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

上传人:s**** 文档编号:20826961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09 大小:1.0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资源描述:

《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10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20082030)文 本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莱芜市城市规划局2009年5月目 录第一章 总 则1第二章 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与战略2第三章 城乡人口规模预测5第四章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7第五章 城乡产业发展导引9第六章 城乡空间布局12第一节 城乡体系规划12第二节 城市发展布局导引17第三节 小城镇发展布局导引19第四节 村庄发展布局导引21第五节 社区建设指引22第六节 城乡空间分区管制32第七章 城乡基础设施规划36第一节 综合交通规划36第二节 给水工程规划38第三节 污水排水工程48第四节 电力工程规划52

2、第五节 电信工程规划54第六节 供热发展规划57第七节 燃气发展规划61第八节 环卫系统规划64第九节 防灾减灾规划66第八章 城乡社会事业规划与政策导引72第一节 教育事业72第二节 卫生事业80第三节 文化体育82第四节 社会保障84第九章 城乡生态环境规划87第十章 近期行动计划91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措施100第十二章 附 则102附表一 城乡用地汇总103附表二 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分类统计104附表三 2030年镇建设用地分类统计105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适应莱芜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正确引导与控制城乡各项建设活动,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

3、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制定本规划。第二条 规划范围为莱芜市域,总面积2246.3平方千米。第三条 本规划是莱芜市城乡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指导莱芜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公共政策文件。第四条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条件,方便群众生活,优化城乡产业布局与空间组织,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五条 主要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三)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四)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 50445-2008)

4、;(五)济南都市圈规划(2006-2020年);(六)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莱发20081号);(七)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八)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第六条 本规划期限为20082030年,其中近期2008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第二章 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与战略第七条 功能定位鲁中地区中心城市之一,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国家新材料产业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生态旅游城市。第八条 发展目标在全省率先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和谐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城乡经济共同繁荣,培育地方产业集群,

5、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农民人均纯收入2030年比2008年翻两番;(三)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繁荣城乡文化,城乡居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城乡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乡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第九条 分阶段目标2012年完成城乡互动发展;2015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2020年实现城乡初步一体化;到2030年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2050年前后进入城乡高度一体化阶段。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表1. 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与指标体系分类指 标城乡一体化各阶段

6、目标值2007年2015年2020年2030年2050年人口城镇化水平(%)49.959657580文盲、半文盲率(%)5.73100城乡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17.330405075非农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比值0.50.75123经济人均GDP(美元)4186850012000250004500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591310000150003000080000非农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9395969798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3.65678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44.940608090农村非农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315254050二元比较劳动生产率对比系数(

7、%)3.710306090社会生活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异系数(%)4.8432.52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16.520254050城乡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17.720303030城乡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46.450607070城乡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数(门)46.2607090100城乡每百户使用国际互联网数(户)1030507080区域道路网密度(千米/平方千米)1.41.61.822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53.87080100100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87.895100100100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8.59121212城乡高校入学率(%)32405

8、06080城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7577808586环境城乡安全饮用水普及率(%)7590100100100城乡废水综合处理率(%)3040506580城乡固体垃圾综合处理率(%)3040507080城乡综合供热覆盖率(%)1525405060城乡综合燃气普及率(%)1525355060城乡综合消防设施覆盖率(%)30507090100城乡综合环卫设施覆盖率(%)1535506080环保投资占GDP比重(%)0.611.522第十条 发展战略(一)区域竞合战略。融入济南都市圈,对接山东半岛城市群,由钢铁工业城市向综合中心城市迈进。(二)城乡统筹战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形成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

9、,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三)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四)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两型社会”,走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构建合理的城乡体系。第三章 城乡人口规模预测第十一条 2030年全市常住人口为16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40万人,暂住人口20万人。预测2030年城镇人口为120万人,农村人口为40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75%左右。各阶段人口控制与城镇化水平预测见表2。表2. 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项 目现 状(2007年)规 划 年 份2015年2020年2030年常住人口(万人)126.81

10、45150160城镇人口(万人)63.385.697.5120农村人口(万人)63.559.452.540城镇化水平(%)49.9596575第十二条 人口调控与城镇化发展应采取以下政策措施:(一)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极化莱城,发展钢城,积极培育口镇、雪野两个新城,择优培育重点小城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引导人口向城镇和社区中心集中。走新型城镇化、内涵城镇化发展道路,提升城镇化质量。(二)立足于莱芜市资源环境容量,建立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城乡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人口调控目标与管理模式。实施严格的城乡人口调控政策,降低人口增长速度,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文化素质,落实吸引高素质人才的

