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怨曲还是欢乐颂——《短歌行》教学的四种角度(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上传人:知**** 文档编号:20787129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哀怨曲还是欢乐颂——《短歌行》教学的四种角度(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一必修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哀怨曲还是欢乐颂——《短歌行》教学的四种角度(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一必修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哀怨曲还是欢乐颂——《短歌行》教学的四种角度(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一必修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哀怨曲还是欢乐颂——《短歌行》教学的四种角度(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哀怨曲还是欢乐颂——《短歌行》教学的四种角度(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哀怨曲还是欢乐颂短歌行教学的四种角度(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上海市第八中学丁春花 师:这首诗是曹操拟乐府的诗,可以配乐歌唱。每四句换一次韵,形成一个音乐的段落,所以每四句叫作“一解”,全诗共八解。大家读完这首诗有什么疑惑吗? 生:第二解“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写的是一种“忧思”,表达的是苦闷忧愁之情,第四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写的是宴客之时弹琴奏乐的场景,表达的是一种欢乐之情。诗人要表达的到底是哀怨还是欢乐? 生:这首诗的情感一会儿忧一会儿喜,读起来有阻隔、不顺之感。比如第五解刚写“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到第六解又转写“契阔谈讌”,久别重逢,欢

2、饮畅谈。 师:同学们文本读得很细。唐代欧阳询也觉得这首诗读起来别扭,于是在编纂艺文类聚时将这首诗的八解删削一半。明代有个学者叫谢榛的很认同他的做法。我们来看看删掉哪些内容,读起来如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欧阳询去其半,尤为简当,意贯而语足也。谢榛四溟诗话 生:删掉了诗歌中情绪高涨、情感欢乐的宴客和畅谈的部分。 生:删掉了情感矛盾的部分,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慷慨”一词,在这里应是情绪激昂的意思,书下注释: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但“忧思”很明显是

3、指情绪低落,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生:删掉之后,整首诗读起来更顺了。 生:但是删掉了之后,似乎不符合曹操的身份。曹操是一代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家,不应该这么哀怨吧? 师:删掉后,意思的确更加贯通。但诗味似乎也淡了很多,的确不像是文学家兼政治家的曹公的诗作。这首诗一般被认为作于赤壁之战前夕,此时曹操50多岁,初步统一北方,没有道理这么忧伤哀怨。曹操诗风也不是哀怨类的,而是“志深笔长”“梗概多气”。 文心雕龙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师:“梗概”就是骨力强,风骨峻峭瘦硬。曹操的诗不是顺畅的,大家一开始读了别扭、不顺,这正是

4、曹操诗歌的特色。“多气”就是多慷慨之气,曹操的诗虽然有诗人的才情和忧愁,但整体上是积极进取的向上风格。这首短歌行用了很多典故,只有了解了这些典故,才能读懂曹操这种积极的感情基调。我们一起交流。 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源自诗经,“青衿”指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应该指的是贤能的人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不仅指时光荏苒,美好的事物难以挽留,而且指曹操一直渴求天下的人才而不得,“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中的“君”也是指人才。曹操一直忧心的不是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是人才的流失。 生:“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语出诗经小雅鹿鸣。小雅鹿鸣以鹿鸣起兴,写的是古代君臣宴会的场面。这四句是

5、说,我多么希望你们优秀的人才到我这里来做客,你们来了,我一定会用隆重的宴会招待你们的,表现了曹操招纳贤才的热情。 师:毛诗序云:“鹿鸣,燕群臣嘉宾也。”请大家注意,这不是一般的宴会场面,鹿鸣宴客的主人是君王。再来体会一下“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里不仅要读出曹操招纳人才的渴望和热情,而且要读出曹公的一种霸气:再优秀的人才,不管是“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还是雄霸一方的刘备,都应为“我”这个时代实际上的帝王所用,成为我的座上宾。曹操是有这种霸气和自信的。他曾言:“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他的忧思不是伤春悲秋式的哀怨,而是想要在这个乱世建功立业、平定天下的思考,是积极入世的。

