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0792875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8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资源描述: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5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农业资源运用与管理教案第一章、农业资源概述 一、农业资源的概念与特性1、农业资源的概念农业资源就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运用或可资运用的资源。涉及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2、农业资源的类型1)、自然资源:(1)概念:指农业生产及其有关领域中可以运用的自然元素和自然力(大气、土壤、水等),以及开始转入农业自然资源行列的那些自然条件。(2)分类(略)2)、社会经济资源:开发运用自然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社会经济财富的动力源泉。()人口与劳动力资源(2)农业科技生产力3、农业资源的特性1)、地区性和节律性(时空分布差别和时间、气候和季节交替演变的规律)、多用性和有限性)、整体性和层次性4)、稳定

2、性和变化性二、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本。1、农业资源运用的实质农业资源运用的实质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改善既有生产条件来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其作用重要体目前如下几种方面:A、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运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源泉和重要推动力。、农业资源的开发运用能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C、农业资源的开发运用能增强农民的现代意识,还能部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2、农业资源运用的基本原理农业资源运用波及到的原理是多方面的,但重要是以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为基本。农业生产有两个特点:一是受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二是一种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A、

3、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人口经济原理与收益递减律C、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三、农业资源运用与管理的研究任务、内容与措施1、农业资源运用与管理的研究任务其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要科学的结识和合理的开发运用农业资源,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而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农业资源的运用、配备和管理上,既要从微观入手,又要从宏观把握全局。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采用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有筹划的 合理开发运用农业资源,使农业综合生产力得到稳步提高,并在开发运用中切实贯彻国家有关保护爱惜动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法规、政策。在高速发展农业,提高农产品总量,满足人们物质需求日益增长的条件下,建

4、立起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农业生产能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2、农业资源运用与管理的研究内容A、农业资源概述B、农业资源各论C、农业资源管理3、农业资源运用与管理的研究措施A、从整体到部分的系统分析法B、综合分析法、最优化法4、农业资源的合理运用1)合理运用农业资源的意义、合理运用农业资源使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规定B、合理运用农业资源使解决人口增长与人均资源不断减少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C、合理运用农业资源使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合理运用农业资源的目的、原则和对策措施(1)目的: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进行开发运用,减少挥霍提高效益()原则:1、按照人口、资源平衡的原则,控制人口增长并实行节省化的经营

5、 2、按照资源整体性原则,实现综合运用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3、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则,进行资源的适度、适量开发运用 4、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充足发挥资源优势 5、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3)加强农业资源开发的对策、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做到有环节、有重点、有机划的开展,避免盲目性和暴躁性B、农业资源的开发在近期应以深度开发为主,广度开发为辅;在中长期,要坚持两者并举。C、农业资源开发要坚持集中成片,先易后难,开发一片,成效一片。D、进一步完善农业资源的先关法规,以法律形式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促使农业资源开发,做到运用开发有法可依,方能保证农业资源开发的常常性和持久性。第二章、农业气候资

6、源及其运用一、农业气候资源的特性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一)、农业气候资源的概念与特性1、农业气候资源的概念:是指一种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成所提供的多种天然物质和能量,及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潜力。具体是指:生长期的长短、无霜冻期日数、热量和降雨量的多少;光照时数、太阳辐射强度和光质状况;以及影响这些资源有效运用的农业气象灾害状况。2、农业气候资源的特性:()、无限的循环性和单位时段的有限性()、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3)、区域差别性和相似性()、互相依存性和可改造性 (二)、国内的农业气候条件与农业生产1、农业气候特点与农业生产国内气候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气候类型的多样性也是国内农业气候的特点;另

7、一种特点是某些重要气候要素的年际变化大,农业气象灾害多,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较大。2、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国内地形复杂,山地气候类型具有多样性,农业生产可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可使农业生产具有“立体农业”的特点。、气候条件与植被、土壤农业植被的分布受气候的制约,随着热量条件的变化而浮现不同的类型,土壤的肥力也受水分和热量的影响,导致土壤南酸北碱,有机质含量随降水增长而增长。4、农业气候区域性与农业生产国内农林牧各业分布的状况均有明显的区域性,水分是构成这些区域性差别的一种重要因素。二、农业气候条件的评价与农业气候区划(一)农业气候资源的评价1、农业气候资源评价的目的和任务1)、目的:通过对农业气候要

8、素的具体分析,理解期数量、质量及时空变化状况,掌握它们之间组合的变化规律,揭示农业气候资源的特性,分析鉴定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有利和不利的方面,从而结识和遵循客观规律,以挖掘农业气候资源的潜力,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科学根据。2)、任务:()为按照生态规律布局农业生产,建立生态农业,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而进行的农业气候分析;(2)为各地农、林、牧、鱼的合理配备及作物品种、种植制度的选择而进行农业气候分析;(3)为抗灾保产进行的农业气候分析(4)为采用科学的栽培、耕作、农机作业进行的农业气候分析()为有效的引种、扩播进行的农业气候分析(二)、评价的内容和指标:1、光能资源2、热量资源3

9、、水分条件4、光、热、水资源的有效性(三)、国内农业气候资源的评价、农业气候区划1)规划的目的、任务和措施目的:为实现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现代化而制定的农业区划和规划提供农业气候的根据。任务:发挥农业气候资源优势,避免和克服不利条件,以及因地制宜,合理调节大农业构造2)区划系统第一级区农业气候大区第二级区农业气候带第三级区农业气候区三、国内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规律与特点(一)国内农业气候资源现状国内光能资源丰富,水利资源方面,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存在季节分派不均,年际变化较大的特点。(二)国内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规律和特点1、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1)、季风活跃,构成了国内季节性农业生产特性(2)、光

