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宋代“点茶”之美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20830508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03.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品味宋代“点茶”之美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品味宋代“点茶”之美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品味宋代“点茶”之美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品味宋代“点茶”之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味宋代“点茶”之美(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品味宋代“点茶”之美作者:余闻荣来源:中国食品2020年第 16期“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金堆。碾破香无限,飞起绿尘埃。汲清泉,烹活 水,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这首南宋咏茶词,写的是宋代流行的“茶文化”。宋朝流行点茶法考古资料显示,在西汉早期,饮茶已经出现。在汉景帝阳陵里,发现了尚未腐烂的茶叶。 既然汉初茶已出现于宫廷,此前在民间应该已有加工饮用。茶曾作为药饮存在,和五谷杂粮一 起煮食,故南北朝之前就有茶粥一词。这种习俗到了陆羽写茶经的盛唐,仍在民间流行。流行于宋朝的点茶法在晚唐已经出现。煮茶是投茶入锅,而点茶是将茶粉先放进茶盏中, 然后再分步加入沸水,用茶筅击打。往

2、茶盏里加水时用的是一种瓶,类似于现在的壶,唐代叫 汤瓶。在出土的唐代晚期长沙窑汤瓶中,瓶身书“茶瓶”二字。五代时闽王和两宋宫廷的贡茶基地设立在建州北苑,就是今天福建省建瓯市东凤镇的凤凰 山下。这一地区的茶树加工出来的茶适合点茶,在斗茶中,往往独占鳌头。两宋留下的与茶相关的著作和文章,基本上都与北苑贡茶有关,涵盖了产地、采摘、加 工、鉴别、饮用和器具等方面。蔡襄曾担任福建路转运使,其职责之一是负责监制北苑贡茶。 北苑贡茶,名目繁多,代表了不同等级。从五代的蜡面、研膏,到宋初的龙凤团,到蔡襄的小 龙团,再到宋徽宗时代的龙团胜雪,等级越多,耗费越大。蔡襄推出的小龙团,是当时最高级 别的贡茶。点茶比制

3、茶程序还多从宋人传下的茶书中,我们基本能完整了解宋人的茶叶加工程序,分为采摘、拣茶、蒸 茶、榨茶、研茶、造茶(成型)、过黄(烘干)。看似简单,实际每个环节都比较复杂。关于如何点茶、点茶的比赛方式以及斗茶的评判标准,蔡襄的茶录和宋徽宗的大观 茶论记载的比较详细。根据茶錄和大观茶论复原的点茶程序,比制茶程序还多。首 先对茶进行处理,要炙茶,即烤茶;再用砧椎椎茶,把茶放进木臼中初步捣碎;然后用茶碾碾 茶,用石磨磨茶,进一步细化至接近面粉的细度。*点茶分为两个动作,一是注汤,二是击拂。点就是击拂,换成通俗一点的说法,点一碗茶 来,就是打一碗茶来。点茶的第一步是调膏,根据盏的容量,投入一定比例的茶粉后,

4、先用稍 低温的水,将茶粉调成糊状,就是所谓的膏。第二步是注汤6次,每次的数量和位置都配合以 轻重缓急不同的击拂手法。击拂是宋人用工具搅动茶膏的专用动词,可以理解为我们现在的 “打”。点茶的评判标准是色、香、味。色,为面色鲜白,蔡襄以青白为上,而宋徽宗以纯白为 上,代表了宋代不同时期的标准。香,为馨香四达。味,为甘香重滑,乃味之全,甘是回甘, 需香落于汤中,口齿留香,重是滋味厚重,滑是不苦不涩。宋代的建安除了出产贡茶,还出产被认定为贡茶最佳伴侣的兔毫盏。这是一种铁灰色胎黑 釉带银灰色竖条纹的盏,后人又称为建盏。之所以用黑釉兔毫盏斗茶,除了胎厚保温,更重要 的是茶色白,黑白对比,便于观察茶面优劣。点茶之事,在宋徽宗时代到达巅峰。传世的辽宋金元时期的绘画有不少饮茶场景,如南宋 刘松年的碾茶图,直观记录了当时点茶用具用品的造型,可以和文献以及出土的文物相印 证。南宋时期,点茶也由杭州径山寺的日本僧人传到了日本,演绎成日本后来的抹茶道。明 初,朱元璋下令罢供团茶,改贡散茶,从此点茶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与点茶相关的文化依 然随处可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