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练习题以及答案(DOC 31页)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0796361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9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以及答案(DOC 3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以及答案(DOC 3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以及答案(DOC 3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以及答案(DOC 3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练习题以及答案(DOC 31页)(5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以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一、二章 配套参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主要的理论来源是( B )。 A.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理论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资本主义庸俗政治经济学 D.重商主义理论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D )。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2、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4、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时,必须联系( B )。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 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 5、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其物质的是( A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成 B、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关系 C、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6、社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 C )。 A、交换 B、消费

3、 C、生产 D、分配 7、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是( A )。 A、生产力发展状况和要求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C、科技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D、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 8、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 B )。 A、政治法律 B、生产关系 C、历史文化传统 D、伦理道德规范 9、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A )。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4、 C、只要有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10、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B )。 A、软件磁盘本身 B、软件的有用性 C、购买软件的货币 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11、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D )。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2、马克思说:“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

5、是英国的资本家”。这句话是说明( C )。 A、使用是不同质的,可以满足不同的物质需要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但它并不反映任何生产关系 D、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 13、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A ) A、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

6、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14、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 C )。 A、 商品的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15、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 C )。 A、商品的有用性来表现 B、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 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D、商品的质量鉴定来体现

7、1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D )。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 C、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17、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C )。 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 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理论 18、商品的价值是( B ) A、生产商品的实际劳动耗费 B、商品中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C、生产商品的有用劳动耗费 D、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 19、商品价值

8、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C )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20、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二、多项选择题 1、物质资料生产作为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简单要素有( ABC )。 A、劳动者的劳动 B、劳动资料 C、劳

9、动对象 D、生产关系E、生产力 2、社会生产力( ABDE )。 A、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B、反映着人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D、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E、包括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3、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ACDE )。 A、生产 B、市场 C、分配 D、交换 E、消费 4、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 ABCDE )。 A、生产是起点 B、消费是终点 C、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环节 D、生产

10、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 E、分配、交换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5、生产资料所有制( ABCDE )。 A、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B、表明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C、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D、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E、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性质 6、政治经济学是( BDE )。 A、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B、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C、研究上层建筑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科学 E、为其他各种经济学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 7、抽象劳动是( ABCD )。 A、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B、形成

11、商品价值的劳动 C、劳动的社会属性 D、历史范畴 E、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 8、简单商品生产包含一系列内在矛盾,它们是( ABDE )。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E、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政治经济学配套练习题(第三、四、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

12、通手段职能的是( )。 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 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 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订5斤苹果 2、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 )。 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自身也有价值 D、可作为支付手段 3、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 A、纸币发行量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B、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D、纸

13、币发行量限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4、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是( )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5、货币的本质是( ) A、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B、有使用价值的商品 C、有特殊用途的商品 D、能用来交换的商品 6、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商品的价格总额除以( ) A、各种商品的流通速度 B、同一商品的流通速度 C、不同货币单位的流通速度 D、 同一货币

14、单位的流通速度 7、社会再生产按照其规模来划分,可分为(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内涵再生产和外延再生产 C、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 D、生产关系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 8、资本积聚是指( ) A、单个资本靠剩余价值资本化来扩大资本规模 B、单个资本靠剥夺小生产者来扩大资本规模 C、单个资本靠组织股份公司来扩大资本规模 D、单个资本靠兼并其它资本来扩大资本规模 9、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

15、商品资本 10、 产业资本循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是( ) A、流通阶段 B、销售阶段 C、生产阶段 D、购买阶段 11、资本周转速度( ) A、与资本周转时间成正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反比 B、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 C、与资本周转时间成正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 D、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反比 12、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 ) A、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B、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C、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D、

16、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13、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是( ) A.简单再生产 B.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外延式扩大再生产 D.物质资料再生产 1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I(V+M)=IIC B.I(C+V+M)=IC+IIC C.II(C+V+M)=I(V+M)+II(V+M) D.I(V+△V+M/X)=II(C+△C) 15、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I(C+V+M)= I(V+△V+M/X)+II (V+△V+M/