10、、温、水资源丰富,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3)、水热同季,适于扩大高产作物栽培(4)、农业气候类型多样,合适发展名优特农产品生产(5)、气候复杂农业气象灾害频繁2、西北干旱农业气候大区(1)、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2)、降水少,变率大,季节分派不均(3)、积温有效性高(4)、风能资源丰富,沙化严重3、青藏高原农业气候大区(1)、太阳总辐射能多(2)、年平均气温低,暖季温良,最热月平均气温不高,积温少()、基本没有绝对无霜期(4)、水湿状况差别悬殊()、农业运用独具特色四、农业气象灾害(一)、干旱1、干旱的发生及其危害干旱时植物体内水分亏缺,正常生理活动遭到损害,严重时导致作物死亡2、干旱发生的规

11、律国内干旱发生的频次,一般由南向北增长,持续5年的特大干旱都发生在北方,华北的干旱往往与淮河以北或东北,西北的干旱连片浮现,因此,华北在一定限度能反映全国干旱的状况。、干旱发生的季节和地区一般来说,华北、东北和西北常有春旱,有时浮现春夏连旱,从全国范畴来看,春夏季节旱区移到长江流域,南至南岭以北地区,秋冬季则移至华南沿海,冬春季节再由华南扩大到西南地区,这是国内干旱分布的一般规律。4、避免干旱的措施()、种草种树,改善旱区农业生态环境(2)、兴修水利,搞好农田基本建设(3)、根据水资源条件,合理调节农业布局()、大力节省用水,推广节水和减少蒸发的新技术(5)、积极倡导有机旱作农业,采用有效的

12、抗旱保墒技术等(二)、雨涝:某个时期雨水过多或者强度过大,农田排水系统不良而导致的水灾:涝灾和渍害1、雨涝的发生及其危害2、雨涝形成的因素3、雨涝发生的季节和地区4、雨涝的防御措施(1)兴修水利,提高防洪能力(2)植树造林,调节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3)合理种植和轮作()做好水涝灾害报告(三)、低温灾害1、霜冻()、霜冻的成因:(2)、影响霜冻形成的因素:地形、地势和土壤条件(3)、霜冻对作物的危害:(4)、霜冻的防御措施:熏烟法、灌溉法、覆盖法和农业技术、春季阴雨低温3、秋季南方晚稻的“寒露风”(四)、冰雹1、冰雹的危害及成因、冰雹的地区及时间分布3、冰雹的防御措施(五)、台风1、台风

13、的危害、台风途径及登陆的时空分布3、台风的防御措施(六)、干热风1、干热风的形成及其危害、干热风的防治措施五、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运用(一)农业气候资源运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农业中除种植业外的其她部门,如林、牧、渔对气候资源的运用很不充足,体现出农业内部对气候资源运用的不平衡性,在种植业内部,对农业气候的分析和研究,往往比较强调光、热资源的运用,而对其她气候因子有所忽视2、农业气候资源运用中,许多地方未按气候规律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措施上违背气候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3、某些地区在土地运用和农业发展规划上未能科学分析本地农业气候资源的特性,充足发挥本地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在农业资源的综合

14、开发中,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对维护和改善农业气候资源则注重不够5、防御气候灾害方面的工作比较单薄,防御气候能力还比较低。(二)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运用和保护、对的结识和评价农业气候资源是合理开发气候资源的前提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是合理运用农业气候资源的主线原则3、调节、控制和改良农田小气候是科学运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有效手段4、提高复种指数,挖掘品种资源和气候资源潜力,是合理运用能与气候资源的有利措施5、努力提高对不利气候条件的抵御能力,是合理运用农业气候资源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6、保护和改善气候环境,是常常性的战略任务。第三章、土地资源的开发运用一、土地资源的概念和功能(一)、土地资源

15、的概念和特性、土地资源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目前人们大多觉得广义的土地资源概念应涉及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土地资源是一种独立的自然综合体。二是土地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动密切有关。2、土地资源的特性(1)、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原始性和有限性B、土地位置的固定性C、土地资源随时间而变化(2)、土地资源的经济特性:A、土地报酬的递减性,B、经济供应的稀缺性,、土地资源经济运用的地区性,、土地资源合理运用的持续性,E、土地运用形式变更的困难性(3)、土地资源的社会特性(二)、土地资源的基本功能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土地资源具有如下基本功能:、承载功能,、生产功能,3、净化功能二、土地资源分类与评

16、价(一)、土地资源的分类1、定义:就是根据特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原则,遵循归纳共同性,区别差别性的原则,将土地划提成性质相似的部分或类别。2、分类体系:(1)、按特定的自然属性作为重要标志,形成特定自然类型体系(2)、按土地运用现状划分,形成土地运用分类体系()、按土地质量或生产力水平划分,形成土地评价分类体系3、土地运用现状分类:(见教材P2-6)(二)、土地资源的评价1、概念:土地资源评价是人们对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合适限度或价值大小的评估,实质上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下的评估鉴定。2、土地资源评价的类型:由于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指标、措施、过程等方面的差别,土地资源评价的划分也不相似。(1)

