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20776773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年《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1年《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1年《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2021年《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欧阳光明*创编2021.03.0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 JGJ55-2011)欧阳光明(2021.03.07)总则1.0.1 为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并且达到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一些专业工程以及特殊构筑物的混凝土1.0.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术语、符号2.1 术语2.1.1普通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2000kg/m32800kg/m3的混凝土。(在建工行业,普通混凝土简称混凝土,是指水泥混凝土)2.1

2、.2 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小于 10mm 且须用维勃稠度(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维勃稠度可以合理表示坍落度很小甚至为零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维勃稠度等级划分为 5个。)2.1.3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2.1.4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2.1.5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160mm的混凝土。坍落度等级划分为 5 个等级。2.1.6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2.1.7抗冻混凝土: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均指设计提出要求的抗渗或抗冻混凝土)2.1.9 泵送混凝土: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

3、浇筑 的混凝土。(包括流动性混凝土和大流动性混凝土,泵送时坍落度不小于100mm。)2.1.10 大体积混凝土: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缝的结构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也可以定义为,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 不小于 1m 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 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2.1.11 胶凝材料: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2.1.12 胶凝材料用量: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胶凝材料和胶凝材料用量的术语和定义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领域已 被广泛接受)2.1.13 水胶比: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

4、量的质量比。(代替 水灰比)2.1.14 矿物掺合料掺量: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 分比。2.1.15 外加剂掺量: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 比。(11一15是新组建的术语和定义)fb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实测值(MPa)m0计算(基准)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量(kg);Yf粉煤灰影响系数;YS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Pt六个试件中不少于4个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值(MPa);P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值;Tt试配时要求的坍落度值(mm);Tp入泵时要求的坍落度值(mm)AT试验测得的预计出机到泵送时间段内的坍落度经时损失值( mm)。基本规定(新增加)3.0.1 混

5、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 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 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 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 GB/T50081 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 准 GB/T50082 的规定。 强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耐久性能 要求这是本次规程修订的重点之一。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 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 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 0.

6、2%。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在建设工程 中采用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具有可操作 性,应用情况良好。 3.0.3 (最大水胶比)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的规 定。 (控制水胶比是保证耐久性的重要手段,水胶比是配比设计的 首要参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不同环境条件的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作了 规定。3.0.4 (最小胶凝材料)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 3.0.4 的规定,配制 C15 及其 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 3.0.4的限制。(在满足最大水胶比条件下,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是满足混凝土施工 性能和掺加矿物掺和料后满足混凝土耐久性的胶凝材料

7、用量) (修 定前的规定):3.0.5 (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 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 3.0.5-1 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 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 3.0.5-2的规定。规定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耐久性能。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实际掺量是通过试验确定的,在本规程配合比调整和确定步骤中规定了耐久性试验验证,以确保满足工程 设计提出的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当采用超出表 3.0.5-1和表 3.0.5-2 给出的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时,全然否定不妥,通过对混凝土性能 进行全面试验论证,证明结构混凝土安全性和耐久性可以满

8、足设计*欧阳光明*创编要求后,还是能够采用的。注:1. 采用其他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 20%以上的混 合材料计入矿 物掺合料;2. 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量时的最大掺量;3. 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 应复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注:采用其他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 20%以上 的混合材料计入矿 物掺合料;2.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量时的最大掺量;3. 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 量应复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3.0.6 (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表

9、 3.0.6 的要求。混 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 凝土试验规程 JTJ 270 中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含量的快速测定 方法进行测定。按环境条件影响氯离子引起钢锈的程度简明地分为四类,并规定 了各类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中氯离子最大含量。采用测定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的方法,与测试硬化后混凝土中 氯离子的方法相比,时间大大缩短,有利于配合比设计和控制。 表 3.0.6 中的氯离子含量系相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的百分比,与 控制氯离子相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百分比相比,偏于安全。表 3.0.6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3.0.7 (最小含气量)长期处于潮湿或水位