11、各项政策。(三)统筹城乡就业。将城市优质人力资源导入农村,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制定就业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农村本地人力资源,加强劳动力培训,变劳动力资源为劳动力资本。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四)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创造城乡公平的就业环境。强化劳动力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抓好城乡“零”就业家庭援助工作。(五)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按照居住地登记进行管理户籍,逐步减少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城乡福利差距,促进城乡人口流动和转移。第四章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第十三条 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逐步降低城乡人均用地指标,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12、(一)城市新增人口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镇驻地新增人口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村庄新增人口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城、镇、村改造地区用地标准应按照本要求执行。(二)城市人均建设用地2015年控制在185平方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180平方米以内,2030年控制在170平方米以内。(三)全市城镇建设用地人均指标2015年控制在180平方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175平方米以内,2030年控制在170平方米以内。(四)村庄人均建设用地2015年控制在170平方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160平方米以内,2030年控制在150平方米以内。第十四条 集约节约用地,

13、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007年城乡建设用地为276平方千米,规划2015年控制在281平方千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289平方千米以内,2030年控制在302平方千米以内。(一)城市建设用地总量2015年控制在110平方千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150平方千米以内,2030年控制在180平方千米以内。(二)镇建设用地总量2015年控制在40平方千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19平方千米以内,2030年控制在21平方千米以内。(三)村庄建设用地总量2015年控制在101平方千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84平方千米以内,2030年控制在60平方千米以内。(四)独立工矿用地规模2015年为15平方千

14、米,2020年为12.9平方千米,2030年不再保留独立工矿用地。城镇建设备用地总量2015年控制在15平方千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25平方千米以内,2030年控制在44平方千米以内。第十五条 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通过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严格控制新增用地规模,提高存量土地利用效率,城乡发展实现以新增用地为主向挖潜改造为主的模式转变。建立城市发展的动态监控机制,依据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变化,调控城乡建设用地投放总量和建设时序,适时制定规划应对方案,建设用地投放与城市发展重点紧密结合,积极推动新区建设,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划定城镇用地增长边界,保障城镇持续、健康发展

15、,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第五章 城乡产业发展导引第十六条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统筹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优化工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无公害、区域化布局的现代农业;优化钢铁产业,培育交通电器装备、机械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壮大能源、食品、纺织传统产业;引导发展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产业支撑和物质基础。第十七条 立足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依托农业产业化,打造葱、姜、蒜、花椒“三辣一麻”品牌,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基地。(一)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力度;循

16、序渐进,有重点地实施对农业的补贴;构建工业反哺农业的制度保障;(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农用地面积不得减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根据莱芜市各乡镇资源禀赋特点,发展特色农业,培育特色农业品牌,打造农产品生产专业乡镇、专业村;(三)强化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大力发展精品和唯一性产品,抢占高端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推动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和设施农业发展,加强安全食品体系建设。突出农业的社会功能,融教育、娱乐、生产于一体,使农业功能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注重农业的生态功能,

17、建立人与自然、都市与农业和谐的生态环境,使农业成为城市的花园和绿色生态屏障。第十八条 采取工业多元化,企业规模化、民营化和集群化,经济国际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策略,以钢铁产业为支柱,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地方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一)支柱产业钢铁产业。立足莱芜比较优势,继续扶持莱钢、泰钢等钢铁企业发展,提高钢铁工业科技水平;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立体车库等成套设备为主的制造业和钢铁深加工产业,提高精深加工能力,拉长钢铁产业链条。加强与济南市技术交流和市场开发合作,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钢铁生产基地建设,培育机械制造基地。(二)未来主导产业交通、电器装备制造。交通、电器制造作为技术密集型

18、制造业,既是莱芜钢铁产业链条延伸的方向,也是工业结构高度化的发展方向。(三)战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培植新型钢材、粉末冶金、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新材料产业,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四)辅助产业金属制品、能源、食品、纺织业。围绕钢铁产业,发展金属制品、能源、食品、纺织等辅助产业,提高城市经济结构弹性和抗风险能力。第十九条 以现代物流、专业市场群建设为主导,以生态旅游业为支柱,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基础,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一)物流业培育现代物流体系。以发展钢铁加工物流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加快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四级体系建