6、生:老师,“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句再读一下,也有一股霸气。用的是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这两句的后面是“明主不厌人”,曹操的意思应该是自认为“明主”,有一种实现霸业的雄才大志。 生:“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也很霸气。书下注解认为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但是,周公除了礼贤下士之外,还有一个身份:圣贤典范。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认为自己像周公一样贤明,因此所有的人都应该归心于他,自己正是这个时代的周公,当仁不让。 师:学者叶嘉莹认为,一般有诗人才情的人不一定有曹操这种雄图霸业的抱负;而有雄图霸业之抱负的人又不一定有诗人的才情。只有曹操具备了这双重的感情,所以他才能够写出这么好

7、的一首诗来。所以在这首短歌行里,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一方面有着诗人的忧思,但又杂以昂扬、慷慨之调。这种刚健有力的表达,正是基于曹操有渴望安定天下的真情和悯时悼乱的热肠,也是基于对自己的自信和霸气。后三解的慷慨、激越之调与前三解的绵长、低回之情相间,使整首诗哀而不伤,这正是前人形容的“梗概多气”“志深笔长”吧。 “另一个”形象 天津市天津中学吴奇 解读诗歌时,我们不妨来个“诗文对读”,通过联系思维,找到解读诗歌的另一条路径。 师:通过学习,我们来总结一下诗中曹操的形象。 生:忧人生苦短。 生:忧贤才难得。 生:忧功业未成。 生:一个伟大的忧者形象。 师:对曹操评价,历来毁誉参半。东汉名士许劭评价

8、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中用大白脸直接宣判曹操为“大奸贼”。今天,我们通过拓展阅读,再来丰富一下曹操的形象。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师:从这首诗中能看出曹操是什么样的人吗? 生:是个胸怀博大、胸襟开阔、抱负宏大的人。 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形象。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

9、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师:从中能看出什么样的曹操? 生: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气势如虹。 生:文中“困”字写出曹操之窘态。曹操大败,狼狈不堪,若不是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早就灰飞烟灭了。 生:这是一个骄而失败的曹操。 天色向晚,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长江一带,如横素练。操见南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四顾空阔。心中欢喜,谓众官曰:“吾自起义兵以来,与国家除凶去害,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也。今吾有百万雄师,更赖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饮至半夜,操酒酣,遥指南岸曰又指夏口曰:“刘备、诸葛亮,汝不料蝼蚁之力,欲撼泰山,何其愚耶!” 三国演义

10、第四十八回 生:部分文字和赤壁赋里的内容相似,好像在读赤壁赋。 生:从曹操大战之前所说的两个“耶”来看,其志满意得,好不骄傲! 生:与其说刘备、诸葛亮何其“愚”,不如说曹操何其狂,大战结局便是证明。 生:这是一个骄狂的曹操啊! 曹操正笑谈间,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时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歌曰: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 生:破黄巾深入塞北,句式整齐,读来很有力量,曹操真乃大丈夫也。 生:这是曹操的“醉语”,看似慷慨激昂,实则趾

11、高气扬。 师:对此,毛批:历数往事,略述生平,趾高气扬,志得意满,写曹操骄盈之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句,你们知道毛宗岗怎么批注的吗? 生:看样子是批判的,不会赞美曹操。 师:的确,毛夹批:自比周公,骄盈极矣。 生:好一个骄盈的曹操! 歌罢,众和之,共皆欢笑。忽座间一人进曰当下操横槊问曰:“吾言有何不吉?”馥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操大怒曰:“汝安敢败吾兴!”手起一槊,刺死刘馥。众皆惊骇。遂罢宴。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 生:对“月明星稀”句,刘馥认为是“不吉之言”,大败曹操之兴,也许真是刺破曹操内心的担忧南征失利。 生:苏轼赤壁赋引用的就是这句,结合“此非

12、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句,显然苏轼从“月明星稀”中也看到了这点,只是不明说。刘馥直接说了,结果被醉酒、横槊的曹操刺死。从众人惊骇中可以看出曹操太骄横了。 生:这是一个“何其骄盈”的曹操啊! 师:我们再看毛批:曹操当舞槊作歌之时,正志得意满之时也。而歌乃曰“忧思难忘”,又曰“何以解忧”,又曰“忧从中来”,何其宜乐而忧耶?盖乐者忧之所伏。淳于之讽齐王,亦曰:“乐不可极,乐极生悲。” 通过诗文对读,从多角度我们获得了曹操的“另一个”形象。这种阅读方法希望同学们能使用。其实,明人吕坤在呻吟语中就说过:“诵诗读书时便想曰:此可以谓某事之法,可以药某事之病。如此则临事触之即应,不待思索矣。”显然,吕坤告诉

