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上传人:ra****d 文档编号:20792223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编(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代文化常识汇编一、人的称谓【称字】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称号】如: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程颢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陆游号放翁,朱熹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称谥号】如:称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林那么徐为林文忠公。【称斋名】如:称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称籍贯】如: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程颐是洛阳伊川人,人称伊川先生;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

2、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龢。【称郡望】如: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称官名】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

3、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称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皇帝的号】中国古代的皇帝有庙号、谥号、尊

4、号、年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如唐高祖、唐太宗等。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如汉武帝、隋炀帝等。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年号是封建皇帝在位时纪年用的名号,西汉时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 “丁是名,

5、“庖是厨师,说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说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之交、金兰之交、刎颈之交、患难之交、莫逆之交、竹马之交、布衣之交、忘年交、忘形交、车笠交、君子交、神交。年龄的称谓。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避

6、讳】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对皇帝或尊长不能直呼、直书其名,否那么就有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在说话或者写文章时,人们遇到应该忌讳的人的名字时,必须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或者缺笔表示,这就是避讳。二、古代职官【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如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

7、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那么三、四人,多那么六

8、、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

9、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的副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知府】即“太守,又称“知

10、州。【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

11、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三、天文历法【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方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农历的六月、七月相当于公历的七月、八月。【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局部。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

12、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

13、组成六十个根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干支纪年法】对于我们备考而言,主要是由公元纪年到干支纪年的推算问题。通用的计算方法是:先用年代数字除以60,然后把余数减3,再除以10,余数就是天干位次;把差除以12,余数就是地支位次。下面以1894年为例说明:准备好下面的表格: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位次123456789101112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计算:1894/60商31余数34,34-3=31求天干:31/10商3余数为1,上表中1对应的天干为“甲求地支:31/12商2余数为7,上表中7对应的地支为“午得出结果:把干支合并,就是甲午年。特殊方

14、法参照物法:这只适用于有相近的干支纪年供参考的情况。如推算1895年的干支纪年,可以1894年甲午战争作为参照物,“甲的后面是“乙,“午的后面是“未,就可得出1895年是乙未年。课本中可当参照物的还有:1898年戊戌年,1900年庚子年,1911年辛亥年等。另外,再介绍一下民国纪年:把中华民国成立的1912年作为民国元年,依次往下推。就应考而言,主要是与公元纪年的换算问题。其运算公式为:公元纪年=1912+民国n年-1,也可简化为:公元纪年=1911+民国n年。如由?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民国三十年的八路军臂章图片,我们可以知道其公元年代为:1911+30=1941,即臂章是1941年配发的,反之

15、,亦然。【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是由11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组成,每年一肖,十二种动物便与干支中的十二个地支一一对应起来,顺序排列依次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用于记人的出生之年。四、古代地理【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局部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

16、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表】长江以南地区。【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

17、中之固。【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五、科举制度【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千三百多年。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根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

18、、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武那么天首创,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假设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假设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

19、下第。【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聚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国

20、子监】参见“太学条。【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六、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

21、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汉代开始,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那么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文选】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编选,世称?昭明文选?。选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共一百二十九家,七百余篇,分三十八类。选者注意到文学与其他类型著作的区分,故不选经子,史书也仅取论赞,入选作品大多为骈文。该书是研究梁以前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二十四史】从?史

22、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全书总计三千二百二十九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常以之代称中国历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全书一百三十篇,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约三千年的历史。该书取材颇富,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史事。文笔优美生动,结构严谨,被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作者所创的纪传体例为历代著正史者所遵循取法。【资治通鉴

23、】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剪裁精审,严谨清晰,功力极深,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史书编写方式】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这种体裁在南宋时才出现,如?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七、目录辞书【经史子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始于晋荀勗。经,

24、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类书】辑录聚集资料,以利寻检、引用的一种古典文献工具书。其体例有集录各科资料于一书的综合类和专收一门资料的专科类两种。编辑方式,一般分类编排,也有按韵、按字分次编排的。现存著名的类书有:唐代的?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其价值:一为保存我国古代大量的接近原作的珍贵资料,以供校勘典籍、检索诗词文句、查检典故成语出处之用;二为研究者直接提供了专题研究的资料。【太平御览】类书名。宋初李防等人奉宋太宗之命辑录。全书一千

25、卷,分五十五部、四千五百五十八子目。引书浩博,达一千六百九十余种。引书较完整,多整篇整段抄录,并注明出处。【永乐大典】类书名。明代解缙等二千余人奉明成祖之命辑录。该书广泛搜集当时能见到的图书七八千种,辑成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另凡例、目录六十卷,共装订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约三亿七千万字,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古今图书集成】类书名。清代康熙年间陈梦雷等原辑,初名?古今图书汇编?,康熙改为今名。雍正初年蒋廷锡等人奉命再编,四年完成,共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六千一百零九部,一亿六千万字。每部先列汇考,次列总论,有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取材繁富,脉络清晰,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

26、的类书。【丛书】按一定的目的,在一个总名之下,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的一种集群式图书,叫丛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形式有综合型、专门型两类。世界著名的古代大型综合性丛书,是清代乾隆年简编的?四库全书?。丛书的作用:一是集中大量稀见难得的重要图书文献,对保存、流传、校勘古籍具有巨大意义;二是给人们治学以很大方便。【四库全书】我国古代最大的部丛书。纪昀、陆锡熊等四千余人编,清代乾隆三十七年开馆纂修,经十年始成。共收图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约九亿九千七百万字。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每部再分类、细目。 八、古代钱币文物的真伪问题: 作为文科学生,应该初步把握一些文物的鉴别

27、知识。常见于中学课本的是钱币。涉及钱币的根底知识有:商代以贝作为货币,秦朝“秦半两钱,西汉五铢钱,至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此后历代以它作为范式。至于鉴别我们只能把握一些根本常识:看样式形状,是否为圆形方孔,即外圆内方;看币面文字:初为纪值纪重,如半两,五铢等,从北朝的北魏开始,钱文逐渐摆脱纪值纪重局面,到唐高祖“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纪值纪重币退出历史舞台,代之以宝文币制,主要为“通宝,“元宝,“重宝,但需要特别注意,明代因避讳朱元璋,所有钱币统称“通宝而不用“元宝。 看书法:秦统一六国,规定全国以小篆为标准书体。当时所铸的“半两钱即为标准的小篆,自秦至南北朝长达800年时间内

28、,钱文根本上都是小篆。隶书作品的代表为唐代所铸的“开元通宝,从唐至五代末,大多数钱文都为隶书,这一段称为隶书时代。宋以后,由于活字印刷的兴起,钱文书体根本上被宋体所代替。看繁简体。古币应该是繁体字,而绝对不是我们现在的简化字。九、姓氏来源氏族的名称演化为姓。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因而这些姓大都和生物或自然现象有关。如熊、牛、云等。以国名为姓。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以居住地为姓。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东郭、西门、池、柳等,是以住地的方位、景物为姓。以次第为姓。一家

29、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长女。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以官职为姓。如司徒、司马、司空等,有些姓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公孙、王孙最早是指其先人是公或王;以职业为姓。如巫、卜、陶、匠、屠等。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呼延、慕容、尉迟等。以谥号为姓。穆、庄等姓是用其先人的谥号。因避讳而改姓。 如邱是讳孔丘之丘等。十、阴阳五行中国古代哲学,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开展的根源。但凡旺盛、萌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但凡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根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根本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