17、、根据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内容,土地资源评价一般可分为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两种;(2)、根据土地评价成果,也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自然评价、经济评价。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1)、合适性原则:从生产需要出发,按照特定的用途和目的全面衡量土地资源自身的条件和特性,拟定其对农、林、牧和渔业生成的合适类型及其合适限度。(2)、综合性原则:(3)、比较的原则:4、土地资源评价的措施体系:()、评价层次:国家级,省级,县级,乡级(2)、评价单元:A、以土地类型单元作为评价单元,B、以土壤分类单位作为评价单元,C、以土地运用类型单元为评价单元,D、以生产地段或地块作为评价单元,E、以行政区划单位作为评价单

18、元(3)、评价程序、初期准备阶段:拟定目的-收集资料拟定筹划、调查研究阶段:土地用途的调查研究、土地特性的调查研究、比配阶段:将土地特性、质量与运用上的规定进行比较,判断两者的与否合适、土地适应性分类阶段:将各类土地和各地块的运用方式进行具体分派、规划E、提出成果阶段:整顿资料、绘制图标、撰写报告()评价因素与评价指标拟定土地资源评价因素、选用评价指标是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和首要工作。土地资源评价指标的拟定与评价目的和规定有关。土地资源评价指标是划分土地资源质量高下的原则,也是划分土地资源所提供运用条件优劣或限制性限度的量度。评价因素与评价指标的拟定应复合如下规定:、突出重点、有所侧重、精确反映

19、土壤肥力的差别、选择稳定的不易变化的因素D、不同的土地运用类型选择不同的评价因素和指标E、各评价指标在采用相对指标时划分的数量级应一致()土地资源的评价措施:A、直接法:通过实验理解土地资源的质量对某种用途的影响大小,从而拟定其合适性和合适限度。B、间接法:对影响土地资源生产力的多种性质做出诊断,一次推论土地资源的质量。涉及分类法和数值法。三、土地资源的开发与整治(一)、土地资源的开发1、土地资源开发的概念:人类通过一定的手段,扩大对土地的有效运用范畴,提高土地运用深度,以满足对土地不断增长的需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土地运用范畴的扩大,另一方面是指土地运用深度的开发2、土地资源开发的原则

20、:(1)、因地制宜原则,(2)、综合开发原则,(3)、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3、土地资源开发的类型:(1)、宜农荒地的开发,(2)、闲散地开发,(3)、农业低运用率土地开发,(4)、沿海滩涂的开发,(5)、都市新区的开发,()、都市土地的再开发4、土地资源开发的规划:(1)、勘测与调查,(2)、拟定开发目的,()、土地资源开发的构造与布局,()、开发顺序与开发速度,(5)、选定开发方式(二)、土地资源整治1、土地资源整治的概念:土地资源的整治是指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土地退化现象的消除与避免。土地整治的目的是要消除土地不良性状,恢复良好性状,从而提高土地的运用能力。2、土地

21、退化的概念:即土地运用条件变坏,导致土地生产能力的衰减,以至完全丧失。可分为: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壤污染、废弃地等。、退化土地的整治:A、水土流失土地的整治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B、荒漠化土地的整治: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牧生产措施C、盐碱化土地的治理:水利改良措施;农业与生物改良措施;化学改良措施;、污染土地的整治:消除和控制土地污染源;防治土地污染的措施;E、废弃地的复垦与治理:采矿土地复垦;废石场的复垦;尾矿池复垦四、国内土地资源概述(一)、国内土地资源的现状与特点1、土地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2、土地类型复杂多样,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3、土地资源分布不

22、均衡,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别大4、耕地后备资源局限性,难运用的土地多,(二)、国内土地资源运用中存在的问题1、耕地面积少,人地矛盾突出2、运用构造不当,经营单一、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4、土地经营水平低,生产力不高5、土地运用缺少科学的、统一的规划,乱占耕地现象严重(三)、国内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运用1、因地制宜,用生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拟定科学合理的土地运用方向2、实行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走节省高效持续农业的发展道路3、增长农业投资,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限度,扩张土地承载力4、避免土地退化,提高土地资源质量、建立全国土地数据库,健全土地资源预测预报工作五、国内的耕地资源(一)、国内耕地资源概况、国

23、内耕地的面积、重要类型及其分布2、国内耕地的特点:(1)、土地资源丰富,但耕地少,后备资源局限性,(2)、耕地分布不平衡,(3)、耕地质量不高,增产潜力大,(4)、耕地土壤类型多样,()、人为影响深刻(二)、国内耕地存在的重要问题及对策1、国内中低产土壤重要的障碍类型:坡耕地型;盐碱化型;干旱缺水型;脊薄型;风沙土;潜育型稻田;土壤污染型;土壤缺素型2、国内耕地存在的重要问题:(1)、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未能充足运用光、温、水和劳力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尚有潜力,(3)、中低产田和旱作农业面积大,()、耕地污染严重3、保护耕地资源的对策:(1)、建立健全和坚决执行保护耕地的法律体系,强化管理

24、,(2)、有筹划、有环节的开垦和复垦耕地,(3)、在有限的耕地上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4)、把改造中低产田作为重点来抓,充足挖掘耕地增产能力,(5)、提高复种指数,(6)、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第四章、农业水资源运用一、水资源概述(一)水资源的概念:1、广义:世界上的一切水体都是人类的珍贵财富,都属于水资源、狭义:在一定期期内能被开发运用的那些水体中逐年可以得到恢复补充的水量,重要涉及江河湖泊中的淡水、土壤和浅层地下水等。(二)、地球上的天然水资源:1、总量:.38109 m3:咸水97%;淡水3(01k3)2、淡水:77.为冰川和冰帽形式存在极地和高山,224%为地下水和土壤水;江