17、X) B.II(C+V+M)=I(C+△C))+II(C+△C) C. I(V+△V+M/X)=II(C+△C) D. II(V+△V+M/X)=I(C+△C) 16、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特点是( ) A.生产规模在原有生产基础上扩大 B.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 C.剩余价值全部用于积累 D.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 17、依靠追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而使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是( ) A.简单再生产 B.外延扩大再生产 C.内涵扩大再生产 D.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18、扩大再生产中,M/X表示( )

18、 A.剩余价值中资本家用于消费的部分 B.剩余价值中资本家用于积累的部分 C.剩余价值中工人用于消费的部分 D.剩余价值中工人用于积累的部分 19、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再生产 D.劳动力再生产 20、在中,属于两大部类相互交换的是 ( ) A. Ⅰ4000c与Ⅱ2000c B. Ⅰ(1000v+1000m)与Ⅱ2000c C. Ⅰ(1000v+1000m)与Ⅱ(500v+500m) D. Ⅰ4000c与Ⅱ(500v+500m) 21、

19、I (V+M)>IIC公式是表示:(      ) A.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B.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C.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D.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22、I(v+m)=Ⅱc是( ) A.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B.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C.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D.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3、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B、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C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问题

20、 D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24、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 A.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B.扩大再生产是简单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C.简单再生产包含扩大再生产 D.扩大再生产是简单再生产的前提 25、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第II部类是制造( ) A.消费资料的部类 B.生产资料的部类 C.物质产品的部类 D.非物质产品的部类 26、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进行,其前提条件是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 ) A.必须大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 B.必须等于第

21、二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 C.必须等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 D.必须等于第二部类对新增加的生产资料的需要 27、假定在扩大再生产的第一年,社会总产品的构成是: I(4000C+1000V+1000M)=6000 II(1500C+750V+650M)=2900 又假定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资本家仅用剩余价值中的500来作为个人消费,其余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则部门间交换的价值总额是( ) A.1600 B.2000 C.1500 D.3000 28、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 A、以资本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B

22、、以资本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技术构成 D、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为基础的资本价值构成 29、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全部资本中( ) A、劳动对象所占比重增加,劳动资料所占比重减少 B、劳动资料所占比重增加,劳动对象所占比重减少 C、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加,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减少 D、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加,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减少 30、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A、商品生产 B、剩余价值 C、商品流通 D、市场交换 二、多项选择题 1、货币的职能有(

23、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2、资本的流通公式与货币的流通公式的区别在于( ) A、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B、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 C、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得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货币 D、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得使用价值 E、前者是先买后卖,后者是先卖后买 3、资本的基本特点有:( ) A、增殖性 B、运动性 C、盲目性 D、返还性 E、风险性 4、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有( BE )

24、 A、资本积累 B、资本积聚 C、资本输入 D、资本输出 E、资本集中 5、固定资本是( ) A、以劳动资料的形式存在的资本 B、按照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将其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 C、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实现其价值全部周转的资本 D、在流通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资本 E、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6、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取决于( ) A、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B、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 C、生产资本的构成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E、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7、产业资本循环的形式有(

25、 ) A、固定资本的循环 B、流动资本的循环 C、货币资本的循环 D、生产资本的循环 E、商品资本的循环 8、产业资本循环所经过的运动阶段有(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循环阶段 D、周转阶段 E、销售阶段 9、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 A.I(c+v+M)=I(c+△c)+Ⅱ(c+△c) B.Ⅰ(c+v+M)=Ic+Ⅱc C.Ⅱ(c+v+M)=I(V+△v+M/x)+Ⅱ(v+△v+M/x) D. I(v+△v+M/x)=Ⅱ(c+△c) E.Ⅰ(v+m)=Ⅱc 1

