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6营养要均衡教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0797378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6营养要均衡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6营养要均衡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6营养要均衡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6营养要均衡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6营养要均衡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6营养要均衡教案课 题2.6营养要均衡课时日期教学目标1、认识到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它们各自有不同的营养成分,我们要合理搭配食物,才能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2、仔细阅读“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平衡膳食。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使学生认识到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教学重点认识到合理搭配食物,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学习如何平衡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平衡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平衡膳食宝塔”图等等。教 学 过 程旁 注一、聚焦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

2、了解到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它们各自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不过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因此我们要合理搭配食物,才能获得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那么怎样才能合理搭配食物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6营养要均衡二、探索活动一:阅读“平衡膳食宝塔”教师引导: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的祖先一直对我们的吃饭问题非常重视,并且还根据长期的经验总结出了适合中国人特点的“平衡膳食宝塔”。出示课本33页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学生仔细阅读,初步了解“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组成和结构,并想一想从这幅“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中读出了哪些信息?预设:从“平衡膳食宝塔”图中可以看出我们

3、一天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营养要均衡。从“平衡膳食宝塔”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人在一天中消耗的主食类食品是最多的。主食类食品主要包括谷薯类、全谷物和杂豆、薯类等,这一类食品主要是米饭、面条、包子、玉米、红薯等等。从“平衡膳食宝塔”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一天中摄入的盐和油的量不宜过多。活动二:对应“平衡膳食宝塔”图,合理搭配食物1、教师引导:这份“平衡膳食宝塔”图,反映了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是科学合理的。请大家对照“平衡膳食宝塔”图,想一想:我们平时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否在每一层都出现了,并且各种食物的食用量与宝塔中的食物量是否接近?2、出示课本33页“一天的食物”这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将这幅图与

4、“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进行对比,看一看这些食物是否在每一层都出现了?并且各种食物的食用量与宝塔中的食物量是否接近?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幅图中一天的食物安排的比较合理科学,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中的食物种类和用量大体上一致。3、出示一份学生的“一天食物记录表”引导学生看一看,并且对比“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看一看这份“食物记录表”搭配得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又不合理在什么地方?如何改进?一天的食物记录早餐蛋炒饭、包子、烤香肠中餐煮鱼、红烧肉、蒸鸡蛋、冬瓜排骨汤、米饭晚餐蛋炒饭、紫菜汤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份食物记录表安排得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又不合理在什么地方?

5、如何改进?这份食物记录表安排的是不太合理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天中淀粉的摄入量过大,淀粉类的食物过多。早上吃了蛋炒饭、包子,中午是米饭,晚上又是蛋炒饭。第二:蔬菜水果类食品过少,蛋白质类的食品过多。在一日三餐中,只有冬瓜汤和紫菜汤是素菜类,其他的都是鱼肉等蛋白质含量过高的食品。第三:这份食谱中,没有奶制品及豆制品。第四:这份食谱中脂肪的含量过高。对于这份食谱中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可以做哪些调整?早餐可以加一杯牛奶再加一点水果,去掉包子和烤香肠。午餐可以加一个炒蔬菜,如炒芹菜,把冬瓜排骨汤替换成冬瓜海带汤。晚餐不吃蛋炒饭,可以吃一碗粥,再加一点红薯或者南瓜。修改后的一天的食物,安排如

6、下:一天的食物记录早餐蛋炒饭一碗、牛奶一杯,苹果半个中餐煮鱼、红烧肉、蒸鸡蛋、炒青菜、冬瓜海带汤、米饭晚餐小米粥一碗、红薯一个、半个苹果4、教师引导:我们刚刚分享了一份合理的食谱和一份不合理的食谱,并且针对不合理的地方作了修改,下面我们可以看一看自己一天的食物安排是否合理?并针对不合理的地方作出调整。5、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拿出第4课一天的食物中所做的“一天的食物”记录表,把自己的一天食物记录表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进行对比,看一看自己一天的食物搭配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又不合理在什么地方?对于这些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可以做哪些调整呢?全班交流,指2-3名同学出示自己原来的“一天食物安排”记

7、录表,再出示调整后的食物安排表,并说一说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整?6、教师小结:刚刚我们调整了自己的一天的食物安排,这样调整之后,相信很多人的食谱会变得更加合理,更加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三、研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们要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才能获得均衡的营养,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出示课本33页的小提示。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这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果营养获取不均衡,会影响身体健康。引导学生读一读,懂得平时不挑食,不偏食,才能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仔细观察了平衡膳食宝塔图,知道我们平时吃的食物种类