25、河湖泊等地面水为.3(2.3105km)3、人类易于运用的淡水占所有淡水的2左右,直接运用的河湖淡水占0.3%。(三)、水资源的特性1、循环性,、量的有限性和质的不可替代性3、分布的不均匀性,4、多用性。(四)、水资源的功能水是人类生存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资源。(五)、水资源运用的形式和种类1、农业用水,2、工业用水,、生活用水,4、动力用水,5、航运用水二、国内水资源基本状况(一)、国内水资源的数量国内可运用开发的近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4亿立方米,重要可分为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种形式。(二)、国内水资源的质量从总体上来看,国内天然河川水的质量是比较好的,但是,随

26、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迅速增长,致使国内诸多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均有不同限度的污染。(三)、国内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时间分布:(1)年际变化(2)季节变化、空间分布:按照年降水和年径流的多少,全国可划分为五个径流带:丰水带、多水带、过度带、少水带、缺水带。(四)国内水资源的特点、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水资源地辨别布极不均匀3、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三、国内水资源运用现状与供需预测(一)、水资源开发运用现状五个水资源存在不平衡的特点,南方与北方不平衡,南方多水地区运用限度较低,北方少水地区运用限度较高(二)、农业用水存在的重要问题、用水量过大,水资源挥霍严

27、重2、地下水超采引起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3、灌溉工程老化,灌溉面积下降、农业用水管理不善(三)、国内水资源供需预测1、国内不同发展阶段需水状况、水资源供需预测(四)、水资源的合理节省运用、农业水资源的合理与节省运用(1)、调节农业构造与作物布局(2)、扩大可运用水源(3)、减少输水损失:1、灌区更新改造,2、渠道防渗,3、管道输水(4)、提高灌水技术水平:1、改善老式灌水技术,、采用先进灌水技术:滴灌、喷灌、微喷灌、渗灌(5)、实行节水农业措施:、蓄水保墒耕作技术,、田面覆盖保水技术,、节水灌溉制度、工业节水措施(1)、调节工业构造(2)、调节工业布局()、提高水的复用率(4)、海水运用()、更

28、新设备,改革工艺3、生活节水途径(1)、加强用水管理(2)、加强供水管网的维修和节水型器具的研制与推广(3)、加强污水解决与回收运用五、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一)、水资源管理概述1、水资源管理的含义:就是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手段,对水资源开发、运用和保护进行组织、协调、监督与调度等工作。2、水资源管理与水利管理的关系两者有诸多相似的内容,但水资源管理又有诸多新的发展,并超越水利管理的内涵。(二)、水资源管理的目的和内容、目的:(1)、形成可以高效率运用水的节水型社会(2)、建设稳定、可靠的城乡供水体系(3)、建立综合性防洪安全保障制度(4)、加强水环境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建成国家水环境监

29、测网2、内容:波及水资源的开发、运用、保护和防治水害等各个方面活动的管理。(三)、水资源管理体系1、规划管理,2、开发管理,、用水管理,4、水环境管理(四)、水资源保护为避免水资源不恰当的运用而导致水源污染或破坏水源,采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综合措施,对水资源实行积极保护和科学管理的做法,称为水资源保护。第五章 农业生物资源的运用一、生物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概念:生物资源指能为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原料、食品及其她效益的生物总称,是一种可更新资源,涉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2、分类:(1)植物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水生植物资源和栽培资源等()动物资源:森林动物、草原动物、水生动物及家

30、禽家畜(3)微生物资源:对物质循环、能量转化起重要作用。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等二、种植业资源的构造、分布特点及运用(一)、种植业资源概况1、种植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产业部门,种植业生产一般是指粮、棉、油、糖、麻、烟、茶、桑、果、菜、药、杂类作物等。、种植业的构造:国内种植业有三大类作物构成:(1)、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薯类、豆类及其他杂粮(2)、经济作物:棉花、油料作物、麻类作物、糖类作物、烟草、桑、茶、果等(3)、其她作物:蔬菜、饲料和绿肥等。国内种植业生产的构造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体、环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她作物三大门类进行安排,重点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比例合理安

31、排,各类作物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不可分割。目前,国内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她作物之间的比列保持8:1:的关系。(二)、种植业生产的特点1、人多耕地少,继承和发扬了精工细作的优良老式,2、地区广阔,农作物种类繁多,品种资源丰富,、有多种形式的间、套、复种、轮作制度(1)南方水旱轮作()北方棉、麦换茬轮作和麦田的间、套、复种耕作制。(三)种植业的区域分布特点1、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1)水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占种植业面积的近1/3。重要分为6个华南双季稻耕作带;华中单双季稻耕作带(全国最大);华北单季稻稻作带;东北早熟稻;西北干燥区稻作带;西南高原稻作带()小麦:几乎遍及全国,种植面积仅次于

32、水稻。重要有个产区:黄淮平原麦区;北部麦区;西北麦区;东北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长江上游麦区;华南麦区;西藏高原麦区。(3)玉米:第三大粮食作物。重要有6个区:北方春玉米;黄淮海套复夏玉米;西南山地套种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其中,前三区为主产区,后三区为副产区。(4)甘薯:东北春薯区;北方春、夏薯区;南方夏薯区;华南秋薯区(5)高粱:春播早熟高粱区;春播晚熟高粱区;春夏兼播高粱区和南方高粱区()谷子:东北平原区;华北平原区;内蒙古高原区和黄土高原区。、大田经济作物分布特点:(1)棉花:重要经济作物,五大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西北棉区;北部特早棉区(