19、设。进一步构筑物流平台,建设齐鲁钢铁物流园区、鲁中中国“三辣一麻”商贸物流园区、莱城工业区商贸物流园区、汇通国际货运代理物流园区等物流园区。(二)旅游业打造区域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壮大北部旅游产业板块,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培育钢铁工业旅游、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和红色旅游。第二十条 构筑莱城口镇都市产业、钢城钢铁产业、雪野生态旅游、中西部特色农业、东部生态农业、西南部生态农业与旅游等“六大产业板块”,突出北部生态旅游、中西部姜蒜加工储运、南部钢铁加工物流“三大特色产业板块”,打造市高新区、莱城工业区、钢城开发区、雪野旅游区等“四个功能区”。第六章 城乡空间布局第一节 城乡体系规划第二十一条

20、 采取“适度聚集,多极多点”的城乡发展模式,极化发展莱城,优化提升钢城,积极培育口镇、雪野两个新城,择优培育重点镇,引导村庄适度聚集发展。第二十二条 构建“一带六片”的城乡空间布局结构,“一带”即莱城钢城口镇雪野构成的城市发展带,是全市发展的中脊;“六片”即莱城口镇片区、钢城片区、雪野旅游片区、中西部片区、东部片区、西南片区,为六个次区域。(一)莱城口镇片区,包括凤城街道办事处、鹏泉街道办事处、莱城工业区、张家洼街道办事处、高庄街道办事处、方下镇,主要发展现代制造、商贸金融、房地产业等。(二)钢城片区,包括钢城开发区、艾山街道办事处、颜庄镇、里辛镇和黄庄镇,主要发展钢铁生产、深加工及物流产业。

21、(三)雪野旅游片区,以雪野镇为中心,包括现状大王庄镇北部和茶业口镇,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是接轨济南的窗口。(四)中西部片区,包括寨里镇、杨庄镇、羊里镇和大王庄镇南部、牛泉镇北部区域,是“三辣一麻”的生产、物流及贸易区。(五)东部片区,包括苗山镇、辛庄镇和现状和庄乡,在充分保护和涵养水源的前提下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六)西南片区,包括牛泉镇、高庄街道办、颜庄镇和艾山街道办的南部区域,主要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业。第二十三条 按照次区域划分,适时调整城区、乡镇与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的行政区划。乡镇建制应分时序逐步调整:近期黄庄镇、里辛镇撤镇改为街道办事处;撤消大王庄镇,北部并入雪野镇(雪野旅

22、游区),南部并入寨里镇;撤消和庄乡,并入苗山镇;中期颜庄镇撤镇改为街道办事处;撤消茶业口镇,并入雪野镇(雪野旅游区);远期方下镇撤镇改为街道办事处。第二十四条 城乡分阶段发展导引2012年完成城乡互动发展,2015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壮大城市规模,优化提升莱城、钢城;莱城工业区进一步集约发展,雪野旅游区形成雏形,其它城镇均衡发展;组建农村新型社区,配套基本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20162020年实现城乡初步一体化。构建由莱城、钢城、口镇、雪野组成的组团城市;重点培育寨里、苗山、牛泉等片区中心;形成设施完善、服务健全、层次清晰的城乡社区网络。20212030年城乡一体化基本实现。

23、构建带状组团城市,培育莱城为现代气息浓郁的主城区,钢城为产业发达的副城区,口镇、雪野为特色鲜明的新城区,方下和莱城一体化发展;寨里、苗山、牛泉发展为片区中心;乡村空间整合基本完成,城乡共融,互促发展。第二十五条 构建“一城六镇多点”城乡等级体系,其中“一城”为莱城、钢城、口镇、雪野组成的带状组团式城市;“六镇”为寨里、牛泉、苗山、羊里、杨庄、辛庄等六个小城镇;“多点”为多个乡村居民点。把城乡居民点分为城区、小城镇、中心村、基层村四个等级,指导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置。表3. 城乡居民点等级规划城乡居民点等级数量(个)城镇村名称一级城区1莱城钢城口镇雪野二级小城镇重点镇3寨里、苗山、牛

24、泉一般镇3羊里、杨庄、辛庄三级中心村87塔子、鲁家庄、野店等四级基层村224仪封、城子县等第二十六条 结合次区域划分,将市域城镇分为综合中心型、工业带动型、旅游开发型、商贸流通型、现代农业型等五种职能类型,促进城镇职能分工协作。各城镇、组团职能定位应参照表4执行。表4. 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城 镇 职能类型 主 要 职 能 城市各组团 莱城 综合中心型 全市综合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和能源基地钢城 工业带动型 全市副中心,钢铁生产及深加工、物流基地口镇 工业带动型 先进制造业基地雪野 旅游开发型 旅游服务、水源地,北部中心寨里 商贸流通型 商贸物流基地,中西部片区综合中心羊里 工业带动型 钢铁生产及农

