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力湿地公园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0843044 上传时间:2021-04-1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2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群力湿地公园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群力湿地公园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群力湿地公园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群力湿地公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力湿地公园(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第五组 陈晨 林华梅 公园占地34公顷,为城市的一个绿心 该公园设计面临两大难题:1957年以来群力湿地公园地区的年、月均降水量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全年567.08160675.90降雨量(mm)4.00 4.78 11.65 22.03 39.14 83.60场地降雨量(m)1214.76 1415.24 3538.24 6688.65 11885.73 25387.49月份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降雨量(mm)153.35 109.23 60.18 25.27 9.67 6.20 场地降雨量(m)46571.10 33171.42 18274.67

2、7672.90 2935.84 1883.87 该公园设计面临两大难题:二、公园所在地原为一块受保护的自然湿地,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该湿地面积逐年缩减、生境退化,湿地景观面临消失的局面。 绿色海绵体设计策略:a. 雨洪淹没分析与集水-汇水区规划b.原生湿地系统保护c.“海绵地形”构建d.游憩空间营造 a. 雨洪淹没分析与集水-汇水区规划 经过雨洪淹没分析,在现状场地核心区(原生湿地)与外围城市建成区之间建立缓冲区(人工湿地),达到对外界不良生态干扰的屏蔽,以及对场地内部原生湿地的保护和过渡,并为下一步湿地系统生境营造和恢复奠定基础。基于水量平衡计算,明确城市集水区面积、汇水湿地规模以及布局,

3、确定整体雨水利用方案。 占地34公顷的群力公园可以作为340公顷新城集水区域的低洼汇水区域。 整个区域雨水收集分为三部分:1、湿地公园场地本身的雨水收集,汇水面积为约30公顷;2、湿地公园北部待建用地的雨水收集,包括北部规划的文化娱乐及居住用地雨水和与公园场地相连的道路雨水的收集,汇水面积为约为15公顷。3、通过与市政的排水雨水管道的结合,将方圆十倍于场地面积的建成区雨水,也汇入公园。 b.原生湿地系统保护1、保留湿地现状的基本植物群落特征、场地内的原有水域及中心埂道,在恢复设计中加以保护及利用,在湿地生态建设满足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场地现状的改动,以形成湿地景观的原生性、记忆性。2、水是湿

4、地的根本,湿地生态系统依赖于水文循环和水流的动力学机制,水量的恢复及水源的保证是湿地生态系统建立的基本条件。 c.“海绵地形”构建 c.“海绵地形”构建人工湿地系统由众多的湿地泡组成。依据“边缘效应”的生态学原理,众多湿地泡有着比单一同等面积水域更丰富的生态效益。人工湿地有着较多的人为干预,通过人为的建造,容易形成良好的湿地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同时人工湿地的健康发展,将为内部的原生湿地带来丰富的物种资源与良好的环境状况,促使着内部原生湿地的良性恢复及健康发展。 c.“海绵地形”构建地形系统位于原生湿地外围,与人工湿地一起构成外围景观的总体景观骨架,形成丰富的景观空间层次,有效地在视线、噪音

5、上削弱来自城市的影响。地形系统由众多的小地形组成,与周边道路有3-4米不等的竖向高差,形成了从外围观赏湿地的不同的视角与不同的空间感,以及美丽的天际线。 局部地形泡上设计有观景平台,让人们高处的丛林中观赏原生的湿地景观。 d.游憩空间营造 观景塔 观景盒观景盒 建成后效益 群力雨洪公园的设计,一方面将城市消化不了的雨水引入公园,让自然做功,承接雨水,以减轻洪涝灾害,同时,过滤和净化城市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另一方面,接纳的雨水滋养了湿地,使湿地重现昔日风采。项目建成后,直接消纳123hm2范围内的雨水,同时,通过与局部市政排水管道相接,有效地消纳方圆300hm2里范围内的雨水。极端暴雨情况下,

6、可以收集0.86hm2至48.92hm2范围的雨水。正常条件和最大蓄水条件下蓄滞雨水的能力分别为71905.85m和137674.64m。 公园管理简单,但植被不断丰富,2012年回访调查发现,附近居民摘野菜,孩童观察小动物和植物、戏水、聚会、摄影等活动自发产生。湿地公园已经成为周围居民运动健身的最佳场地。群力湿地公园开放后,不仅受到了群众的喜爱,同时也是各级领导参观考察学习的重要场地。仅2012年4至7月,共接待领导考察9次。同时调研当月平均每周接待3040人的社会团体参观考察,其中以哈尔滨市的各大中小学为主。 雨洪公园的经济效益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用不同于常规市政工程的方法解决城市内涝,用10%的城市用地来作为低维护、低投入的绿色海绵体,可以有效解决雨涝问题,大大节约了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第二,海绵体本身具有综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使城市土地的效用得到最有效的发挥,而由于对雨水-“财水”的充分利用,使城市的绿化维护成本大大减少;第三,由于雨洪公园的建成,周边土地价值成倍提高。 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