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林语堂的作品==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0792874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有感于林语堂的作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有感于林语堂的作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有感于林语堂的作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有感于林语堂的作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感于林语堂的作品==(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有感于林语堂的作品读林语堂的中国人 这是一种思想家用心思考的成果,她用一种诗意的语言来剖析残酷的现实,为的是替她的国家寻找更多辨护的理由。在中国人中,我们看不出作者林语堂先生想使中国变得“伟大”的所谓爱国意志,但作品却明显地透出想让自已的民族可以尽快自我理解以至被人理解的焦急之心。 巨大的存在。 “我可以把她的麻烦公之于世,由于我没有失去但愿”,这是林语堂写中国人的最后目的。林语堂把鲁迅眼中的“黑暗”当作了“麻烦”,这与其说是她比鲁迅更宽容,还不如说这个站在中西文化边沿上的人,在思考中国时有一种先在的心理基奠,那就是惊讶于中国这个巨大的存在,且被这种巨大的存在力所折服,她不得不冷静地思考并寻找

2、这个存在的合理性。历史真实地记录了这个民族曾多次被侵犯,并且不少时候是已经被侵犯了的,如元朝与清朝的浮现。然而不管如何的变化,她仍旧还是那个存在,那种个性,那些老式,那种文化,只是变得越来越大,大到超过了人们心灵所能认知的限度。这种同化一切的超然生存力使林语堂惊叹,正是这种惊叹使她无法成为鲁迅。她既要找到这个民族常被欺辱的因素,也要体现对这种生存延续能力的欣赏;她用一种温和而简朴的方式论述了她的体会,她不想去证明真理,而是想让她的国人去感知真理。她觉得她们能做到这点,由于这种感知力与那种同化力相比是如此地微小。 文明与原始之间。 在林语堂看来,当世界文明以一种快得让人来不及接受的速度向前发展时

3、,她的国家却陶醉在文明与原始之间,因此,她困惑地说:“我有时发现一种懒于革新的惰性,有时发现一种颇觉傲慢的保守;保守?傲慢?究竟为什么?”她觉得,中国人在对宇宙规律的把握、对人类本质的结识上都超过了所有其她民族,因此,我们有四大发明、有儒道哲学。我们的发明使我们有了生活能力,我们的哲学使我们的生活找到了稳定和安全感,我们以聪颖和洞察力率先跨进了人类文明的门槛,甚至“曾经是征服者”。带着这种优越感,我们从心底里蔑视所有其她生活方式和思想,乃至后来对任何拯救自己于苦难中的思想和行为都抱着冷漠不屑的态度。因此,当世界文明发展到一定期期的时候,这个曾经先进的民族仍是一只脚在文明的门槛之内,而另一只脚却

4、傲慢地留在原始状态。这种现状被西方人视为落后,这种心态被她们认作神秘,“落后而神秘”就是西方人对中国的所有印象,连作者自己也感慨到“多么奇怪而又古老的灵魂!多么伟大而又古老的灵魂”。苦难与幸福之间。 除了同化力之外,林语堂觉得中国人另一种惊人的力量就是生存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化苦难为幸福,使自己永远生活在苦难与幸福之间。 幸福总是和发展、进取连在一起的。中国人有着浓厚的原始情结,但却又“对幸福总比对进步更感爱好”,这种矛盾如果存在于此外一种智慧不太发达的民族,则会酿成大祸,但中国人却发明了“祸福相依”哲学,通过变化自我内心认同的“契约”来模糊苦难与幸福的界线,成果,每个中国人都学会了陋巷之中尽堪

5、行乐、黄连树下也好弹琴这种认地狱为天堂的生存之道。林语堂把中国人这种不以实践而以大脑、不以科学而以经学来造福人生的措施称之为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并觉得它是违背人的自然本性的。于是,她似乎找到了中国人惰于革新的主线因素,因此,她不无忧虑地说“中国之患在于有过多的智慧”。这种智慧使这个民族看不清自己,更看不见自己以外的东西。 经术与权术之间。在中国人中,林语堂还用了许多笔墨剖析中国人是如何面对政治生活的,怎么样生活在经术与权术之间的。 中国人把西方称为“措施”的东西叫做“术”,于是哲学成了经术,政治成了权术。这两者本应是相向的“道”,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然而人们却常常是用权术来解构经术,其成果是:

