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行业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研究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20799950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服装行业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服装行业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服装行业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服装行业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行业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服装行业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研究加强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提高纤维新材料应用和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升差异化、高端化产业用纺织品的比重,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满足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健康、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和国防对先进纺织材料的需求。一、 服装行业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中高端男装企业大多专注于服装行业的研发设计、运营推广及渠道销售环节,上游为用于服装的面辅料生产及供应行业,以及成衣加工生产行业。上游对中高端男装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生产成本方面,纺织面料成本是服装企业营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行业盈利能力影响重大。但是,对于定位中高端客户群体的服装企业,其产品溢价相对

2、较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利润对纺织面料价格波动的敏感度。其次,在产品品质方面,中高端服装企业对服装的品质要求较高,而面料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服装的品质,因此,所用面料的质量、触感、舒适度等会直接影响服装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而面料的升级也可以有力推动服装企业产品结构的升级,为服装企业产品研发提供更多可能性。二、 十四五发展重点工程(一)纤维新材料持续创新升级纤维新材料领域以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保障产业链安全为目标,依托优势企业,充分发挥专业院校和科研机构作用,加快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主导差别化、多功能纤维材料的研发创新,进入国际上高性能纤维研发和生产的第一梯队,引领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化进程

3、。(二)智能制造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及生产方式精细化、柔性化、智能化水平为目标,基于5G、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以纺织成套装备研发为重点,加快发展纺织领域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推进装备、软件、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以纺织装备数字化和信息互联互通为基础实施纺织行业智能制造重点工程。(三)时尚建设增强发展新动力加快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时代特征的纺织行业时尚生态,大力推动基于文化价值、美学价值、技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产业复兴与时尚创新,以科技赋能创新,以包容彰显个性,以人文塑造价值,提升中国时尚影响力。(四)绿色制造推进低碳循环发展纺织行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履行环境责任导向,以

4、绿色化改造为重点,以标准制度建设为保障,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推进产业链高效、清洁、协同发展,为国内外消费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绿色纺织产品,并引导绿色消费,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五)产业用纺织品着力高端化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提高纤维新材料应用和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升差异化、高端化产业用纺织品的比重,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满足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健康、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和国防对先进纺织材料的需求。三、 创新生态不断改善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全产业链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创新平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截至2020年底,纺织行业共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

5、室6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1家(含5家分中心)、国家认定企业工业设计中心12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认定的行业重点实验室59个、技术创新中心37家。2019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较2015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化纤行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4%,较2015年提高03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共有11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纤维材料、绿色制造、纺织机械等领域一批技术难题被突破。国产纺织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5%以上。四、 建设高质量的纺织制造体系(一)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实施纺

6、织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加快补齐基础纤维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短板。加快突破碳纤维、对位芳纶、聚酰亚胺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领域的尖端技术空白,推进生物基纤维和原料关键技术研发及其终端产品应用。突破高精度、高效率、高适应性的纺织专用基础件,纺织装备加快向柔性化、智能化、国际化转型升级。加强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区块链等智能制造应用关键供应技术在纺织行业的深入融合,提升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能力。强化产业链长板,立足产业规模大、产业链完整优势,进一步开发功能性、可降解新材料,扩大智能化、绿色化先进技术应用,提升创意设计能力,满足国际国内多元化

7、、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二)提升产业链现代化发挥纺织产业链完整优势,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建设创新能力强、附加值高、安全可靠的纺织产业链、供应链。加强纺织全产业链精细化加工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先进制造水平。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开发具备高品质、多功能、智能化的高端纺织消费品。加强高技术纤维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升织造、非织造、复合等成型技术,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在重点领域的应用。(三)推进制造能力高端化加快纺织全产业链智能化、绿色化关键装备和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运用先用适用技术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采用科学管理工具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效率,强化

8、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升。推动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面向纺织产业链、产业集群、特定行业领域、龙头企业,分别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纺织各细分领域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化解劳动力等要素资源约束。在全行业强化全生命周期绿色化管理,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研发绿色纺织产品。五、 畅通内需为基点的产业链循环(一)保障民生需求以保障国内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为战略基点,通过技术进步、产品创新、产销衔接,使各类纺织消费产品满足多层次需求,以高质量供给创造高品质生活。完善行业和企业产品质量检测和服务体系,加强质量监督和市场监

9、管,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国内自主品牌的消费认可度。(二)培育新型消费先进技术,流行趋势,品牌文化融合体现在纺织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中,满足功能、时尚、绿色等升级消费需求。加强信息技术在流行趋势预测、创意设计、消费研究中的应用,根据个性化消费趋势,依托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提高服装和家用纺织品大规模定制服务水平。加强消费者研究,提升设计创意和市场营销水平,形成一批有高度市场影响力的服装和家纺产品品牌。(三)拓展产业应用提升产业用纺织品领域材料创新、制造升级和产品开发水平,努力贯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交通工具、土工建筑、安全防护和农业等领域重点产品的跨部门应用体系,在标准认证、品牌推广和工程服务等方

10、面深度合作,共同培育和拓展高质量的内需市场。加强与装备、后勤、军兵种、科研单位及主要企业的合作,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六、 结构调整稳步优化十三五期间,服装、家纺及产业用三大终端产品纤维消耗量比重由2015年的464:281:255调整为2020年的40:27:33。十三五末,我国高性能纤维总产能占世界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产业用行业纤维加工量达1910万吨,较2015年增长40%以上,有效满足多元化、多层级、多领域市场需求。七、 十四五发展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与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纺织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面临着适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

