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题的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20811207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阅读理解题的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阅读理解题的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阅读理解题的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阅读理解题的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理解题的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阅读理解题的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题目考点一、记叙的要素 :1、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2、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事 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达,就是 通过这些来实现的。阅读记叙文要能明确这三个要素,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也须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 出来的地步。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二、记叙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

2、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 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大致分六类: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一一想去看 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

3、一只小蜜蜂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 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 象。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文章的标题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

4、糖葫芦”的“串”式结 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三、常见的叙述顺序1叙述类型: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女如一面,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鲁迅的见面经过, 表现了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并突出了“一面”给我的鼓舞。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 如: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文章的开头一句,它开宗明 义,落笔点题,用追叙的手法,再现了两年前作者终生难忘的往事。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 续原

5、来的叙述。如:驿路梨花,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通过设置悬念和巧妙穿插,刻 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其中解放军建造茅屋和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属于插叙 部分。记叙顺序作用: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倒叙:1、强调。2 、制造悬念。3 、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插叙: 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2 、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四、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会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引用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 及思

6、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 是不同的。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D设伏笔、E作铺垫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具体如下 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结构上(首尾照应, 结构完整。)如何赏析诗文中所喜欢的句子: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

7、用).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3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3、结合整篇文章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解题方法:文中关键的语句常常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全文 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正确理解和 分析这些语句,有助于我们

8、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解题技巧: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五、词语的调换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 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X”词好在哪里?“体味和推敲重要词

9、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包括分 析句子的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使用了一定修辞手法或具有一定句 式的句子的表达意图,以及对抽象的句子进行阐发或使之具体化等。答题方式: 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我认为词语运用好的原因是”作赏析的开头用了 “XX”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 具有科学性)答“喜欢词语的原因”时,常用“第一第二第三”这种形式来呈现赏析词语的思路和答题的不同角 度;表面意义 表面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深层含义 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

10、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 启示,道理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准则:词不离句。解释词语必须回到文章中去,在词语所在的特定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决不可随 意揣测。做题步骤是( 1)看清题干要求,锁定词语。(2)回到文中,还原词语位置。( 3)划定语言环境,前后勾连,综合信息。(4)组织语言,完成答案。做词语赏析类试题时六、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1 、划分段落层次方法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11、划分段落层次技巧: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i谁iaia干什么i土(或i什么iaia怎么样i土)2、段意、层意的概括归纳大意是在分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者是同步进行的,一般说来在分层次合并同类项的同时,大脑 也就在归纳各层的大致意思,再进而形诸文字而已。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 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 述;三是力求明确,

12、不能笼统含糊。七、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距离; 第二人称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但用得不多; 第三人称,是以“他”叙事。运用第三人称叙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 自如。八、描写方法及其作用:(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A、人物描写及其作用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B、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1、暗示时代背景。2 、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4 、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各类描写答题技巧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

13、等):交代了人物的XX身份、 XX地位、XX处境、经历以及XX心理状态、XX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XX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 XX性格特征或XX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XX思想,揭示了人物的XX性格或者XX品质。-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XX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XX情感、预示人物的X X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14、。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XX时代 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XX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 节发展,深化主题。九、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A. 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B. 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十、记叙文中的抒情分类:一种是作者直接抒 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叫直接抒情;一种是寓情于景或托物抒情,叫 间接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十一、 修辞方法及作用(1) 比喻:牛动形象地写出XX 事物的XX 特点(2) 拟人:赋予

15、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牛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十二、写作手法极其作用(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

16、象牛动的效果.(2) 比喻手法 形象牛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 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

17、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 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0) 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11)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牛动的自然景象或牛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12)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十三、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 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十四、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

18、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 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 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 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十五、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从 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或直抒胸臆。需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依据文章 的主要内容,带

19、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 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 伤心、悲痛、遗憾等。如: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对索溪峪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对于蕴含在语句中的作者的态度,联系作者写作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文章的写作手法,主要内容、中心意 思和结构层次进行理解,尤其要联系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例如荔枝作者写母亲剥荔枝时的动作:细致的描写突出了母亲一生的勤俭、辛劳。联系母亲临去

20、世前舍不得吃一颗荔枝的举动,母亲对儿孙深深的疼爱之情着实令人感动。十六、概括文章主旨。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内容把握中心思想的原则是: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切忌拘泥、局限某一局部纠缠不清,即使是某一 片段、段落的分析,也必须立足于文章的整体去思考、探究,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抓住本 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精确、完备的概括。概括记叙文的中心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 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 过故事,歌颂

21、(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 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 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 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 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 、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 等。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 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十七、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22、有什么作用?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 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 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 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十八、常用标点符号的作用引号的五种用法:表引用 表讽刺或否定 表特定称谓 表强调或着重指出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 表插说 表声音中断、延续 表话题转换

23、 表意思递进十九、人称的作用1.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2.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3.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二十、 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 此类题型常考的句子类型及其作用:.1、修辞句(比喻):方法:明确本体和喻体,把本体和喻体代入句 中,用自己比较通俗的语言复述句子的意思。例1:放心吧,孩子们!老天不会让我们总是呆在冬天里!(100页)分析: “老天”是指生活,“冬天”是指困境; 答:告诉孩子们,生活是有希望的,我们不会总生活在困境中的。例2 : 一模凿井1

24、7题。川端康成在文学创造领域中会有更高的造诣。 例 3 :呵护那一点点光中的最后一句的含义。.双关句: 方法:一要答出本义,二要答出深层含义;例:父亲的格言中“不要为了几枚硬币而硌坏了自己的脚,那样自己走出的路就会歪歪扭扭。 ”分析: “硬币”既指实际的硬币,也指小利益; “硌坏了自己的脚”有损于自己的品质,“路”既指现实的路,又指人生道路; “歪歪扭扭”指误入歧途。.富含哲理的句子: 方法: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然后代入原句,用自己的话复述句意。例1:高贵的舍弃4题。怎样理解最后一段中卡巴的“而亨利的人生,是我的名声所不能承受之重” .句话的含义。亨利一生的幸福比我的名声更重要