8、非常丰富,它们各自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只有合理搭配食物,才能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课后,请大家把自己的“一天食物安排记录表”,拿回家跟父母商量讨论,然后安排出更为合理的食谱。教学反思(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6 声音的高与低 教案课题声音的高与低单元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描述尺子伸出桌面长度不同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情况,提高有根据的推测和科学操作的能力。2.通过分析柱状图,将不同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与其声音高低联系起来。提高整理和分析数据

9、能力。科学态度目标: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科学技术影响我们的生活,推动社会的进步。重点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难点通过描述尺子伸出桌面长度不同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情况,提高有根据的推测和科学操作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新课聚焦播放视频月光奏鸣曲钢琴演奏钢琴能弹奏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声音高,有的声音低;生活中一般来说,女性的声音比男性的声音要高,大人比小孩的声音要低一些。声音的高低简称音高。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出示课题:声音的强与弱。

10、(板书课题)观看视频猜测答案通过观看视频和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让学生初步认识声音的高低,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解答问题的兴趣。2. 科学探索探索一:敲击铝片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铝片琴的结构,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步骤:(1)用相同的力度敲击铝片琴,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2)反复实验3次,描述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琴片越长,声音越低;琴片越短,声音越高。实验分析:同样材料由于大小不同,当用相同的力度敲击的时候,就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实验结论:声音有高低的不同,铝片琴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琴片的长短。探索二:吹奏口琴,使它发出不同的声音实验步骤:(1)用相同的力度去吹奏

11、口琴,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2)反复实验3次,描述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仔细观察口琴的簧片,高低不同的声音和簧片有什么关系?实验现象:簧片越长,声音越低;簧片越短,声音越高。实验分析:口琴的发声部分是固定在簧板上的簧片,当用相同的力度吹奏口琴的时候,就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实验结论:声音有高低的不同,口琴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簧片的长短。探索三:钢尺实验1.钢尺振动的快慢与发出的声音的关系。实验猜想:随着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音高可能也会发生变化,伸出越长,音高越_;伸出越短,音高越_。(填“低”或“高”)播放视频声音传播的特性实验步骤:(1)根据钢尺的长度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分别为56厘米

12、、101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2)将钢尺露出桌面56厘米,用硬皮书盖住余下部分,并用力压住。(3)用力拨动钢尺,反复34次,仔细倾听钢尺发出声音的高低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然后记录下来。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振动用快、较快、较慢、慢来描述。(4)把钢尺依次伸出桌面101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重复以上实验过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声音的高低就不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长,发出的声音低;钢尺仲出桌面的长度短,发出的声音高。实验分析:(1)通过对记录表的分析,可以发现声音高低的变化与钢尺振动的频率有关。钢尺振动越快,声音越高;钢尺振动越慢

13、,声音越低。(2)声音高低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有关,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声音越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声音越低。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2.音高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单位:赫兹。我们可以用柱形图表示声音高低的变化与钢尺振动长度之间的关系。实验分析:通过对“音高变化柱形图”的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到音高与钢尺伸出桌面长度的关系。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声音越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声音越低。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振动

14、得越慢,声音越低。观察铝片琴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猜想答案观看视频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记录实验数据认真听讲学习。通过用相同的力度敲击铝片琴,研究铝片琴发出的声音的高低。通过用相同的力度吹口琴,研究口琴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探究不断的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变化,发出的声音会怎样改变。柱形图是我们科学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便于我们分析数据,它可以直观地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异,从而让我们我出数据之间的规律。这给我们的观察和预测提供了 可靠的依据,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数据能力。3. 科学研讨研讨一:从钢尺振动

15、长度与声音高低实验的记录表和柱形图中,你能发现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吗?音高的变化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声音越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声音越低。钢尺声音的高低与钢尺的振动频率有关,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则越低。研讨二:通过以上三个实验,你认为发声物体的声音高低变化有怎样的规律?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研讨三:推测声音高低变化,并说明理由?图一为不同粗细、长短的音叉图二为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钢管图三维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编钟经过逐敲击,我们发现粗、长的物