33、)油料作物:油菜、花生、芝麻、胡麻、向日葵等(3)糖类:甘蔗(华南蔗区、西南蔗区和华中蔗区);和甜菜(东北、华北、西北和黄淮海甜菜区)。(4)烟草:黄淮烟区、西南烟区、华南烟区、华中烟区、东北烟区和西北烟区。3、茶、果类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1)茶叶:国内是茶树原产地,浙江、湖南、安徽好四川是国内四大产茶省;华南、西南、江南和江北茶区。(2)果树:4、绿肥、蔬菜及热带作物三、种植业资源的开发运用(一)、种植业资源运用中存在的重要问题:1、重要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和商品率不高,2、重要经济作物的布局还需要进一步调节,(1)经济作物自身布局不合理(2)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争地矛盾突出(3)社会经济技术

34、条件和种植习惯限制3、种植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德 能力低,低产田和旱作农业面积大,4、部分地区农田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差(二)、种植业资源开发运用的潜力:尚有潜力可挖(三)、合理开发运用种植业资源的措施:1、稳定粮食作物面积,合理安排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2、不断改善种植业的生产基本条件,增进其优势的发挥,3、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积极发展农田灌溉,4、发展农副产品的综合运用,5、推广运用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四、草地资源的运用(一)、草地资源的特点与类型草地是指草类好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综合自然体,涉及天然草地好人工栽培草地。草地既是人类发展畜牧业的基地,也是稳

35、定地球环境的重要条件。1、草地资源的特点:是一种生物资源,具有可再生性,有如下基本特点:(1)、草地资源分布范畴广(占陆地面积21.,农业用地的2倍),(2)、草地资源的地区性差别,(3)、草地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和草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4)、草地生产力在时间顺序上的不稳定性、草地资源的基本功能:(1)、生产功能,()、防护功能,()、环境功能3、草地资源的类型:(1)、草原草地,(2)、草山与草坡,()、滩涂草地,(4)、农田草地(二)、草地资源的分布1、东北草原区,2、蒙宁甘草原区,、新疆草原区,4、青藏草原区,5、南方的草山(三)草地资源的运用、草地资源运用中存在的重要问题:(1)、国内草

36、地资源的运用率和商品率相对较低,()、草地载畜量过高,运用管理不当,(3)、盲目开垦草地,引起草地生态系统失衡,(4)、基本草木场建设投入局限性,发展缓慢2、合理开发运用草地资源的途径:(1)、搞好草地资源的调查和综合规划,()、采用科学的放牧运用制度:放牧时间、放牧次数、放牧场轮换和季节放牧场的划分;拟定合适的载蓄量,实现草畜综合平衡;合理运用割草场()、加强草地的改良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增长投入,大力发展人工草地;发展草地水利建设,开展灭鼠防虫的保护政策。五、水产资源的开发运用(一)概念水产资源:具有开发运用价值的、生活在地球表面的水产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动植物)和非生物资源(生物水

37、产资源栖息、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二)、水产资源的类型及特点1、水产资源的类型:按照水产生物资源生活水域的性质不同:(1)内陆水域水产资源:江河湖泊、水库、塘堰、鱼池中天然好人工养殖的多种水产生物。(2)海洋水产资源:海洋动物和植物。2、水产资源的特点:(1)、水产资源的整体性,(2)、水产资源的多样性,()、资源数量的有限性与可再生性,(4)、资源分布的地区性(三)、国内水产资源的区域分布1、海洋水产资源和浅海滩涂资源的分布:(1)、渤海海域,(2)、黄海海域,(3)、东海海域,(4)、南海海域、内陆水产资源的分布:(1)、淡水资源状况,()、淡水资源分布:长江中下游、华南、北方、东

38、北、云贵、蒙新、青藏区(四)水产资源的开发运用1、水产资源运用的原则:(1)、开发运用与保护增值相结合(2)、捕捞与养殖相结合,以养为主,(3)、全面规划与因地制宜相结合,()、渔具、渔法和资源状况相适应,()、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生产与流通相结合2、水产资源运用中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1)、沿岸和近海的过度捕捞有增无减,捕捞生产构造长期失调,部分区域渔业生态失衡。()、外海水产资源运用徘徊不前,进展缓慢。(3)、浅海滩涂水产资源运用面积不广,养殖种类少、单产低,产品构造不合理。(4)、内陆池塘养鱼普遍苗种局限性、饲料缺少、种类比例不协调。(5)、大中型湖泊的开发运用进程缓慢3、水

39、产资源开发运用的对策:(1)、总体对策:贯彻“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生产构造上贯彻“高产、优质、高效”的精神。(2)、不同类型水产资源开发运用的对策(3)、不同产业部门水产资源开发运用的对策第六章 肥料资源的运用一、肥料资源及其构成肥料资源可概分为非生物性肥料资源和生物性肥料资源两大类,1、生物性肥料资源:具有再生性,如作物秸秆、绿肥、粪肥等2、非生物性肥料资源:典型的耗竭性,如矿物加工肥料(磷肥、钾肥等)和合成(合成氨等)(一)、有机肥料的构成及数量1、有机肥:泛指能用作肥料的多种有机物质,或者指可以提供应植物有机营养的肥料。广义的有机肥不仅涉及农家肥,

