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材料产业发展工作计划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20843259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骨科材料产业发展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骨科材料产业发展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骨科材料产业发展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骨科材料产业发展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材料产业发展工作计划(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骨科材料产业发展工作计划遵循医学科学规律,结合功能定位,明确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范围,对于超出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为患者提供相应转诊服务。完善双向转诊程序,建立健全转诊指导目录,重点畅通向下转诊渠道,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有序转诊。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支付比例,合理引导就医流向。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合理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选择就医机构形成有效激励。完善监管主导、第三方广泛参与、医疗卫生机构自我管理和社会监督为补充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加强部门联动,加大监管力度

2、,切实防止和减少损害群众健康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引导第三方依法依规参与监管工作。建立医疗卫生机构自我管理制度,加强内涵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所有医疗机构门诊、住院诊疗行为和费用开展全程监控和智能审核。加强医保智能审核技术应用,推动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应用智能监控系统,逐步实现对门诊、住院、购药等各类医疗服务行为的全面、及时、高效监控。健全全国药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价格、质量等信息。建立健全社会共治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和宣传教育力度,拓宽公众参与监管的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一、 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积极发挥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在精算技术、专业服务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和支持其参与医保经办服务,

3、形成多元经办、多方竞争的新格局。加快发展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医疗执业保险。丰富健康保险产品,大力发展消费型健康保险,促进发展各类健康保险,强化健康保险的保障属性。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中医药养生保健等各类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提供与其相结合的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服务。制定和完善财政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加快发展。鼓励企业和居民通过参加商业健康保险,解决基本医保之外的健康需求。二、 建立严格规范的综合监管制度健全医药卫生法律体系,加快转变职能,完善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监管模式,提高综合监管效率和水平,推进监管法制化和规范化,建立健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运行规范、

4、科学有效的综合监管长效机制。(一)深化医药卫生领域放管服改革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推进医药卫生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清单制度并向社会公示。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机制和监管方式,更加注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监管效能。(二)构建多元化的监管体系完善监管主导、第三方广泛参与、医疗卫生机构自我管理和社会监督为补充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加强部门联动,加大监管力度,切实防止和减少损害群众健康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引导第三方依法依规参与监管工作。建立医疗卫生机构自我管理制度,加强内涵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所有医疗机构门诊、住院诊疗行为和费用开展全程监控和智能审

5、核。加强医保智能审核技术应用,推动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应用智能监控系统,逐步实现对门诊、住院、购药等各类医疗服务行为的全面、及时、高效监控。健全全国药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价格、质量等信息。建立健全社会共治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和宣传教育力度,拓宽公众参与监管的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强化全行业综合监管健全医药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推动监管重心转向全行业监管。加快出台基本医疗卫生法,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实行属地化监督,加强基层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综合监管保障机制。开展综合监管试点。推行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抽

6、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建立违法违纪黑名单制度,对进入黑名单的机构和人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坚决曝光。健全医疗机构绩效考评制度,对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各医疗机构的功能任务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求。强化临床路径管理,完善技术规范,提高诊疗行为透明度。加强对非营利性社会办医疗机构产权归属、财务运营、资金结余使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加强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盈利率的管控,加强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疗广告监管,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到2020年,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监督检查实现100%覆盖。完善基本医保基金监管制度,加大对骗保欺诈等医保违法行为的惩

7、戒力度。完善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监控机制,将监管对象由医疗机构延伸至医务人员。强化药品质量监管,进一步规范药品市场流通秩序。加强药品注册申请、审批和生产、销售的全程监管,建立完善药品信息追溯体系,形成全品种、全过程完整追溯与监管链条。加强药品有效期和包装材料管理,规范过期药品等废弃药品及包装材料的处置。严控药品购销渠道,严格票据管理,减少流通环节,净化流通环境。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依法依规严厉打击药品注册申请中数据造假、制售假劣药品、挂靠经营、走票、商业贿赂、非法经营等违法犯罪行为。强化药品价格行为监管,建立健全药品价格信息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制度,积极引导行业组织和市场主体加强诚信建设,自觉维

8、护市场价格秩序。加强对市场竞争不充分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监管。对价格变动频繁、变动幅度较大的,适时开展专项调查,对价格垄断、欺诈、串通等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查处。(四)引导规范第三方评价和行业自律完善相关政策制度,鼓励符合条件的第三方积极开展或参与评价标准的咨询、技术支持、考核评价等工作,推动医疗机构考核评价逐步向独立第三方评价转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作用,积极培育第三方评价机构。强化行业自律,推动行业组织建立健全行业管理规范和准则,规范成员行为。引导和规范医疗机构建立内审制度,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查自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全国医疗卫生行业监管信息管理,

