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诗歌鉴赏专题

上传人:hh****6 文档编号:20822768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诗歌鉴赏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3年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诗歌鉴赏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3年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诗歌鉴赏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2023年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诗歌鉴赏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诗歌鉴赏专题(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诗歌鉴赏专题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形象、思想内容和观点看法 1(2023福建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1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实力。在全诗中,仅有第一句中的动词“踏”与诗题“访隐者”中的“访”相呼应。 答案:踏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答: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实力。题干要求结合第三、四句来赏析“隐者”的形象,诗人

2、通过“酒熟不出门”写隐者足不出户,独饮自己酿造的美酒;通过“残花满地”的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隐者孤独、随性自然的形象。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本题是对古代诗歌中形象的鉴赏实力的考查。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考生要学会概括这些形象的特征并揭示出作者刻画某一形象的意义,其中对景物形象的鉴赏,经常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所描述的画面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的题目则要求考生概括意境。相比较而方,诗歌对于“形象”的考查比“语气”“表达技巧”“思想”要少一些。因为诗歌不同

3、于小说以塑造形象为主,诗歌的形象是通过意象、意境等侧面表达的。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奇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实力。诗中塑造了酌独家酿、避世脱俗的“隐者”的形象,同时也寄寓了作者憧憬隐逸生活的情怀。A项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表现的是隐居田园、自得其乐的情怀;B项出自李白的蜀道难,是规劝入蜀的挚友及早还家,表现出对友人的真实关切;C项出自杜甫的登高,写诗人饱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仇,白发增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更

4、难排遣,表现的是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D项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孤独之苦。 答案:A 2.(2023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雨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1)其次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答:_ _

5、_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实力。第一问比较简洁,只要依据诗意描述一下即可。其次问我们可联系注释中说的作者当时“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这一内容考虑,加上诗中所选的“燕子”“梧桐”等意象往往和怀旧、伤感等感情有关,故不难作答。 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答出两句意思的,给2分;答出作者感情的,给3分。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只要意思对即可)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6、请简述理由。(6分) 答:_ _ _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实力。这首诗虽然题为“雨”,但从诗中却找不到一句详细描写“雨”景的内容,可见作者并没有正面描写“雨”,而是通过燕子、梧桐等动植物和抒情主子公的“凉”等感受从侧面写雨,可见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 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如答同意,并能答出不是正面写雨势、雨景的,给2分;答出是通过人、物的感受来写雨的,给4分。意思对即可。如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是对古代诗歌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

7、看法的考查,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考查形式,即“认为诗歌,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出自己的理由”。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可以给考生发挥的空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切观点看法都要由诗歌及作者本身的内容和思想来确定;切忌错误地理解成想怎样理解就怎样理解。考生在答题时应先联系全诗并结合注释和其他相关背景信息,分析诗句所蕴涵的“诗人困难而丰富的情感”,精确把握“含蓄而又坚决的思想倾向”,然后再作简要评价。 3(2023北京高考)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梧桐

8、巢燕雀,枳棘栖鹓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徂晖: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鹓鸾:传闻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勉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像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化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稳地宿在梧桐之上。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分析概括诗歌内容、品尝诗歌情感的

9、实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阅读全诗,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此诗所抒发的是一种悲凉的感慨;其次要细致分析各句,把握诗歌所写内容,从而探讨出诗人是因明珠暗投而生出的悲凉感慨之情;最终要对各选项作深化分析,并和诗歌进行比较,以推断其表述的正误。前四句营造的是一种浩大空洞与苍凉萧索的意境,明显“昂扬奋勉”与其意境不符。 答案:A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_ _ _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诗歌重要语句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实力。解答此类题,肯定要结合作品作细致分析,不能架空得出结论。“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荣

10、华易逝、世事多舛的感慨;“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再次运用形象的比方,表达诗人对于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明珠暗投、壮志难酬的感慨。 答案: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明珠暗投、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本题是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必需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含意,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这样才能做到全面、精确、深化、客观、恰如其分地对诗歌进行分析评价。在表述答案时,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答非所问的状况,要努力忠于原诗,做

11、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4(2023江西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答:_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冲突?为什么?(4分) 答:_ _ 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实力。(1)了解“子规”的形象特点,叫声悲切,结合杜宇的传闻有思念之悲,结合本诗语境可概括出“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哀痛”。 (2)首先应否定。“故园”既然“无兵马”

