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精品教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0772139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精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精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精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精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精品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安塞腰鼓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它还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一个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学习本课时,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恢弘气势,实现整体感悟。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在语

2、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教材分析:安塞腰鼓一课是初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3课,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角色。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通过多媒体网络让学生听、读、品、写,注重诵读和积累,在朗读中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进一步体会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

3、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2从主题丛书作品中探究民俗文化风情,感受节日魅力,提高自主进行综合活动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了解家乡的风俗民情,激发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热爱和认同感,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4在阅读实践中,了解并掌握“三遍读书法”。教学重难点:1从作品中探究民俗文化风情,感受节日魅力,提高自主进行综合活动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在阅读实践中,了解并掌握“三遍读书法”。教学策略:1、自读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2、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演示文本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黄土高坡1.导入:一曲激

4、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这里不是鲁迅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这里没有小桥流水人家,这里也没有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只有酱色的黄土,只有火红的高粱,只有朴实、剽悍的西北汉子(多媒体展示图片:黄土高原、黄土、黄河、红高粱、西北汉子)今天,就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踏上这片曾孕育出横扫六合的秦朝、大一统的汉朝、号称“唐帝国”的唐朝的神奇土地,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从2000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鼓声,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二、展示题目,并从分析题目着手。提问1:“安塞”这个地名,顾名思义,应该在北方,你能在文章中捕捉到他的

5、地理位置吗?(黄土高原,在陕西延安)提问2:展示地图上黄土高原的图片,并提问,调动你的积累,你能说说,黄土高原的环境特征吗?(沙尘暴、贫穷 、落后、黄河的流经地)提问3:回归文本,你能找出文章中描写黄土高原特点的句子,并填完整表格吗?黄土高原的特点:地形(四野是山崖)动植物(红高粱、酸枣树、红豆角、老南瓜)人(贫穷但是元气淋漓)注:教师讲解:这些东西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散文虽散,选材有讲究,有时候,名著就是一幅画卷。介绍作者,刘成章,中共党员。1937年生于祖籍延安市。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

6、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就“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过刘成章了。他写陕北,追求“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诗意的土,有灵性的土,向“信天游”靠拢。这就攫住了陕北的“魂”,也显出了他散文的“精气神儿”!这是作者24年前的文章,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浓郁的思想感情。三、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有气势的朗读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勾画疑难字词:结合注释,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羁绊(j) 晦暗(hu) 磅礴(pn b) 颤栗(l) 烧灼(zhu) 瞳仁(tn) 戛然(j

7、i) 冗杂(rn) 亢奋(kn) 蓦然(m) 恬静(tin)2、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伟大,粗犷,豪迈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我们重点朗读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 ,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承的。 3、以第五节来示范朗读:播放范读片断(配乐,配画面)。注意听清朗读者处理的语音轻重,语调的抑扬,语速的快慢。你觉得他读的怎样?哪些语句读的好?指导朗读,读准重音,读出节奏,气势: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增强气势)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8、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节奏感强,渲染动感形象)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小结:本文段使用排比,将安塞腰鼓的力与美推到极致。 配合音乐,画面齐声朗读。 小结: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再现“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其他部分,读出节奏,气势,品味精彩语句,说说自己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四、文本探究:走近安塞腰鼓,看看腰鼓的特点。提问4:表演者 什么人年轻人性别后生人数众多服装朴实目光闪烁体格健壮(阳刚美、力量美)表演的场面敲击有力、鼓点

9、急促、舞步飞转、风姿强健(齐读第6小节,感受作者的语言美。体会其中的排比、比喻等修辞,鼓动学生的朗读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初步体会文章的力量美。)表演感受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艺术享受和想象力(齐读11小节,联想腰鼓表演的来源,祭祀、战争、庆祝丰收,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指导朗读,要读出一种冲劲,一种力量,从心底发出呐喊,词与词之间要有坚定的停顿,每个词要读的字正腔圆。)注:教师讲解,点明中心。联想09年国庆活动,安塞腰鼓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张名片,它代表的就是中国的一种精神,全中国就是要有这样的精神,一股拼搏的精神,凭借这股精神,我们战胜了雪灾,战胜了地震,只要有这种精神,中国的腾飞指日可待

10、。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乡的热情,激发他们内心的力量。四、再读文本,探究表演过程,体会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1、深入探究文本,仔细研读课文,斟酌词句。静默登场: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豪放表演:鼓点急促原地旋转前后蹦跳目光闪烁强健有力戛然而止:大起大落(引申到人生的意义上,点明另一个中心,人生也如腰鼓一样,虽然大起大落,但是只要认真、强烈地活,就是美好的。)2、分析对比。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对比表演艺术的对比(内容和形式)表演风格的对比(江南和塞北)教师分析一组,由学生找出后面的两组,仔细诵读每一组对比,分析对比的好处,在对比中,进一步感受作者所传递给我们的黄土高原的

11、美,安塞腰鼓的美,力量的美。五、总结全文,找出文中的4个“好”字,在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12小节“好一个安塞腰鼓”15小节“好一个安塞腰鼓”20小节“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24小节“好一个痛快了的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要求学生反复重点诵读这几句,体会作者难以抑制的对家乡的爱恋,在诵读中结束全文。六、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民间大型舞蹈形式(舞龙,舞狮,滚灯,扭秧歌等)七、布置作业 1、自由选择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读,背诵。2、选你最喜欢的两个句子抄下来,模仿它们的表达方式,再仿写两句。板书设计:生命的宣泄自由的挥洒教后反思:课堂中,立足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从本课的学习效果来看,这个目标完成的比较理想。至于走进文本、研究文本的过程中,值得肯定和反思的地方有以下几点:1、我采取了“自主互助、合作探究”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2、课堂讨论和学生交流是学生互助学习的好形势,但关键在于教师选取的讨论或交流的问题的价值。问题,必须是有“问”的价值,从学生中来,在学生中解决。3、在鉴赏课文美的时候,对学生的引导不到位;课堂中语言不够简练。了解到自己存在着不足,在以后工作中要努力提升自己、改善自己、虚心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