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间隔区综合征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0841708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667.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筋膜间隔区综合征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临床会遇到很多原因而导致肢体肿胀的现象,对于肿胀肢体的观察,如何早期发现和预防、减少筋膜间室综合症对患者的危害。今天和大家共同学习骨筋膜间氏综合症的相关知识。主要内容定义定义病因病因病理病理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诊断要点诊断要点临床治疗临床治疗临床护理临床护理 一、一、定义定义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骨筋膜室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所构成。常见于前臂和小腿。如不及时诊断、处理,可迅速发展为坏死和坏疽,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1、骨筋膜容积剧减A敷料包扎过紧:四肢损伤或骨

2、折应用绷带石膏或小夹板后,随着患肢创伤性水肿的发展,使原松紧适宜的包扎物变得过紧而形成压迫。B严重的局部压迫:在地震或建筑物倒塌,肢体长时间被重物挤压,或者昏迷、安眠药过量、酗酒等原因致肢体长时间被压在身下。2、骨筋膜室的内容物体积剧增A任何原因致肌肉缺血后,发生缺血、水肿的恶性循环。B挫伤、挤压伤等损伤性室内肌肉严重水肿。C小腿的剧烈运动和过渡疲劳的长途跋涉。D有凝血机制障碍或严重骨折移位,引起的骨筋膜室内大血肿。E毒蛇、毒虫咬伤而引起的严重水肿。3、供血障碍大血管受压损伤痉挛梗塞血栓形成。如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肱动静脉损伤,断肢再植或血管术后血流不畅,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等造成组织缺血渗血

3、水肿恶性循环而发生本征。病理缺血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筋膜下血肿肌肉组织水肿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增加骨筋膜室内压力增加肢体挤压伤外包扎过紧骨筋膜室内容积减少静脉被压毛细血管压上升渗出增加水肿动脉痉挛休克 抬高患肢小动脉压下降小动脉壁内外压力差下降组织灌注压下降组织灌注减少 小动脉关闭(早期大动脉搏动仍可存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肌肉及神经组织进行性坏死肌球蛋白尿肾功能衰竭大量渗出液休克酸中毒 高钾血症心律不齐演变过程各种原因使骨筋膜内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前臂87KPa,小腿73Kpa)都可使肌肉的小动脉关闭,一般神经组织缺血24小时即发生感觉异常或过敏,完全缺血812小时发生不可逆损害。如果不及时有效解

4、除室内压力,病情将迅速恶化。安缺血程度和时间可产生下列演变过程。缺血时间神经肌肉肢体30min功能异常感觉异常主动无力被动疼痛2h功能改变4h肌红蛋白尿部分坏死6h不完全坏死12h永久性功能丧失永久性功能丧失永久性功能丧失1、濒临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早期,肌肉出现小量点状坏死和间质纤维化,如能迅速及时抢救,适当处理缺血局部能较快恢复血液循环,对肢体功能无影响。2、缺血性挛缩较短时间或程度较重的不完全缺血,恢复血液供应后大部分肌肉坏死,由纤维组织修复,因瘢痕挛缩而形成特有的畸形,严重影响患肢功能。如:爪形手、爪形足。3、缺血坏死严重(坏疽)时间长、大范围的组织缺血,使大量肌肉坏死或肢体坏疽而无法修复

5、,导致截肢,伸直进一步引起全身不良反应而危及生命。诊断要点1、病史:伤者有肢体骨折、脱位或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史;伤后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2、理学检查:如组织压测定;3、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多普勒检查循环是否受阻;4、实验室检查:肌肉坏死时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均升高、血沉加快;严重尿中可出现肌红蛋白、高钾低钠等。临床表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表现以局部为主。只在肌肉缺血较久,已发生广泛坏死时,才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白细胞计数增多,血沉加快,尿中出现肌球蛋白等。全身症状全身症状:发热、口渴、心烦、尿黄、脉搏增快、血压下降临床表现 1.疼痛: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

6、剧,为本征最早期的症状。是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重要表现。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觉纤维出现症状最早,必须对此予以足够重视,及时诊断和处理。至晚期,当缺血严重,神经功能丧失后,感觉即消失,即无疼痛。2.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被动牵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为肌肉缺血的早期表现。3.患肢表面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胀,有严重压痛,触诊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4.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但应特别注意,骨筋膜室内组织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前臂8.66kPa(65mmHg)、小腿7.33kPa(55mmHg),就能使供给肌血运的小动脉关闭,但此压力远远低于病人的收缩血压,因此还不足以影响肢体