25、副产品生产加工牛泉 工业带动型 工矿城镇,西南部片区综合中心苗山 现代农业型 农业服务、农产品加工,东部生态农业片区中心杨庄 现代农业型 农产品生产、加工及储运辛庄 现代农业型 农业服务第二十七条 促进城乡人口合理转移,合理确定城乡人口地域分配。各阶段城乡人口地域分配可按表5执行。表5. 城乡人口分配城镇名称2007年2015年城镇名称2020年2030年常住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莱城37.9 34.9 3.0 44.843.11

26、.7莱城46.845.01.865.060.05.0钢城19.4 13.7 5.7 23.919.04.9钢城31.025.06.034.030.04.0颜庄5.8 3.3 2.5 6.43.92.5口镇8.1 1.9 6.2 10.05.05.0口镇11.08.03.012.010.02.0雪野4.7 1.2 3.5 5.21.83.4雪野9.54.05.511.05.06.0茶业口3.7 0.4 3.3 4.10.63.5方下5.9 1.1 4.8 6.51.94.6方下6.92.34.6(纳入莱城)羊里5.8 0.9 4.9 6.41.45.0羊里6.81.75.15.82.03.8寨里

27、5.7 1.1 4.6 10.32.88.5寨里10.53.66.99.74.05.7大王庄4.5 1.0 3.5 苗山5.6 0.6 5.0 8.41.57.5苗山8.52.46.17.53.04.5和庄2.5 0.4 2.1 牛泉7.5 1.4 6.1 8.32.45.9牛泉8.53.05.57.03.04.0杨庄4.8 0.9 3.9 5.31.43.9杨庄5.41.63.84.52.02.5辛庄4.9 0.5 4.4 5.40.84.6辛庄5.10.94.23.51.02.5合计126.8 63.3 63.5 145.085.659.4合计150.097.552.5160.0120.0

28、40.0第二十八条 城乡用地分配分阶段调控城乡建设用地,如表6。 表6. 城乡建设用地调控城镇名称2007年2015年城镇名称2020年2030年城镇建设用地(平方千米)人均建设用地(平方米/人)城镇建设用地(平方千米)人均建设用地(平方米/人)城镇建设用地(平方千米)人均建设用地(平方米/人)城镇建设用地(平方千米)人均建设用地(平方米/人)莱城63.5181.9 65182.5 莱城66140.4 77128.3 钢城43.9320.4 44.5钢城49.5198.0 60200.0 颜庄5.4163.6 40156.3 口镇9.5500.0 口镇23.5283.1 30300.0 雪野2

29、.3191.7 雪野10250.0 11220.0 茶业口0.5125.0 方下2.2200.0 方下2.8140.0 (纳入莱城)羊里2.9322.2 羊里3176.5 3.4170.0 寨里1.6145.5 寨里4.2140.0 5.1127.5 大王庄1.4140.0 苗山1.3216.7 苗山3150.0 3.5116.7 和庄0.5125.0 牛泉1.6114.3 牛泉2.1105.0 3.6120.0 杨庄1.3144.4 杨庄2125.0 3150.0 辛庄0.6120.0 辛庄1.5166.7 1.7170.0 城镇小计138.5218.8 149.5 174.6 城镇小计16

30、7.6171.9 198.3 165.3 村 122.3 192.6 101.0 170.0 村 84160.0 60150.0 不确定用地15.0 不确定用地24.3 43.3 独立工矿15.215独立工矿12.9合计276280.5合计288.8301.6第二节 城市发展布局导引第二十九条 极化莱城、提升钢城,发展口镇和雪野新城,以莱城为主中心,钢城为副中心,形成“一主一副两新城”带状组团式城市。第三十条 莱城是主城区,全市的综合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和能源基地,生态园林城区。2030年城市人口发展到60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77平方千米以内,用地以向北发展为主,形成“两心、两轴、五组团”的总体

31、布局框架。“两心”:老城区主中心、高新区次中心。“两轴”:南北向的长勺路、文化路发展轴以及东西向的鲁中大街、龙潭大街发展轴。“五组团”:即城市核心组团、高新区组团、张家洼组团、高庄组团和方下组团。城市核心组团:东至大桥路、西至莱城大道、南至汶河、北至辛大铁路,以提升优化为主,强化办公、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高新区组团:东至博莱高速公路、西至大桥路、南至汶河、北至济青高速公路南线,以工业和物流服务为主,商住、办公、教学科研为辅。张家洼组团:围绕鲁中矿业集团和莱城电厂布置工业用地,适度发展相关产业。高庄组团:控制驻地向西发展,在新甫河两侧布置生活居住、公共服务设施,东部可布置适量的工