26、0、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 A. Ⅰ(v+m)=Ⅱc B. Ⅰ(c+v+m)= Ⅰc+Ⅱc C. Ⅱ(c+v+m)= Ⅰ(v+m)+Ⅱ(v+m) D. Ⅰ(c+v+m)= Ⅰ(v+△c)+Ⅱ(c+△c) E. Ⅰ(v+m)>Ⅱc 11、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 ) A.劳动力的补偿 B.价值补偿 C.物质补偿 D.精神补偿 E.消费资料的购买 12、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理论前提是( ) 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实现 B.社会生产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C

27、.社会生产分为第I部类和第II部类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C、V、M三部分构成 E.社会产品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13、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的区别在于( ) A.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 B.只包括生产消费,不包括个人消费 C.只包括资本流通,不包括一般商品流通 D.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包括一般商品流通 E. 上述选项中的A、D是正确的 14、实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有( ) A.追加的生产资料 B.追加的货币准备金 C.追加的消费资料 D.追加的折旧基金 E.追加的后

28、备基金 15、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主要包括( ) A.第Ⅰ部类内部的交换 B.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 C.两个部类之间的交换 D.三大产业之间的交换 E.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换 三、计算题 1、某资本家拥有资本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是4:1,剩余价值率是150%,该资本家将剩余价值的60%用于积累,请计算: (1)该资本家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是多少? (2)积累后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是多少? 2、假定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在一年中生产的社会总产品构成如下: I (4000C+1000V+800M)=5800 II(1800C+900V+

29、900M)=3600 请计算: (1)两大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分别是多少? (2)两大部类的剩余价值率分别是多少? 3、、某资本家投资15万元经营生产,其中10万元建筑厂房、购买机器和工具等,使用期限为10年;2万元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3万元购买劳动力。流动资本年周转5次,剩余价值率100%。请计算: (1)资本的有机构成是多少?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是多少? (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 (4)该资本家一年获得多少剩余价值? (5)年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四、简答题 1、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货币的职能有哪些? 2、简述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 3、简

30、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4、决定和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5、什么是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什么? 6、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要经过哪几个阶段?采取哪几种职能形式? 7、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两大部类产出各自的平衡关系如何才能成立。 五、论述题 1、简述加快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 2、怎样认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3、论述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 配套练习题(第三、四、五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C 5、A 6、D 7、A

31、 8、A 9、D 10、C 11、B 12、D 13、A 14、A 15、C 16、D 17、B 18、A 19、B 20、B 21、D  22、B 23、D 24、A 25、A 26、A 27、A 28、B 29、C 3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DE 3、ABDE 4、BE 5、ABC 6、ABCDE 7、CDE 8、ABE 9、ACD

32、 10、ABC 11、BC 12、CD 13、ADE 14、AC 15、ABC 三、计算题 1、解:(1)V=100×1/5=20(万元) M=M`.V=150%×20=30(万元) 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30×60%=18(万元) (2)按4:1的比例追加资本后: V=20+(18×1/5)=20+3.6=23.6(万元) 积累后的剩余价值=23.6×150%=35.4(万元) 2、解:(1)I :4000c:1000v=4:1 II: 1800c:900v=2:1 (2)I :

33、 800m/1000v=80% II: 900m/900v=100% 3、解:C=10+2=12(万元) V=3万元 (1)资本有机构成=12万元:3万元=4:1 (2)固定资本=10万元 流动资本=2+3=5(万元) (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10万元×1/10)+(5万元×5)]/15万元=1.73次 (4)年剩余价值量=(3×100%)×5=15(万元) (5)年剩余价值率=15万元/3万元×100%=500% 第十一章配套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在

34、资本主义条件下,加速资本集中的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是: ( D ) A. 价格和利润; B. 工资和利润; C. 竞争和垄断; D. 竞争和信用。 2、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会自然而然地引起: ( B ) A. 竞争; B. 垄断; C. 利润集中; D. 利润趋于平均化。 3、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 ( D ) A. 帝国主义; B. 军国主义; C. 垄断资本; D. 金融资本。 4、垄断资本摄取垄断利润的最重要手段是: ( B ) A. 大资本兼并小资本; B. 垄断价格; C