13、人们,在平时阅读的时候就要有联系的意识,要有为现实问题服务的意识,如此方能“临事触之即应,不待思索”。 小标点,大诗心 浙江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叶方碧 师:之前给大家布置的预习作业:假如你要参加朗读者节目,朗读的篇目是短歌行,现在节目的编导要给你配背景音乐,希望你呈现这首诗歌的节奏曲线图。同学们都已经做了,我们来看看大家的作业。 同学们画的诗歌情感脉络曲线图各有不同,尤其是对开头情感起伏的节奏,差别很大,有的同学画得很高,有的同学画得很低。诗歌起调的情感究竟如何呢? 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我觉得要低一点,这首诗整体情感是“忧”,起调还是低一点好。 生:不,应该要起高一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14、”后面是个感叹号,感叹号情感强烈。 师:同学们很细心,发现了这里有个感叹号。中国古典诗词本来是没有标点的,标点是后人加上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教材编者加上了感叹号,看来我们先要探究清楚此处感叹号的使用是否正确,才能确定起调。大家对这个感叹号有什么看法? 生:我觉得不太对,应该把“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后的标点改为问号,这本身就是一个问句,是曹操喝了酒后的自然发问。第二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中的句号改为叹号,这样更加能表达浓重的忧伤之情。 师:你觉得刚开头起调要平缓一些,要读出问句的味道,读出酒醉后的迷惘。 生:我觉得还是课文中的叹号好,这样更能显示曹操的霸气。加上叹号,能从“人生几何”

15、里读出曹操的自信,骨子里爆发出的王者之气,有“向天再借五百年”的气势。感觉自己时间都不够用,如果上苍能再给自己更多时间,自己定能建立更大的功业。 师:你读出来的点很特别,王者之气的豪情在首句诗句里飞扬。 生:我也感觉第一句表面是忧,实则豪壮洒脱。曹操对自己所建立的硕大功业心满意足,但苦于自己年岁增长,岁月无多,未能统一国家,又产生失落之感。 师:大家读出了豪情万丈、志得意满,又夹杂着些许遗憾。既然曹操在发问“人生几何”,他问的对象又是谁呢? 生:问身边的人,希望能够给自己解答。 生:问上苍,祈求上苍再多给自己一点时间,让自己能继续将自己的功业行进下去。 生:问自己,自己如今已有所成就,但还有缺

16、憾之处,渴求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师:总结一下同学们说的,既有为自己当下已经建立功业的志得意满,又有自己因为时光有限不能继续功业的感伤。我们知道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人在抒发情感的时候,不可能将情感条分缕析然后一一用诗句对应,可见这句诗背后的情感还不只这些。从这个叹号中大家读出了“乐”之外的悲。除了为光阴易逝、功业未能尽成而悲之外,还为何而悲? 生:课下注解“对酒当歌”是“面对着酒与歌,即饮酒听歌”的意思,如此盛大的场景,触动了曹孟德,我们常常说乐极生悲,歌舞升平的欢乐宴会场景先是快乐至极,让曹操尽享人间欢愉,但转念又想到自己寿命终有尽头,不免悲伤涌起,这里用的手法和岳阳楼记里的很相像。 师:这种

17、手法叫以乐写悲。王夫之云:“以乐景写哀情,则备增其哀乐。”此亦同理。还有为什么而悲伤? 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是为不能得到贤能的人才而悲伤。 生:“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招纳贤才的热情,同时也可以反衬出自己因为寿命有限,不能让天下人才尽为我所用的遗憾。 师:同学们,现在大家觉得教材编者使用这个叹号合理吗? 生:这里使用叹号应该没有错,“人生几何”语气越强烈越好,这爆发出来的王者豪情越强烈,希望天下人能尽为自己所用的情感便越突出;这种时光易逝的感慨越强烈,便越能显示出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 生:我觉得这个叹号大有深意,既蕴含曹操绝对的骄傲

18、,又暗指曹操相当程度上的悲伤。 师:看来教材编者点句读的时候,还是花了很大一番心血的。 生:我觉得叹号既能将曹操的帝王傲气表现出来,又能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一种强烈的对比色彩。正是因为这个感叹号,将未能建立功业的情感衬托得更加悲伤。编者真是用心良苦。 师: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刚才同学说的“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中的句号要改为叹号? 生:这里用句号,这种忧伤的感觉,恰恰如迢迢春水一般延绵不断,显得更加低沉,和前面的感叹号形成巨大反差,又有一种很强的张力。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诗歌! (全班齐声朗读) 师:如果朗读者栏目请同学们写一段解析这首诗歌的文字,大家