6、娱己被当作是束己,放纵被理解为禁欲,贪婪被觉得廉洁,从而导致一种缺少制度的庞大政府和没有纪律的亿万国民的浮现。 中国的经术不管是儒家的“入”还是道家的“出”都是不容易的,前者更是近于残酷。但中国人所做的不是消灭或修改经术来消解这种残酷性,而是力图使自己既不遭罪吃苦又被认作是遭罪吃苦的道德典范。这种国民心态使得“变通”一词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显得异常重要,而它的行为者首当其冲是为官者,于是,权力成了以“变通”为能的权术。“克己利她”的经术通过权术一消解,为官者改公开抢夺为暗中盗窃,贪官浮现了;经术中的“礼治”被权术理解成“人治”,官民关系变成了私人关系。而官德毁则民德降,当这些体现了最高伦理的经术再

7、回到百姓中时,就变成“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她人瓦上霜”。为此,林语堂解释中国人喜欢儒家的因素是“中国人不接受法制,总是喜欢仁政。由于它更符合个人利益,更灵活,更人道”。她非常推崇韩非子,但愿有一天她的人民能对一种贪官说,“好的,我们将控告你,把你送进监狱”,而不是仿贪官之道为自己生存之道。 总之,林语堂和鲁迅同样地在思考着自己的祖国,但她反映的是人生的爱与悲,而不是揭示人性的善与恶;她会心地去理解国人的人生态度,而不是无情地去批判社会黑;她暗既能否认又能欣赏。在她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种的确已陷入麻烦的中国,但也看出了这个民族有解决这些麻烦的能力。问题是,她的国人意识到这些麻烦没有,这才是林语堂

8、所担忧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上海可谓是鱼龙混杂,形形色色的人汇聚到这个冒险家的乐园。美国出名女作家赛珍珠(她于1938年凭借描写中国内容的故事大地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正在上海准备寻找一位中国作家用英文写一本简介中国的书。赛珍珠虽然着力于写中国,但她毕竟是美国人,这就不可避免与中国文化有某些深层的距离与隔阂。就中国人写的有关中国的书而言,不是过于沉溺中国文化的情结中不能自拔,就是过于依恃西方文化的价值体系来肢解中国文化。再加上天然的存在着这样的错位:懂得中国文化者往往英文不好或不够好,而英文好者又不懂中国文化或没有文学性。因之,要找一位英文好又真正懂得中国文化,并且文笔精确、流畅和优美的作者,来

9、写一部有关中国的书,这对赛珍珠来说就犹如一种梦想。为此,她费尽周折但却未能如愿。后来,赛珍珠从中国评论周报的小评论栏目中开始注意林语堂这个名字,由于林语堂的文章议论大胆、新鲜而精确,文笔清新、自然而优雅,但那时她对这个名字还比较陌生,常常向人问起来:林语堂是何许人?后来,林语堂开办论语等刊物,在大上海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人物,她的风趣小品在文坛影响很大,于是赛珍珠将林语堂拟定为自己梦寐以求的合伙人选。通过联系,赛珍珠找到了林语堂,二人商定在林语堂家里会面。933年的某一种晚上,赛珍珠被林语堂邀请到家里吃饭,当赛珍珠谈起不满于中国题材的外国作家的作品时,林语堂兴奋地说:我倒很想写一本中国的书,说一

10、说我对国内的实感。当得知林语堂的某些想法与自己相近,赛珍珠更是喜出望外,非常热心而激动地说:那么你为什么不写呢?你是可以写的。赛氏还禁不住说出自己藏在心里的这个想法:我盼望已久,但愿有个中国人写一本有关中国的书。通过一番交往,赛珍珠决定让林语堂来写这本书。林语堂接下这个写作任务后,埋头写了十个月的时间,最后在避暑胜地庐山脱稿,书名吾国吾民。吾国吾民是一部有关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著作,作者但愿超越国家、民族与语言的隔阂,让更多的西方人对中国人及其文化有比较客观、全面的结识。赛珍珠在序中说此书是有关中国最完美、最重要的一本书、是有关中国的杰作,全书渗入着中国人的基本精神。而林语堂在自序中声称:本

11、书不是为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西方的爱国者而作,只是为那些没有失去自己最高人类价值的人而写。吾国与吾民是林语堂第一部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的英文著作。林氏在该书中用坦率风趣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在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在本书中她发挥自己两脚踏东西文化的优势,常用中西比较的眼光看问题。这本书问世了,正如所有伟大的书籍终会问世同样,它满足了以上所有这些规定。它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它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予以对的的理解和评价。我觉得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有关中国的著作。更值得称道的是,它是由一位中国人写的,一位现

