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复习资料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0805502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复习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复习资料(10.1月到14.7试卷,形成性考核整合)一、填空题:1.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 、节奏 。2.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创编歌词、自发咏唱 。3.课程目标表述角度的转换,一方面体现着教育理论界对“教学”重心从“教”转向“学”的意志;另一方面也确实能促进这一重心在实践层面的转移。4.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讨论三个问题是组织要素 、组织标准 、组织形态 。5.四类日常音色是生活环境中的音色 、自然环境中的音色 、动物叫声 、机器声音 。6.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7.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 、怎么评

2、。8.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 、节奏型 。9.我国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特性其实质是民族性 、传统性 、创作性 、流行性 的协调与把握。10.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范围有不同区域的选择 、不同音乐种类的选择 。11.表现性评价的二种评价方式是课堂情境 、非课堂情境 。12.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 、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13.多声部歌唱的四种音乐材料类型是唱与说的二声部 、轮唱式二声部 、第二声部为象声词的二声部 、段落结构变化的二声部 。14.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 、节奏鲜明 、重拍突出 、结构整齐 。15.加登纳认为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岁)前符号阶段 、(2

3、-7岁)符号运用阶段、 (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16.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曲式结构 、力度、速度。17.要求幼儿关注的节奏型包括-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先密后疏的节奏型、紧凑与舒展的节奏型和休止符。18.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涉及的曲式有三段式、回旋式。19.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20.织体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打击乐和舞蹈中的多层次、音层厚与薄得比较以及多声部歌唱。21.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有两种目的,第一,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第二,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22.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

4、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 .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23.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分别是对形式性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24.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25.柯达伊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26.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舞曲、进行曲。27.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经验铺垫与明确的任务意识。28.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而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层次、空间、重量。29.音乐形式的关键经验有节奏、音色 、力度 、旋律、结构、速度、织体、风格 。30.幼儿打击乐演奏的三种主要方式是音色探究中的打击乐演奏

5、;对歌曲与乐器中典型节奏型提炼的演奏 ;多声部演奏 。31.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两类体系的名称是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 以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32.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标准是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表现性 。33.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 合拍 ,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34. 音乐作品的再现性 是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35.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这就是 自发咏唱 。36.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 双手抱拳与伸展

6、 。37.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 动作制作 、歌唱、演奏。38.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是 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 、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39. 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主副歌结构 、二段体结构、三段体结构、回旋体结构、 引子与尾声。(以下为形成性考核中的题目整合)1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1。2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2。3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2。4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即兴。5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6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7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

7、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8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9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10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11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12学习打击乐器音色所用的三类音乐材料是打击乐器演奏的音响材料;能用打击乐乐器模拟的生活中的声音;即兴创作打击乐作品。13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故事;歌曲;用于辨别的音响。14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比较优雅的进行曲、比较喧闹的进行曲。15. 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声

8、音的 高与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16.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重与轻;渐强与渐弱。17.适合幼儿进行歌词创编活动的歌曲特征是每段歌词一般只含一种形象,且词句有较多重复的歌曲;喊答 式、问答式歌曲。二、名词解释:1.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2.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3.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4.表现性评价:指在真实情境中,根据幼儿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而进行的评价。5.双圈舞: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

9、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6.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7.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8.创编歌词活动: 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9.等级量表评价: 指用数字或等级的形式来评定幼儿。10.意象: 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11音乐作品的形式性:指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12故事性歌曲:指那些歌词

10、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13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14.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指向目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15.技能: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的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16.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17.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以下为形成性考核中的题目整合)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2.自发咏唱:一般是指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段或一个

11、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歌曲,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其中有许多旋律被认为是音阶歌。当幼儿的身体不停的摇摆时,这些音阶歌的曲调就随着向上或向下进行配合。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4.直列舞:是指以两直列队形为基本队形的集体舞。三、简答题每小硕7分.共35分1.前符号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感官原动性,即感知能力与艺术感知能力还没有分化、艺术品的呈现只是作为一般的刺激物,只是起到

12、促进儿童一般感知能力发展的作用,儿童还不能把艺术品当作审美对象。2.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哪些?答:(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乐曲;(2)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3)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3.造成幼儿歌唱音调不准的可能原因是什么?答:(1缺乏歌唱练习; (2)害羞; (3)一些幼儿的声音低沉或音色特殊,他们因为和别人的声音不一样而不敢歌唱; (4)-一些过于自信的幼儿可能又会唱得太高太响,因此可能听不到他们自己唱得和别人不一样; (5)只有相当少数的情况属于生理原因。4.指向拍感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是什么?答:特点:歌词本身要么直接指向