40、还涉及绿肥、菌肥好生物制剂(生长调节剂、酶制剂等)。2、有机肥料的构成:(1)、动物排泄物类有机肥,(2)、植物残体类有机肥:重要指绿肥、作物秸秆、油籽残渣等。(3)、加工解决类有机肥:堆肥、沤肥、沼气肥、腐殖酸类肥料3、有机肥料资源数量:国内有机肥提供的养分量是逐年提高的,但在肥料总量中的比例缺明显下降,特别是氮、磷养分下降更大,这是由于国内肥料总量需求不断增长,而化学肥料增长速度快。、有机肥料资源特点:(1)、资源丰富,种类多,数量和体积较大,植物性有机肥具有再生性。(2)、可就地或就近积制和施用,积制技术简朴易行,成本低,(3)、养分全面且较平衡,养分浓度低,重要为缓效肥,只能满足稳而低

41、的农业生产水平需要,(4)、富具有机质,具有微生物和多种酶类,长期大量施用能改良土壤构造,提高肥力水平,其作用不小于化学肥料。(5)、对作物产品的质量有良好的作用。(二)、化学肥料的种类、产量及用量、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点:(1)、概念:化肥是通过一定的工艺流程发生化学反映得到的,重要具有一种或者多种植物必须营养元素的工业品。(2)、种类:按所含养分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微量肥料。按肥效快慢可分为:速效肥、缓释肥。按化学反映可分为:酸性肥、碱性肥和中性肥。按照养分种类多少:单元化学肥料和多元化学肥料按照营养作用:直接化学肥料和间接化学肥料按植物需要量:重要养分化肥;次要养分化肥;微量养分化肥;

42、稀土元素肥料和有益元素肥料按形态可分为固体化肥、液态化肥和悬浮化肥。(3)、化学肥料的特点:养分含量高、肥效快,原料丰富,产量大,成本较低,节省运送费用和劳动力,容易储存,具有多种功能,有些化肥既供应养分,又提高作物的抗性,可采用多种方式施用,能及时校正植物养分缺少和满足植物高强度需肥。大多数化肥不具有机碳,长期、大量、单一施肥会使土壤产生酸、板、瘦现象,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品种带来副效应。、世界化肥的生产和施用(1)不同地区化学肥料的生产和消耗:(2)世界用肥大国的肥料消耗量及比例(3)世界肥料需求量预测3、中国化肥的生产和施用(三)、世界肥料资源1、氮肥资源2、磷肥资源3、钾肥资源二、国

43、内肥料资源的现状及开发运用途径(一)国内肥料资源的运用现状、有机肥的运用现状:发展缓慢,大力发展有机肥潜力大,重要因素:(1)有机肥面广、量多、价廉、效果好,是改土培肥的物质基本(2)有机肥在协调氮磷钾养分平衡中起重要作用(3)有机肥中的有机质作为土壤改良剂、化学增效剂方面具有突出作用()有机肥中具有锌、铁、锰等微量元素2、化肥的运用现状:()、氮肥资源:重要以煤好焦炭为能源,占60%以上;天然气约占18%;轻质原油占9%。()、磷肥资源:资源丰富;分布广,但不平衡;成矿地质年代长远;矿石品位低;以碳酸盐矿为主(3)、钾肥资源:相称贫乏、(二)、国内化肥品种构造的调节及肥料资源的开发1、氮肥:

44、尿素、硝酸铵、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液铵2、磷肥:普钙和钙镁磷肥、重过磷酸钙、磷铵、硝酸磷肥3、钾肥: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其她含钾肥料4、氮磷钾复合肥、其她肥料(三)、国内有机肥资源的开发运用途径1、直接还田、作动物饲料间接还田3、无害化解决后还田、有机肥料商品化(四)、国内优势肥用植物资源的开发1、优势肥用植物类型及资源潜力:富含某种养分且生物学产量高、分布广、生产潜力大的栽培好野生植物。重要涉及:(1)、富氮型:豆科植物、红萍、油籽残渣等(2)、富钾型:空心莲子草、藻类和蕨类(3)、富硅型:水稻(4)、富硼型:蒲公英、大戟属和罂粟等()、高腐殖化型:有助于提高有机质,绿肥红萍、高粱

45、杆、水稻杆、小麦杆、玉米杆等(6)、综合型:如水稻、红萍等。2、运用现状:()、富氮型植物,(2)、生物钾肥,(3)、野生植物,(4)、秸秆还田3、开发前景:()、开发优势肥用植物资源的战略意义。(2)、优势肥用植物资源开发运用的原则:以肥为主,一物多用。营养作物,优质高产。方式多样,经济高效,生态优化,持续发展。()、扩大肥用植物资源的有效途径:高效率优势肥用植物系统的构建有筹划恢复和扩大种植豆科绿肥和放养水生绿肥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秸秆还田量继续筛选和繁育优势肥用野生植物资源(4)加强优化资源运用方式研究稻草中硅素有效性研究加工提取技术研究优质商品肥研究三、肥料区划及肥料资源的管理(一)国内

46、化肥区划的目的、意义及原则、化肥区划的目的、意义: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养分状况、作物布局、目前化肥施用水平和历年化肥施用成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不同地区的化肥的肥效规律为主,进行分区划片,提出各类地区氮磷钾肥料合适的种类、数量好比例。2、化肥区划的重要根据:(1)、农田土壤类型及养分状况,(2)、化肥肥效反映规律,(3)、土壤肥力平衡所需的化肥数量,(4)、种植业分布、化肥区划的分区原则和命名措施()分区原则:化肥用量;氮磷钾比例及肥效的相对一致性;土壤类型好速效养分含量的相对一致性,尽量同土地运用方向和种植规划相协调;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尽量保持全国规划与地方规划的衔接。()命名措施

