼此有道路连贯,整体布局呈现出对宫殿的拱卫之制。一号宫殿遗址是一座大型的夯土台基,东西长约108米,南北宽约100米, 面积约1万平方米。二号宫殿同样有廊庑、大门、庭院、中心殿堂等建筑,庭 院中还发现有陶制的水管、石砌的方腔水道。主殿后是一座大型墓葬。材料三:一般民居遗址,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平地起建的。此类房屋 一般比较宽敞。都为土木结构,半地穴式的。此类居所的面积约三四平方米至0 平方米不等,平面呈不规则形,较为简陋。窑洞式的。大都是选择在断崖、沟崖 并经过修整的地方,面积一般约4平方米,比较简陋。材料四:二里头文化的两个类型都有青铜器的发现,铸造工艺比较复杂, 生产工具多数是石器、木器和骨器。有石镰、石刀、石斧、石铲、蚌镰、蚌刀、蚌 铲等工具。 发现的兽骨,以牛最多,其次是猪、羊、狗、鹿等。完整的狗、猪、羊 的骨架屡见不鲜。材料五:遗址中发现的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青铜乳钉爵灰陶盉(酒器)青铜鼎 镶松石兽面纹铜牌兽面纹玉钺玉璋 三孔玉刀 鸭形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