13、身体动作要么充满了身体动作提示,只要把歌曲的身体动作做到位歌曲也就会唱了。5.简述舞曲风格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用不同的摇摆与舞步表达不同风格的舞曲2)能在不同的队形中跳集体舞;(3)把身体动作的节奏感迁移到打击乐演奏中去。6.简述幼儿歌曲学习的四个阶段。答:1掌握歌词阶段;(2)掌握节奏阶段;(3)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4)初具调性感阶段。7.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答:(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14、8.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有哪三种形式?答:以音乐版块内容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音乐经验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包括自我、社会、自然及关系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9.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侧。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10.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是什么?答:(1)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2)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3)早期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11.歌词创编活动可能存在的两种偏差是什么?答:(1)

15、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活动;(2)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创编。12.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是什么?答:(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13.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是什么?答: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高涨与控制;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14.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答:(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的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的经验;(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15.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答: (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

16、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16.简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答: (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17.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答: 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18. 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答: (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

17、。19. 简述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出现的制作、知觉、感受三大系统分离的状况。答:在专业的音乐教育中缺失感受系统的参与;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缺失制作系统;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缺失知觉系统。20. 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答:歌曲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21. 简述音层厚薄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在歌唱与打击乐制作活动中分辨出不同的声音;(2)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意识到乐器种类的加入与退出;(3)用语言表达音层厚薄的表现性。22.简述音量表现性的特点。答::强的音量往往传达强烈的情绪情感;

18、中等的音量可以表达温和或深沉的情绪情感; 弱的音量可以传达特别安静的心情,孤独单一的情绪情感等。23.指出“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这句儿歌原有形象与意象。答:原有形象:用梳子梳头发。意象:风“梳”树的头发”。24.简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3分)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3分)25.简述器乐曲动作意象的三种方式。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

19、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各2分26.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各2分)27. 简述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28.简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再现性的挖掘步骤。答: (1)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 ; ( 2 )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29.简述选择主副歌歌曲的标准与学习主副歌歌曲的方式。答:标准:

20、两段音乐的性质要有一定的对比性,而且比较适合用对比性的身体动作去表达。方式:有身体动作式(歌词包含动作动词的歌曲)、故事表演式讲故事、看图说话、角色扮演等、情境表演式(劳动情境、催眠情境、探究情境等、歌词朗涌式(具有节奏难度的歌曲往往采用等。30. 简述曲式经验的获得机制。答 :(1)在理解主副歌的前提下,分辨不同情绪或风格的两段乐曲;(2)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去表现不同的段落;(3)用不同的节奏型与乐器去表现不同的段落。(以下为形成性考核中的题目整合)1.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什么?答: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

21、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2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什么?答:3-4岁幼儿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合中速、稍快、中速偏慢的音乐;儿可以辨别渐快、渐慢,并能调节身体动作去合速度;5-6岁幼儿能辨别与理解快慢的所有变换关系。3简述大脑神经系统发展领域对音乐学习关键期的二种解释。答:(1)一种解释:神经元轴突的髓鞘化过程对儿童早期的发展非常重要,也正是神经元轴突髓鞘化是产生学习关键期的基础。(2)另一种解释:在生命的早期,许多神经元尚未被确定今后负责、控制什么,10岁之前,所有关于运动的经历和经验决定皮层上究竟有多少神经元

22、控制身体的各个具体部位。4.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答:(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 (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5.简述引发幼儿自发咏唱的策略。答:(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与幼儿进行喧叙调式的对话;(2)当引导幼儿创编完整曲子时,要求幼儿最起码说三件事。6.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四部分内容结构与三个目标纬度各是什么?答:四部分内容结构: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欣赏; 三个目标维度: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7.音乐表现性评价设

23、计的三个步骤是什么?答:第一步,确定表现性任务;第二步,设计表现性任务的情境;第三步,确定评价标准。8.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答:(1)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2)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基于和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学成功的重要策略。但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当幼儿与教学内容的对话因已有知识不够而无法有效的进行,教师应努力激活幼儿已有的知识,为新旧知识的连通铺平道路;当幼儿与教学内容的对话因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而无法

24、有效的进行时,教师需要在幼儿现有的水平和不可能的水平之间搭上支架,创立最近发展区,为幼儿学习新的知识扫清障碍。 9.简述节拍音乐经验获得机制。答:(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拍子。(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拍子的理解。(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的理解。10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答:(1)一方面幼儿对声音高低的辨别需要用音与音之间大的跨度来提醒;(2) 另一方面幼儿的歌唱却是从二度、三度开始,幼儿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的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11. 简述句子结构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跟着教师歌唱,理解歌唱时