12、,那么“愁”什么呢?这就是诗句的内涵。结合注释与历史背景,可知宋朝南北分裂,国土沦丧。综合起来,就可得出答案。 答案:(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哀痛。 (2)不冲突。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也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5(2023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答:_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

13、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_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详细分析。(4分) 答:_ 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把握实力。(1)本诗点明季节的是“橘柚香”,一个“香”,说明“橘柚”已成熟,可知是秋季。雨霖铃中点明秋季,直抒别情的句子为“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题目已经点明惜别,人因不忍“别”而“醉”,言情深。“江风引雨”言别时环境,秋风飒然而至,极其清冷,更兼秋雨,这里用环境之冷来衬托心境之凄凉。(3)“代为之思,其情更远”,意思是从对方角度思索,感情更为深远。理解了这句评语之意,可想到杜甫的月夜,同为从对方角

14、度想象对方的举止心境,本题的关键是答出想象或设想,也可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然后结合题目指向联系诗句便可。 答案:(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6(2023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11分) 雨 雪 曲 江总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

15、、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分) 答:_ _ 解析:留意题干的要求是描写环境,所以应细致阅读、筛选并概括诗中关于环境的信息,抓住关键意象如“雨雪”“狐迹”“马蹄”“天寒”“地暗”“愁云”,可以整合出第一问的答案要点。一切景语皆情语,上述意象肯定是为抒发人物情感服务。由“从军”“愁”等信息推知本诗可能抒发戍卒的“思乡”愁绪,进一步推知“别路”应指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芜苦寒的环境。“别路”指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

16、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_ _ _ 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的实力。题干第一问实际要求考生思索“天寒”“地暗”的自然环境与“旗彩坏”“鼓声低”的戍卒生活之间的关系。“天寒”“地暗”已明写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后面分别接上“旗彩坏”“鼓声低”,给人的感觉就是“因为天寒”,所以使得彩旗褪色;“因为(乌云使得)地暗,所以使得鼓声变低”,这样就借自然景物写出了人的心理感受。其次问可依据第一问的答案和“愁”“别路”等词语分析出来。 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白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

17、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7(2023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依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 事 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奇妙之处。(4分) 答:_ _ _ _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答:_ _ 解析:(1)“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中“蘋”是一种生在浅水中的水草,“蓼”也是一种水边生长的植物,味辛辣。一“白”一“红”,色调艳丽,相映成趣,勾画出

18、一幅恬美幽静、令人心醉的美景图。“蓑”比方为新绿,新奇新颖;“映”字体物精妙,令人怡悦。 (2)下片中,作者以酒为伴,随遇而安,不贪图物质享受,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四海为家,乐观旷达。 答案:(1)“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翠绿的蓑衣,引人联想,形象新颖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互衬托,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调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漂浮、到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8(2023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

19、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_ _ 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把握诗歌的主旨,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了主旨,“悠悠”的作用就很清晰了:一写水面宽阔;二寓相思之深。 答案: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改变?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_ _ _ 解析:首先要留意题干中“情感改变”四个字。“客心孤回”表达的是游子的孤独、思家之情,“红袖凭江楼”则是眼前所见之景,由眼前所见之景自然会想到家人对自己的思念。 答案: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

20、之情。诗人看到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然与客心的孤回形成显明比照,更加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9(2023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2分) 答:_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2分) 答:_ _ _ (3)请你谈谈对最终一联寓意的理解。(2分) 答:_

21、解析:(1)前三联,都是描写竹子形象的,首联写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刚刚高出墙头,表现嫩竹新出之态;颔联写嫩绿的颜色映照在书套上,久久不退,当竹影移过,酒也忽然变得凉爽,表现了竹影给人的阴凉之感;颈联写新雨过后,竹子更加漂亮干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芳香,表现了竹子的色与味。(2)“色侵书帙晚”一句是描写竹影的,“色”即竹之色,句中“侵”与“晚”最具特色,“侵”写出竹影随光线移动而渐渐扩大之态,“晚”也是侧重于光线之暗,是竹影使人产生了错觉。(3)尾联是诗人有感而发,认为只要不被摧残,新竹肯定可以高入云霄,从寓意的角度理解,考生应当将之转移到人,以竹喻人,“不被摧残”就是要爱惜关切人,要理解敬重人。 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示例一:要敬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盼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