35、. 垄断生产; D. 政府干预。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C ) A.国家垄断社会生产的全部; B. 国家垄断市场; C. 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 D. 国家兴办国有企业。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基础产生的标志是: ( A ) A. 凯恩斯主义; B. 货币主义; C. 帝国主义; D. 罗斯福新政。 7、下列中不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微观经济管制的选项是: ( A ) A. 货币政策管制; B. 反托拉斯法; C. 社会经济管制; D. 公共事业管制。 8、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 (

36、C ) A. 增发货币; B. 降低利率; C. 增加财政支出和减税; D. 增加税负和削减财政支出。 9、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是: ( A ) A. 削减财政支出; B. 增加财政支出; C. 减税; D. 提高利率。 10、凯恩斯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为: ( D ) A. 市场萧条; B. 工厂开工不足; C.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 有效需求不足。 二、多项选择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是: ( BDE ) A. 国家不干预经济; B. 国家干预经济成

37、为经常现象; C. 国家的经济职能向直接管理企业发展; D. 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市场机制紧密结合在一起; E. 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都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包括: ( ACDE ) A. 国有企业; B. 私人企业; C. 国私共有合营企业; D. 国家通过政府采购等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E. 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 3、资本主义国家的微观经济管制类型主要是: ( BCE ) A. 财政政策; B. 反托拉斯法; C. 公共事业管制; D. 货币政策; E

38、. 社会经济管制。 4、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主要是: ( ABCDE ) A. 实现充分就业; B. 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 C. 平抑经济波动; D. 谋求稳定的国民经济增长; E. 改善国民福利。 5、资本主义国家实施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 ( ABDE ) A. 利率; B. 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C. 税收; D. 再贴现率; E. 公开市场业务。 三、简答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国家资本主义产生的物质基础; (2)战后

39、经济恢复,要求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为克服经济危机,需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求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简述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答案:(1)外部性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2)市场运行主体行为目标具有短视性; (3)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4)市场调节会造成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 答案:(1)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国有企业是典型形式; (2)国私共有合营企业; (3)国家通过多

40、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4)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 4、资本主义国家调节干预经济主要有哪些手段? 答案:(1)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3)产业政策;(4)收入政策。 5、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有哪些? 答案:(1)谋求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2)实现充分就业;(3)谋求稳定的经济增长率; (4)平抑经济波动;(5)稳定物价,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6)改善国民福利。 四、论述 1、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2、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3、试述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41、 第十二章 经济全球化配套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经济全球化赖以存在的资源配置机制是: ( ) A. 生产社会化; B. 贸易全球化; C. 计划经济; D. 市场经济。 2、传统的国际分工是一种: ( ) A. 没有分工; B. 水平型国际分工; C. 垂直型国际分工; D. 家庭式分工。 3、经济全球化的矛盾反映的是: ( ) A.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的矛盾; B.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 市场

42、供求矛盾。 4、从生产关系角度看,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 ( ) A. 国际分工不断深化; B. 资本主义关系的全球化; C. 生产的全球化; D. 贫富差别的全球化。 5、从生产力角度看,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 ( ) A. 生产社会化发展的更高阶段; B. 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 C. 贫富差别的全球; D. 剩余价值的全球化。 二、多项选择 1、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为: ( ) A. 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 B. 全球生产经营网络形成; C. 金融国际化趋势增强;D. 国际合作与联系日益

43、加强; E. 贸易保护主义合法化。 2、引起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主要有: ( ) A. 科学技术的进步; B. 跨国公司的发展; C.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D. 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各国的选择; E. 全球贫富差别的显现。 3、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新挑战是: ( ) A. 对国外资本的过度依赖; B. “数字鸿沟”的出现; C. 冲击国内市场; D. 冲击国内产业; E. 降低国内政策的有效性。 三、简答题 1、经济全球化有哪些主要表现? 2、引起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经济

44、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有何影响? 4、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何影响? 5、简述经济全球化中的金融全球化。 四、论述题 1、试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2、试述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3、试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一、单选题 1、空想社会主义者:( ) A、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B、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C、看到了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D、找到了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