9、为医疗机构开展业务以及提升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满意度等提供有效监控依据。三、 重点任务十三五期间,要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项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同时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坚持居民自愿、基层首诊、政策引导、创新机制,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重要手段,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推行多种形式的分级诊疗模式,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85%以上的地市开展试点。到2020年,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二)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

10、源布局,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加强协作,推动功能整合和资源共享。合理控制公立综合性医院数量和规模。大力推进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服务,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推进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健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消毒供应机构和血液净化机构,鼓励公立医院面向区域提供相关服务,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推进同级

11、医疗机构间以及医疗机构与独立检查检验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工程,推动中医药服务资源与临床科研有机结合,加强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在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健全、能力较弱的地区,将中医医院中医门诊诊疗服务纳入首诊范围。按照发展战略,将医疗机构全面纳入分级诊疗体系。建立健全突发急性传染病医疗救治网络,推进构建陆海空立体化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重点,强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开展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

12、产妇初筛、儿科、精神疾病、老年病、中医、康复等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重点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科室以及紧缺专业临床专科建设,进一步降低县域外就诊率。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推动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促进先进适宜技术的普及普惠。建立与开展分级诊疗工作相适应、能够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需要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实现药品使用的上下联动和相互衔接。通过鼓励大医院医师下基层、退休医生开诊所以及加强对口支援、实施远程医疗、推动建立医疗联合体等,把大医院的技术传到基层。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到2020年,力争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

13、以及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同时具备相应的医疗康复能力。(四)完善基层管理和运行机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法人主体地位,落实人事、经营、分配等方面自主权。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收支结余部分可按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奖励基金。巩固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加强绩效考核,既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又防止出现新的逐利行为。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负责人绩效评价机制,对机构负责人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对其他人员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

14、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五)引导公立医院参与分级诊疗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医保支付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调动三级公立医院参与分级诊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三级公立医院收治疑难复杂和危急重症患者,逐步下转常见病、多发病和疾病稳定期、恢复期患者。鼓励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与医保、远程医疗等相结合,实现医疗资源有机结合、上下贯通。以资源共享和人才下沉为导向,将医疗联合体构建成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形成责、权、利明晰的区域协同服务模式。探索通过医师多点执业、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物配备、对纵向合作的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方式,引导医疗联合体内部形成顺畅的转诊机

15、制。(六)推进形成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服务模式明确医疗机构急慢分治服务流程,建立健全分工协作机制,畅通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院和护理院等慢性病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渠道,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格局。城市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将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转至下级医疗机构以及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慢性病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医疗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残疾人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显著增加慢性病医疗机构提供康复、长期护理服务的医疗资源。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推行日

16、间手术。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强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建设,建立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密切配合、相互衔接的工作机制。(七)科学合理引导群众就医需求建立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通过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医保支付、价格调控、便民惠民等措施,鼓励城乡居民与基层医生或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遵循医学科学规律,结合功能定位,明确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范围,对于超出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为患者提供相应转诊服务。完善双向转诊程序,建

17、立健全转诊指导目录,重点畅通向下转诊渠道,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有序转诊。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支付比例,合理引导就医流向。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合理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选择就医机构形成有效激励。四、 主要目标到2017年,基本形成较为系统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政策框架。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更加高效,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进一步健全。到2020年,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

18、、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综合监管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经过持续努力,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比2015年提高1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7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95,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8%左右。五、 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到2017年,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全面推开综合改革,初步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

19、相互促进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到2020年,基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一)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健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落实内部人事管理、机构设置、收入分配、副职推荐、中层干部任免、年度预算执行等自主权。实行院长负责制,完善院长选拔任用制度,实行院长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公立医院依法制订章程。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报告制度、总会计师制度、第三方审计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二)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取消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片),通

20、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投入、改革支付方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等,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降低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重点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加强分类指导,理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和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通过规范诊疗行为、医保控费等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严格控制不合理检查检验费用,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腾出空间,并与医疗控费、薪酬制度、医保支付、分级诊疗等措施相衔接。放开特需医疗服务和其他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

21、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价格,由医疗机构自主制定。继续推进公立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统筹考虑中医药特点,建立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运行新机制。(三)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编制人事和薪酬制度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方式,完善编制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开展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改革试点。在地方现有编制总量内,确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逐步实行备案制,在部分大中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实行人员总量管理试点。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对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短缺专业人才以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人员,可由医院采取考察的方式予以公开招聘。完善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用人关系。地方可以按国

22、家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逐步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工作时间之外劳动较多、高层次医疗人才集聚、公益目标任务繁重、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公立医疗机构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倾斜。在绩效工资分配上,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以及支援基层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按照有关规定,公立医院可以探索实行目标年薪制和协议薪酬。公立医院主管部门对院长年度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确定院长薪酬水平,院长薪酬与医院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水平保持合理比例关系。(四)建立以质量为核心、公益性为导向的医院考评机制健全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机构考核应涵