25、重复句的“回声”状态; (2)在模仿老师歌唱句子的同时,模仿老师的发声; (3)通过歌唱、身体动作 制作活动辨认重复句、喊答句。四、 论述题:1.针对幼儿音乐经验,谈谈一个经验二个特征的含义。 答:对幼儿音乐经验来说,一个经验第一个特征的含义是表现与再现性(情感),制作性实践)、形式性(理智)三者融合为整体,而这种整休是以音乐制作的方式出现;第二个特征的含义是这种经验以音乐形式模型的方式在头脑中留下表象,表象的形成与表达都依赖三种音乐制作方式。2论述幼儿提炼乐曲节奏型可能使用的四种方法.答:(1)提炼出节拍,用打击乐演奏出来。(2)提炼出音符简化后的节奏型,即出掉附点、切分等难的音符。只留下四

26、分、八分、二分等简单音符,并组成节奏型。(3)基本上也是提炼节拍,但在延续音上又保留了节奏。(4)完全根据重拍提炼节奏型。3、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4、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什么?1答:(1)身体动作。身体动作的基本语汇包括两类:非移动动作和移动动作。非移动动作语汇包括:拍手、摇摆、晃动、指挥、弯曲、转身、踏步、说话、歌唱;移动动作语汇包括走、跑

27、、跳、蹦、跃、奔腾、滑行等。非移动动作与移动动作结合可以构成大量的动作可能性。(2)实践活动。包括以下五种类型的活动:第一,意识身体各个部位的活动;第二,意识空间和时间的活动;第三,意识肌肉紧张与放松的活动;第四,意识大脑与身体协调反应的活动;第五,意识节奏长短的活动。5.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答: (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 (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

28、。(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6.阐述动作意象的原则。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7论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教育性原理。答:音乐活动的终极目标或教育目标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能与自我、社会、自然和谐的人。与自我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29、与社会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合作性、亲社会性,与自然和谐的人表现为爱自然、爱生命。音乐活动的音乐目标与教育目标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共存关系、张力关系。教育目标是价值目标,音乐目标是规限目标,在张力结构中,教育目标与音乐目标同时实现。音乐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目标与音乐目标的和合,即同时实现。(以下为形成性考核中的题目整合)1论述柯达伊教学法中幼儿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答:(1)按照准确音调歌唱; (2)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 (3)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2. 论述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 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那种劣质的音响源与音响设备阻碍了幼儿

30、对音乐产生兴趣; (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幼儿感兴趣的是丰满的音响效果不是老师唱出来的几句旋律; (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如果教师歌唱的声音本身对幼儿缺少吸引力,那么歌唱学习使幼儿充满兴趣的愿望就 比较难以实现。 (4)对打击乐器的演奏,幼儿感兴趣的是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并演奏,而不是严格地按照老师所要求的拿乐器的方式、 老师所要求的节奏型去打击。五、 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1.分析“水族馆”的曲式结构与音乐内容主题。答: A | B C | D | B | a b c d a b c d a b a b a b c dA段表示小

31、朋友在水族馆先看见鱼儿尾巴打着圈、轻盈地游着(这样的动作在A段反复);B段表示再看见水草由高到低地飘浮;C段表示又看见波浪在翻腾或者看见一圈一圈的鱼群; D段表示然后看见水中的大泡泡与小泡泡的出现与消失;最后E段或B段又是水草。2.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答: 此曲为三段体,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写字母表示乐句:句式结构图: A B | A | a b a段尾 a b c a 尾声第一段a句的音响效果两音一组、一高一低,尖锐而突兀,有小鸡啄东西的感觉;b句则是由低到高音的连贯走向,有小鸡扭屁股的感觉。第二段三句在速度与紧张度上明显具有一句比一句强烈的递进感,似乎是这样一个过

32、程:小鸡先稍慢同时两班轮流的动翅膀;然后中速同时动两边翅膀,最后快速同时动两边翅膀。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复。此曲的主题内容:小鸡在壳里努力地想出壳, 先用喙啄壳, 再用屁股顶壳, 然后用翅膀敲壳, 再重复用喙啄壳、用屁股顶壳, 最后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 还得继续努力.3分析“喜洋洋”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答:此曲为三段体,原曲结构为,为了符合幼儿注意时间不宜过长的特点,我们可把此曲简化为。句式结构图:| A B A | a a b c 过渡 a b c d a a b c在粮食丰收后的一个晚上,农村男女青年喜气洋洋地敲锣打鼓、跳舞欢庆。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鼓(第一段两句),有几