25、,表现了卡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例2:挚爱无痕的第4题。.3、言外之意句:. 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弦外之音,写出作者的真正用意。例1:第二天,邻居表扬小强说:“你真是个勤奋的孩子呀,都晚上十一点了,你还在练琴。” 答:邻居的意思是,小强练琴太晚影响了大家的休息。4、理解句子含义还可结合上下文,分析原因或写出具体指代内容。例1:你在伞里吗5题。例2:高贵的舍弃第1题此类题型常考的句子类型及其作用:1、修辞句(比喻): 方法:明确本体和喻体,把本体和喻体代入句中,用自己比较通俗的语言复述句子的意思。2、富含哲理的句子: 方法: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然后代入原句,用自己的话复述句意。3、

26、言外之意句: 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弦外之音,写出作者的真正用意。二十一、探究、欣赏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 探究能力,是立足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阅读能力。这类 试题的特点往往是要求在阅读中,对作品的内容和写法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 独到的见解等。 中考只是要求对作品进行一些初步的欣赏,主要是欣赏作品的情感、形象和语言。在 阅读过程中,要能够结合作品内容,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分析出作品形象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出语言的 表现力及特点。二十二、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对策:(1) 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修辞之美见第13个知识点.结合第28答题点回答. 句式之美如骈句

27、、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 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 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 味其妙处) 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xx句,因为它xx。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开放性习题具有两大鲜明的特点:1、限制条件比较少,很少有审题

28、障碍,给我们的答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紧扣文本,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拓展性比较强;或从文本的全篇入手,或从某个句段生发, 触发学生的思考,由此沟通我们学生的生活、情感、思想。二、解题分析及对策我们在平时训练和考试中往往觉得这类题的回答并不困难,有话可说,可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得分 很低。究其原因,主要容易出现下列三种现象:一是“偏”。我们没有很好地读懂题干的要求,没有读懂文章的主题,没能弄明白作者所要叙什么事,抒 什么情,说什么理。我们常常拉起笔就答,要么就文章说文章,要么踢开文章“另起炉灶”,只谈自己的生活 或体验。二是“空”。我们有时只满足于空谈大道理,没能把自己的独特体验融会其中

29、,常常套用名人名言,来一 句干巴巴的说教,缺乏说服力。三是“乱”。我们有时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段,却只是重复着一层意思,不能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来思考问 题,没有一定的层次。另一个方面,对语言没有很好的推敲、整理,常常表达混乱,言不达意。这样的题目事实已经成为我们训练、考试的主要失分点之一。要回答好这类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读懂文本,或全文的感知,或句段的透析要紧扣文本的主旨,不能脱离文本空谈。蔡云芝先生让 魏巍终身难忘。你也有让你最不能忘记的老师吗?请你谈谈他(她)给你记忆最深刻的一点。这道题要我 们在理解蔡云芝老师对学生的情感基础上来来作答的,蔡老师的伟大之处在于对学生无私的爱,那么你的 老

30、师和蔡老师有共同点吗?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由此展开你才能比较好的把握题旨,答案才不会无的放 矢。二要结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用具体的实例分层次加以透彻分析,做到不仅有 理,而且有据,内容准确、全面。有时还必须考虑字数的要求。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 写了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师寿镜吾先生,鲁迅还写道“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 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只不过瞪几眼.”在那时那地,寿镜吾先生的做法是难能可贵的。老师严厉的 教育你怎么看?请你结合你的生活说说你的想法。这道题必须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可以是赞同的,老师 严厉的教育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严未尝不是一

31、种爱;可以是反对的,过于严厉,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挫伤 学生的自信,不利于学生快乐的成长,还可以辨证思考。,老师严厉的教育不是不可以,但应严而有度,严 而有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等等。但绝不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就完成答题的,还必须有鲜活的生活实例。 这样才是完整的。三要重视表达的规范,语言要通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这一点题干常常没有明确的要求,我们做 题中也常常忽视了,信手涂鸦,最好成为影响得分的关键。尽管能看得到你有某一方面的意思,但因层次 不清,意思不明,而功亏一篑。具体操作时要分这样的几个步骤:第一,在完成其他题目的基础上(这样的开放题往往放在阅读的最后一题),反复揣摩文章的主旨- 走进文本

32、,这是答题的基础。第二,仔细审题,明确答题指向。无论题目中有没有这个条件,都必须紧扣文章。要弄明白是围绕全 文说,还是以一个句段为突破口。第三,整理思路,形成观点,同时链接生活,找到自己生活中与文章的切口。把自己最有感受,体会 最深的一点,提炼出来。第四,形成文字,在草稿纸上修改加工,以保证语言规范通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第五,工整誊写,完成答题。书写越来越得到重视,这是我们学习习惯,语文基本素养的体现。在平 时的练习和考试中要养成认真书写,保持文面整洁的习惯。想象、看法类试题解答 试题在考查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 能力。上下文,结合具

33、体的语境,正确把握人物、对象的性格特征和心里活动,展开自然、合理的想像。看法类试题一般的问题是“谈谈你的看法” “你认为”,而所给的答案往往都是“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对这类开放性试题,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行。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还要有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不至于“走火”。答题时还可以用“我认为。比如”。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 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 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附:语言特色1、 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

34、,如诗如画 (3) 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 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 淡而隽永2、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 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 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 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 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 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