23、盖社会效益、服务提供、质量安全、综合管理、可持续发展等内容,重视卫生应急、对口支援以及功能定位落实和分级诊疗实施情况等体现公益性的工作。将落实医改任务情况列入医院考核指标,强化医院和院长的主体责任。医务人员考核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指标,负责人考核还应包括职工满意度等内容。(五)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逐步健全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监测和考核机制。设定全国医疗费用增长控制目标,各省(区、市)根据不同地区医疗费用水平和增长幅度以及不同类别医院的功能定位等,分类确定控费要求并进行动态调整。以设区的市为单位向社会公开辖区内各医院的价格、医疗服务效

24、率、次均医疗费用等信息,对医疗机构费用指标进行排序,定期公示排序结果。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对公立医院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大型医用设备检查等情况实施跟踪监测。到2017年,全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力争降到10%以下,到2020年,增长幅度稳定在合理水平。六、 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概况医疗器械作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主管部门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国产医疗器械加快创新、推动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国内医疗器械产业的快速发展,2017年国家科技部办公厅印发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提出

25、加速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完善医疗器械研发创新链条;培育若干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领军企业和一批具备较强创新活力的创新型企业,大幅提高产业竞争力,扩大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引领医学模式变革,推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跨越发展。在政策支持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创新能力、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建成专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产业体系,涌现出一些研发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在医学影像、体外诊断、先进治疗、医用材料及植介入体等部分高端领域开始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实现进口替代。与此同时,一方面,2009年开始我国持续深入推进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保基

26、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指导下,我国医疗卫生投入增加,推动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的提升,不断促使其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需求,另一方面,伴随我国医保覆盖范围及深度提升、叠加人口老龄化深入,全国诊疗总人次的稳步上升,进而持续释放国内医疗器械的临床使用需求。政策和需求共同推动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2)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8,908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在整个医疗行业中的重要地位越发凸显。对比来看,全球市场药品市场规模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比例约为14:1,发达国家基本上达到1:1,但是我国约为3:1

27、,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远远低于药品市场规模,伴随医疗器械应用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将遵循发达国家重器械、轻药品的发展路径,未来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仍存在较大的增长潜力。医疗器械细分市场中,2021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约为5,286亿元,占比59%,其次为以骨科植入、血管介入为代表的高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约为1,464亿元,占比16%,低值医用耗材、IVD(体外诊断)分列3、4位。七、 医疗器械流通行业发展趋势(一)医疗器械行业逐步由分散走向集中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发达国家医疗器械流通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长期趋势推动行业持续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以美国为例,美国是全

28、球最大医疗器械生产国和消费国,消费总量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40%以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国医疗器械流通领域也存在企业数量多、企业规模小等现象,经过多次整合、转型,已经出现了三家医疗器械及药品全品类集成供应商,市场占有率超过95%,并在医学检验、介入耗材等各个细分领域均已出现大型集成供应商,其共同特点为产品线配置丰富、从事分销及物流、渠道管理等多种增值服务,具备提供某类产品流通领域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受此影响,原有仅供应单一或少数品类医疗器械的中小型渠道商则在以上体系内或转型或被整合或被淘汰,呈现了医疗器械流通领域的集中态势。目前,我国医疗器械流通领域同美国80/90年代较为类似,多级

29、经销商模式使得业内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格局分散,超过50万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多数为区域性小型经销商,经营产品种类较少,面向客户局限于县级或市级范围少数医院,社会经济发展必然推动行业逐步由分散走向集中。对比国内药品17,131亿市场规模,13万家左右批发企业数量、前百名批发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70%来看,医疗器械流通行业在市场整合、集中度提升方面存在较大潜力。治理高值医用耗材的改革方案(国办发201937号)明确提出提升高值医用耗材流通领域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叠加耗材购销两票制推行、行业监管力度加大等因素的影响,行业内大型企业利用自身资金优势和服务优势,努力提高行业组织化水平,实现规模化、

30、集约化经营,而规模较小、技术能力较弱的企业将逐步通过兼并重组、转型等方式退出流通环节,逐步形成全国寡头+区域龙头、全品类集成供应商+专业化服务商的竞争格局。政策指引下,医疗器械流通行业整合加剧,资本介入趋势明显,嘉事堂通过组建北京嘉事盛世医疗器械进入高值医用耗材流通市场,并持续通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主要医疗大区的器械经销商整合,形成全国医疗器械物流配送网络平台,华润医药、九州通、上海医药、瑞康医药、海王生物、柳州药业等也纷纷布局相关板块,加速市场集中度的提升。(二)医改政策逐步深入,加快促进医疗器械行业降本增效提质医保基金是目前我国医疗市场最大的支付主体,但长期以来国内基本医保基金分成了