47、:一级区:地名重要土类氮肥用量磷钾肥肥效相结合的命名法。氮肥量为每亩平均施氮量(高7.kg;中575kg;低2.5-5.0kg;5kg如下);磷钾肥肥效(高效区8kg以上;中效区4-8kg;低效区kg如下)。二级区:地名地貌作物布局+化肥需求特点的命名法4、中国化肥区划分区(个一级区,31个二级区)(二)化肥质检体系的建立1、国内的化肥质检构造:全国好省级化肥质检中心2、化学质检的内容:中国化肥质量原则分三级:国标,如GB959,表达国家49号原则,195年颁布;部颁原则:H化工;NY农业等;公司原则(1)、有效养分含量;()、产品外观;(3)、游离酸含量;(4)、水分;(5)、杂质(三)施肥

48、综合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1、基本概念:推荐施肥技术系统或农化服务,是农业科技部门和人员运用现代农业科学理论和先进测试手段为农业生产单位或农户提供施肥指引和服务的一种技术系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种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化肥工业生产,商业供销和农业施用方面连接起来的纽带。推荐施肥技术涉及土壤测试、肥效实验和施肥量推荐三个方面。2、施肥综合技术服务体系的特点:(1)、化肥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三个环节密切结合()、肥料产品与施肥技术密切结合(3)、肥料效应的宏观控制与具体指引密切结合、施肥综合技术服务技术体系的建立:()概况:施肥综合服务技术体系指由肥料生产者销售施肥技术指引溶为一体的高效益施肥服务体系。(

49、)建立施肥综合技术服务的条件:需要一种肥料生产、销售和施用系统结合的协调组织需要有筹划地逐渐部署化肥二次加工与农化服务基地需要逐渐建立和制定多种产品开发与农化服务的技术政策。产品原则、测试规范、监测指标以及开辟示范、推广与服务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施肥综合技术服务体系的实行分区建立施肥综合服务网络,指引农民科学施肥服务中心对全县土壤肥力好作物产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市场信息。宏观控制和预测肥料需求根据土壤和作物发展专用型复混肥料第七章 废物资源的农业运用一、废物资源概述1、废物的概念废物:涉及工业废物和生活废物,一般指人类在某些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及生活过程中,提取所需要的组分后弃之不用的

50、剩余物质。对化学来说,无废物而言,有的只是未经运用的原料;或者称“放错了位置的资源”2、废物的产生:由于人们在索取和运用自然资源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限于实际需要和技术水平,总要将期中一部分作为废物丢弃;另一方面是由于多种产品自身有其使用寿命,超过一定期限,就会成为废物。(1)、生产性排放:生产活动导致,如三废(2)、生活性排放:人类代谢废物,如粪便、垃圾和污水等3、废物的分类:废物可分为:()废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重要是含农药和化肥组分的农业排灌水、畜禽粪尿废水、鱼塘排水等;生活废水涉及厕所粪尿、洗浴、洗衣和炊事废水等。(2)废气:工业废气占重要;农业废气重要是有机肥料和饲料发酵过程产生的沼

51、气,以及畜禽场的通风排气;生活废气则源于居民生活、饮食业燃煤、燃油、燃气产生的油烟粉尘。(3)废渣(固体废弃物):废矿石、粉煤灰、多种废渣等;农业固体废弃物有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沼气渣等。(4)废热:工业废热重要是电力、冶金等行业生产过程向大气和水体排出含热气体和温水;生活废热重要是民用燃烧热力装置(锅炉等)排放的废热。4、废物的特性()客观性:(2)资源性:具有可转化为有用资源的特性。(3)价值性:废物通过开发运用,是人类资源和财富的一种重要构成部分。()污染性:废物浓度和总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或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或废物没有被开发转化为资源加以运用,就会破坏生态平衡,产生危害。

52、(5)再生性:把废物转化为资源的重要根据。(6)多用性:(7)整体性:废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统一整体;物质和能量在人与环境之间不断流动。二、废物农用资源化的原理(一)废物资源化的根据:成为资源的物质必须具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运用价值,二是有达到目的的技术。因此,只要找到合适的技术,废物也可以成为资源。(二)废物农用资源化含义1、废物农用资源化,又称为废物资源的农业运用,是指将具有农用价值的生产性废物和生活性废物作为一种农用资源开发,投入到农业生产体系中。2、废物的农业运用对于协调国内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增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它能缓和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矛盾(2

53、)它能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三)废物农用资源化的理论基本1、物质循环理论自然资源工业产品生活产品农业产品农业废物生活废物工业废物农用资源化废物数量和种类大大增多且集中,缺少有效的转化途径,这种不平衡的物质运动形式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线因素,她忽视了废物的转化,使环境与资源之间浮现不协调。2、物元分析理论:重要研究事物的可变化性,研究事物变化的条件、途径和规律,摸索使事物转化的措施。物元理论对废物农用资源化具有很强的指引意义。、最优控制理论: 废物的反复运用存在最佳点,反复运用率过低,不仅导致过多的污染损失,也导致资源挥霍;反复运用率过高,要增长技术成本,废物的回收经济成本也不抱负。(四)