10、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环境、以及盐冻环境的混 凝土应掺用引气 剂。引气剂掺量应根据混凝土含气量要求经试验 确定;掺用引气剂的混凝土最小含气量应符合表 3.0.7的规定,最 大不宜超过 7.0%。掺加适量引气剂有利于混凝土的耐久性,尤其对于有较高抗冻要 求的混凝土,掺加引气剂可以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引气剂 掺量要适当,引气量太少作用不够,引气量太多混凝土强度损失较 大。.0.8 (最大碱含量)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设计要求的工程,混凝土中最大碱 含量不应大于3.0kg/m3,并宜掺用适量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对于 矿物掺合料碱含量,粉煤灰碱含量可取实测值的 1/6,粒化高炉矿 渣粉碱含量可取实

11、测值的 1/2。 掺加适量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 粉等矿物掺合料,对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混凝土中碱含量是测定的混凝土各原材料碱含量计 算之和,而实测的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碱含量并 不是参与碱骨料反应的有效碱含量,对于矿物掺合料中有效碱含 量,粉煤灰碱含量取实测值的 1/6,粒化高炉矿渣粉碱含量取实测 值的 1/2,已经被混凝土工程界采纳。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4.0.1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 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2当设计强度等级不小于 C60 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新增)4.0.2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照下列规定确

12、定:1. 当具有近1个月一3个月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 强度资料时,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o应按下式计算:n试件组数,n值应大于或者等于30。 对于强度等级不大于 C30 的混凝土:当 o 计算值不小于 3.0MPa 时,应按照计算结 果取值;当o计算值小于3.0MPa时,o应取 3.0MPa。 对于强度等级大于 C30 且不大于 C60 的混凝土:当 o 计算值不小于 4.0MPa 时, 应按照计算结果取值;当 o 计算值小于 4.0MPa 时,o 应取 4.0MPa。 C20 和 C25, 2.5MPa;(修订*欧阳光明*创编前)大于或等于C30, 3.0MPa(修订前)2. 当没有

13、近期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时,其 强度标准差o可按表4.0.2取值。.0.3遇有下列情况时应提高混凝土配制强度:1 现场条件与试验室条件有显著差异时;2. C30等级及其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 时。即:配制强度计算公式中的“大于”符号的使用条件。5混凝土配合比计算5.1水胶比5.1.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60等级时,混凝土水胶比宜按下式 计算:fb胶凝材料(水泥与矿物掺合料按使用比例混合)28d胶砂抗压 强度(MPa),1 当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式计算:f、s粉煤灰(fly ash)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slag)影响系数,fce

14、水泥(cement)28d胶砂抗压强度(MPa)。 采用I级粉煤灰宜取上限值。 采用S7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下限值,采用S95级粒化高炉矿 渣粉宜取上限值,采用S10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可取上限值加0.05。 当超出表中的掺量时,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应经试 验确定。2当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无实测值时,公式(5.1.1-2)中的fee 值可按下式计算:5.2 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5.2.1每立方米干硬性或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mwO)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水胶比在0.40一0.80范围时,可按表5.2.1-1和表5.2.1-2 选取;2混凝土水胶比小于 0.40 时,可通过试验确定。

15、干硬性或塑性混凝土掺外加剂后的用水量在以上数据的基础上通过 试验进行调 整。5.2.2 每立方米流动性或大流动性混凝土(掺外加剂)的用水量(mwo)可按下式计算:5.4 砂率5.4.1 砂率应根据骨料的技术指标、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施工要 求,参考既有历史资料 确定。5.4.2 当缺乏砂率的历史资料可参考时,混凝土砂率的确定应符合 下列规定:1坍落度小于 10mm 的混凝土,其砂率应经试验确定。(干硬性 混凝土)2 坍落度为10mm60mm的混凝土,其砂率可根据粗骨料品种、 最大公称粒径及水胶比按表 5.4.1 选取。3坍落度大于 60mm 的混凝土,其砂率可经试验确定,也可在表 5.4.1的基

