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泉州民居的建筑艺术

上传人:feng****ing 文档编号:20789613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谈泉州民居的建筑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泉州民居的建筑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泉州民居的建筑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谈泉州民居的建筑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泉州民居的建筑艺术(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筑设计与规划福建建设科技 20111No1431谈泉州民居的建筑艺术龙自立(卲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湖南张家界 427000)摘要 以红墙碧瓦、屋脊高耸、雕梁画栋、出砖入石为特征的泉州古民居极具宮殿建筑特征。 这些古民居多由功能不同、错落有致的数个院落构成,具有强烈的纵深感和透视效果。它们占地 少则数亩,多则超过百亩,从而组成了具有很强震憾力的古建筑群。以泉州古民居为代表的闽南古 建筑在福建占有重要的地位。关键词 泉州民居建筑群闽南建筑ArchitectureofQuanzhouResidentialAbstract:ThefeaturesofQuanzhouresidentialareR

2、edwalls andgreenglazedtile,Ridgetowering,richlyornamentedandformingwithbricksandstoneswhichlikespalac es. Theseancientdwellingusuallycomposedof severalcourtyardwithdifferentfunction andrandomlocation,whichhasastrongsenseofdepthandperspective.Theycoversanareaofaslittleasafewacres,ormore thanhundredac

3、res,whichformedahighlyshockingancientbuildings. South FujianancienthousesrepresentedbyinQuanzhou ancientbuildingsoccupyanimportantplaceinFujian. Keywords:Quanzhouancientdwelling;buildings;SouthFujianbuilding泉州是我国著名侨乡,近代以来受到“欧风美雨”的影响, 尤其是泉籍华侨纷纷从海外归来,在家乡营建大批近代风格的住宅楼房、街道、学校等建筑,既有 近代西方建筑的显著特征,又糅合进浓厚的闽南侨

4、乡特色,是一种中西合璧的新型建筑。泉州地区 保存着许多 1949年以前的近代建筑,它们和古建筑一样是值得珍视的瑰宝1。1泉州民居类型丰富 泉州传统民居有宫殿式大厝、手巾寮式民居、洋楼民居、石筑民居、木楼民居、土楼民居。其中, 主要的民居形式有三种 :宫殿式大厝、手巾寮式民居和洋楼民居。(1)宫殿式大厝宫殿式大厝,也称“官式大厝”、“皇宫起”,是泉州民居最为典型的民居住宅类型。它有三开间、 五开间、带护厝、突山庭堂,两边对称,横向扩展布局。纵深有二落、三落、五落不等,以庭为组织院 落单元,庭、廊、过水贯穿全宅。较多运用砖、瓦,多用石砌基础和红砖砌筑外围墙。穿斗木构架作 承重结构,多采用硬山屋顶,

5、弯曲起翘屋脊,脊角“燕尾式”华丽动人。泉州现存明清时期宫殿式大 厝的典型代表,有南安官桥的蔡资深古民居建筑群和石井的中宪第 ,晋江江南的杨阿苗故宅和青 阳的庄用宾故居等。(2) 手巾寮式民居手巾寮厝是泉州古民居较为普遍的沿街巷建造类型。它 巧妙利用地势特点,是一种纵向延伸呈带状形式。面宽 3 至4 米, 单间木构。具有层层引深的气氛。她由门口厅、天井、正厅、厅后房、小天井、大房、后房、窥 脚、后尾或后落组成。有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作者简介:龙自立(1

6、978-),女,湖南人,硕士,讲师,湖南省卲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研究方向乡土 建筑。二落、三落进深,宅内留有一条前后连环的巷路 ,这种小型的 民居住舍小巧亲切,装修也很简洁。另有一种手巾寮前面沿街市、后面沿溪岸。如鲤城五堡街,利用 临街设店、作坊,后面水上货物运输,有“前通街、后到溪”的美称。(3)洋楼民居洋楼民居主要由归国华侨受侨居国建筑形式影响而建筑 的,但也保存了闽南典型民宅中的一部分,可谓中外结合。它抛弃了以天井、敞厅为中心的合院形式, 以前后厅为中心,四周围似 4个房间,均向正厅开门,一般为两层建筑。其最大特点是由传统的建筑围 合空间,变为空间围合建筑。虽说出现了科林多式圆形廊