12、代的中国人。她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过去她丰硕的果实却结在今天。不管是出于艺术方面的考虑还是出于商业方面的考虑,赛珍珠对林语堂这本书作了淋漓尽致的赞扬与推介。而面对这部深刻剖析古老中国的专著,历来持重的美国星期六文学评论周刊也请出名评论家伯民撰写书评。她觉得:林具有在欧洲、美国等地生活的丰富经历、这使她可以以慧眼全方位评论西方的文化习俗。她对西方文化有着丰富的结识和理解。她的笔锋温和风趣。该书是以英文写作、以中国为题材的最佳力作。扑面而来的盛誉,使吾国吾民在欧美作家占据的世袭领地上,一举荣登畅销书排行榜,仅1935年发行后短短的4个月内就发明了印刷发行7版的奇迹。它在世界各地供不应求,伦敦的威廉海涅

13、曼(Wlm Hneman)公司在1939年又出版了该书修订本,增长了中日战争之我见一章。该书后来成为林语堂在西方文坛上的成名作与代表作。吾国与吾民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中国人民、中国人之德性、中国人的心灵、人生之抱负、妇女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文学生活、艺术家生活、生活的艺术、中日战争之我见。作者以一种整体式的笔触向人们展示了一位文化学者眼中的中国,其方方面面的精细描写让人重新结识一种伟大的国家。从书中的内容来看,其颇费苦心的描述与小心翼翼的评价,无不让人感到美国人明恩溥所著中国人的素质一书的影响。事实上,中国人的素质一书已成为一种照临或逼视中国民族话语的目光,所有有关论述,都无法回避。林语

14、堂的吾国与吾民同样不能避免。但是这并不能说吾国与吾民缺少独特的结识价值。尽管作者是从整体来观照中国,但其中仍然涉及了作者极具个人性的结识,譬如生活的艺术一章。在这一章中作者将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予以充足的传达,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种可供仿效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故深受西方人的欢迎。在读到第十章中日战争之我见时,我有一种难言的忧伤。中国作家的确离不开中国现实的观照角度。这也阐明谈中国问题必须正视中国之现状,那种忽视中国现实的浪漫书写仅仅只能成为文字的炼金术,与真实的中国无关。吾国与吾民虽以中国文化之光明面为描写之主体,但有了第十章,那种感时忧世的心怀泊泊而出

15、。但是吾国与吾民一书在中国的影响似乎甚微,这与林语堂那种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而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的立场有关。西方人对吾国与吾民大加赞赏,是由于她们对中国过于陌生,一切都觉得有趣。但我们中国人也许觉得林语堂所写的内容平平无奇,一切都是老生常谈。林语堂的女儿林太乙在林语堂传中提到这个问题时说:此书的中文版译文甚差,许多精彩的文字译者都没有看懂。也许有翻译上的因素,但真正的因素并不是翻译上的因素。就我个人重读吾国与吾民来说,的确感到书中所写的东西似曾相识,很像是有关中国生活、文化等诸多方面之大杂烩;最致命的是缺少对中国人的深刻的结识,而仅仅流于表面上的书写,大多数的篇章中基本上是简介性的文字,没有发

16、现与惊喜。吾国与吾民让我们懂得结识中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事实上,厚厚一本的吾国与吾民并不比鲁迅先生的杂文更有助于我们对吾国与吾民的结识。但是问题有时并不是这样简朴的。吾国与吾民从我们的角度来看,的确没有太大的意思。然而对于西方人来说,这却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吾国与吾民让西方人懂得何谓中国文明。事实上,西方始终流行着一种来自想象与真实掺杂的中国观。这种中国观觉得中国是完全堕落的另类,是文明畸形,中国人把一切典礼都搞得精细繁复,但又都愚蠢透顶。连她们的绘画都显得荒诞不经,物象都变了形,那些奇形怪状的东西,在现实中主线找不到。更有甚者,她们比世界上任何其她民族都更加冥顽不化,千百年来死守着某些先代流传下来的陋俗恶习。而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为西方人提供了一种健康、真实的中国形象,从这一角度来说,吾国与吾民是一本极其重要的书,再高的评价也但是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