16、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 调整。5.5 粗、细骨料用量5.5.1 采用质量法计算粗、细骨料用量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6.1 试配6.1.1 搅拌方法包括搅拌方式、投料方式和搅拌时间等。6.1.2 试验室成型条件。6.1.3 每盘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应符合表 6.1.3 的规定,并不应 小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 1/4。31.5 201 (151)6.1.4 首先试拌。宜保持计算水胶比不变,以节约胶凝材料为原则,调整胶凝材料用量、用水量、外加剂用量和砂率等,直到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和 施工要求,然后修正计算配合比,提出试拌配合比。6.1.5 应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

17、,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1应至少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应为试拌配合比,另 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试拌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 0.05,用水 量应与试拌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 1。外加剂掺量 也做减少和增加的微调。2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标准养护到 28d 或设计规定龄期时试 压;也可同时多制作几组试件,按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JGJ/T15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用于配合比调整,但最终应满足标 准养护28d或设计规定龄期的强度要求。6.2 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6.2.1 通过绘制强度和胶水比关系图,按线性比例关系,采用略大于配制强度的强度对应的胶水比做进一

18、步配合比调整偏于安全。也可以直接采用前述至 少 3 个水胶比混凝土强度试验中一个满足配制强度的胶水比做进一 步配合比调整,虽然相对比较简明,但有时可能强度富余较多,经 济代价略高。622配合比应按以下规定进行校正校正系数5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 2时,配合比可维 持不变;当二者之差超过 2时,应将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 以校正系数 5。6.2.3 配合比调整后,应测定拌合物水溶性氯离子含量,试验结果 应符合本规程表3.0.6的规定。6.2.4 配合比调整后,应对设计要求的混凝土耐久性能进行试验, 符合设计规定的耐久性能要求的配合比方可确定为设计配合比。6.2.5 生产单位可

19、根据常用材料设计出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备用, 并应在启用过程中予以验证或调整。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1对混凝土性能有特殊要求时; 2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 时。7.1.2 抗渗混凝土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4粉煤灰等级应为I级或II级。 大量抗渗混凝土用于地下工程,为了提高抗渗性能和适合地 下环境特点,掺加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十分有利。在以胶凝材料最 小用量作为控制指标的情况下,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有利于提高混 凝土耐久性能和进行质量控制。骨料粒径太大和含泥(包括泥块)较多都对混凝土抗渗性能不利。7.2.2 抗冻混凝土的

20、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6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中不得掺用含有氯盐的防冻剂; 在预应力混凝土中不得掺用含有亚硝酸盐或碳酸盐的防冻剂。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抗冻混凝土是一个基本做法;骨料含(包括泥块)较多和骨料坚固性差都对混凝土抗冻性能不利。一些混凝 土防冻剂中掺用氯盐,如果采用会引起混凝土中钢筋锈蚀,导致严 重的结构混凝土耐久性问题。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规定含亚硝酸盐或碳酸盐的防冻剂严禁用于预应力混凝土 结构。7.2.3 抗冻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1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增加的)应符合表 7.2.3-1 的规定2复合矿物掺合料掺量宜符合表 7.2.3

21、-2的规定;其它矿物掺合料 掺量宜符合本规程表 3.0.5-1 的规定 (增加) 在通常水胶比情况下,混凝土中掺入过量矿物掺合料也对混凝土 抗冻性能不利。混凝土中掺用引气剂是提高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7.3.2 高强混凝土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既胶砂强度较高, 适合配制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又混合材较少,可掺加较多的矿物掺合料来改善高强 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2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对于 C60 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 不大于 31.5)其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5.0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0%,含 泥量不应大于 0.5%,泥块含量不应大于

22、 0.2%; 3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为2.63.0 (大于2.6),含泥量不应大 于 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 0.5%; 4宜采用减水率不小于 25%的高性能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或缓 凝高效减水剂); 5宜复合掺用粒化高炉矿渣粉、粉煤灰和硅灰等矿物掺合料; 粉煤灰等级不应低于II级;对强度等级不低于C80的高强混凝土宜掺用硅灰。(硅灰 掺量一般为 38%) (应掺用活性较好的矿物掺合料,且宜复合 使用矿物掺合料。)7.3.3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在缺乏试验依据的情况 下,配合比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增加) 1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和砂率可按表 7.3.3选取,并应经试配 确定; 2外加剂