7、柱、叶窗等西式屋饰,但门庭垣墙却仍然是砖 石结构,仍然有石刻的题匾、门联,以及彩瓷门饰。顶屋开始出现帄顶 ,而围以釉彩陶瓷栏杆,但也有不 少依旧有龙脊凤檐。楼前屋后,多有花圃,屋顶墙壁还爬着青藤和紫萝兰 ,充满侨乡情调。这类建筑泉 州大都称为“洋楼”、“番仔楼”。如石狮市郊的拱星别墅,南安林路厝,鲤城青龙巷李宅,它们在中国 近代建筑史上,代表着中西文化初期接触的杰出成就2。2泉州民居艺术水平高( 1 )色彩鲜艳 泉州传统民居造型朴素,色彩和谐明亮,空间层次明确,石材与片砖插花砌筑的墙体,山花与入口 的红砖贴面,形成自己强烈的个性。特别是本地所特有的橘红色贴面砖和层面瓦 ,使建筑呈现了统 一的暖

8、色调。“色感异常强烈,形成最具特色的红砖文化区”3。(2)尺度宜人 泉州传统民居以群体形式出现,看似规模巨大,但就其中的单体建筑而言,尺度宜人,亲切得体。色 彩丰富而含蓄,情调动人而雅致。32福建建设科技20111NO14建筑设计与规划如,蔡浅古大厝群。该古厝群现存建筑有13座汉式古大 厝,占地面积约100多亩,大小房间 400间,坐北朝南。这些大厝排列五行,每行有4座,也有2座,每 座大多为二进及三进五开间,各有护厝,或东西两边双护,或单侧一护。座座既有独立门户,又有花 岗岩石条铺筑成石路石埕相连着成群建筑 ,既作行路,又作晒谷场,以及休息时闲坐、纳凉等活动 之地。相邻两座院落均由一条小巷隔

9、开,以作为消防通道,当地叫“火巷”,宽度约 2米,小路两边都 有明沟作排雨水用。(3)布局对称闽南民居都城有明确的中轴线,以厅堂为中心组织空间,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规模大时则纵向 延伸或横向发展;规模更大时,则多厅堂组合,或并列数条轴线,形成多院落组成的大型宅第。因为 带有祭祖、敬神的功能,因而厅堂的中心地位是很重要的。譬如,杨阿苗民居。该民居总面积 1349帄方米,主体建筑为五开间,东西两侧前为三开间,后为 对称护厝单列,进深三落。整座民居前铺大石埕,石埕外围为砖砌围墙,东西两侧各有大门直通内外。 这座民居的独特之处,就是主体建筑中, 东西两侧梢间与厢房之间,又各自形成两个小巧直向的内 庭院

10、,共五个庭院,俗称“五梅开天井”。整座建筑物布局显得舒展宽宏、富丽堂皇、宽敞明亮、美观 大方。其规模庞大,布局严谨,工艺精巧,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在闽南的民居中,也是很少见的,是闽南 传统民居的代表作。(4)雕饰精巧闽南是雕刻之乡,尤以惠安石雕为全国首屈一指 ,木雕、砖雕也颇有名气。因此,常在屋中饰以 雕梁画栋,特别在屋中重点处,如厅堂的梁枋、托架、门窗格扇、椽头柱础等,都雕满了花饰,精巧细腻 其余地方,如白石门廊镶满飞禽走兽的青石浮雕,两旁屋面嵌着衬有青石透雕窗棂的方形图案砖雕, 甚至连屋脊、山墙顶部、门窗上头也布满了各类雕饰。譬如,杨阿苗民居房屋内外的墙上、檐下、壁间、柱头和门窗装饰着十分精

11、美的木雕、砖雕、漆雕、 灰雕和辉绿岩、花岗岩石雕。雕饰采用透雕、浮雕和帄雕手法,精雕细琢大量的珍禽异兽、花鸟鱼虫、 山水人物、三国故事、博古图案,特别是圆形青石窗棋和壁垛屋檐下的“水车垛”,雕琢双层车马人 物,持刀操枪,神采奕奕,匠心独运。外墙及地面有瓷片剪贴艺术,由砖条拼贴成各种花鸟,图案,篆字,灰彩花砖(舶来物),鱼尾狮等。 这是泉州古民居特有风格。不仅说明晚清时期闽南地区有成熟的雕刻艺术 ,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 教、伊斯兰教、南洋文化及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5)屋顶生动由于建筑内部空间起伏较大,单坡或双坡屋面上覆以青瓦 (筒瓦)屋面,形成层层叠叠,高低错落 的屋顶轮廓;或屋脊由抒展、帄缓的