32、业用地。方下组团:东至西外环、北至辛大铁路,是围绕方下镇驻地发展起来的独立综合组团,以生活居住为主、工业为辅。第三十一条 钢城是市域副中心,以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及现代物流为主的园林城区。2030年城市人口30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60平方千米,以向北发展为主,向东为辅,搞好银山、牟汶河生态绿化,形成四个城市组团,即钢都组团、钢城开发区组团、钢城南组团和颜庄组团。钢都组团:颜庄河以南、莱芜新泰铁路以东,重点沿钢都大街、新兴路进行开发建设。南部以生活居住、公共设施为主,北部以产业发展为主。钢城开发区组团:南至颜庄河、西至牟汶河,是以工业和物流业为主,商住、办公为辅的新区。钢城南组团:牟汶河以南,以工业

33、、近郊休闲旅游为主。颜庄组团:依托颜庄镇驻地,以居住、公共服务设施为主的生活组团。第三十二条 口镇新城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生活居住配套完善的工业新城区,莱城区工业基地。2030年城市人口10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30平方千米,用地以向南向北发展为主,控制在嬴汶河、方下河、济莱高速、铁安街围合区域,形成“一心、三组团”的布局结构。“一心”:依托口镇建设生活居住、公共设施中心,体现新区现代气息;“三组团”:即口镇北组团、口镇中组团和口镇南组团。口镇北组团整合现有企业,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口镇中组团莱城大道东部以生活居住为主、西部以一类工业为主;口镇南组团发展清洁生产型的先进制造业,并整合现有村庄,组

34、建新型社区。第三十三条 雪野新城是以旅游服务为主的新城区,区域性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会议接待、水上运动、休闲娱乐中心,市域北部中心。2030年城市居民5万人,建设用地11平方千米;旅游人数1万人/日,旅游设施用地4平方千米;大型风景区设施用地7.5平方千米。雪野湖旅游中心区由沿湖南北两大旅游服务区、四大主题型旅游区组成。南北旅游服务区:北岸新镇旅游接待服务区、雪野湖旅游服务基地。主题旅游区:翠湖温泉度假区、左岸水都风情港、蓝湾水上运动中心、雪湖国际会议中心。雪野旅游区开发建设应以保护雪野水库水环境质量为前提,建设生态保护示范区。保护与开发互促,通过发展提升保护的能力和意识。第三节 小城镇发展布

35、局导引第三十四条 按照次区域划分,分阶段逐步整合小城镇,培育寨里、牛泉、苗山三个重点镇,羊里、杨庄、辛庄三个一般镇。第三十五条 寨里镇是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流通为主的重点镇,市域中西部特色农业产业板块的中心,“三辣一麻”特色农产品集散地。2030年城镇人口4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5.1平方千米。以向南发展为主,向北发展为辅。其公共设施用地主要沿244省道集中,北部为居住用地,南部为商贸物流用地。第三十六条 牛泉镇是工矿型重点镇,市域西南部生态农业与旅游板块的中心。以工矿、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综合发展。2030年城镇人口3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3.6平方千米。以向东发展为主,镇区西部依托现状建设全镇

36、公共服务中心及生活区,镇区东部形成特色工业小区。第三十七条 苗山镇是农业服务、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重点镇,市域东部生态农业板块的中心。2030年城镇人口3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3.5平方千米。镇区以向西向东发展为主,南北适度拓展。镇区中部主要布置居住用地,西部以布置公共设施用地为主,东部为工业小区。第三十八条 羊里镇是莱芜市中西部以钢铁生产及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的工业重镇。2030年城镇人口2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3.4平方千米。镇区沿姚口路适度聚合,控制向南发展。镇区北部为居住、商贸、游憩等功能为主的生活居住区,镇区南部以特色农副产品储藏物流和钢铁机械工业为主。第三十九条 杨庄镇是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

37、工、储运基地。2030年城镇人口2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3平方千米。完善镇区功能,向北向东发展。镇区南部以生活居住、北部以生产用地为主,镇区中心布置公共服务设施。第四十条 辛庄镇是以农业服务为主的生态型小城镇。现状镇区处于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规划将镇区迁至钢城大道西侧,329省道北侧500米以北。2030年城镇人口1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1.7平方千米。第四节 村庄发展布局导引第四十一条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居民点整合,引导农村居民适度聚集,促进村庄适度集中建设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传统村落改造为拥有现代文明的农村新社区。第四十二条 按城乡地域划分,