23、和矿物掺合料的品种、掺量,应通过试配确定;矿物 掺合料掺量宜为25% 40%;硅灰掺量不宜大于10%; 3 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kg/m3。(水泥不大于550kg/m3,胶凝 材料总量不大于600kg/m3)7.3.4 在试配过程中,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强度试 验,其中一个可为依据表 7.3.3 计算后调整拌合物的试拌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 胶比,宜较试拌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 0.02。7.3.5 高强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确定后,尚应采用该配合比进行不少 于三盘混凝土的重复试验,每盘混凝土应至少成型一组试件,每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 应低于配制强度。7.3.6 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宜

24、采用标准试件通过试验测定;使用非 标准尺寸试件时,尺寸折算系数应由试验确定。7.4.3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 2.砂率宜为35%45%; 3.泵送混凝土的用水量与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之比不宜大于 0.60;(删除内容) 如果胶凝材料用量太少,水胶比大则浆体太稀,黏度不足, 混凝土容易离析,水胶比小则浆体不足,混凝土中骨料量相对过多,这些都不利于混凝 土的泵送。7.4.4 泵送混凝土试配时要求的坍落度值应按下式计算:Tt试配时要求的坍落度值(mm); Tp入泵时要求的坍落度值(mm);AT试验测得的预计出机到泵送时间段内的坍落度损失值(

25、mm)。 泵送混凝土出机到泵送时间段内的坍落度经时损失控制在30mm/h 以内比较好。7.5.2 大体积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宜采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 的 3d 和 7d 水化热应符合标准规定;当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应掺加 矿物掺合料,胶凝材料的 3d 和 7d 水化热分别不宜大于 240kJ/kg 和 270kJ/kg。 2 粗骨料宜为连续级配,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小于31.5mm,含泥 量不应大于 1.0%;(考虑限制混凝土变形) 3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 3.0%。 4宜掺用矿物掺合料和缓凝型减水剂。(缓减温升)7.5.3

26、当设计采用混凝土 60d 或 90d 龄期强度时,宜采用标准试件 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由于采用低水化热的胶凝材料有利于限制大体积混凝土由温度应 力引起的裂缝,所以大体积混凝土中胶凝材料中往往掺用大量粉煤灰等矿物掺合 料,使混凝土强度发展较慢,设计采用混凝土 60d 或 90d 龄期强度 也是合理的。当标准养护时间和标准试件未能两全时,维持标准试 件比较合理。7.5.4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胶比不宜大于 0.55 ,用水量不宜大于 175kg/m3。 2在保证混凝土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宜提高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 粗骨料用量;砂率宜为38%42%。 3 在保证混凝土性能要求的前提

27、下,应减少胶凝材料中的水泥 用量,提高矿物掺合料掺量,矿物掺合料掺量应符合本规程表 3.0.5-1的规定。 4 混凝土拌合物泌水量宜小于101/m3。7.5.4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胶比不宜大于 0.55,用水量不宜大于 175kg/m3。 2在保证混凝土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宜提高每立方米混凝土中 的粗骨料用量;砂率宜为38%42%。 3在保证混凝土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减少胶凝材料中的水泥用 量,提高矿物掺合料掺量,矿物掺合料掺量应符合本规程表3.0.5-1 的规定。*欧阳光明*创编 4 混凝土拌合物泌水量宜小于101/m3。7.5.5 在配合比试配和调整时,控制混凝土绝热温升不宜大于50C。7.5.6配合比应满足施工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要求。 可在配合比试配和调整时通过混凝土绝热温升测试设备测定混凝 土的绝热温升,或通过计算求出混凝土的绝热温升,从而在配合比 设计过程中控制混凝土绝热温升。 延迟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操作和温度控制有利,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重视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