12、曲线向燕尾自然过渡。屋孙一般有高啄的檐身 ,长龙似的凌空 欲飞的雕甍;弯曲的屋脊与飞翘的屋角组织优美的曲线。一些建筑在海滨的燕尾型房宅,屋脊飞翘, 首尾相接,衣错叠映。(6)用材便捷 外部材料运用以红砖、白石为多,内部材料以木构架为主。闽南有悠久的制砖历史,特别红砖烧制 有很高水帄,其质地缜密光洁,色彩红润鲜亮,厚薄、大小尺寸繁多。闽南有丰富的质地极好的石头资 源,可以制成各种上乘的建房材料。福建盛产木材 ,民居内部多采用穿斗式木构架,斗拱与梁架接榫无 缝,梁头用藤条加固,重叠有致。3泉州民居承载着深厚的人文情怀 “宫殿式大厝”据传是明太祖朱元璋所恩赐的。又传早于五代十国时,闽王王审知因皇后黄

13、氏家住 惠安后边村,时有台风暴雨,黄担心其母住危房,闽王特意恩赐黄“汝母皇宫起”。然而,诏书竟错传为 “汝府皇宫起”(闽南话“母”与“府”谐音), 就使恩赐的范围由黄娘家扩大为泉州府。泉州府各县闻 风而动,纷纷仿皇宫式样建大厝。唯仿建较晚的同安县“皇宫起”, 屋顶仅砌三槽瓦筒,闽王发觉后即 令停止。至今同安还保留大厝屋顶只砌三槽瓦筒的习俗。泉州民居由于承继了由晋朝士族衣冠南渡所带来的皇室威仪和贵族气派,在建筑造型上既堂皇 古雅,又肃穆大方;在文化内涵上,既体现了与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相适应的封闭式主次尊卑尚礼 气氛。同时,作为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古建筑又糅合有海派的动感变化和洋风的

14、繁饰 点染。宫殿式大厝的红砖建筑、墙面的红砖拼贴和镶嵌等建筑风格 ,与欧洲起源于古罗马的红砖建筑和西亚阿拉伯建筑装饰处理十分类似 ,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此外,泉州人历来把建造住宅看成是人生大事之一,尤其是华侨,他们早年出洋多因生活所迫,在人 地生疏的异国含辛茹苦地打拼,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 ,兴业旺家,所以一旦事业有成,他们就 迫不及待地衣锦还乡,不惜巨资修建豪宅。这些豪宅包括具有泉州传统民居特色的“宫殿式大厝”, 和汇合中外建筑风格的洋楼。洋楼大多由在海外长期生活过的华侨构思设计,既表现出西洋的建筑 风格,如科林多式的圆形廊柱、绿釉面的瓶式栏杆以及百叶窗等,又保留有泉州传统民居官式大厝

15、的 特色,如龙脊凤檐、华丽外饰,砖石结构的门庭垣墙、楼房前后的花圃林木等。也许是与主人衣锦还乡 荣宗耀祖的心理有关,洋楼在设计建筑时,并不注重内部使用功能的改善,而是力求其外观的豪华气 派。并在住宅正门的石匾上 ,极其醒目地镌刻上本屋主人的姓氏郡望 ,以示不忘祖源 ,如李氏“陇西 衍派”、陈氏“颖川衍派”、林氏“九牧传芳”等等,大门的两边以及石柱上,大多刻有隐含主人名字的 冠头对联。这种中西合壁的洋楼,从帄面布局到外观装璜都已经突破泉州人传统居住习俗 ,从而往 往成为外地人对泉州侨乡民俗的第一个印象。参考文献佚名1N1泉州晚报,1994-10-30.2佚名1 Nl泉州晚报,1993-1-7.3佚名 1 N1 泉州晚报,1993-1-1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