38、确定208个城区村,36个镇区村,除城区村、镇区村外的828个行政村通过合村并点整理为577个村庄。第四十三条 规划保留的村庄分为“中心村基层村”两级,规划分期予以撤消或合并的村庄称为规划撤并村。规划确定87个中心村,224个基层村,266个规划撤并村。(一)中心村是在乡村地区设有兼为周围村服务的公共设施的村,其选择标准为:被撤并的乡镇驻地;参考原有的管区设置;发展条件好,交通便利;与镇区和其它中心村有合理的间距,服务半径适宜;具有发展潜力和优势,有适宜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二)基层村确定标准: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基础,交通条件尚可;两个或以上小型村距离

39、较近,有条件组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新村;具有特定意义必须保留的村庄。(三)规划撤并村确定标准:规模较小,无发展潜力,距离中心村与基层村较远的村庄。第四十四条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以及集中居住的具体实施情况尽快进行村庄的行政区划调整,实施“合村并点”。应分阶段撤消规划撤并村的行政村建制,引导其向中心村和基层村集聚建设。各类村庄规划建设应参照表7执行。表7. 村庄分类型建设指引村庄类型规 划 建 设 指 引城区村现状城区村应在近期内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建设要求进行旧村改造,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质量。规划城区村纳入城市规划建设范围,控制其建设用地的发展,根据城市建设的时序,按城市规划要求,适时进行村

40、庄改造。镇区村现状镇区村应在近期内按照城镇居住区规划建设要求进行旧村改造。规划镇区村控制其建设用地的发展,根据镇区建设的时序,按镇区规划要求,适时进行村庄改造。城镇近郊村控制村庄建设用地的外延扩展,共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根据规划适时向城镇适度集中。中心村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吸引社区人口向中心村聚集发展;对由2个以上行政村合并而成的中心村,适时进行行政村合并,弱化行政管理,加强社会化服务;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保护乡土文化,集约节约土地,建设成为符合农村生产生活习俗的新农村典范。基层村控制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限制原址建设新村;治理“空心村”,集约使用土地,按照村庄

41、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建设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撤并村控制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适时撤消村庄行政建制,鼓励人口向中心村或城镇集聚。处于风景旅游区的特色村,利用风景优美的自然条件,注重村庄风貌与景区的协调,发展为景区特色(自然)村。第五节 社区建设指引第四十五条 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建立政府主导、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运行机制。以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以扩大基层民主、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为重点,逐步把社区建成民主制度健全、生活环境舒适、邻里互助友爱的新型社区。城乡社区分城市社区、镇驻地社区和农村社区三种类型,社区具有民主自治、社会服务、教育文化、卫生环境、社区治安、社区党建等职能,农村社

42、区是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平台。第四十六条 划分27个城市社区,如表8。表8. 城市社区规划一览城区社区名称居住人口(万人)城区社区名称居住人口(万人)莱城外环西路社区4.0 钢城九龙社区3.0 凤城大街西社区5.0 艾山西社区3.6 凤城大街东社区5.0 艾山东社区3.5 鲁中大街西社区5.0 里辛西社区3.0 鲁中大街东社区5.0 里辛东社区3.0 汶源大街社区5.0 黄庄北社区5.2 牟嬴大街西社区5.0 黄庄南社区5.0 牟嬴大街东社区5.0 颜庄社区4.1 鹏泉北社区5.1 口镇口镇北社区3.2 鹏泉南社区3.2 口镇南社区5.2 汶阳社区3.0 片家镇社区2.2 高庄社区5.1

43、雪野雪野北社区3.0 张家洼社区3.3 雪野南社区2.1 方下社区2.2 合 计107.0第四十七条 整合后的6个小城镇,以镇驻地为中心,辐射服务于近郊村,组建6个镇驻地社区,如表9。表9. 镇驻地社区规划一览小城镇社区名称居住人口(万人)寨里寨里社区4.0牛泉牛泉社区3.2苗山苗山社区3.4羊里羊里社区2.5杨庄杨庄社区2.0辛庄辛庄社区1.2合 计16.3第四十八条 规划87个农村社区,详见表10。依托中心村建设社区中心,辐射带动服务于社区范围的基层村与其它村庄。表10. 农村社区规划一览乡镇、街道办农村社区名称农村社区数量(个)社区人口(万人)凤城街道办-00鹏泉街道办老鸦峪社区、邹家埠