54、废物农用资源化的途径、工厂型资源化:将废物通过一定的生产工艺流程转化为产品,再服务于农业的途径。2、庭院型资源化:将废物通过一定的食物链加环所建立的废物多层次综合运用途径,最典型的是食用菌生产和沼气化。、农田型资源化:运用农业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对排入环境的废物进行净化和运用。三、废物农用的工厂化技术(一)工厂化的重要废物原料1、粉煤灰:具有铝、硅等微量元素,可作为肥料资源。2、污泥:富具有机质,可做有机肥。需进行稳定化和无害化解决。3、垃圾:肥料、饲料、营养土,需分拣和无害化解决。、禽畜粪便:富含氮磷钾和有机质,可做肥料5、高浓度有机废水:做成肥料和饲料,如啤酒废水、酒精废水等。(二)工厂化的

55、一般模式绿色增效模块,第一模块将废物变为原料并进行安全鉴定;第二模块是对原料进行化学改性、食物链加环等提高产品效价以增长产品附加值。(三)工厂化的可行性分析:对废物开发运用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评价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一种决策前期工作。1、可行性分析的程序:(1)市场研究与市场预测,(2)人才、技术、信息、经济等资源条件的调查研究分析,(3)按废物转化条件,拟定多种可行方案,(4)对各方案进行技术分析和综合评估,(5)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以供决策。2、简化的案例(略)四、废物农用的庭院化技术在庭院生态系统中,根据食物链加环原理,将废物进行多层分级运用,使整个庭院成为一种无肥料输出的生态工程系

56、统。目前对农业有机废弃物开发运用较为成熟的有沼气发酵技术、食用菌技术、微生物蛋白生产技术等。(一)沼气发酵技术1、沼气发酵的原理沼气发酵是在厌氧条件下,运用微生物将淀粉。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降解为可溶性糖、氮化物,同步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体的分解过程。共分两个阶段:一是酸性发酵阶段,重要产生有机酸;二是甲烷发酵阶段,甲烷菌把有机酸分解,同步产生甲烷、二氧化碳等。2、重要影响因素:(1)温度:最适温度为0-3(2)p:最适为6.8-72(3)碳氮比:植物秸秆是重要碳源,人畜粪便是氮源。CN太高,微生物氮源局限性,铵盐浓度低;过低,铵盐累积,p升高。()投配率:每日添加料液占沼气池有效容积的比例。()

57、有害物质3、沼气池管理:建池;投料;保温;发酵起动;搅拌;出料。、沼气发酵的意义:沼气发酵除直接提供燃料、肥料与饲料外,还可获得多方面的效益。(二)食用菌栽培技术、培养料的堆制:将粪肥和秸秆堆制发酵成粪草培养料。2、接种;、覆土;4、管理(三)微生物蛋白生产技术、生产菌种的准备;2、发酵液准备:()、发酵基质的预解决,(2)、配制发酵液,(3)、发酵液灭菌;3、发酵罐培养;、菌体收获;5、菌体干燥,制成SC成品(四)腐生养殖技术1、蚯蚓养殖、蜗牛养殖3、蝇蛆养殖五、废物农用的自净化技术(一)废水农灌技术:保证水质符合国家农用灌溉水质原则1、废水农灌措施分类:喷灌,垄沟灌,淹灌。2、灌区位置的选

58、择:一般选在废水排放源附近,使排灌两便,又节省投资。3、灌区面积的拟定:农作物生长期内单位面积农田所需要的灌溉量,取决于自然条件和农业条件,即土壤性质、气象条件等和农作物对水肥的需求。、灌溉渠系设计:干渠、支渠、半渠、农渠和毛渠。(二)废水养殖技术1、运用废水放养水生生物:(1)挺水植物:芦苇、水葱、菖蒲;()漂浮植物:凤眼莲水葫芦、绿萍、(3)浮叶植物:水浮莲()沉水植物:茨藻、金鱼藻。、运用废水养殖鱼类和家禽:(三)废热运用技术运用工厂余热作为邻近住房冬季取暖第八章农业资源的区域开发一 概述(一)农业资源区域开发的概念是一种以土地资源综合开发整治为重要对象,以增强农业物质技术基本,形成新增

59、有效固定资产和粮油棉肉等重要农产品新增生产力为重要目的的开发性生产活动,事实上是对区域内多种农业资源的综合运用。(二)农业资源区域开发的性质1、农业资源区域开发类型:()、从开发层次和深度上,可分为:未被运用的;运用不充足的;运用不合理的;综合运用资源开发。(2)、从形态构造上,可分为:单项农业资源开发,复合农业资源开发,和综合区域农业资源开发。(3)从开发的目的规定,农业资源的区域开发分为变化生态环境的开发、资源产品的开发、提高生产潜力的开发和综合开发。2、农业资源区域开发的性质:(1)经济属性:必须与相应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作保证,谋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和最大化,协调局部利益

60、、眼前利益与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2)地区属性:由多种农业资源及其运用组合的综合空间反映,也是地表农业资源地区分布规律的客观存在。(3)生态安全属性:拟定资源合理运用的临界阈值和评价其运用的合理限度,生态平衡原则,不能变化生态系统自身的能流、物流循环与价值。(三)农业资源区域开发的原则1、统筹规划,择优开发的原则2、适度开发,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的原则3、综合运用,谋求最佳经济效益的原则4、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足发挥资源优势的原则5、增长投入,集约经营,提高农业资源生产力的原则、爱惜资源,合理付费,有偿开发运用的原则7、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四)农业资源区域开发的程序1、项目准备2、项目实行、竣工验收(五)农业资源区域开发的战略重点、从农业资源区域比较优势看2、从修复生态脆弱区看3、从消除贫困地区看、从种植业、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