11、变局的考验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发展形势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强,发展机遇也依然存在。(一)国际供应链格局深刻调整百年变局之下,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促使国际经贸合作格局发生改变。在经济全球化重构、安全发展理念强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加强对高端技术装备的控制力,全球生产制造体系围绕大型自由贸易区加重布局,各国间纺织贸易、投资领域竞合关系更趋复杂。在复杂经济形势下,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前景均存在较高不确定性,但世界纤维消费总需求在经济发展、多领域应用等因素拉动下仍有增长空间。纺织行业作为国际化发展的先行产业,将在国际产业格局调整与贸易竞争中面临复杂考验,但

12、我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将为纺织行业优化供应链布局赢得主动作为空间;贸易便利化、人民币国际化等制度改革持续推进,也将为纺织行业开辟多元国际市场提供支持。(二)畅通国内大循环构筑产业发展战略基点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持续释放,将推动内需市场稳步扩容升级,成为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形成基本功能型消费、改善型消费、引领型消费并存的多层次需求空间;国潮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数字消费等需求新趋向,提供多角度、多元化的创新空间;消费者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不断强化,自主品牌将

13、有条件形成引领全球时尚潮流的能力;我国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将为纤维材料及纺织制成品提供更为丰富的应用领域。(三)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发展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材料科技占据前沿位置,以高性能、多功能、轻量化、柔性化为特征的纤维新材料,为纺织行业价值提升提供重要路径。新一代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与纺织行业加深融合,正在推动纺织产业链、供应链提质增效,带来业态更新与价值延伸。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技术应用与创新生态不断丰富,跨界创新、融合创新实践不断涌现,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四)绿色发展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

14、刚性要求全球气候治理形势紧迫性凸显,对国际经济及产业体系形成重要影响,绿色发展不仅成为国际纺织供应链采购决策和布局调整的现实影响因素,也将是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重要来源。我国已制定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对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形成刚性要求。纺织科技持续创新突破,为行业破解绿色发展约束、构建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坚实支撑。全行业需要凝聚共识,将发展立足于国家生态战略全局与人类气候安全,将践行可持续发展作为价值提升的重要途径和纺织强国应有之责。(五)数字经济开创新增长点世界发展步入数字化新时代,经济创新打破区域分割与行业界限,新冠疫情进一步加速数字化进程。数字资源

15、为纺织行业提供了精准商业决策、革新供给形态、自主构建安全与产权规则等新契机,是新时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驱动力。我国5G移动互联技术和设施优势与纺织产业集聚化发展特色相结合,将有力支持纺织行业建设工业互联网与智慧集群,促进行业加快形成协同高效、多维创新的发展新空间。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立足纺织强国实力基础,纺织行业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优势位置的信心,精准把握国际纺织产业格局调整时机,深度融入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断强化制造体系优势,解决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有效破解国际产业格局调整带来的风险困难,在新格局中开辟新局面,为新格局贡献新作为。八、 构建纺织产业的

16、安全发展体系(一)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和短板技术攻关,高性能纤维特定品种、高功能性复合材料和纺织制成品、纺织装备基础件短板等逐步实现技术自主可控。保障原料供应安全,针对化纤原料高度依赖石油化工的现状,推动现代煤化工与化纤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有煤炭资源的中西部地区适度发展煤化工制化纤原料及化纤生产项目。加强产业安全风险预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性。(二)科学引导全球产业布局引导纺织产业链、供应链在国际国内建立多元化布局,平衡国内发展和国际布局之间的关系,从国内居民消费安全和应急供应保障角度保持纺织产业安全供应规模。(三)建立产业安全预警体系建立预警机制,防范国际资本异常流

17、动风险、数据网络安全风险、地缘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等。九、 推动行业时尚发展与品牌建设(一)推动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立足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要,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美学和流行趋势,提升纺织时尚创意和产品设计水平,形成一批具有民族文化承载意义的纺织服装自主品牌。(二)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加强流行趋势研究和新材料新技术在终端产品的设计应用,完善从纤维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研发体系。推广定制化服务,促进传统制造模式向服务型制造模式转变。加大智能穿戴、绿色健康、复合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力度。(三)推动业态和模式创新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深层次连接,形成基于数字决策

18、的智慧营销模式。积极探索新模式、新业态,通过平台融合、社群融合、场景融合,促进纺织服装品牌企业与互联网产业、现代服务业的跨界融合发展。(四)强化品牌培育服务整合行业协会、院校机构等多方资源,开展纺织服装品牌发展理论研究、品牌价值评价体系研究,持续开展品牌价值评价提升活动等。利用国家级品牌活动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纺织行业自主品牌宣传推介力度。通过会展、时装周、设计大赛等,打造品牌建设交流展示平台。十、 2035年远景目标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我国纺织工业要成为世界纺织科技的主要驱动者、全球时尚的重要引领者、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进者。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全面突破,我国处于国际纺织先进技术创新国家前列。与现代经济体系和人民更高品质的生活相匹配,纺织行业有效满足居民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形成一批对全球时尚发展具有引领力、创造力和贡献力的知名品牌,共同构筑全球时尚文化高地。纺织行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低碳循环体系基本建成,行业碳排放在达峰后稳中有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