44、社区20.6张家洼街道办-00高庄街道办东汶南社区、塔子社区、鲁家庄社区、野店社区、东蔺家庄社区、谭家楼社区62.1方下镇公清社区、鲁西社区、亓官庄社区、石泉官庄社区41.6雪野镇南栾宫社区、西峪河社区、大厂社区、鹿野社区41.9口镇谷堆山社区、陈林社区、陶镇社区31.4羊里镇北三官庙社区、址坊社区、红岭子社区、辛兴社区42.5牛泉镇圣井社区、八里沟社区、吕家楼社区、蔺家庄社区、大庄社区、小庄社区、亓省庄社区73.3苗山镇中方山社区、崮山社区、常庄社区、南文字社区、大漫子社区、见马社区、铜山社区、漫道社区83.3大王庄镇大王庄社区、卞庄社区、宅科社区、大槐树社区、上崮社区、竹园子社区63.5寨

45、里镇大下社区、韩王许社区、水北社区、宋埠社区、鱼池社区53.5杨庄镇桥沟社区、胡宅社区、太和社区、营房社区、陈楼社区52.4茶业口镇茶业口社区、刘白杨社区、阁老社区、双山泉社区、埠口社区、腰关社区、榆林社区、嵬石社区83.0和庄乡和庄社区、车辐社区、麻峪社区、啬泉社区、马家峪社区、下佛羊社区61.8艾山街道办施家峪社区、庙子社区、肖马社区31.2里辛镇双龙峪社区、杨家楼社区20.5黄庄镇大上峪社区、仙人桥社区、霞峰社区、通香峪社区40.9颜庄镇西港社区、柳桥峪社区、澜头社区31.0辛庄镇铁车社区、裴家庄社区、乔店社区、岔道社区、徐店社区、百嘴红社区、墨埠社区72.4合 计8736.7第四十九条

46、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新型农村保障体系的要求配置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城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益性公共设施,参照以下标准执行。表11. 农村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置设施类别设施名称中心村基层村规划撤并村社区管理社区服务中心-行政管理村委会-教育托幼小学-文化文化活动站(室)老年活动室-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体育室内体育活动室健身场地注: 为必须设置,为建议配置,-为不需要设置。第五十条 在社区管理、公共福利、公共活动、公共卫生、文化体育、教育设施、商业设施、环卫设施、交通设施等方面制定城乡社区中心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城市社区、镇驻地社区和农村社区中心公共服

47、务设施建设应分别按照表12、表13和表14的要求执行。表12.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功能类别项 目建设主体建 设 标 准社区管理 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政府用地面积不小于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30平方米/千人社区警务室政府灾害应急服务站政府社区法律援助站 政府劳动保障服务站政府志愿者服务站政府社区家政服务中心市场公共福利养老院、托老所政府结合设置,建筑面积1520平方米/千人老年活动中心政府残疾人托养所政府公共活动公园绿地政府占地不小于300平方米/千人公共活动场政府公共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府设于交通便捷,服务距离适中的地段。包含计生站、防疫站、便民门诊等,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建

48、筑面积1015平方米/千人社区药店市场文化体育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政府建筑面积2030平方米/千人,配建有科普知识宣传与教育:影视厅、舞厅、游艺厅、球类、棋类活动室;科技活动、各类艺术训练班及青少年和老年人学习活动场地、用房等社区图书阅览室政府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上,藏书2000册以上,订阅报刊杂志10种以上户外体育运动场政府占地2030平方米/千人,包括篮球、排球及小型球类场地,儿童及老年人活动场地和其它简单运动设施等。室内综合健身馆市场教育设施高中政府在拥有3所或3所以上中学的居住区或居住地内,应有一所设置400米 环形跑道的运动场,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米,教学楼应满足冬至日不小于2小时的

49、日照标准,学校用地18班11000平方米,24班12000平方米,30班14000平方米初中政府小学政府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米,按64生/千人,45座/班配建;用地面积20平方米/座;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5%,应设25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及100200平方米的器械场地。应配备一定停车集散场地。学校用地12班6000平方米,18班7000平方米,24班8000平方米幼儿园、托儿所市场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米,按20生/千人,45座/班配建;用地面积15平方米/座;宜独立设置;应有独立院落和独立出入口。4班1500平方米,6班2000平方米,8班2400平方米成人职业培训政府建筑面