7、主要动脉的血流。上述临床表现(局部观察要点)可归纳为“5P”症:无痛(Painless)、苍白(Pallor)、感觉异常(Parethesia)、肌肉瘫痪(Paralysis)、无脉(Pulselessness)临床治疗原则:早诊早治、减压彻底、减少伤残率、避免并发症。1、改善血循环:如解除所有外固定及其敷料。2.切开减压:此为最有效的方法。在时间上,越早效果越好,越晚效果越差。目的是解除间隔区内高压,打断缺血-水肿恶性循环链,促进静脉淋巴回流,加大动静脉的压差,恢复动脉的血运,消除缺血状态。3、防治感染及其他并发症。4、中医中药治疗:如服用四物汤、复元活血汤、理筋手法、练功疗法切开减压注意事

8、项:1、尽量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消灭感染灶;2、切口不可加压包扎;3、换药时切口创面可用凡士林纱布、生理盐水纱布覆盖;4、严格无菌操作,预防破伤风及气性坏疽;5、注意观察伤口分泌物颜色,及时送检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临床护理1、护理目标、护理目标2、护理措施、护理措施3、护理评价、护理评价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护理目标1、维持正常的组织灌注,皮肤温度和颜色保持正常,末梢动脉搏动有力。2、病人疼痛逐渐减轻直至消失,感觉舒适。3、病人未发生骨或软组织感染。4、病人能独立行走或借助助行器行走,能自我护理并掌握功能锻炼和康复知识。护理措施1、促进神经循环功能的恢复 (1)预防和纠正休克:如输液、输血。(2

9、)保暖:特别是室温和躯体保暖。(3)取合适体位: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和组织压力。(4)加强观察:如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末梢循环、皮肤色泽、感觉及运动功能。2、减轻疼痛(1)药物镇痛:注意观察效果及其不良反应。(2)物理方法止痛:如局部冷敷、抬高伤肢、按摩。3、预防感染(1)监测病人有无感染症状和体征。(2)加强伤口护理。(3)合理应用抗菌药物。(4)选择合适体位:预防褥疮和坠积性肺炎 护理措施4、指导功能锻炼(1)肌等长舒缩练习和关节活动。(2)行走锻炼:做患肢外固定的患者,疼痛减轻后可早期进行患肢行走锻炼,如用拐杖、助行器、手杖等。行走时护士应提供安全保护措施。先指导患者在平地

10、上行走,然后上下楼梯。(3)练习深呼吸:以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护理评价1、病人伤肢是否维持良好的组织灌注,皮温、色、病人伤肢是否维持良好的组织灌注,皮温、色泽是否正常,感觉是否恢复,末梢动脉搏动是否泽是否正常,感觉是否恢复,末梢动脉搏动是否有力。有力。2、病人是否感觉舒适,疼痛是否逐渐减轻或消失。、病人是否感觉舒适,疼痛是否逐渐减轻或消失。3、病人骨或软组织感染等并发症是否得到有效的、病人骨或软组织感染等并发症是否得到有效的预防或处理。预防或处理。4、病人伤肢有无因活动障碍而引起的并发症。、病人伤肢有无因活动障碍而引起的并发症。5、病人可否独立行走或借助助行器独立行走。、病人可否独立行走或

11、借助助行器独立行走。6、病人能否自我护理并掌握足够的功能锻炼和康、病人能否自我护理并掌握足够的功能锻炼和康复知识。复知识。健康教育1、安全指导:、安全指导:指导病人及家属评估家庭环境的安全性、有无影响病人活动的障碍物,如台阶、小块地毯、散放的家具等。2、长期坚持功能锻炼:、长期坚持功能锻炼:告知病人出院后继续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意义。向病人及其家属详细说明有关夹板、石膏或外固定器械的应用和护理知识,如夹板、石膏或外固定器械的保护、清洁、使用的方法及可能发生的问题。指导病人使用轮椅、步行辅助器,提高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指导家属如何协助病人完成各项活动。3、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告知病人如何识别并发症和各种异常现象,叮嘱病人及其家属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到医院复查就诊。4、保持心情舒畅、消除恐惧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