19、能写吗?继续完善诗歌情感脉络图,写一段解析诗歌的文字,这就是今天的作业。 短歌行用典的蕴藉与张力 浙江宁波市镇海中学龚瑞峰 师:根据课下注释判断,这首诗采用的最典型的手法是什么? 生:用典。 师:几处用典的意图高度一致,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是什么? 生:追求贤才。 师:填写以下表格。 师:“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典出自哪里? 生: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原典指女子思念情人,这里指曹操对贤才的向往。 师:请翻译。 生:穿着青色交领的衣服的人啊,我对你的思念连绵不断;即使我没有去找你,你难道就不能给我消息吗? 师:我不去找你,你也可以主动来找我。曹操用这一典故,为

20、什么不把这层意思表达出来呢?难道他没有希望贤才主动来投奔他的意思? 生:因为这有些责问、幽怨吧。 师:哦,嗔怪的味道。不太符合男性表达,对吗? 生:也不是,写出来就太直接了,会显得自己不谦逊。 师:实际上,虽然曹操内心很盼望,但没有很直白,恰恰也体现了豪杰之士的风度,不卑不亢。第二处呢?把原典翻译一遍。 生:鹿在悠闲地吃草,发出呦呦的鸣叫,彼此应和。我在宴请宾客,鼓瑟吹笙。 师:先写旷野上的呦呦鹿鸣,再过渡到宴会的热闹情景,运用了什么手法? 生:比兴。 师:此典用意是什么呢? 生:鹿鸣是宴客的诗,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师:说明他愿意善待贤才。他的这份心情,在下文哪一句中也得到验证? 生:“

2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师:先翻译。 生:贤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访。久别重逢,又谈起了旧日的恩情。 师:明明是曹操自己在招纳贤才,为什么写贤才从四面八方屈尊过来投靠他?怎么会呢? 生:心里希望吧。 师:怎么解释? 生:是虚写吧,是想象。 师:这样的写法,在其他诗歌中,有没有类似的示例? 生: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明明是杜甫自己思念妻子儿女,却写妻子此刻正思念自己。 师:是曲笔,是想象。那有没有可能是实写呢?曹操这番话说给谁听的? 生:在场的人。 师:在场的人已经投奔他,他极力渲染宴会上的宾客深受款待,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留住这些人才。 生:为了笼络

22、还未投奔自己的人才。 师:嗯。第三处呢? 生:“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取自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师:从“山”“海”再到“贤君”,同样作了类比。最后,“周公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中,周公曾自谓:“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短短四个字,却包孕了如此丰富的故事内涵。这就是用典的魅力。另一个人刘邦,曾写过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很直白,如果作为一个招贤令,还原到当时的情境,哪一个效果会更好? 生:各有各的好。刘邦直接,体现渴求贤才的迫切心情。曹

23、操委婉,有文采。 师:还有其他意见吗? 生:汉代盛行儒学,读书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相比刘邦,曹操的更符合有识之士的内心情感。 师:哦,都是读书人,不必那么草莽。 生:刘邦写大风歌时,项羽已经被打败,无论他怎么表达,贤才只有归顺于他;曹操当时与孙权、刘备三足鼎立,而且刘备爱才惜才,曹操是有竞争压力的。 生:对,曹操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被人认为是不忠的。他想用周公典故,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忠臣形象,和刘备抗衡。 师:时局所迫,刘邦是爱来不来,曹操要权衡人心。那么,四个典故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呢? 生:不能调换。从时间顺序看,第一个典故是思慕贤才,“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是在想,贤才还没来;第二个典

24、故是宾客来了;最后是礼遇贤才,天下归顺了。 师:有没有其他角度,比如从情感内容看? 生: 师:第一则用典是讲述恋人间的真挚感情;第二则是对朋友的敬重;第三则讲到君臣之义。三者有没有体现层次? 生:爱情,比较私密;友情,更宽阔;君臣、天下的爱,是一种博爱。情感范围上有差别。 师:情感上是逐渐扩大的。曹操抓住了广大士人普遍的心理共情,“己欲达则达人”,一点点渗透人心。诗歌一开始,曹操就表达要追求贤才吗? 生:没有。 师:开始几句表达了什么? 生:人生苦短。 师:他怎么来写日子过得太快的? 生:譬如朝露。 师:早上的露水,一下子就蒸发了。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就有“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生命短促易