50、积50平方米以上,结合社区管理中心设置。商业设施综合超市市场餐饮店市场便民超市市场其它便民服务设施(如干洗、美容美发等)市场菜市场政府占地面积大于200平方米邮政所市场建筑面积20平方米以上银行市场建筑面积20平方米以上环卫设施公厕政府垃圾收集站政府交通设施社会停车场政府公交站点政府表13. 镇驻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功能类别项 目建设主体建 设 标 准社区管理 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政府用地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20平方米/千人社区警务室政府灾害应急服务站政府社区法律援助站 政府劳动保障服务站政府志愿者服务站政府社区家政服务中心市场公共福利养老院、托老所政府建筑面积1520平方米

51、/千人老年活动中心政府残疾人托养所政府公共活动公园绿地政府占地不小于300平方米/千人公共活动场政府公共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府包含计生站、防疫站、便民门诊等,建筑面积1015平方米/千人社区药店市场文化体育社区文化活动室政府建筑面积1020平方米/千人,配建有科普知识宣传与教育场地,艺术训练班及青少年和老年人学习活动场地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站政府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以上,配有电脑、投影仪、投影幕等社区图书阅览室政府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上,藏书2000册以上,订阅报刊杂志10种以上户外体育运动场政府占地3040平方米/千人,包括篮球、排球及小型球类场地,儿童及老年人活动场地和其它简单运动设施等室内

52、综合健身室政府510平方米/千人教育设施初中政府按学区32生/千人,50座/班配建;生均占地24平方米;有4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教学楼应满足冬至日不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学校用地18班11000平方米,24班12000平方米,30班14000平方米小学政府按学区64生/千人,45座/班配建;生均占地2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5%,应设25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及100200平方米的器械场地。应配备一定停车集散场地幼儿园、托儿所市场按20生/千人,30座/班配建;生均占地15平方米;宜独立设置;应有独立院落和独立出入口成人职业培训政府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上,结合社区管理中心

53、设置商业设施餐饮店市场按80平方米/千人配置便民超市市场其它便民服务设施(如干洗、美容美发等)市场菜市场政府1015平方米/千人邮政所市场建筑面积20平方米以上银行市场建筑面积20平方米以上环卫设施公厕政府垃圾收集站政府交通设施社会停车场政府公交站点政府表14. 农村社区中心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功能类别项 目建设主体建 设 标 准社区管理 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政府用地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15平方米/千人社区警务室政府灾害应急服务站政府社区法律援助站 政府社区农业科技站政府劳动保障服务站政府志愿者服务站政府社区家政服务中心市场公共福利托老所政府建筑面积1015平方米/千人老年活动中心

54、政府公共活动公园绿地政府3040平方米/千人公共活动场政府公共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府包含计生站、防疫站、便民门诊等,建筑面积1015平方米/千人社区药店市场文化体育社区文化活动室政府建筑面积510平方米/千人,并有必要的灯光、音响、服装、乐器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站政府建筑面积30平方米以上,配有电脑、投影仪、投影幕等社区图书阅览室政府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上,藏书2000册以上,订阅报刊杂志10种以上户外体育运动场政府占地3040平方米/千人,包括篮球、排球及小型球类场地,儿童及老年人活动场地和其它简单运动设施等室内综合健身室政府25平方米/千人教育设施小学政府按64生/千人,45座/班配建;用地

55、面积20平方米/座;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5%,应设25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及100200平方米的器械场地。应配备一定停车集散场地幼儿园、托儿所市场按20生/千人,30座/班配建;用地面积15平方米/座;宜独立设置;应有独立院落和独立出入口成人职业培训政府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上,结合社区管理中心设置商业设施餐饮店市场按80平方米/千人配置便民超市市场其它便民服务设施(如干洗、美容美发等)市场菜市场政府1015平方米/千人邮政所市场建筑面积20平方米以上银行市场建筑面积20平方米以上环卫设施公厕政府垃圾收集站政府交通设施社会停车场政府公交站点政府第六节 城乡空间分区管制第五十一条 建

56、设管制分区对区域内不同地区发展实行分类指导,规划区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现状建成区四种空间管制类型,应按照表15的分区标准划定空间管制分区。表15. 市域空间管制分区标准类型要 素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中的低密度控制区自然与文化遗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非核心区风景名胜区核心区一、二级区三级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文保单位保护范围文保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历史文化街区、地下文物富集区环境协调区山体大于25度的部分其它山体保护区区域绿地河湖湿地河湖湿地绝对生态控制区河湖湿地建设控制区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田绿地城区绿线控制范围、铁路及城市干道绿化带绿化隔离地区、生态保护林带、经济林、森林公园、退耕还林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