33、个男青年敲起了钹(第一段b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吊钗(第一段c句);所有的女青年拿着绸带跳起了绸带舞,先是把绸带往头顶甩(第二段句),然后把绸带往身旁甩(第二段句);最后男青年又出来了(第三段重复)4.写出单圈舞“彩带”的动作说明,教学步骤。答:全体围成圈,手拉手。A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第17-20小节,右脚起步逆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左脚的起步。第5-8小节、第13-16小节,第21-24小节,左脚起步顺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右脚的起步。B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右脚起步朝圆心走四步。第5-8小

34、节、第13-16小节,右脚起步退回圈中原位。教学步骤:1.基本舞步与手的动作的学习阶段这个集体舞的基本舞步是移步、朝右、朝左、朝上、朝下不断移步,在移步过程中保持身体的舒适状态与音乐状态。教师事先让每个幼儿在右手手腕上戴上花环,然后请幼儿排成纵队集体学习基本舞步。(1)先请幼儿朝戴有手腕花环的方向走八步,注意身体是侧身的,身体是朝前走而不是横着走。请幼儿练习,观察所有幼儿的身体是否是自然的、放松的。(2)请幼儿再朝不戴手腕花环的方向走八步,注意转方向前的身体调整,着重练习前面最后一拍所调整的身体动作与后面动作的衔接。观察所有的幼儿是否会做这种调整动作,从而使自己的身体放松。(3)两个方向结合起

35、来练习。(4)改成走四步,继续观察幼儿在方向转换时的动作调整情况。(5)学习手臂上举同时向前走的动作,始终是戴有花环的这个方向的脚起步。(6)学习手臂放下的同时向后走的动作,继续强调是戴有花环的这个方向的脚起步。2.幼儿边做动作边配合音乐的尝试阶段(1)请幼儿围成一个大圈,在圈中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2)配合音乐。教师在变换动作前发出动作变换的提示。(3)观察幼儿配合音乐、保持队形、调整身体使身体舒适等方面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示范与练习。3.完整舞蹈的学习阶段完整地配合音乐,这时即使幼儿有一些问题教师也只是语言提示,让幼儿沉浸于音乐之中,不要打断幼儿的舞蹈乐趣。5. 写出双圈舞“德国

36、波尔卡”的动作说明。答:双圈舞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A段前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顺时针方向走。A段后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逆时针方向走。B段前半段:里圈左手搭前面舞伴的左肩,右手拉右边舞伴的手;外圈左手拉左边舞伴的手,右手侧平举。双圈共同朝顺时针方向走。B段后半段:反向与B段前半段的动作相同。C段:里圈拍腿两下,拍手一下,拍左右侧一下。站在里圈舞伴的右边,外圈左侧身 八拍进里圈,右侧身八拍出里圈。6. 瑞典狂想曲的音乐内容主题瑞典狂想曲是曲式的曲子,A段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接着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景;B段表现禾苗茁壮成长,并与同伴嬉戏、玩耍的情境;A段又表现

37、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7.分析“哑剧”的曲式结构与动作说明。 答:曲式分析结构图,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写字母表示句子:答:此曲为四段体,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写字母表示乐句:句式结构图 A | B | C | D B |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动作说明: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膝盖上。A段:费力地举起一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举起另一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抬起一只脚然后放下,费力地抬起另一只脚然后放下。B段:费力地举起两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抬起两只脚然后放下; 费力地举起两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抬

38、起臀部然后坐下。C段:费力地抬起一只脚然后放在外侧,费力地抬起另一只脚然后放在外侧;费力地把第一只脚从外侧收回,费力地把第二只脚从外侧收回。D段:费力地抬起左手放在右手的手背上,然后再次把左手放在膝盖;费力地抬起右手放在左手的手背上,然后再次把右手放在膝盖。8.根据以下音乐材料,选择某一年龄段幼儿,设计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并注明适合的年龄段)。评分标准:是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2 5分,第二个活动2 0分。活动目标8分,活动准备2分,活动过程15分(第二个活动的过程10分)具体要求:(1)每个活动方案应包含:活动名称及适合的年龄段、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部分。(2)活动目标从幼儿角度进行表述,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表述准确。(3)活动目标表述的维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能力三方面。(4)活动过程围绕活动目标展开。(5)活动准备最好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的准备。“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歌谣的节奏型与节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