16、体发出的声音低;细、短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因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长短、粗细(振动频率)有关,物体越细、越短,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则越低。通过学习,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能够用语言简要的描述振幅和声音强弱的关系。思考生活中的实例。通过研讨环节,能够回忆思考今天的实验内容,能够用语言简要的描述振动频率和声音高音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思考,运用到生活学习中去。4.拓展提高科学零记录:根据声音判断物体运动的方向当一辆鸣着笛的汽车或火车向你驶来时,鸣笛声就会变得越来越高;当一辆鸣着笛的汽车或火车离你而去时,鸣笛声就会变得越来越低。这是因为声源相对于我们发生运动时,会使人耳感

17、受到音高在发生变化。同理,有经验的炮兵会根据炮弹在空中音高的变化来判断炮弹是飞向他还是远离他。拓宽知识面,能够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越慢,声音越弱,发出的声音越低。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板书1.6声音的高与低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板书设计(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能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

18、能传播。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物体传声的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3、激发学生爱科学、做科学的兴趣。二、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水、石块、音叉、挂历纸、纸杯(一次性塑料杯)、线(长5米) 2、演示实验材料:鼓、鼓槌、纸屏(在纸屏上面粘一根细线,在细线下端拴一下泡沫塑料小球,小球位于纸屏中央,紧贴纸屏)。三、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游戏: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现在我们每组的六位同学来分分工,请三位同学把一只耳朵堵上,两位同学的另一只耳朵紧贴在桌面上,一位把耳朵贴在桌子上水槽里的水面上(请注意抬起耳朵时向上提,并用纸巾擦掉水分,防止水进入耳朵里);两位同学在座位上端坐;一位同学把两只

19、耳朵都堵上(要紧紧堵住),听我指挥:“全体起立!”“请坐下!”谈话:组里堵住两只耳朵的同学看到了什么情况?你能猜想出是什么原因吗?刚才大家为什么都突然站起来又坐下了啊?老师的指挥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今天咱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声音传播的途径 (1)认识声音的传播途径 讨论:刚才没有堵住耳朵的两位同学,你们听到的老师指挥的声音是怎样传到自己的耳朵里的?比如你们耳朵与老师发声之间间隔着什么?这说明声音是通过什么物体传播过来的? 刚才耳朵贴在桌面的两位同学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物质传播过来的呢?学生讨论

20、。 刚才耳朵贴在水面的同学所听到的声音又是通过什么物质传播的呢?为什么两只耳朵堵住的同学就不能听到老师的声音呢?(2)引导:通过对以上现象的猜想研究,你认为声音在哪些物体中能传播,传播的方向是什么样的?请大家利用老师给各组准备的材料,设计实验来证实你的推测吧!(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4)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果与你刚才的推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些事实说明什么?(5)教师小结:实验结果的分析正如我们同学所感受的那样,声音不仅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像(学生例子中的物体)这样的固体中和水这样的液体中传播。 (6)综合认识声音的传播。讲述:关于声音传播的问题,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

21、个密封的玻璃罩里放进一个电铃,人们在罩口处可以听见铃声;但是当通过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的时候,人们只能看铃在动,却听不到铃声了。从这个事例中,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周围的各类物体(气体、固体、液体)是架在发声物与人们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正是通过这些物体才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在发声物体周围如果没有任何物体作桥梁,那么声音就不能向外传播,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 2、引导学生认识声音传播的方式 (1)讲述:声音是怎样通过周围的物体向外传播的呢?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个实验。 演示实验:把拴有小球的纸屏立在这里(桌上),我在纸屏的这面(侧)有一定节奏地用力敲敲,当鼓响时,仔细观察纸屏这一侧的小球会

22、出现什么现象?怎样解释看到的现象? (2)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分析。 (3)讲解: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发声体振动得快与慢,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得快慢与它是相应的。这样,在发声物体周围的空气,就会形成一种不断振动着的声音的波浪,这种声音的波浪叫声波。 (4)小组做一做音叉被敲击后进入水中引起水波的实验,注意观察。 (5)讲述: 声波就像投影显示的这样向周围传播着,但是有所不同的是,水波只能沿水面向周围传播,而声波可以通过周围物体,向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传播。 (6)提问:谁能根据上述道理,进一步分析总结一下小球为什么振动的原因?(三)巩固 提问: 1、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2、声音是以什么方式,向着什么方向传播的? 3、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话?(四)布置作业 思考与尝试: 1、身边常见物体传播声音的速度是一样快吗? 2、在收音机(或录音机)的喇叭处挂一根细绸条,把收音机开关打开(或用录音机放音乐),把声音开大,观察绸条会怎样?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板书设计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桌面 固体(途径) 水面 液体 声波 (方式) 室内 气体 四面八方(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