25、逝,但功业未成,曹操心生忧愁。他想用什么来消解愁绪? 生: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生:不是的,是得到贤才。 师:没错,酒不能解愁,只有及时地对抗时间,追求贤才,建功立业,才是唯一的解药。曹操懂得以己度人,清楚士人和自己共通的心理欲求。 基于课标的教学内容选择 吴欣歆 短歌行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程的教学篇目,选择其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相关规定。梳理“文学阅读与写作”提出的学习内容与目标,可以形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参照思维导图列出的学习内容要点,阅读短歌行需要关注诗歌本身的结构特征、呈现的形象特点、诗歌的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 结构特征可以“

26、套用”拟乐府的体式特点,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口。丁春花老师执教的哀怨曲还是欢乐颂即由此开启学生的鉴赏评价,启发学生关注全诗“八解”形成的音乐节奏,重点讨论“后三解”与“前三解”节奏的变化,以及隐含其中的情感变化,落点是诗人的双重身份与复杂情感。 形象特点通常会结合表达方式一起讨论,诗歌引用的内容将作者的一番心事和盘托出:“青青”两句表达思慕贤才,“呦呦”两句表达爱才之心,“引子衿是说求之不得,因而沉吟,引鹿鸣是说求之既得,奏乐助兴”(金性尧三国谈心录),“月明”四句重在感慨贤才还在漂泊,最后四句期待他们归附自己,整首诗弥漫着“强烈的权力欲”(金性尧三国谈心录),霸主形象呼之欲出。吴奇老师执教的“

27、另一个”形象独辟蹊径,以诗文对读的方式,综合阅读赤壁赋三国演义(节选),引入毛宗岗的点评,启发学生多角度分析曹操的形象。 情感基调历来有争议,一说高昂一说低回一说先低回后高昂,恰好可以引发学生的辨析讨论。叶方碧老师执教的小标点,大诗心从标点的使用入手,引导学生关注诗歌“起调的情感”。标点符号是辅助的表情达意工具,古诗中的标点显现“点读”者对诗歌的理解,叶老师将其转化为激发学生讨论的抓手,组织学生与“点读”者对话,可谓匠心独运。 表达方式通常会谈到“用典”,龚瑞峰老师执教的短歌行用典的蕴藉与张力不仅组织学生讨论每个典故的内涵,还帮助学生建立了典故间的关联,分析三处用典的情感层次,统整全诗典故,阐

28、释其蕴藉与张力,表现出教师整体关照、解读文本的能力。 四个镜头的教学切入点,覆盖了“文学阅读与写作”规定的四方面学习目标与内容,每个“入口”都可以串联其他教学内容,共同指向教学目标。对照课标要求,教学还需要再走一步,讨论短歌行的审美特征与美学价值。 因此,在上述内容之外,我觉得还需要关注短歌行的两个特点:四言诗、汉魏诗。“四言诗的节奏是单纯的,没有变化的它读起来铿锵有力,绝无缠绵凄恻的情调,透露着诗人的坚定意志和内外如一的质直性质。它的前后语气是一贯的,表现着诗人那不受外在因素影响、不易变动的情感与情绪特征。它没有抒情诗常有的那种多愁善感的性质,没有叙事写景诗常有的敏感多情的感觉。”(王富仁四言诗与曹操短歌行其一)“汉魏古诗叙事言情往往借单个场景或事件的一个片段来表现,而场景片段的单一性和叙述的连贯性既形成了深婉浑沦的典型意象,又造成了汉魏诗自然流畅的意脉文气。这是汉魏诗歌气象浑成的深层原因”(葛晓音论汉魏五言的“古意”)。关于四言诗的论述还可以联系沁园春雪,探究两位诗人共同的气质与共同的句式选择;汉魏诗的特点启发我们关注曹操在短歌行中执着刻画的场景和精心编织的故事,这样的场景和故事,或许能够帮助他了一番心事吧。 课标是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也是检视教学内容合理性的重要标准,能够帮助我们客观理性地分析其中的优势与问题,明确教学改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