45、道路 E、具备科学实践的品格 2、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 A、开启了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萌芽 B、是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党章 C、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D、揭示了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E、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 ) A、是按照圣西门、傅立叶的构想建立起来的 B、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 C、同以往的社会变革一样,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变革 D、是在否定以往剥削制度基础上,社会所做出的必然选择 E、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的 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率先在落后国家建立

46、:( ) A、违反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B、是由于这些国家阶级矛盾特别尖锐 C、是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基础理论和上层建筑都腐朽没落 D、是由于当时的国际、国内条件等因素共园作用的结果 E、是由于这些国家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5、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 ) A、是因为时过境迁,马克思主义不能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B、是由于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是为了与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相区别 D、是由于传统的社会主义人们失去信心 E、是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强调从本国国情出发 二、多选题 1

47、、社会主义:( ) A、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一种思想体系,一种社会制度 B、是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内 C、它又表现为一种现实的运动 D、作为理论,其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E、它第一次揭示了工人阶级的贫困状况 2、空想社会主义: ( ) A、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B、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C、看到了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D、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E、不具备科学实践的品格 3、剩余价值规律:( ) A、揭示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秘密 B、工人创造的价值大于自身的价值 C、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范

48、畴 D、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 E、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抗性 4、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是由于:( ) A、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B、人口多,底子薄, C、生产力落后因素的制约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 E、封建思想文化的惯性作用 5、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般特征可概括为:( ) A、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B、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建立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和所有制结构 D、实行与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所有制关系相适应的分配形式 E、建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

49、上层建筑 一、1、A 2、E 3、E 4、D 5、E 二、1、ABCD 2、AE 3、ABCDE 4、ACD 5、ACDE 三、简答题 1、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探索过程?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经济文化教育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 A.由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时期 B.不成熟、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C.成熟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50、 D.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向发达的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C.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 ) A.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 B.提高经济效益 C.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D.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4.我国现阶段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 A.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的要求 B

5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要求 C.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规律的要求 D.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的要求 5.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A.多种所有制经济 B.混合所有制经济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D.股份制经济 6.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的地位是( ) A.与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相同 B.居于主体地位 C.非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D.不占据绝对优势 7.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 ) A.外资经济及中外合营经济 B.个

52、体经济及私营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份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 8.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 A.主要体现为量的优势 B.主要体现为质的提高 C.主要体现为有竞争力 D.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9.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 ) A.简单化 B.市场化 C.多样化 D.具体化 10.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 ) A.按需分配的原则 B.按资

53、分配的原则 C.按劳分配的原则 D.按要素分配的原则 1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应当与( ) A.按需分配相结合 B.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C.大体平均分配相结合 D.按年龄和性别分配相结合 12.我国现阶段个体工商业者的收入主要是( ) A.按劳分配收入 B.剥削性收入 C.劳动力价值收入 D.个体劳动收入 参考答案:1.B 2.D 3.C 4.B 5.C 6.B 7.D 8.D 9.C 10.C 11.B

54、 12.D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 C.消灭剥削 D.消除两极分化 E.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 2.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原因在于:我国生产力( ) A.发展较快 B.水平相对较高 C.总体水平低 D.发展不平衡 E.呈现出多层次性 3.我国现阶段的以公有制为主体、

55、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优越性在于( ) A.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 D.有利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E.有利于制止通货膨胀 4.非公有制经济( ) A.是我国所有制结构的主体 B.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D.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性质 E.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5.按劳分配( ) A.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B.体现着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关系

56、 C.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上的实现 D.体现着消灭剥削、实现平等分配的要求 E.意味着在消费品分配方面还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 6.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 A.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B.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 C.按劳分配是惟一的分配方式 D.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E.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相结合 参考答案:1(A.B.C.D.E) 2(C.D.E) 3(A.B.C) 4(B.C.D) 5(A.B.C.D.E) 6(A.B.D)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说我