31、多个池子,有卫计委的新农合、人社部的城居保和城镇职工保等,其管理职能也分散在原卫计委、人社部等多个部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导致监管机构力量分散、难以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医保基金面临长期支付压力。根据改革方案,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职责,国家卫计委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责,国家发改委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民政部的医疗救助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2018年5月3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挂牌,统一管理医保基金,其主要职责确保医保资金合理使用、安全可控,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减轻医药费用负担。国家医疗保障局代

32、表支付方,统管招标、医保、价格、监管,确立了其在高值医用耗材的定价以及采购价格等方面的强势地位,未来必将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降低产品价格,严格控制医疗机构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健康运行。2020年3月5日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为抓手,持续撬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高值医用耗材单价相对较高、群众费用负责重,成为重点监控和治理领域之一,国家医保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提出:对单价和资源消耗占比相对较高的高值医用耗材开展重点治理,改革完善医用耗材采购政策,取消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等。受医改政策推

33、动,高值医用耗材领域的带量采购、两票制、医院零加成及临床专项整治等政策逐步落实,产业上下游更加重视成本管控、效率提升,加速推动流通行业渠道加快向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规范化趋势发展。八、 医疗器械行业机遇与挑战(一)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我国卫生总费用及政府卫生支出不断增长,2010-2021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由19,98039亿元增长到75,5936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86%,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也由484%提高到650%。卫生总费用包括政府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及个人卫生支出,其中政府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占比不断提高,2010-2021年个

34、人卫生支出比例由3529%降低至2770%,有效减轻了个人负担。WorldBank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卫生支出的GDP占比和人均卫生支出分别为535%和53513美元,横向比较来看,我国卫生支出占比和人均卫生支出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也低于同期全球983%和1,12197美元的平均水平,存在较大的增长潜力,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和政府卫生费用投入加大,被长期压抑的医疗需求有望逐步释放。我国地域辽阔,存在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导致医疗服务体系格局和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之前出现不适应、不匹配的情况,从而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现象。2015年9月,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

35、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大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区域医联体、医生集团、互联网医院等新模式促使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持续增长,资源供给稳步提升,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10309万个,与2020年底比较,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增加8,013个,其中:医院增加1

36、,17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7,754个。2009年新医改方案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做广覆盖、可持续,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2021年参加全国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363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上实现人员全覆盖。2016年1月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提出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按照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等原则整合基本制度,提高统筹层次,根据国家医保局,2021年居民医保人均筹资889元,同比增长1383%。基金实际支付比例持续提升,20

37、21年我国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为8440%,三级、二级、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为834%、869%、879%。在实现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全覆盖后,2012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保监会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提高医保覆盖范围和覆盖深度,截止到2018年底,大病医保覆盖居民医保102亿参保人,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之上平均提高13个百分点以上。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

38、险保障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的持续提升降低个人支付比例,将撬动我国城乡居民医疗需求的释放。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2010-2018年我国城乡居民健康支出,对疾病治疗的支付能力逐步提高。卫生费用增加、基层诊疗能力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提升、居民经济实力提升共同作用带动我国诊疗人次的持续增加,2021年我国总诊疗8470亿人次,同比增长94%,入院人数24,726万人,同比增长74%,推动了医疗市场的整体扩容,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

39、组成部分,医疗器械市场将受益明显,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一直以来,我国医疗器械流通领域存在企业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的局面,尤其是高值医用耗材流通领域多级经销商存在,造成行业效率低下、资源重复浪费、价格虚高等社会问题,2016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了关于整治医疗器械流通领域经营行为的公告(2016年第112号),对医疗器械流通领域进行整顿检查,2019年治理高值医用耗材的改革方案(国办发【2019】37号)强化流通管理,鼓励各地结合实际通过两票制等方式减少高值医用耗材流通环节,推动购销行为公开透明。综上所述,医疗器械流通行业市场规模增长潜力较大,目前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随着行业规范

40、性持续提高,叠加两票制等政策推动,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对于坚持合法经营,以专业服务赢取客户的企业扩大市场占比将起到促进作用,行业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二)医疗器械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医疗器械行业专业人才短缺本行业内从业人员需要医疗器械的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业务风险管控经验,且伴随行业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也不断提高,高值医用耗材流通企业迫切需要熟悉医疗器械专业知识、精通物流管理等复合型专业人才,目前符合业务需要的人才比较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2、医疗器械行业运营成本高高值医用耗材流通行业专业性和时效性强,具有小批量、高频次等特点,企业需要广泛的仓储网络布局、专业的人才储备、先进的信息系统、丰富的库存储备以支撑业务快速发展,租金、人力、资金等成本上涨都将会增加行业整体的运营成本,进而影响行业整体盈利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