57、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简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 4.简述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5.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6.简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要求。 7.怎样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四、论述题 1.试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试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58、 五.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1958年,我国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生产力上,我们提出要在15年内超过英国、赶上美国;在生产关系上,我们盲目求纯,追求“一大二公”。薄一波同志在他的回忆录《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讲述了1958年10月发生在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的一件事。这个乡的党委书记在大会上宣布:11月7日是社会主义结束之日。11月8日是共产主义开始之日。会一开完,大家就上街去拿商店的东西,商店的东西拿完后,就去拿别人家的:你的鸡,我可以抓来吃;这个生产队种的菜,别的生产队可以随便跑来挖。小孩子也不分你的我的了。只保留一条:老婆还是自己的。这位乡党委书记说:不过这一条,还得

59、请示上级。可见当时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极度混乱。请针对该案例谈谈你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 (答案提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变革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我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而且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多层次性,这决定了我们在生产关系上还不能盲目求纯,追求“一大二公”,决定了我们还不能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甚至直接进入到共产主义阶段,我国现在还只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该案例所述事件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超越了我国现时所处的历史阶段,必然会受到客观经济规律的惩罚。) 案例分析二:在对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60、的认识上,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普遍坚持“一大二公”的标准,认为公有制的范围越大越好,公有化的程度越高越好,急于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急于扩大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比重。在经济体制改革前的1978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的比重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占77.6%,集体工业占22.4%,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为0。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请针对该案例谈谈你对我国现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认识。 (答案提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我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而且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多层

61、次性,这决定了我们在生产关系上还不能盲目求纯,追求“一大二公”,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还只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并存、共同发展。评价一种所有制结构是否合理是否优越,不是看它的公有制的范围和公有化的程度,而是要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特别是要坚持生产力标准。该案例所述事件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脱离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必然会受到客观经济规律的惩罚。)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

62、体制改革 一.单选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 A.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是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商品经济 C.是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基础,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商品经济 D.是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又具有特殊性的商品经济 E.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宏观调控间接化,市场管理法制化 2.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作用的机制,其体系中最基础的是 A.供求机制 B.竞争机制 C.优胜劣汰机制 D.调节机制 E.价格机制 3.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要求 A.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 B.发展和完善产权市场 C.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D.规范市场行为和秩

63、序,创造平等竞争环境 E.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 A.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 B.实现社会总量资源配置 C.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D.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E.充分保护劳动人民的合法权益 5.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是 A.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B.1982提党的十二大 C.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 D.1992年党的十四大 E.1996年党的十五大 二、多选题 1.社会主义经济之所以也是市场经济,是由以下因

64、素决定的 A.内部因素的制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分工 C.经济利益的差异 D.改革开放 E.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经济形式 2.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机制功能的发挥呈现如下两个特点: A.实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 B.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与政府导向结合在一起 C.在经济利益调节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与社会协调结合在一起 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E.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 3.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探索和伟大实践,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A.改革的性质和方向问题 B.改革的目标问题 C.改革的前途问题 D.改革的道路方法

65、论问题 E.改革的方法论问题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特点: A.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 B.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C.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结合在一起,实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 D.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E.经济的发展服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大目标 5.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显著增强。具体表现在: A.农村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 B.国有企业改取得重大进展 C.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有了迅速提高 D.经济调控方式发生了重大较变 E.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66、 一、1E 2.E 3.E 4D 5.D 二、1.ABCE 2.BC 3.ABDE 4.ACE 5.ABCDE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初级的阶段的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分为几个阶段? 5.我国经济调控方式发生了什么重大转变? 四、论述题 1.试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2.试论我国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 (D) A、个人业主制 B、独资企业C、合伙制企业 D、股份制 2、要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其前提条件是(B) A、有明确的投资主体B、有明确的产权C、责、权、利明确D、自负盈亏 3、公司产权关系及其治理结构所体现的是(C) A、多层次的相互制约关系 B、多层级的管理结构C、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D、多层次的制度结构 4、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